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賣藥

採購好藥材,已是兩天後的事了。符鳴安排好馬隊弟兄喂好馬,將藥材裝上馬馱子,揚鞭啓程了。

馬幫的馬主要是能夠翻山越嶺的西南山地馬,這種馬體型小,吃苦耐勞,能負重二百斤的重物。一個馬隊裡,馬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爲馬是負重的主力,儘管一匹馬的負重能達到二百斤,但是趕馬人也不會讓它們馱那麼重的東西。

因爲買了不少桂枝,所以楊沐的藥材前前後後共裝了三十匹馬,這不是符鳴馬隊裡的所有馬匹,餘下的那些馬匹交給二鍋頭帶去走短程商路去了。

馬幫在西南一帶是最常見的運輸方式,每個馬隊都有自己的名號,有特別的忌諱和講究。楊沐知道他們規矩多,所以就老老實實地跟着,跟石歸庭學習馬幫的規矩。石歸庭跟符鳴極熟,以前跟着他的馬隊走過不少地方,所以那些規矩他都懂。

這次回程,石歸庭本來是不想跟着返回的,他想在雲南繼續遊歷。但是符鳴的馬隊這次一分爲二,岐頭(馬隊醫生,負責人畜醫治)隨了二鍋頭,石歸庭就擔任了符鳴馬隊的岐頭。一方面是爲了照顧馬隊的人畜,另一方面是楊沐受過傷,雖說好了,但一直都沒時間靜養,身體虛着呢,所以得跟着,以防萬一。

西南馬能負重,走山路的話每天能走七八十里路,平地稍快一點,所以這一路回去,起碼得兩個多月。

因爲隊伍比較龐大,符鳴的馬隊在西南也是有一點名氣的,所以這一路上完全不用擔心攔路搶劫的事。一路上楊沐計劃着,三七、天麻和蟲草等藥材,大部分是要運到京城去的,但是桂枝最好是在南方賣,若是途中遇到疫情嚴重的縣鎮,就可以先賣一部分。

楊沐心裡隱隱擔心,吳州也會不會旱情很嚴重,雖然蓉鄉是水鄉,但若是長時間不下雨,也極有可能會缺水。這麼想着,越發歸心似箭了。

顏寧這個時候正在楚州奔忙,楚州是他們巡視的第一站,這裡的旱情比起澄江以南要輕一些。四月的時候下過幾場小雨,楚北地區以種冬小麥爲主,雖然整個春天都沒下過透雨,小麥的產量會受影響,但是還不至於顆粒無收;楚南一帶沒法播種水稻,但是許多地方都補種了蕎麥和穀子,青黃不接的時間會有一段,但還不至於餓死人。

當地官府接到欽差傳達的旨意:減少當年的各類賦稅,嚴禁商販哄擡物價,嚴禁地主富戶囤積糧食,保證當地不能有人餓死。

澄江以南的湘貴一帶旱情最爲嚴重,湘州境內的河流水位早已下降到極低,有些小支流早已斷流,最大的湖泊雲夢湖湖牀有一半的面積裸|露在了人們的視野中。湖牀上長滿了青翠的野草,被風一吹,一片片傾伏下去,碧波翻滾,頗有點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意境,還真有不少湖邊的百姓在湖底放牧牛羊。兩湖地區素來有天下糧倉之稱,所以最令官府擔憂的事不是缺糧鬧饑荒,而是缺水將會導致的各種疫情。

顏寧一行人到達湘州的時候,有幾個縣的痢疾和傷寒疫情已經爆發得十分嚴重了,當地官府忙得焦頭爛額,張貼各種預防疫病的告示,徵集大夫救治患者,推行各種控制疫病的方法。

痢疾與傷寒並不是絕症,但是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也是會死人的。跟石歸庭預想的一樣,治療痢疾和傷寒的主要藥材桂枝一時間變得極其短缺,有些奸商趁此哄擡物價,在官府還沒有限價令下來之前狠撈了一筆。

楊沐的馬隊到達湘州的時候,已經快七月了,此時旱情已經有所緩解,許多地方的晚稻已經搶種下去了。然而疫病已經爆發得很嚴重了,隨處可見官府張貼的疫病預防告示。

桂枝在各地變得十分暢銷,若是楊沐想賺錢,那是絕對能夠賣個好價錢的,但是他並不願意發這種財。爲了保證桂枝能夠以低廉的價格賣到病人手中,楊沐直接將桂枝拉到他經過的每一處縣衙,以稍高於成本的價格賣給每一個衙門,至於衙門接下來如何分配,如何控制價格,那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事了。就這樣,他的桂枝一路走一路賣,很快便去了一小半。

