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回 撤離襄國

司州襄國,石生與回返使者刁膺的密談費時並不久。其後,有關和談結果的風聲便從都護府放出。據悉,蠻橫抽打了羯胡使節的華王,粗暴要求襄國上下無條件投降,卻僅承諾保證投降將佐的身家性命於部分浮財,繼而整編隊伍,量才錄用,倒是承諾尋常軍民不分漢胡,一視同仁,保證戶田百畝。至於石生自己的好處,自然秘而不宣。

與之同時,基於城內一觸即發的兇險局勢,石生以落寞無奈之姿,在拜謁石勒遺孀劉氏之後,也放出話去,他不願令無辜軍民陷入浩劫,也不願毫無保留的投奔仇敵,意欲奉少主石弘,率軍橫穿太行投奔匈奴;但大家好聚好散,願意隨他離去的即刻籌備遠遷,次日便將成行;願意留下歸順華國的,則須交出一應車馬,老實呆在營房亦或家中,不得再行生亂殺戮,否則人人共擊之。

石生這一甚爲另類的表態,頗顯仁慈,贏得了下層軍民的不少讚譽,但也更顯無能,不啻於直接散了襄國的人心軍心,頓時引發了羯胡上層的罵聲一片。只不過罵歸罵,卻是沒人主動跳出來動刀動槍搞事,而一直令人感覺壓抑的襄國,氣氛倒是驀然一輕,頗給人撥雲散雨待日明之感。

就在這種狀況下,傍晚,鎮南大將軍府衙,石生召集城內一應中高層將佐與僚臣,商議撤離一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是,無兵可降的僚臣倒是大都來了,可近三成的大小軍頭卻以這樣那樣的理由缺席,多爲河北本地的漢人將佐,而且,即便那些到來的軍頭,也都不約而同的帶着數十至數百不等的親兵,把個府衙廣場塞了個人山人海。

大殿之上,上百將佐僚臣濟濟一堂,正座則多了抱着四歲石弘的劉氏。依舊端坐右席上首的石生,看着殿外廣場各有所屬且彼此提防的兵甲森森,目光一片複雜,繼而轉爲堅定。不由的,他又不乏欣賞的看了眼對面上首的刁膺,心底閃過僥倖,還好聽了此人建議,沒玩什麼鴻門宴徒爲人笑。

“噠噠噠...”府外一陣馬蹄聲響,不一刻,最後一名重將石朗,卡着點蹬蹬蹬步入殿堂。本就不滿石生高了一頭成爲大都護,兼又主戰的他,此時可謂滿心惱火,也不就坐,直接手指石生,當衆發難道:“石生,你也不與我等商議一下,便擅自放話撤離襄國,導致軍無戰心,襄國再不可守,誰給你的權力?”

“權力?哼,首先,本將報經了主母准許;其次,本將原就是主公去時任命的襄國留守,更被大家公推爲大都護,你說我有沒有這一權力?”怒瞪石朗這個前幾日不時掃他面子的刺頭,石生橫眉冷對道,“死守襄國,就憑你這樣妄自尊大,目無法紀之輩,還是憑藉那三成連撤往太行都不願意的缺席之人?”

這一刻,石生惱火之餘,再度在心中爲自家接下的作爲強化了理由。本來嘛,若非石朗等人不聽話,他又何至於號令不齊,難掌大局,進而無奈投敵,甚至連投敵都這麼麻煩呢?

終歸要做大事,石生壓下怒火,撇開被噎住的石朗,揚聲解釋道:“本將深受先主隆恩,又何嘗願意輕易捨棄他辛苦打下的基業?甚至,本將都曾動過屈身侍賊以待將來的念頭,只可惜,那華王蠻橫至極,奸猾至極,別說羈縻而治,連我等保留部分嫡系兵馬都不允許,根本不給我等臥薪嚐膽東山再起的機會。單憑那廝膽敢鞭笞使者,便可見其人之蠻橫堅決!”

