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殺價

“中國人瘋了。”,李鴻章的軍部衙門最近門庭若市,到了公佈訂單需求的時候,原本滿懷信心的德國和英國船廠設計人員以及商業談判代表們紛紛搖着頭嘀咕道,一邊說着一邊交換着譏諷的眼神。當英國人將消息傳給公使歐格訥的時候,歐格訥也不禁惱怒的啐了一口,憤恨的罵了句:“這是哪個狗孃養的提出的要求?讓他們去找火星人的造船廠吧。”

當聽說是中國皇帝親自提出的技術細節時,歐格訥愣了愣,聳了聳肩嘟囔了一句:“軍盲皇帝,難怪,不過還是大膽的有些瘋狂。你們有沒有計算過這筆交易的價格?”

當然瘋狂,要是他知道日後有一個日本人會異想天開要造五十萬噸級的堡壘型戰列艦,他那可憐的小腦袋會爆炸的。

“如果清國皇帝同意的話,更改設計後,恐怕單艘價格會在六百萬兩白銀左右。”,商務代表聳了聳肩,報出了數字。

“哦,天,這個價格沒有競爭力。要知道德國人給他們造的定遠艦,只有六百二十萬馬克,合一百二十萬兩白銀不到。雖然這船比七千噸的定遠高了三倍,時間上也延後了十年。但是商業上的宗旨不能改變:我們的價格絕不能超過德國人,成本要從設計上想辦法。另外,愚蠢的中國人的這個豬腦的計劃太可笑了,要派設計師給他們的大人們上上設計課!天哪,看來這些中國人的確沒有得到那個該死的德國人的情報,太奇怪了太奇怪了。”

感覺奇怪的不僅僅是他,德國人也是一頭霧水,中國人引進西方海軍艦船和培訓已經有十幾年了,爲什麼還會提出這樣白癡級的數據?難道是想刻意爲難德國,從而以無可辯駁的理由將生意完全交給他們的盟國英國?不過,即使是英國,也根本沒有能力來建造這樣的戰艦吧。

帶着這樣的疑惑,兩國的談判代表和設計工程師在兩天後受到了我的接見。軍部的諮議室內放了一塊木板,下面放了幾支畫筆,首先進來的是英國的代表。焦急的德國人由李鴻章陪伴,去了隔壁的休息室喝茶。

同在室內的是從天津海軍學堂趕來的數十名船舶設計專業的學員,今天這樣一個機會非常的難得,不僅僅面見到了尊貴的皇帝,而且也能聽聽來自最頂尖級的海軍強國的設計師來講授一些船舶設計的道理。

“陛下。”,英國的工程師在木板上淺淺的畫了一條大船:“這是一條船,船舶爲何能夠向前行駛,是因爲有這樣一組鍋爐,具體的數量由您所需要的輸出功率和船舶的大小來決定。鍋爐是蒸汽鍋爐,要產生蒸汽,就必須要有水。所以,我們還必須在船上有一個儲藏淡水的空間。當然,您的船員生活也需要淡水。另外,我們還需要有一個儲藏間來放置提供燃燒的煤炭。好了,鍋爐加上煤炭加上水,會產生蒸汽,那麼如何將蒸汽轉化爲戰艦前進的動力呢?”,設計師一邊解說着,一邊在空船的剖面圖上添加上相應的裝置:“我們還需要一組蒸汽機,同樣,蒸汽機的數目,與您所需要他提供的功率和您的船體大小有關係。”

“這樣,陛下您的船就有了他的動力裝置。”,工程師略有些輕蔑的笑了笑道:“根據這些設備以及船員生活區,還有存放彈藥的彈艙,整條船的大小基本就可以確定,陛下,要知道,您的船越大,它所需要的動力就越大,否則它就會跑得很慢,而如果需要動力大,那麼就又要增加鍋爐和蒸汽機,所以,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每條船都有它的完美大小,當然,大有大的好處,大船可以裝載更多的火力和彈藥,可以給敵人更多的殺傷。尊貴的皇帝陛下,不知道我這麼講解,您滿意嗎?”

