4.落水

爛漫三月是百花展現靡敗前的華容最後的時機,卻是牡丹花開得最盛的時候。一團富貴的牡丹進入了婦女的閨房,進入文人的詩篇,進入畫家的畫紙,進入繡房的帛錦……也進入皇后的生活;一大清早,皇后就對着新鮮採摘回來插在花瓶的三枝牡丹花描畫。

爲了不辜負最後的春光,皇室決定到酈山行宮小住一陣。

酈山離宮因有溫泉歷來備受皇室成員歡迎,只是當今的聖上缺乏浪漫情懷,又不好享樂,登位至今從未臨幸。現在他要來是因爲他聽李牧說離宮周圍是受皇家保護的大片蔥鬱山林,於是他想,那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天然獵場嗎?年輕的皇帝作風向來雷厲風行,很快決定了隨行人員和行程,浩浩蕩蕩就出發了。

離宮已好好的掃繕一番,迎接皇帝久別的臨幸。年輕的皇帝一到達就同貼身侍衛騎馬到樹林裡去了;此後他的活動也多是如此,他有無盡的精力,他喜歡到充滿神秘和危險的森林裡,他享受射獵在隱藏、在逃跑的野獸的快感,他喜歡那份貌似自由遊蕩其實時刻戒備的感覺——這種感覺跟治理國家、駕御羣臣的感覺是一樣的。

皇后之前來過幾次了;頭一次是剛進宮時來的,那一次大家都來了。之後幾次是陪太后來的,都是冬天,因爲太后喜歡冬天泡溫泉。現在是明媚的春天,山中的春色還正盛榮。遇上這般清新美麗的山野裡的春天,皇后心情豁然開朗。而且這次離宮,侍同伴駕的人不多,皇上把陪他打獵的人帶出去後,留在宮舍的人就更少,這樣各人自然就鬆散起來,皇后的活動變得自由自在,每天帶着青兒(芸兒幾個留在皇宮沒有隨從)到附近散步。

這一天早晨,皇后的精神特別的飽滿,對附近地方也熟識了,就不知不覺的越走越遠。青兒不象芸兒似的大膽有主見,她不會及時阻止主人的“胡作非爲”,反而只顧戰戰兢兢的貼着皇后走,生怕走丟了或是有什麼精怪野獸忽然跑出來。

終於,眼前一片明朗,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更令二人驚喜的是草地中間橫貫的是一條清澈的河流。主僕二人頓時忘掉剛纔的緊張和疲累,投身到這一片可愛的景色中。

皇后坐在河邊,仔細的觀察着四周的景色——果然是一處幽靜的地方:卉木萋萋,河溪湝湝,山禽唱鳴。她俯身用手撥弄清涼的河水,那些逐水漂流的山花忙打了幾個旋轉避開她所製造的幾圈漣漪繼續逐水而去。納蘭想起了二句詩: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寫的正是此番景象。

靜靜的想着這樣的詩句,納蘭想要撈起一朵正要飄過的黃花,不料,一時太用力了,草地又有些滑,她身體外傾的厲害,失去平衡,“啊”的一聲驚叫就撲通的掉進河裡了。她本能的撲騰着,大聲喊道:“救命——”

皇帝一行人這一上午收穫甚豐,正在回離宮途中。突然在山林的寂靜中傳來一把人的聲音——“救命”,衆人一時間都楞住,只有金吾將軍李翼即時臉色大變,喊了一句:“是皇后!”就勒馬自顧向着聲音傳來的方向飛跑而去。

片刻,李重才驚醒過來,勒馬改向,追了上去。

當他循跡到達那片草地的時候,看見青兒癱倒在地上,六神無主、面色蒼白。然後他看見渾身溼淋淋的李翼抱着業已昏過去的皇后上了馬,一夾馬背,吆喝一聲,象箭一般向離宮方向奔去……他的神情是如此的專注,動作是如此的迅疾,竟然連皇帝的出現也沒有會意!