話到這裡,刁膺與扎吉溫二人面含悲憤的行至堂中,很配合的當衆撩起衣衫,露出後背上密密麻麻的嶄新鞭痕,左右羯胡治下也沒那麼多面皮可講。由是,衆人免不了一頓對華王等等的咒罵,倒是再沒有人懷疑石生與刁膺的其他動機了。

待得殿中稍靜,石生轉向劉氏長身一揖,以悽婉的口吻,再度言道:“如今華國大兵壓境,襄國卻人心離散,軍令不齊,留下來那不是死守,而是讓大家都白白送死!爲了少主安危,爲了數十萬羯人軍民得以圖存,石某隻能甘領罵名,他日過了太行,大家都安全了,石某寧願領受主母與少主的責罰!”

石生的請罪沒人相信,可他的其餘言辭卻切中了大多人的心坎,且不說本就想走的人,便是石朗這等主戰派也不得不承認,就襄國當下暗流涌動的局勢,已然猶如一個隨時爆發的火藥桶,石生這一折中的無奈安排,或許也是避免大規模內部衝突,盡多保全羯人元氣,保全所有人利益的最好辦法。

“大都護拳拳之心,何來罪過,何來責罰,但能護得我兒周全,便是大功一件!”年輕的劉氏顯然不太適應這等場合,但也言簡意賅的及時表了態。

這時,之前同樣覬覦羯人首領位置,沒少給石生下絆子的重將石堪,也是第一個提出橫穿太行的羯胡高層,以顧全大局之態,起身拱手道:“大都護拳拳之心,石堪佩服,某亦願意奉少主西去,大都護但有所命,必不敢辭!想來,石朗賢弟雖有不甘,之前甚至有所頂撞,也是爲了先主之仇,爲了我羯胡大業,而今到了這等關鍵時刻,自會精誠團結的吧。”

“哼!”石朗冷哼一聲,卻未言語,顯是默認了撤離一事。幾大巨頭連同主母劉氏都表了態,殿中一應將佐遂不再多言,就此結束了由石朗挑起的有關撤離的爭端。

不過,石生就欲開聲談及具體撤離事項的時候,石朗竟然又有了主意:“我等西向撤離的確無可置疑,只是,那些缺席會議者,顯是意欲留下投敵,我等卻不該就此放過那些吃裡扒外之輩!況且,便是將他們全都殺光,將襄國燒個精光,也好過白白留給華國!”

“對!對!對...殺光他們,搶光他們,燒光他們...”殿中隨即吵吵起來,大多人面露興奮,卻少有不忍,好似忘了那些人不久之前還與己方處於同一戰壕。至於什麼保留羯人元氣之類的仁慈說法,連石生都沒好意思再提,畢竟大家都是屬狼的,誰都不信誰會仁慈,偶爾遮羞還好,說多了反而令人生疑。

“報!急報!快讓開,急報...”就在殿中羣魔亂舞之際,府外突然傳來急促蹄聲,伴以一聲聲嘶吼,頓時澆滅了殿中羣狼的激情。

不一刻,一名風塵僕僕的信騎渾身汗污,背插着小紅旗,跌跌撞撞衝入殿內,伏地叫道:“稟主母,稟大都護,北線急報,血旗大軍佔據三臺之後,步卒停歇休整,卻有大約兩萬的騎軍今晨已然南下,來勢甚急!”

掃視適才還興奮激昂的諸將轉瞬變得沉默甚或驚惶,刁膺眼底有絲戲謔一閃而逝,乾咳一聲,他打破殿中沉寂,略顯驚惶道:“主母,大都護,諸位,我等攜帶步卒與眷屬進山,最快也須兩日,而血旗軍來勢太猛,以其騎軍腳力,快則一日多,慢則兩日,便可趕到襄國,若其聞訊中途直接折向,只怕最快兩日半便可趕到山口。是以,時間緊迫,我等理當今晚就走,需知外面還有小股血旗騎軍隨時騷擾呢!”