工程師彎下腰來,輕浮的微笑顯現在臉上,與他語氣中的恭敬完全不匹配。

我點了點頭道:“不錯,那麼,貴國能夠爲朕生產多大的戰艦呢?朕是軍盲,朕只知道要大艦巨炮!盡你們的所能吧。”

“如果陛下需要的話。”,工程師看了看商務代表,猶疑着說道:“我想我們可以爲您建造一艘一萬三千噸左右排水量的大艦,火力絕對可以滿足陛下您的需求。具體的數據,如果陛下有足夠的耐心的話,我們可以在兩天之內提供一個概要設計給您。”

“那好吧。你講課很不錯,再給朕的學生們上一節課吧。朕對你們印象很好。”,我站起身來,向幾個英國人笑了笑點頭道:“收下這些學生吧,他們都很聰明,也很需要你們的幫助。”,見幾個英國人都猶疑着不說話,我走向門口道:“考慮考慮吧先生們,朕這就要去聽聽德國人的說法,失陪了。”

當下把幾個英國人扔在諮議室內,自己與李鴻章交換了一個位置。

德國人的說法與英國人差不多,不過德國人的準備要比英國人充分一些,他們提出了一個一萬二千噸四門十二寸主炮設計的戰列艦計劃,同時也帶來了一份概要設計計劃書,列出了整個戰列艦的性能數據和一個設計草圖。

十二寸五十倍徑的主炮兩座雙聯裝炮塔,裝甲厚度爲兩百四十毫米,充分滿足了我要求大火力的要求。而我透露出去的那份愚蠢的訂單也讓德國人猜測到了我對於火力的強烈要求,所以,副炮包含有八座一百五十毫米炮,十二門三磅炮和兩座四聯裝一磅轉管炮。

而德國人重視防護也在這份數據中得到了體現,吃水線裝甲達到了三百八十毫米,足足比定鎮二艦多了七十五毫米,而其他的部份也都是兩百多毫米不等的裝甲。德國工程師還特別註明,此種防護裝甲僅限德國本土生產,因爲中國沒有能力生產這種裝甲。

而動力方面,兩部往復蒸汽機提供一萬兩千匹馬力的動力,使得整艦的理論最高航速可以達到十八點五節。爲了我要求的高續航力,特別擴充了裝煤量,達到了一千噸,所以乘員數量有所縮減,只有四百九十七名。

當我故意嫌棄他的動力不足的時候,嚴謹的德國人費了好半天的勁又解釋了一通動力系統如果再增加,勢必要連帶擴大裝煤區,這樣就會影響火力和乘員等等。

我一邊點頭一邊問商業代表,這樣一艘艦,價格是多少。商業代表簡單計算了一下,表示價格在白銀三百七十到四百二十萬兩之間。前面的價格是在德國生產,後面的價格是指在中國生產。

我詫異的問道爲何在德國生產會比在中國生產便宜那麼多,德國人笑了笑解釋道:當年江南造船廠生產一艘船所需的銀子,可以在德國買兩艘還能額外捎帶點陸軍用的步槍,原因在於國內工人素質不高,浪費嚴重,以及德國技師外派到中國的額外花費,當然,還需要有一批素質高超的德國產業工人到工組中去帶領中國工人一起工作,持續三年的大規模從德國引進人力,當然花費很多。

這讓我很動心,這筆錢一定要花,多五十萬而已,皇家銀行那邊還有四千多萬銀子還沒動呢,戶部也剛剛收到俄國人的五百萬兩賠款。而且下面也許還能從日本那搜刮一點銀子,這筆學費該交就交吧。於是點點頭道:“貴國的誠意非凡,朕能夠領會得到。我皇家海軍旗艦便是由貴國生產,這是中德友誼的偉大象徵。對了,問一下,貴國能夠同時爲我皇家海軍建造幾艘這樣的大艦?”