年輕的皇帝眼看李翼離去的身影,驚訝得無以復加。隨後趕到的侍從們大概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愕然的相互對視。

離宮裡的人看到李翼風風火火的回來,懷抱裡竟然是昏厥的皇后,都驚愕失色。此時此刻的李翼心裡只裝着“趕快救治皇后”這一件事,其他的人情世故、禮儀規章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他一邊抱着皇后噔噔的往內室走,一邊大喊:“快傳太醫!快傳太醫!”

經他這麼一喊,宮女太監們才驚醒過來,慌慌忙忙的有去叫太醫的、有去準備衣物的、有領李翼到皇后寢室的……正在這時,只見皇帝滿臉慍怒,幾乎是帶着跑進來,見到他的人不禁嚇得動彈不得,戰戰兢兢的看着他徑直的走到李翼前面。李翼忽地見到皇帝就立在跟前,一時之間,腦袋還反應不過來,他只想到自己此刻唯一的願望,面前出現的人,這一個他平日爲其馬首是瞻的人物此時卻令他迷惑了……

一個毫不含糊的巴掌聲,男人利落的力量——響得衆人不由全身一震,就像自己挨的巴掌,臉皮熱辣辣的。

臉上赫然的紅印讓他回覆應有的理性,李翼一動不動的站着——皇帝直視着李翼的臉、眼睛,一種神經質的憤怒幾乎吞噬了他的心,他恨不得要把眼前這個無禮之極的男子碎屍萬段:他抱着是他的昏闕的妻子,因爲是他救了她,他一聽到聲音就知道是她,並且第一時間趕到那去救她;也許在她尚清醒的感到最驚恐的、最需要一個結實的臂膀的時刻看見是他出現了,在她昏迷前眼眸裡最後映出的是他的影象,也許這個影象此時還在她的腦海中,就像黑夜裡的明燈,熒熒熠熠,越發耀眼……他打了他一個巴掌,如果他手中正好拿着一把劍的話,那他就是刺他一劍!

他妒忌他是救了她的人,他妒忌他是抱着她的人,他打了他一巴掌,他還想殺了他,可是他還有理性,不能殺他,不但因爲他是自己的堂兄,還因爲自己不能因此而殺人——皇帝忍住了心中的殺念,把皇后從李翼的懷中抱過;皇后的衣裙都溼透了,鬢髮經過落水和一路的奔波折騰,青絲縷縷散落,雙目緊閉,臉色蒼白。李重見此,向來無情的他心中涌起不曾有過的憐惜和痛愛,剛纔的一切都已過去,煙消雲散了,只有懷中的人兒是真實的,是重要的,是唯一值得顧惜的。他對他的堂兄說:“你下去吧。”,便抱着皇后走向內室。

內室沒有一個人,幽暗寂靜,李重走到牀前,本要把皇后放在牀上的,此時卻坐到牀沿,依然把皇后緊緊的抱在懷裡,緊緊的……他莫名其妙的激動起來,生怕有人從他懷中把人奪走似的,兩手用盡力氣!他懷裡的人似乎即使在昏迷中也能感受到這樣讓人不堪承受的擁抱,她皺了皺眉頭,發出彷彿夢囈的聲音。這個微妙的聲音讓李重又是激動又是歡喜,斷定皇后必定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和擁抱,他把臉貼着皇后冰冷的臉,喃喃道:“皇后……納蘭,我的納蘭……”

片刻後,傳來一陣匆忙的腳步聲,沉浸於被喚醒的愛情以及由之而生的妒忌、甜蜜和痛苦之中的年輕皇帝才輕輕的把懷中的皇后放在牀上。

進來的是被侍衛們一同帶回來的青兒和太醫。青兒急急忙忙的奔到她的主人牀前,也顧不上皇上在旁邊,抱着皇后就哭道:“皇后,你沒事吧……你醒醒啊!”太醫向皇上行禮,然後才上前,看了看,就說:“青兒姑娘莫光顧着哭,最要緊的事是先爲皇后換上乾衣服,在這樣溻着,可不行啊。”