“對,對,刁長史所言甚是。大都護,時間刻不容緩,我等隨身之物都已收拾得差不多了,即刻起行吧。”劉氏也慌了,忙出聲附和道,看向石生的目光滿是急切。有這二人帶頭,殿中不少將佐也隨之附和,喧囂聲再起,唯獨沒了方纔的那份激情。

故作一臉無奈,石生終是沉聲道:“既如此,我等便連夜出發,左右大家能帶的也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回去後立即收拾動身,子時大軍將在西門外準時出發,過期不候。現在,本將簡單安排一下各軍及其眷屬出城路線的分配,還望各位管束部下,莫要自相延誤...”

“最後,本將再提醒兩點。其一,無有代步工具的老弱婦幼,最好莫要隨軍,我等途中可無法照顧遷延,待得此戰終了,他日自有相見機會,相信華王假仁假義,倒也不會難爲他們。”轉向石朗,石生厲聲道,“其二,那些有心再燒殺一場的將佐,在大軍撤離之前決不可動手,否則引發城中大亂,導致大家無法及時走脫,哼,人人共擊之...”

兩個時辰之後,伴着城內人喊馬嘶趨於平靜,襄國西門外,匯聚了大約三萬軍兵與近萬的眷屬。頗爲諷刺的是,或因石生公開放水之故,出走將佐雖有七成,可軍兵總人數竟然再度縮水,由建制中的七成降爲五成。

更爲諷刺的是,一直叫囂着不服部分的石朗,竟也帶着他的所有部署,出現在西門之外,而非憑藉他們騎兵的速度優勢,留下來大幹一場。倒也沒人嘲笑石朗,畢竟城中已然有了三萬不願走的軍兵,石朗僅餘三千多的騎兵,若是獨自留下來,真不好說是燒殺搶還是送人頭。

“子時已到,吹號,出發!”帥旗之下,石生大手一揮,冷然令道。下意識的,他回望夜幕下的城池,心中則在嘀咕,華王呀華王,老子挖空心思,才儘早帶走了這羣狼軍,給你留下了一個完好的襄國,你他孃的可不能晃奸老子呀...