“四艘,陛下,四艘絕對沒有問題。如果陛下將訂單交給我們的話,價格方面絕對有商量的餘地。爲了友誼,錢不是問題,陛下。”,商務代表誠懇的有些虛假。

我笑了笑心裡暗罵去你奶奶的友誼吧,點了點頭道:“這件事等朕收到英國人的訂單後,會做一個權衡比較的。不過,爲了感謝貴國長期以來與我國的合作,朕向你們保證,起碼有一條的訂單可以交給你們,是在福建。也就是說,朕保證你們將收到朕的四百萬兩左右的訂單。當然,朕祝福你們能夠賺得更多。”

在德國人的歡笑聲中,我離開了軍部,兩天後,英國人也呈進了他們的概要設計,基本上火力與德國人的設計差不多,但是動力系統要優秀一些,不過不足的方面是船體小,只有一萬零五百幾十噸,裝甲防護也比德國人的設計要薄,而且價格也沒有優勢,他們的報價是三百九十萬兩,還比德國人貴二十萬。

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受我的指示,分別對兩國談判代表進行了殺價和挑刺,經過幾番來來回回的較量,終於在德國人的設計基礎上,去各自進行詳細設計,訂單方面也是兩國各兩艘,其中,兩國都必須將其中一條放在各自在中國的合資船廠中完成。價格是取了三百五十萬兩每條,在中國的是三百八十五萬兩每條。總計我要支出一千四百七十萬兩白銀的鉅額開銷,同時,各相關產業和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也漸漸有了體現,德國人同時申請在上海開設鐵廠,我轉交給劉坤一去處理。

而這筆訂單帶來的後續的配套艦隻的訂單,也是兩國垂涎的目標,活躍在北京的商務人員在李鴻章和載瀅之間紛紛發動攻勢,這是後話不提。

在我的授意下,在日本的王鳳藻也將中國的一千五百萬兩白銀,約合兩千一百萬元日幣的三年購艦計劃透露給了日本新聞界以後。經過《朝日新聞》的披露後,在日本政商軍界掀起軒然大波,日本又自上而下掀起了一陣捐款風潮:明治天皇宣佈,自上次從內庫節約三十萬元后,再次宣佈節儉十萬日元,投入特別軍費基金,至此,天皇的內庫,僅餘十萬日元,而他也宣佈,在海軍超過中國之前,他每天只吃一頓飯。若是臣民們爲天皇的舉動而感動,就請向報國會捐款捐物,每當受捐錢物超過十萬日元,天皇便在當日加餐一頓,以答謝臣民們的支持。

而商界的報國會又發起了一波新的募捐活動,聲稱要將上次提出的一千五百萬元的募集目標提升爲兩千五百萬元。而新聞界則呼籲政府增發五千萬元債券,以金錢對抗清國的金錢,以強硬對抗清國的無理。

而日本社會從男到女,從老到少,也陷入了一陣新的瘋狂之中,工作的男性不要超出自己撫養家庭的工資,工作的女性則完全是無償勞動。新聞界還呼籲沒有工作的年輕女性,爲了天皇和大日本,應該將自己青春的身體去爲大日本換回軍費,一個運輸公司甚至還成立了義運船隊,免費將腦子發熱的自願又或者不自願的女性運送到菲律賓等國去,那裡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等等,會用金錢去換取日本女性寶貴身體的享受權。

日本已經陷入癲狂,在這樣的情勢下,日本驅逐了翁同龢,也拒絕與中英兩國的代表進行和談。於是巴柴特不得不以新任駐日大使的身份才見到了日本政府人員。

鬆方正義首相現在已經完全對國家失去了辦法,整個國家把希望寄託在一場不知道何日纔會到來也不知道是輸是贏的戰爭上,讓他漸漸失卻了原本旺盛的信心。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繼續下去,他不知道日本國民還能夠撐多久。

這些情況傳回北京後,英國人也是勃然大怒,聲稱要以武力來給日本人降溫,並且給日本政府發去了最後通牒,如果日本再次拒絕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的使節的話,便會被視爲對兩國的戰爭宣示!同時,英國也向中國皇家海軍發出了協同作戰的請求!

