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秋壽慶

慶元9年七月,六皇子李重降生,內宮一片喜慶,雖是庶子,可健康活潑的皇子皇室是不會嫌多的。

同年九月,皇后的兄長、趙國公、司徒崔處晦喜獲嫡女,取名納蘭。

慶元12年三月,崔皇后誕女,皇帝賜封號爲天寵公主,珍寵異常。

同年六月,李重生母淑妃病逝,年僅三歲的李重抱養於皇后宮中。

慶元24年三月,魏王李重迎娶崔納蘭。同年四月,李重正式被冊立爲太子。

慶元25年二月,天寵公主夭折。同年六月,皇帝駕崩,太子登基,改年號爲啓明。

啓明6年七月,崔太后崩,李重正式執掌朝政。

啓明7年,受寵的鄭妃流產,被打入冷宮,改易皇后的輿論平息。十月,趙國公、司徒崔處晦薨,崔氏一門正式失勢。

啓明8年,慄妃得寵,生皇長子李慶。

第一章 金秋壽慶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啓明9年八月下旬,掖庭宮內氣氛與往時不同,原來九月初五是崔皇后的生日,往年皇后生日只是請宮內有名號的妃嬪,彼此以姐妹相稱的宴樂一番。今年皇上下了旨意,要把皇后生日好好操辦,不單內宮宴樂,還要請外朝的宗親命婦同樂。那可是不得了的排場,所以宮內各司局、光祿寺各署從兩個月前就開始準備,現在正是最忙碌的時候,以中宮尚官長史芸兒爲首,青兒、英兒、蘋兒等各司局女官裡外奔忙。她們都是皇后的貼身侍女,帶着對皇后的忠愛去奔忙,個個精明能幹、不讓鬚眉。

皇上要大肆鋪張的爲皇后做壽這件事確實令外朝內庭一片驚愕。倆人十五結髮,已做了十年夫妻。崔納蘭貴顯豪族,做了九年皇后,自是高貴。太后在時,帝后蕭瑟和鳴,只可惜無所出,太后仙去後,大家都看在眼裡,皇上是冷落了自己的結髮妻子,開始在其他嬪姬身上大肆獲取屬於坐擁佳麗三千的男人的豪情快意。那時衆人總算明白,原來先前的恩愛敬讓是做給位崇權盛的崔太后和崔處晦看的。人去茶涼,崔皇后就只剩下皇后的空殼子,於是那些得一時之寵的後宮佳麗無不幻想那頂亮閃閃的鳳冠戴到自己的頭上。只是頗讓人意外的是鳳冠始終戴在姓崔的女人頂上,彷彿是由於鳳冠習慣了這一族的女人,不肯戴到別的女人頭上似的。

如今皇上聲明要爲皇后做壽更讓人捉摸不定、患得患失。

明德殿是崔皇后的寢宮。從這個宮室的佈置、器物用品看來,皇后的名位還是實實在在的,一國之母的榮光沒有隨皇帝的寵幸冷落而消長。事實上,崔皇后從她坐上這個位置開始就握掌治理後宮的實權,太后仙去後仍一樣。皇上並沒有剝奪她的權利,他關心的是前朝的事情,至於後宮,他認爲是爲他服務的,而不是要他操心的,只要能讓他過的舒適,想要享受時能夠盡情的享受就可以了,管他誰做主。況且他是對由姓崔的女人安排自己的生活習以爲常,不管是母親還是妻子。

皇上不把心思放在後宮的事務運作上,也是正常的;可事實上皇后也是不把這些放在心上的,她只管把一切都交給身邊信任的侍女,全憑她們張羅。像她這樣的顯貴出身,從小就懂得,怎樣讓合適的人去替自己辦事而不必親自操勞了。空閒下來的時間和心思,她爲自己另尋些消遣,得些樂趣——要不寂靜無聊的宮廷生活就真是太沉悶了。太后故去的這些年,她就是這樣過活的,說積極生活也行,說得過且過也對。

夜深,彎月移上中天,宮禁漏靜。

明德殿內室依然紅燭映照交輝,納蘭皇后展卷夜讀,正到會心處。芸兒陪坐在旁邊,打了個哈欠;她與皇后名曰主僕,實則親如姐妹,獨處時很隨便自然。芸兒見皇后毫無睡意,不禁又嘮叨起來:“整天看這些詩啊、賦啊什麼的,也不抽空看看這份賓客名冊;這纔是你的正事呢。”說着拿起臺上一份冊卷,自顧百無聊賴的翻閱。