七月中旬,楊沐到了湘州府城。城內不復去時的繁華,因爲乾旱的緣故,各地許多難民涌入城內乞討,隨處可見衣衫襤褸、面帶菜色的流民。

官府也不能驅逐這些難民,只能大開糧倉,開設粥棚,每日定時發放薄粥,保證人不被餓死。並且積極安排糧種的發放,遊說百姓返鄉耕種,但是卻不能防止痢疾和傷寒的傳播。疫情的加劇和擴散,使得官府大爲頭疼,因爲預測不到位,一些藥材如桂枝出現了嚴重的短缺。顏寧跟隨杜侍郎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到達湘州的。

楊沐在城外的一家客棧安頓下來,符鳴一衆人卸載貨物、餵養騾馬。楊沐同石歸庭和杜書鈐去了城裡,一路打聽,到了府衙,跟門子報說有事求見知府。那門子滿面愁苦之色,望了他們一眼,便扭了頭說:“知府大人正忙着呢,沒空!”

楊沐又問:“那其他的大人呢?”

那門子鼻孔朝天:“都忙着呢,全都沒空。”

楊沐一路上敲開了數家衙門的大門,都未曾遭到這樣的“禮遇”:“這位大哥,我們有十分重要的事求見各位大人,還煩請通告一聲,就說……”

那門子不耐煩地嚷嚷:“煩死了,各位大人都在接待欽差大人,哪有空理你們啊?”

欽差已經到達湘州了?楊沐幾人對視了一眼。杜書鈐跨前一步:“欽差大人到了?那正好,我們就求見欽差大人吧。”

他的氣勢要比楊沐強上幾分,那門子退了一步,警惕地瞪着杜書鈐看:“你們想幹什麼?難道要告狀?”這也不怪門子,不管是戲劇裡,還是民間故事裡,都有越級告狀的說法,尤其是狀告欽差的段子歷來爲世人所津津樂道。

那門子作勢要喊同伴過來幫忙驅逐楊沐幾人,不管是什麼冤情,越級告狀總是爲下級衙門所忌憚的。

楊沐也是知道這其中的內情的,連忙說:“門子大哥,我們不是來告狀的,我們是來賣藥的。”

那門子站住了,口氣緩和了些:“不是來告狀的啊。賣藥怎麼賣到府衙來了?還要找知府大人。”

楊沐笑起來:“我知道這是府衙不是藥鋪,但是我這個藥材,只能賣給府衙。”

那門子說:“哦,你說你是來賣什麼藥材的吧?”

楊沐說:“最近城裡疫病流行,許多人都患了痢疾和傷寒吧?我們賣的這個藥,就是專治這兩種病的。”

那門子神情激動起來:“你、你說的可是真話?你的藥真是專治痢疾的?”

楊沐笑着點頭:“是的。我的藥材數量不少,勞煩大哥趕緊去幫我通告一聲吧。”

那門子跳起來:“好好,幾位等着,我馬上就去。”說着便往裡頭跑去,速度之快,令人懷疑是不是剛纔那個門子。

過了一會,那門子出來了,大口喘着氣:“我已經通報了,知府大人一會兒就會見你們。”

等了片刻工夫,果然有人出來引路。楊沐三人在一間偏廳坐了,有人端了茶上來,過了一盞茶的工夫,一個穿着官服的中年人進來了,後面跟着一個着便服的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楊沐幾人站起來,那個穿便服的人說:“可是你們要見我們賀大人?”

楊沐作揖行禮:“正是小民。小民楊沐,吳州人氏,見過賀大人。”

石歸庭和杜書鈐都紛紛自報家門行了禮,但是沒有人下跪。說起來,楊沐和石歸庭都是考過秀才的,算是有功名在身,杜書鈐家世顯赫,更不可能隨便給人下跪。

賀知府年約四十左右,面黃有須,看起來甚是清瘦。他在上首坐下:“我聽人通報說你們有治療痢疾和傷寒的藥材。”

楊沐說:“小民不久前從昆明販藥回來,正好買了一批桂枝。不知道貴府是否需要桂枝?”

賀知府對桂枝這個詞簡直是太熟了,儘管他不懂藥理,但是最近桂枝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太高了,他已經加緊叫人去桂州購買了,但是一時半會兒還回不來。“你們說你有桂枝?想要賣給本府?”