一言驚醒夢中人,青兒趕緊止住哭聲,去拿更換的衣服。

太醫的診斷是皇后落水着了涼,又受了驚嚇,會昏睡幾日;要依時吃藥,要靜養,並無大礙。可是看着昏睡不醒的皇后,皇帝心急如焚、憂心忡忡。他已經沒有心思去打獵了,整日同青兒呆在皇后的牀前,可皇后就是不醒過來,不把她那雙秋水似的眼睛睜開看他。他不甘心,就是要守着,他要她親眼看見他守在自己牀前,讓她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他,讓她爲他感動。可天子的願望這時也不比任何一個平民的願望容易實現,李重的性情裡本沒有多少耐性和柔情,無論他怎樣的握住她的手,無論他怎樣深情的守侯,她還是不肯醒過來。於是李重開始走出去,在庭院裡射箭,去閱讀京都送達的奏章,去幹別的事情。

山裡的夜晚特別的寧靜,今天的奏章特別的多,李重把它們都批閱完畢時,已是月上中天,萬籟俱靜。他伸伸腰,活動活動筋骨,走出庭院,只見月華清輝如水流瀉,萬壑羣山在藍宇金月下連綿不盡,頓時心境如沐浴着月光的一棵樹、一朵花、一溪水一樣安寧、滿足。正是這樣的時刻,他想到他的皇后、他的妻子——她此刻還困在一片黑暗中,看不到這月光,也看不到他。她愛這月光,就象原來也愛他一樣。

這樣想着,李重走到皇后的寢室。

寢室內靜悄悄的,青兒在坐榻上趴着睡着了。皇后還是老樣子,像是睡的很安寧的模樣,令人不安的是她保持這樣已經四天了。

李重在心裡嘆着氣:是什麼讓你不肯醒過來?不肯睜開眼睛看看我?——是有東西困住了你,還是你自己想要睡下去?

他握住納蘭的手,輕輕的用嘴脣碰了碰,就貼在自己的臉上,凝視着她睡夢中的臉龐——

經歷變故和歲月,桃李般的顏色消盡緋紅,餘下這雪般的蒼白。這蒼白裡尚含有一種少女的不經事的疏荒和潔淨,一種深藏在肺腑,侵漫於每一寸肌膚的沉痛和恐懼,而這一切漸漸地被深深的掩埋;只有在這樣深長的陷於黑暗,意志被淹沒的時候,這種恐慌和沉痛才憂傷的隱隱現身:突然,納蘭眉頭緊蹙,有一陣巨大的不明根由的痛苦席捲而至,她無法逃脫,她的身體被禁錮,絲毫不能動彈,她用盡力氣的喊叫,渴望有一個人能拉住她的手,救助她、保護她——她乾涸的喉嚨只能發出又低又沉的聲音:“姑母……姑母……姑母……”她不斷的喊着,聲音越發嘶啞,可她的姑母沒有伸手救助她,只是憐愛而堅定的看着她,她淚水禁不住的滑落——滑落,目光模糊,姑母的影象在淚光中破碎,然後消失了……漸漸的淚水打溼了她的臉,也滋潤了她的喉嚨,她覺得舒暢了,不再感到痛苦,覺得安全,不再有恐懼,她感到有一雙結實有力的手抓住了她,她相信這一雙手會保護自己,她很安心……

李重的心象被揪住——“姑母”,這就是她最親愛、最信任的人,是她在無助的黑暗中呼喚的人;她不會想到自己,不會呼喚自己,儘管如今在她身邊的人、握住她的手的人、爲她擔心的人是自己,不是“姑母”——一個早已離開的人。她真正記掛的人是一個已經離去的人,在她的內心也許一切都已結束了,也許她的心早已離去了……不在了,沒有任何的依戀,沒有爲他留下半分!