“爲何要做這種多餘的事,看與不看不都一樣。皇上那邊沒有提什麼,我還能摻和個什麼勁。況且光祿寺的人也不是白吃白喝的,呈上來的名冊我還能挑什麼骨頭呢。”

一番話說得合情在理,芸兒無以回話,只是嘆惜自己的主人過於聰明、過於明理、過於超脫了。沉思片刻,又說:“那你就早些安歇吧,不要費神讀這些個窮酸文人的文字了。”

“這你不曉得,可有意思呢!讀了能夠知道外面的許多有趣事兒——日後你們還得多多爲我搜集回來。”崔皇后說話時眼睛始終沒有離開書卷,神態爍然,正在興頭上。

“哎,這後宮裡頭就只有我們的皇后娘娘可以這麼悠閒自在了。”

芸兒是皇后孃家陪嫁入宮的,可以說她同自己的主人經歷所有的變故、榮辱,她明白主人的處境和心思,只是常不禁爲她感到可惜,那份嗟怨的心情比起皇后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芸兒倒是料的不錯,皇后是清閒過頭了,相比之下,同樣的深夜,皇上且要端坐於長生殿內檢閱那份賓客名冊。寂寂庭宇、憧憧燭影,李重的思緒回到了過去:

慶元18年十一月朔日,是前一位崔皇后的三十壽誕。宮廷籌辦了一次規格空前的壽宴,王公貴臣、公主命婦悉數參加——正是在這次盛會中,六皇子李重初次見識崔家千金納蘭的雅言芳容。

當時李重九歲,仍是一派頑童作風,由於經常處於興奮狀態,臉和脖子總是紅紅的;說話是前一句尚未說完,就急着說下一句。精力十分旺盛,讓人覺得他不但要把整座皇宮反轉,還要把天下都掏查一遍。在一片歡鬧的人羣中,他看到一位雅緻明麗的少女,漆黑的頭髮結做髽髻,面若春桃,脣似朱丹,兩道新月眉,一雙燦星目,神態清和,舉止有度,同三歲的天寵公主倚在皇后身旁,仿如一幅動人心脾的美麗畫卷,震撼了李重的心。

這種震撼基於對美好的嚮往和愛慕,可同時也是大力敲打他內心隱藏的自卑、自尊、好強以及某種決心的鐵錘。

此後,六皇子李重的內心開始複雜,包括對教養自己的嫡母,對一同長大的妹妹,還有,對那一位國公千金的情感——有愛有恨;有憐有憎;有戀有嫌,糾纏不清。

春華秋實十六度,當年的小王子已君臨天下,貴爲天子,那個讓人頭疼的頑童已長成俊逸剛毅、姿貌瑰瑋的青年。他終於承認並且明白當時自己爲什麼會心潮涌動?爲什麼會臉頰發燙?爲什麼會不自在?那是因爲,那是一幅美好的畫卷,確實是,但是他自己不在其中,被排斥於外。他渴望在那裡,卻只能遠遠的看……

長生殿內發出一聲輕長的嘆息:

斗轉星移,韶華易逝,情義難復。以爲是嫌怨,以爲是憎惡,原來是企盼和愛慕。

那是,生命中最美麗的畫卷,其中的兩位已經長埋黃土了,只餘下一位還與自己同在着蒼廬之下,她那燦若星辰的眼眸已變成一潭秋水,看他時永遠是波瀾不驚的——崔納蘭,他的妻子,他的皇后。

仁和殿的前主人是崔太后,現在的主人是慄妃娘娘。是一處有氣派又舒適的宮殿。當初慄妃出身平平,頗受冷落,前年皇上才發現有這麼一位溫婉□□的麗人,從此她承恩受寵,令人生羨。而且她確實是位聰明的女人,不象先前受寵的嬪妃一副恃寵生嬌的樣子,對於皇后恭敬有餘,對於其他嬪妃也是能謙讓的都謙讓。去年臨盆生下皇長子,母憑子貴,正式成了後宮中僅次於皇后的人物。有了兒子,就有了爲自己爭取更多的野心和籌碼,於是她在皇后跟前暗示原來所住的地方與皇子相沖,又舉列一些似幻似真的事,還有心無意的提到崔太后生前的仁和殿,說那院落寬敞,適合皇子日後玩耍,又說距離自己現在的住所近,搬遷起來也方便。三番幾次之後,皇后就許了她。