楊沐笑了一下:“正是。”

賀知府沉吟了一下:“你想賣什麼價?”

楊沐說:“十二文每斤。”

賀知府顯然有些吃驚,十二文每斤的桂枝的確是市價,但那是疫情爆發之前的價格,現在的桂枝已經賣到五文一兩了,甚至還有漲價的趨勢,就算是這樣,也還是嚴重缺貨。這人千里迢迢從雲南運來桂枝,卻賣如此低廉的價格,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旁邊那個便服中年人說:“你們千里迢迢從昆明運來桂枝,難道不是爲了賺取利潤?爲何市場行情這麼好,你們還賣這麼低的價格?”

楊沐笑笑:“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但趁火打劫是強盜才幹的事,這就算是我爲災民們盡的一點心意吧。”

一句話說得賀知府肅然起敬,連忙站起來行禮:“那賀某就在此代表我們湘州百姓向幾位先生表示感謝了。”

楊沐說:“那就煩勞賀大人派人隨我去拉藥材吧。”

賀知府又問:“有多少數量?”

楊沐說:“目前我手頭尚有三四千斤,不知道賀大人需要多少。”

賀知府說:“那我們全都要了。”

楊沐笑着說:“賀大人爲國爲民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江州和我的家鄉恐怕也在遭受同樣的疫情,所以我只能賣給賀大人三分之一的數量。想來賀大人已經在想辦法去兩廣購買藥材了。楊沐力量有限,只能爲大人救急,希望大人能夠體諒。”

旁邊那位中年人說:“從欽差大人的情報中得知,目前我們湘州的疫情是最嚴重的,就連臨近的江州,疫情也比我們要輕得多,至於楊先生的家鄉吳州,疫情更輕。所以我希望楊先生能夠賣給我至少一半的桂枝數量。”

一直沒說話的杜書鈐開口了:“請問大人,此次朝廷派來的欽差大人是哪位大人?”

賀知府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但是還是說了:“是戶部右侍郎杜大人。”

杜書鈐臉色一變:“可是杜書卿杜大人?”

賀知府的臉色也變了:“正是杜大人。敢問你是?”

杜書鈐拱手說:“杜大人正是家兄,賀大人可否爲在下帶個路,讓我去見見家兄?”

賀知府心下奇怪:這杜書鈐分明是來賣藥的商人,怎麼又是杜大人的弟弟。不過看他也沒細問,只是說:“請杜公子隨我來。”

杜書鈐跟在賀知府和中年人後頭,對楊沐和石歸庭說:“兩位大哥也去見見家兄吧,也許可以知道些情況。”

楊沐和石歸庭巴不得,離開家幾個月,一直都沒有家鄉的消息,這會兒要是能從欽差大人口中得知一些,那可不比心下胡亂猜測的好?

三人跟着賀知府出了偏廳,轉了一個迴廊,進了一道門,到了一個院子。賀知府站住了,回頭對他們說:“你們先等一下,我去稟報一聲。”

然後進了門,過一會兒賀知府和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出來了。

只聽見杜書鈐叫了一聲:“大哥,果真是你!”然後飛奔了過去。

欽差大人並沒有穿官服,而是一身月白的長衫。他看見杜書鈐,臉上綻露出一個笑容來,欣喜地說:“三兒,怎麼是你?你不是去雲南遊歷去了?”

杜書鈐平時的淡漠冷靜全都消失不見了,就像久別見到了家長的孩子一樣興奮:“我跟這幾個朋友從雲南返還了,一路上看到旱情嚴重,便回來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杜書鈐將楊沐和石歸庭介紹給杜書卿,然後說:“大哥,楊大哥從雲南買了一批桂枝回來,正準備賣給賀知府呢。”

賀知府在一旁說:“下官正要向大人稟告。這幾位先生從雲南運了不少桂枝過來,楊先生只肯賣給我們三分之一,餘下的要帶往江州和吳州,我說我們湘州疫情最爲嚴重,希望多買一點,所以我就帶他們來向大人求個證。”

杜書卿看了一眼楊沐和石歸庭,說:“原來是你們一路上照顧舍弟,多謝!都進來說話吧。”然後轉身,率先進了屋。

作者有話要說:第一次遇到被口掉的詞語,真是煞風景。看文的親們要是遇到了,麻煩在章節下指出來,我好改正。謝謝!