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八十五回 恆產恆心第三百七十一回 請牛入甕第四百六十三回 兵臨慶全第七百一十四回 整頓之策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四百一十四回 結仇山夷第三十回 難民驟現第四百零五回 無端欺凌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七百九十八回 狙殺蒙巴第五百三十八回 巴岡夷寨第六百三十七回 慕容元邕第六百一十七回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一回 韓使丘拔第四百二十三回 藤山礦業第五十九回 夜擾疲敵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七百八十六回 南北兩朝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七十三回 葉家三娘第一百二十九回 追亡逐北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八百零五回 蕩平塞北第五百九十五回 笠原炮演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五百一十回 點點下餌第四百三十回 出使馬韓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六十六回 中丘盧氏第七百九十回 洛陽稱帝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三百五十二回 鐵騎對決第一百五十一回 紀氏宗族第四百二十八回 外交抗議第五百零八回 國戰廷議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二回 患難同行第五十五回 穩寨固防第一百四十八回 亂世白蓮第四百四十五回 魏復起兵第六百五十八回 請狼入室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三百六十五回 推廣猛球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一百三十六回 仗義援手第一百二十回 趙郡拜謁第七百八十二回 伊缺止戈第二百五十五回 探航深海第二百零八回 司馬黃雀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四百一十一回 大潰夷敵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一百八十九回 官升一級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五百七十二回 事態升級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七百六十三回 雨夜突圍第六百九十五回 回戈一擊第五百四十八回 移民紛沓第五百六十七回 長社塢堡第六百六十二回 神兵天降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二百六十八回 淮中黑幫第三百二十六回 書院之力第二百一十五回 火馬踏營第六百三十九回 踏馬連營第一百零九回 陣斬匪首第五百四十八回 移民紛沓第一百五十五回 鶴蚌之鬥第七百五十一回 平陽鉅變第四百七十一回 奇襲友山第三百五十六回 結好段氏第四百八十七回 局部碾壓第三百九十三回 華興科考第一百七十五回 雙喜臨門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四百九十二回 錯亂之戰第六百四十四回 晉喪其主第七百五十二回 絃斷時分第四百六十二回 反擊之議第九十六回 以逸待勞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一百六十二回 無妄之事第四百九十三回 威壓筑紫第四百四十六回 案後有案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八百一十回 內應作亂第四十五回 軒然生波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二百二十四回 畫餅碧海第九十七回 驚弓之吼第五百八十六回 糧食之戰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五百七十一回 堡下陣戰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
第九十八回 不戰而屈第八十五回 恆產恆心第三百七十一回 請牛入甕第四百六十三回 兵臨慶全第七百一十四回 整頓之策第二百零二回 兵臨鐵谷第三百六十七回 陪審制度第四百一十四回 結仇山夷第三十回 難民驟現第四百零五回 無端欺凌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七百九十八回 狙殺蒙巴第五百三十八回 巴岡夷寨第六百三十七回 慕容元邕第六百一十七回 摧枯拉朽第三百三十一回 韓使丘拔第四百二十三回 藤山礦業第五十九回 夜擾疲敵第四百七十九回 連橫丘裡第七百八十六回 南北兩朝第五百四十五回 密林截殺第七十三回 葉家三娘第一百二十九回 追亡逐北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八百零五回 蕩平塞北第五百九十五回 笠原炮演第四百二十五回 凱旋遇刺第二百六十二回 獲任長廣第五百一十回 點點下餌第四百三十回 出使馬韓第一百五十九回 坐收漁利第六十六回 中丘盧氏第七百九十回 洛陽稱帝第六十八回 湯紹離營第三百五十二回 鐵騎對決第一百五十一回 紀氏宗族第四百二十八回 外交抗議第五百零八回 國戰廷議第七百二十二回 息事寧人第二回 患難同行第五十五回 穩寨固防第一百四十八回 亂世白蓮第四百四十五回 魏復起兵第六百五十八回 請狼入室第十二回 月夜潛行第三百六十五回 推廣猛球第九回 義憤出手第一百三十六回 仗義援手第一百二十回 趙郡拜謁第七百八十二回 伊缺止戈第二百五十五回 探航深海第二百零八回 司馬黃雀第五十回 引蛇出洞第四百一十一回 大潰夷敵第二百四十五回 撞艇英雄第六百六十五回 城門阻擊第六十一回 藥翻胡寇第一百八十九回 官升一級第六百八十三回 狗急跳牆第五百七十二回 事態升級第十四回 臨機設伏第七百六十三回 雨夜突圍第六百九十五回 回戈一擊第五百四十八回 移民紛沓第五百六十七回 長社塢堡第六百六十二回 神兵天降第七百七十回 肅理並朔第二百六十八回 淮中黑幫第三百二十六回 書院之力第二百一十五回 火馬踏營第六百三十九回 踏馬連營第一百零九回 陣斬匪首第五百四十八回 移民紛沓第一百五十五回 鶴蚌之鬥第七百五十一回 平陽鉅變第四百七十一回 奇襲友山第三百五十六回 結好段氏第四百八十七回 局部碾壓第三百九十三回 華興科考第一百七十五回 雙喜臨門第二百五十回 列艦示威第四百九十二回 錯亂之戰第六百四十四回 晉喪其主第七百五十二回 絃斷時分第四百六十二回 反擊之議第九十六回 以逸待勞第四百八十四回 孰漁孰餌第一百六十二回 無妄之事第四百九十三回 威壓筑紫第四百四十六回 案後有案第六百二十七回 挑撥分化第八百一十回 內應作亂第四十五回 軒然生波第三百一十一回 對夷心態第二百二十四回 畫餅碧海第九十七回 驚弓之吼第五百八十六回 糧食之戰第六百二十六回 驚馬之敗第五百七十一回 堡下陣戰第四百五十四回 樂島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