慄妃住進這般氣派堂皇的主殿自是歡喜,這麼一來,也是彰顯她在宮中的地位。仁和殿是配備獨立廚房的,她原本當然是希望皇上會時時過來一同用膳,想象一家三口樂融融的情景。只是事情並不象她想的那樣欣欣向好;皇上絲毫沒有改變自己的習慣,不在自己宮裡吃就到皇后的宮裡去吃——這是頗讓人迷惑不解的事情。慄妃同樣是大惑不解;“怕是皇后那邊的廚子好吧?”

“起初奴婢也是這樣猜想的,後來去問了覺得不對;原來皇上宮裡的廚子和皇后宮裡的廚子是每月對換的,這還是皇后的主意呢,說是可以換換口味。”回話的是慄妃的心腹侍女燕兒。

“那是爲何,皇上去那邊用膳卻不留宿?”

“太后在時,娘娘應該知道的,總是讓皇上到明德殿去一同用晚膳……”說到此處,慄妃有所觸動,冷冷的打斷說:“太后的心思誰不知道呢?那樣做不就是想要皇上晚膳後順便留宿嗎。”,“只可惜她們姓崔的女人就是生不出兒子”——燕兒接上話,機智伶俐的她是懂得主人的所思所想的,“可娘娘您想想十年的結髮夫妻,情義還是有的,瞧現在還要做壽。依奴婢看,我們的這個皇上是既貪新又念舊的人,您還記得,前幾年很受寵的那位鄭妃下場多慘淡。總之我們還是得提防皇后娘娘啊。”

“怎麼防!人家是後,我是妃,只求人家不要爲難我們罷了——可是依你看,皇后是不是有什麼隱疾啊,照理上說太后在的那些年應該可以懷上的,卻沒有聽到半點消息。這幾年對待我們這些嬪妃也一樣的平和,似乎既不嫉也不恨的。”

“隱疾嗎?太醫院那邊沒這個說法啊,不過——我會再仔細打探清楚的。”

“哎,要提防皇后,不過最要緊的還是要抓住皇上的心才行……”慄妃的語氣幽幽然,顯然是對自己的處境滿懷憂慮了。是該令她不安了;皇上正值華年,陸續會有很多皇子公主,自己獨有皇子的境況將不復存在,如果自己不再得寵,也將是一位平常的後宮妃子而已。可是即使是現在,皇帝的心在自己身上嗎?還是從來就……慄妃越想越不安,忽然感到驚惶,馬上想到鄭妃——在她之前的寵妃。

鄭氏乃滎陽望族之女,伯父是門下侍郎,幾位族叔都是五品以上的京官,身嬌肉貴,如花似玉。剛入宮時,宮裡的人就背地裡叫她“小納蘭”,因爲她的舉止氣派,甚至容貌確實和皇后有些相象。太后故去末幾,皇上就看上她了,天天讓她侍寢,陪同遊樂,不久就冊封爲“寧妃”。於是這位原本就仗着自己的出生比別的宮人高貴,看不起人的貴族嬌女更加目中無人,甚至也不把皇后放在眼裡,問好請安這些宮中基本禮儀也不遵守。對此,皇后自然是不與她計較,皇上也不會放在心裡。之後鄭妃懷孕了,更是氣焰沖天,相對那時早已被冷落的皇后和漸漸失勢的崔氏一門,宮中衆人以及大臣都覺得要更換皇后的人選了。事況卻在這時急轉直下,當朝臣們提議易後的奏摺呈上後,皇帝就不再把這位一年多以來的“愛妃”放在眼裡,開始在後宮麗人美姬之間蝶舞翩翩,恩露遍施,風流盡享。那時侯,長生殿的太監總管李牧總是多讓幾位太監跟在皇帝身邊,好隨時有人回來報告皇上在何處流連,有急事時好去找。皇上的這一改變真是喜殺掖庭宮衆美,個個一改往日的恭順本分,打扮的花枝招展期盼着被看上。同時這就使正在春風得意的鄭妃羞怒交織、憤恨不已,不顧儀態的哭笑吵鬧,最終致使胎中嬰兒流產,人也變的瘋瘋顛顛的,被安置在上陽宮——那是專門安置失寵妃子的地方。