第71章 問心第76章 依依惜別第10章 鴛鴦于飛第29章 快樂如風第78章 疫情第49章 治癒第77章 西行路上第七十三章 第86章 信念第55章 生意難做第42章 春秋巷第51章 落難母子第75章 執子之手第68章 體察民勤第81章 買賣番外竹外桃花三兩枝上第5章 衝突初起第46章 離鄉赴任第86章 信念第68章 體察民勤第71章 問心第75章 執子之手第67章 鱸魚堪燴第44章 金榜題名第85章 平安歸來第96章 牢獄之災番外竹外桃花三兩枝上第62章 心意難測第18章 親事第29章 快樂如風第72章 計劃第25章 雪中送炭第81章 買賣第60章 西山遊第100章 還鄉第93章 夫妻重逢第20章 禍從天降第5章 衝突初起第53章 揚帆起航第88章 老友重逢第69章 體貼入微第95章 不測風雲第9章 荷葉田田番外竹外桃花三兩枝上第64章 蒸蒸日上第15章 少年情懷第23章 雁引愁心去第14章 州城趕考第60章 西山遊第60章 西山遊第20章 禍從天降第68章 體察民勤第14章 州城趕考第14章 州城趕考第45章 榮歸故里第44章 金榜題名第31章 禪房茶話第60章 西山遊第9章 荷葉田田第16章 相見歡第71章 問心第55章 生意難做第47章 曙光初現第16章 相見歡第97章 生死相隨第45章 榮歸故里第1章 水鄉第86章 信念第53章 揚帆起航第36章 榜上有名第94章 風生水起第92章 有心栽柳第75章 執子之手第26章 平城生活第34章 鄉試第57章 再接再厲第3章 友誼之始第29章 快樂如風第95章 不測風雲第98章 不如歸去第67章 鱸魚堪燴第24章 誰家年少第32章 第一場雪第54章 喜相逢第89章 親密接觸第28章 泥中你我第57章 再接再厲第23章 雁引愁心去第46章 離鄉赴任第59章 熟魚活吃第18章 親事第32章 第一場雪第17章 楊柳依依第36章 榜上有名第82章 賣藥第72章 計劃第94章 風生水起第35章 胸有成竹第82章 賣藥
第71章 問心第76章 依依惜別第10章 鴛鴦于飛第29章 快樂如風第78章 疫情第49章 治癒第77章 西行路上第七十三章 第86章 信念第55章 生意難做第42章 春秋巷第51章 落難母子第75章 執子之手第68章 體察民勤第81章 買賣番外竹外桃花三兩枝上第5章 衝突初起第46章 離鄉赴任第86章 信念第68章 體察民勤第71章 問心第75章 執子之手第67章 鱸魚堪燴第44章 金榜題名第85章 平安歸來第96章 牢獄之災番外竹外桃花三兩枝上第62章 心意難測第18章 親事第29章 快樂如風第72章 計劃第25章 雪中送炭第81章 買賣第60章 西山遊第100章 還鄉第93章 夫妻重逢第20章 禍從天降第5章 衝突初起第53章 揚帆起航第88章 老友重逢第69章 體貼入微第95章 不測風雲第9章 荷葉田田番外竹外桃花三兩枝上第64章 蒸蒸日上第15章 少年情懷第23章 雁引愁心去第14章 州城趕考第60章 西山遊第60章 西山遊第20章 禍從天降第68章 體察民勤第14章 州城趕考第14章 州城趕考第45章 榮歸故里第44章 金榜題名第31章 禪房茶話第60章 西山遊第9章 荷葉田田第16章 相見歡第71章 問心第55章 生意難做第47章 曙光初現第16章 相見歡第97章 生死相隨第45章 榮歸故里第1章 水鄉第86章 信念第53章 揚帆起航第36章 榜上有名第94章 風生水起第92章 有心栽柳第75章 執子之手第26章 平城生活第34章 鄉試第57章 再接再厲第3章 友誼之始第29章 快樂如風第95章 不測風雲第98章 不如歸去第67章 鱸魚堪燴第24章 誰家年少第32章 第一場雪第54章 喜相逢第89章 親密接觸第28章 泥中你我第57章 再接再厲第23章 雁引愁心去第46章 離鄉赴任第59章 熟魚活吃第18章 親事第32章 第一場雪第17章 楊柳依依第36章 榜上有名第82章 賣藥第72章 計劃第94章 風生水起第35章 胸有成竹第82章 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