在幸災樂禍之餘,我向海軍和後勤部下達了一道命令,於是在幾天後,操江號運輸艦滿載着一些食品物資和百餘條槍械以及白銀數千兩,在皇家海軍巡洋艦編隊的護航下,抵達了澳尻島。

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二八六章第一份諒解備忘錄第一七七章梅塞施米特的棋盤第一八零章吳鉤行動 西西里島的大場面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二四九章 中華帝國第三十二章 獵頭計劃長崎事件始末及其影響第一一七章 一五計劃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第六十三章 衍聖公第九十一章 平息內憂第二二零章 響亮的耳光第三三六章 和平十天第二二一章 兩敗俱傷“濟遠”級穹甲巡洋艦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二零一章取信第五十五章 琅威利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一六二章大賞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第一八五章陝西強改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一三九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一八零章吳鉤行動 西西里島的大場面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二四六章明治稱藩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一六五章鉅艦無畏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一五二章舍卻危脆身第一二二章 甲午將至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第三二八章物是人非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一六六章起步第二八零章廢藩置縣第七十六章 對日新思維第一六七章軍制革新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第三三零章新局面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二七七章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第一一零章 世界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一三四章 津輕海戰掃尾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六章 軍機處第三十八章 百廢待興第三一一章予取予奪第三一七章緬甸戰役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三二四章預備立憲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三十一章 珍妃薦人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一四一章 漢城廟坍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二六一章尊嚴與榮耀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二四二章德皇遇襲案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一八章 暹羅來客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七一章 東海總督第三二二章暗流第一七一章 東海總督第九十六章 飛艇的作用第九十一章 平息內憂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一四七章 出劍第二十五章 乾綱獨斷第二零八章上帝拋棄你們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一五三-一五四章人盡其用第二三二章好消息
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二八六章第一份諒解備忘錄第一七七章梅塞施米特的棋盤第一八零章吳鉤行動 西西里島的大場面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一些資料 測試發波斯國地第二四九章 中華帝國第三十二章 獵頭計劃長崎事件始末及其影響第一一七章 一五計劃第二六零章箭在弦上第六十三章 衍聖公第九十一章 平息內憂第二二零章 響亮的耳光第三三六章 和平十天第二二一章 兩敗俱傷“濟遠”級穹甲巡洋艦第三十六章 偶遇張謇第二零一章取信第五十五章 琅威利第二三四章 偉大復興之祥瑞第一六二章大賞第二九五章難以拒絕第一八五章陝西強改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三零四章箭在弦上第一三九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一八零章吳鉤行動 西西里島的大場面第九十三章 俄國人急了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二四六章明治稱藩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一三二章 歲在甲午第八十九章 國,家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二十二章 奕譞之死第一六五章鉅艦無畏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二六六章契機第一五二章舍卻危脆身第一二二章 甲午將至第一二六章 國運相賭第三二三章分歧第五十六章 劉步蟾第三一九章 殲滅戰第一八八章治國之難第三二八章物是人非有關歷史上的撤旗事件和琅威利其人第二十九章 活蜘蛛榮祿第一六六章起步第二八零章廢藩置縣第七十六章 對日新思維第一六七章軍制革新第三十七章 翁門壽宴第二三六章 用兵之策第二四一章北京和會第三三零章新局面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二七七章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第一一零章 世界第三零一章赫爾戈蘭灣的驕傲第一三四章 津輕海戰掃尾第九十八章 面晤第六章 軍機處第三十八章 百廢待興第三一一章予取予奪第三一七章緬甸戰役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三二四章預備立憲第二三三章 起點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三十一章 珍妃薦人第四十三章 皇家研究院第一四一章 漢城廟坍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二六一章尊嚴與榮耀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二四二章德皇遇襲案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一八章 暹羅來客第十三章 德公公第一七一章 東海總督第三二二章暗流第一七一章 東海總督第九十六章 飛艇的作用第九十一章 平息內憂第一四零章 長崎攻防戰(三)第一一九章 新年新氣象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一四七章 出劍第二十五章 乾綱獨斷第二零八章上帝拋棄你們第二五一章 工業井噴第一五三-一五四章人盡其用第二三二章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