鄭妃之後就是她慄妃——這時,慄妃想也許是因爲自己平庸的出身才被看中的,皇上可不想再出現一個“崔氏一門,權傾內外”的局面了。自己繼續這樣安安份份就好了,可是如果再出現寵妃,她又生下兒子,那自己還有皇兒就完了……萬全之策當然就是能夠當上皇后。可怎樣才能夠當上皇后呢?廢立皇后是隻有皇上纔有的權力;看樣子皇上是不會把崔皇后廢掉的——除非……除非是皇后犯了錯,並且是犯了不可輕饒的錯……

李重身穿白練裙襦,頭戴翼善冠,如仙人下凡,俊逸倜儻。崔皇后穿一身鵝黃的衣裙,上面有用五色彩線精工鏽成的百花圖案;圖案的排列疏密錯落、不拘一格,顯得華貴而不失清雅。高高挽成的雲髻上一隻金鳳燦然展翅與頸上的瓔珞、腰際的香囊相配映,熠熠生輝。

倆人並肩步入大殿,登御寶座。神采流溢,風流天成。

在滿朝的大臣眼中,這樣的場景稱得上是帝國最美好、最華麗、最振奮人心的場景。無論發生了怎樣的變故,這兩個帶着永遠平視前方、充滿力量、充滿嬌傲目光的人站在帝國的中心,作爲帝國的象徵,都可讓王公大臣們心悅誠服,拜服於階下,山呼萬歲——千歲——

聲音響徹宮宇殿堂,驚得一羣白鴿急急的飛向蔚藍無雲的晴空……

李重定睛望着他的妻子的臉,看她明媚如春的臉上盪漾着淺淺的微笑,然後她微微的轉過面來迎上他的目光,移開——眼眸如鏡般的秋水,而臉上盪漾的笑容也絲毫沒有爲他改變原來的波動:輕輕的揚起波紋,又漸漸的平復。李重穩當地藏住自己的失望和懊惱,也移開目光。

這就是九月初五皇后壽辰當日早晨,帝后在太極殿接受百官朝賀的情形。

朝會完畢,宴會隨即開始。大臣及所攜眷屬按品位依次入席,王公宗親依輩分爵號就座,珍饈美食、佳釀瓊漿品列林羅,此時,皇帝高舉玉卮,面向衆人說:“皇后□□淑雅,文德流採,掌管後宮,有條不紊,人人稱頌;朕娶此賢妻,稱心如意;社稷得此賢后,社稷之福。於此,朕持卮敬皇后一杯,祝皇后玉體安康,千歲——千千歲!”

說完,側身面對皇后,崔皇后大大方方的端起自己面前的玉卮,舉至齊眉,夫妻將酒一飲而盡。然後賓客舉杯酬酢,文臣學士吟詩作賦,助其雅興,當然少不了歌姬舞伎的妙曼歌舞,角力摔交等各式雜耍節目。深宮禁院內難得的一片喧鬧,不覺已是月上中天,賓客才散去。

歡鬧過後格外讓人覺得冷清,慄妃感到十分失落,腦海中不斷浮現宴席上皇上爲皇后祝酒的情形——他何曾現出這般溫柔深情的摸樣!那看着皇后的眼神分明含着愛戀和熱情。慄妃的心怦怦的跳,越來越強烈的恐慌,她覺得隱藏的危險正在向自己逼近。

皇后那邊又如何呢,宴會一散她就回來了,因爲喝了不少酒,雙頰緋紅,昏昏沉沉,可興致未消,便半臥在榻上同芸兒她們談笑。片刻,醒酒茶送上來,她便問道:“皇上那邊有準備這個嗎?派人送一些到李總管那去吧——我看今日皇上可是喝多了。”

英兒答應了出去。

芸兒接上話說:“皇上的酒量不怎麼好的樣子。”

“以前總被太后管束着,哪能盡情的喝個痛快。以前更不能喝,現在好多了。”