可即使她的心已經遠離,她的淚水還是落到他的眼前,讓他心痛——世間哪還有比自己的女人在夢中垂淚更讓一個男人心痛的呢?況且在這裡面,做丈夫的有太多的愧疚了。每一滴淚對他都是一番重重的譴責;年少不懂事的粗暴,之後的虛僞和冷漠,太后故後的無情,要了一個又一個的女人,毫無心肺,只想着尋歡作樂……她那時該是多麼的傷痛,多麼需要安慰,她躺在牀上兩個月,自己竟不聞不問,現在想起來反而成爲讓自己痛苦的事了。

他輕輕的爲她拭擦淚水,小心翼翼,柔情脈脈,象是要把她所有的痛苦、悲傷、委屈、恐懼都消除,並且還要爲這一顆心填充滿愛、溫柔和幸福。他要彌補——或許應該說重新開始,他會好好愛她,照顧她,渴望她重新用那樣燦若繁星的眼睛不勝嬌羞的掠過他的臉龐,既熱烈又柔和。

第二天正當用早膳的時候,青兒驚喜的大叫打破了離宮數日的鬱沉——“皇后醒了——皇后醒了!”

皇帝晨練後正在用膳,聽到消息,竟不禁有些氣惱,他想:“偏要挑我不在的時候醒,爲什麼昨夜裡不醒,爲什麼今天清早的時候不醒,那時我都在你牀前,握着你的手,呼喚着你的名字,熱切的盼望着你能睜開眼睛,然後看到我就在你的身邊,守侯着你!熱切的盼望你充滿感動的眼眸裡映滿我的影象!可你就是固執的不肯睜開你的眼睛,偏要……”

當他趕到皇后的寢室時,更覺懊惱又氣憤,因爲他覺得自己可能是整座離宮來的最遲的人了;寢室外間擠滿了人,衆人幾乎是很勉強的才能在中間分出一條道“恭迎”他的聖駕;內室安靜多了,青兒坐在牀沿扶着她的主人,眼睫上還殘留着淚珠,可見她剛纔是多麼的驚喜和激動。三位太醫在匯診,其他還有五六名宮女在侍侯着。這些人一見皇上進來,都急忙規規矩矩的行禮問安。

皇后的臉色一樣的蒼白,可神態很平靜怡然,見了他,嘴角微微的動了動。皇帝忘了剛纔小孩子似的氣惱,大步上前,坐在之前青兒的位置上,扶着皇后。此時皇后的身子象春天的楊柳一樣柔弱無力,不由自主的挨靠在他身上。

年輕的皇帝平白浪費掉自己風流倜儻的父親和以美貌溫柔著稱的母親遺傳的瑰瑋風姿,性情與溫柔多情這些字眼無緣,是一個根本不懂得憐香惜玉的男子,可現在他卻感到一陣充滿心房的甜蜜和憐愛,趁勢一把把他有名無實的妻子摟在懷裡,又輕輕的理了理她的髮絲——頭髮完全放散了下來,雖然有些凌亂,仍閃動着綢緞般的光澤,他很想好好地去摸一摸,但他剋制住自己的這種衝動,對着尚跪在地上的衆人道:“平身吧——太醫,皇后的病情怎樣了?”

主事的太醫回稟:“皇后娘娘出了汗,把寒氣卸了,現在也沒有發熱,據微臣等的把脈,皇后娘娘的脈象平和,只是弱了些,那是因爲這幾日的昏睡導致的,所以微臣等認爲皇后娘娘只需再靜養數日,加上一些補食調理就可痊癒。”

“數日?數日那到底是幾日?”

“啊……多……多則半月,小則五……六日。”這些宮裡的侍臣都知道年輕的皇帝不是一個溫和的人,大家都極怕他,總擔心稍有不慎就得罪了這位冷麪天子,不但吃不完兜着走,還要人頭落地、株連九族,時時感受伴君如伴虎的壓力。所以皇帝稍現不滿,太醫就覺得慌了。

李重也知道大家都懼怕、敬畏自己,原先他還挺得意的,現在他才隱隱的覺得這種情況有些時候會讓他不痛快——因爲他開始感到孤獨了,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你看,現在就有一個人因爲懼怕自己而聲音顫抖了……李重自嘲的笑了笑,揮了揮手,說:“那好吧,你們下去做你們的事吧。”