“不過咱們皇上倒是文雅,醉了也沒什麼,娘娘您瞧見了,趙王,還有宋國公他們,多喝了幾杯就在那扯開喉嚨嚷嚷——真是可笑,平時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蘋兒年紀最小,平日就對那些個出入宮中、目中無人的王公大爺們甚爲不滿,今日看到他們醉酒的糊塗樣,心裡直喊痛快,嘴上也不饒人。

幾位都是口齒伶俐之人,於是你一言我一語,爭着把宴會上衆人的各形各狀描敘一番,鬨笑取樂,一派閨房姐妹歡鬧情景。

夜半三更,皇帝睜開眼睛,意識很清楚,可身體一動,腦袋還是沉沉的很難受。在旁伺候的李牧見皇上醒了,連忙上前,說:“您醒了,皇后那邊送了些醒酒的蜜茶過來,這就讓人端上來?”

“皇后?皇后她來過嗎?”

“沒有,是讓英兒送過來的。想必皇后自己也醉了,奴才看她也喝了不少啊。”

李牧扶皇上坐起,從小太監手上接過銀碗,皇上端過碗,將蜜茶一飲而盡,就靠在牀欄上,閉目養神。

此時的宮禁越發寂靜,李重不禁感到一陣無法排遣的愁緒;自己雖然貴爲天子,可在這樣夜半酒醒的時候,恐怕還不如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一介村夫……

1.金秋壽慶4.落水7.芸兒7.芸兒2.裴中洛11.崔彥朋10.千秋節2.裴中洛4.落水10.千秋節6.沈譽1.金秋壽慶10.千秋節5.長寧公主13.遇刺7.芸兒1.金秋壽慶5.長寧公主4.落水11.崔彥朋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10.千秋節1.金秋壽慶2.裴中洛4.落水14.第 14 章5.長寧公主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4.第 14 章2.裴中洛8.情義兩全成佳偶5.長寧公主6.沈譽7.芸兒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4.第 14 章6.沈譽6.沈譽6.沈譽10.千秋節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4.第 14 章4.落水6.沈譽11.崔彥朋2.裴中洛4.落水13.遇刺5.長寧公主7.芸兒11.崔彥朋10.千秋節1.金秋壽慶14.第 14 章11.崔彥朋10.千秋節1.金秋壽慶11.崔彥朋6.沈譽8.情義兩全成佳偶7.芸兒2.裴中洛1.金秋壽慶2.裴中洛7.芸兒7.芸兒14.第 14 章11.崔彥朋4.落水2.裴中洛6.沈譽13.遇刺13.遇刺10.千秋節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5.長寧公主4.落水14.第 14 章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4.落水1.金秋壽慶2.裴中洛5.長寧公主
1.金秋壽慶4.落水7.芸兒7.芸兒2.裴中洛11.崔彥朋10.千秋節2.裴中洛4.落水10.千秋節6.沈譽1.金秋壽慶10.千秋節5.長寧公主13.遇刺7.芸兒1.金秋壽慶5.長寧公主4.落水11.崔彥朋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10.千秋節1.金秋壽慶2.裴中洛4.落水14.第 14 章5.長寧公主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8.情義兩全成佳偶13.遇刺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4.第 14 章2.裴中洛8.情義兩全成佳偶5.長寧公主6.沈譽7.芸兒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4.第 14 章6.沈譽6.沈譽6.沈譽10.千秋節2.裴中洛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14.第 14 章4.落水6.沈譽11.崔彥朋2.裴中洛4.落水13.遇刺5.長寧公主7.芸兒11.崔彥朋10.千秋節1.金秋壽慶14.第 14 章11.崔彥朋10.千秋節1.金秋壽慶11.崔彥朋6.沈譽8.情義兩全成佳偶7.芸兒2.裴中洛1.金秋壽慶2.裴中洛7.芸兒7.芸兒14.第 14 章11.崔彥朋4.落水2.裴中洛6.沈譽13.遇刺13.遇刺10.千秋節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4.落水8.情義兩全成佳偶11.崔彥朋5.長寧公主4.落水14.第 14 章3.憶昔:十載華年逐香塵8.情義兩全成佳偶14.第 14 章4.落水1.金秋壽慶2.裴中洛5.長寧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