三位太醫唯唯諾諾的退下,心裡暗暗慶幸逃過一劫。

李重低頭看着他懷裡的納蘭,納蘭迎上他的目光,象是問他“你在這裡摻和個什麼?”——他不明白,只顧着看她,看她清減了許多的臉以及楚楚動人的神態;這時他突然明白自己爲什麼渴望親近這懷中的人兒,因爲從最開始她就不曾害怕、畏懼他;這一點他過去是不喜歡的、不接受的,如今他卻覺得彌足珍貴。這是因爲過去他不希望任何人與他地位平等,他要所有的人都被他踏在腳下,而現在,當他終於深切的體會到一人獨坐寒樓的孤獨的時候,他是如此渴望有一個人坐在自己的旁邊,陪伴、撫慰自己,而且這個人就是她:崔納蘭——他的結髮妻子。現在他甚至覺得是上天安排她來到自己身邊做他的妻子、做他的皇后的,對,只有她,是她,不是別人,也不要是別人。

可青兒是不會懂他的心情的,她只顧着自己主人,又由於長期跟隨皇后,沾染了皇后的些許習性,對皇上不象其他人那樣恭順敬畏,看見皇上已經靜靜的摟着皇后片刻了,還是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就上前說:“皇上,奴婢要伺候娘娘吃藥粥了。”——李重這才注意到青兒和另外幾名宮女還杵在那,再看看皇后,他明白她確實需要進食,於是,只能放開他認定了是上天送給自己作皇后的女人,把位置讓出;青兒絲毫不客氣的取而代之。

皇后醒了,李重就想着要回宮的事宜了;他不想再滯留在這離宮,在這呆的時間已經超過他原本預計的了。

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10.千秋節6.沈譽5.長寧公主11.崔彥朋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11.崔彥朋6.沈譽5.長寧公主6.沈譽6.沈譽2.裴中洛2.裴中洛7.芸兒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5.長寧公主7.芸兒6.沈譽6.沈譽7.芸兒6.沈譽14.第 14 章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6.沈譽10.千秋節6.沈譽11.崔彥朋10.千秋節5.長寧公主4.落水10.千秋節11.崔彥朋13.遇刺13.遇刺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0.千秋節10.千秋節13.遇刺11.崔彥朋4.落水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4.落水10.千秋節4.落水11.崔彥朋5.長寧公主10.千秋節13.遇刺10.千秋節2.裴中洛5.長寧公主13.遇刺7.芸兒2.裴中洛8.情義兩全成佳偶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7.芸兒10.千秋節2.裴中洛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金秋壽慶2.裴中洛10.千秋節11.崔彥朋10.千秋節5.長寧公主11.崔彥朋4.落水5.長寧公主1.金秋壽慶11.崔彥朋13.遇刺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6.沈譽2.裴中洛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10.千秋節
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10.千秋節6.沈譽5.長寧公主11.崔彥朋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11.崔彥朋6.沈譽5.長寧公主6.沈譽6.沈譽2.裴中洛2.裴中洛7.芸兒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5.長寧公主7.芸兒6.沈譽6.沈譽7.芸兒6.沈譽14.第 14 章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6.沈譽10.千秋節6.沈譽11.崔彥朋10.千秋節5.長寧公主4.落水10.千秋節11.崔彥朋13.遇刺13.遇刺14.第 14 章1.金秋壽慶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0.千秋節10.千秋節13.遇刺11.崔彥朋4.落水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4.落水10.千秋節4.落水11.崔彥朋5.長寧公主10.千秋節13.遇刺10.千秋節2.裴中洛5.長寧公主13.遇刺7.芸兒2.裴中洛8.情義兩全成佳偶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7.芸兒10.千秋節2.裴中洛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金秋壽慶2.裴中洛10.千秋節11.崔彥朋10.千秋節5.長寧公主11.崔彥朋4.落水5.長寧公主1.金秋壽慶11.崔彥朋13.遇刺8.情義兩全成佳偶1.金秋壽慶6.沈譽2.裴中洛14.第 14 章8.情義兩全成佳偶10.千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