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

汪僞政權的成立和賣國協定的簽訂,激起全中國人民的極大義憤,紛紛起來聲討,這其中聲音最高的便是以老蔣爲首的的國民政府以及以陳鋒爲首的塞北省省政府。

11月21日塞北省政府發表公開聲明,否認汪僞政權的合法性,同時公開對汪僞政權進行討伐,並且發佈了塞北省政府以及第八戰區必殺漢奸名錄,排在首位的便是元國民黨二號人物汪精衛,其後緊跟着汪僞政府立法院長陳公博、司法院長溫宗堯,監察院長梁鴻志、考試院長王揖唐、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以及僞“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主席王英等一大串大小漢奸。

塞北省政府、第八戰區以及陳鋒本人聲明,凡是在這份漢奸名錄上有名的人以及以後登上這份漢奸名錄的都是他陳某人以及整個第八戰區數十萬將士的死敵,見之必殺,另外第八戰區還會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任何手段將其除掉,這可是赤裸裸的威脅。

第八戰區如此激烈的反應讓國內愛國人士紛紛叫好,也令汪僞政府的那些大小漢奸們噤若寒蟬。別人的威脅他們倒是可以等閒視之,反正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做漢奸,他們就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

但是第八戰區的威脅他們卻不能不當回事,不說第八戰區數量龐大的陸軍,單單那支神出鬼沒的鋤奸隊就足以讓那些漢奸們頭疼了,現在華北地區那個漢奸敢拋頭露面,除非是不想活了。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死在陳鋒鋤奸隊手上的大小漢奸不下千人,這裡面有普通二鬼子維持會長。還有僞市長、師長等高級軍政官員。

陳鋒這樣做也是沒辦法的,他深知汪僞政權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有多大。首先在政治上它大大動搖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和信心,國人別的文化沒有,但是盲從卻是學得十足。老百姓對於國家大事不瞭解,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知道的。連汪精衛這樣的高層都投敵叛變了,難道中國真的要亡了,一時間全國上下人心惶惶?

而汪精衛還提出了那個令人作嘔的投降理論,其後果就是抗日戰爭期間出現“降兵如潮,降將如毛”的局面。不是正面頑強的抵抗而是依靠經濟或者財力給予敵方打擊和不可抗拒的損害,這種“曲線救國”論已經完全違背了曲線救國的準則。全然不是救國,而是賣國!

當然這也正是日本人所要達到的效果,汪精衛確實有這樣的號召力。另外汪僞政權的建立最大的危害還是在軍事上,在汪僞政權建立之前日軍雖然組建了一部分僞軍,但是出於各種因素的考慮,僞軍的編制雖然很嚇人。但是實際上都是空心大蘿蔔,空有番號卻沒有多少兵,就像僞軍的基本戰術單位團,好一點的只有8、9百人,差一點的甚至只有百十人,不要說和國民政府的正規軍比了,就連八路軍的小團也比不上。

但是汪僞政權建立之後。由於有了這個“統一”僞政權的管制,因此日軍在僞軍的招降以及組建方面可以說沒有了後顧之憂,因此,從此以後僞軍的數量激增,這在歷史上可是有證可查的。

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爭規模空前擴大,面對美軍猛烈的反攻,日軍的戰略重心逐漸轉移,“南方軍”自當成爲最精銳的戰略集團。爲抗擊美軍可能登陸本土,“國內軍”也通過總動員而使自己空前膨脹。關東軍全部精銳師團和“中國派遣軍”大部主力師團都調往太平洋加強“南方軍”和“國內軍”。成爲戰略預備隊。此後的“中國派遣軍”只有27個師團,而“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120個師團,不但佔日本陸軍師團總數的70%,而且雲集了絕大部分精銳師團。至日本終戰時,日軍總數爲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不到15%;向蘇軍投降的關東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爲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由此看出,在日本軍部的部署中,中國戰場並不是日軍的主戰場,投放在中國戰場的軍隊,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也不是其精銳師團。

但是即便是如此,爲何擁兵幾百萬的國共雙方卻沒能夠提早結束國內的戰爭?蓋因在許多戰鬥場合,中國人不是與日本人打,而是中國人在打中國人,或者是中國人的“單打”在對中國人、日本人的“混合雙打”,與國共雙方打的那一部分中國人就是僞軍,他們的數量巨大。因此老百姓就說:“地雷一響,炸死三個鬼子,十八個僞軍。”

其實這種事情早在開戰初期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淞滬會戰時就屢見這樣場景——僞滿洲國的軍隊在坦克車前面衝,日軍則跟在坦克車後,都穿一樣的軍裝,使一樣的武器。只有當被俘後,中國士兵才清楚這些人高馬大的傢伙是來自松花江畔的東北人。

汪僞政權的建立,是日軍“分而治之,漸之殖民化”策略的巔峰之作,隨着戰爭的擴大,國民黨敵後武裝開始急劇衰落,大批剛買的部隊投敵,出現了“降官如毛,降將如潮”的局面。一時間,招牌林立,山頭各異,如治安軍、興亞同盟軍、蒙古軍、剿共軍、皇協軍、防共軍、綏靖自治軍、聯防救國軍、和平建國軍、綏蒙聯軍……

這種風氣必須得到制止,最好的辦法就是殺雞儆猴,讓那些漢奸們在當漢奸的時候摸摸自己的腦袋,看看自己吃飯的傢伙還在不在。

汪僞政權成立後,對此最爲惱火的不是陳鋒,而是重慶的老蔣。嘴皮子上的功夫耍完之後,老蔣又採取了實質性的行動,因此,老蔣下了N個暗殺令,而臭名昭著的國民黨特務機關也終於在對外戰場展現了他們的功力。

要說國民黨特務機關的實力,這絕不是尚在成長階段的中共所能比擬的。軍統在其最鼎盛的時期,擁有特工以及各類準軍事的交通警察大隊共約10.2萬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勢力滲透至黨政、軍事、教育、文化、警務各個層面。

在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中,軍統一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同時也是電訊破譯技術最先進的情報機關。而那時,CIA前身美國戰略情報署(OSS)不過纔剛剛起步而已。軍統局內設兩處,第1處負責黨務調查,由徐恩曾(黃埔4期)任處長;第2處爲特務處,戴笠擔任處長。1938年9月,第2處另立門戶,升格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仍由戴笠一手掌管,內設軍事情報處、黨政情報處、電訊情報處、警務處、懲戒處、訓練和策反處、特種及心理作戰處、特種技術研究應用處。抗戰中,軍統特工在抗日戰爭時期深入淪陷區,製造針對日軍的活動。

儘管是特務頭子,但是對於抗日,戴笠的政治思想非常明確。淞滬抗戰之前,國民黨大員們在南京開會,休會的時候議論紛紛,戴笠很堅定的對其他人說,這次我們一定要打了。國民黨元老吳稚輝問他,武器,經濟都差的那麼遠,拿什麼打呢?戴笠說:“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這句話給其它國民黨人震動很大,後來成了軍統對於抗日的經典創見。

軍統在抗戰中的表現,是和當時的中國同命運緊密相連的。據戰後統計,軍統局的正式在冊人員和學員,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者就達18000人以上,其它附屬人員犧牲者更衆。

但是不管怎麼說,站在侵略者的立場來看,日本人所採取的策略是正確的,行之有效的,他們扶植的汪僞政權一建立,便使的中國社會存在的問題以及國民黨當局存在的問題變得表面化了,也變得愈加的突出。

但是,中華民族畢竟不是日本帝國主義所想象的那麼軟弱,那麼好欺。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賣國求榮、腐化變節的敗類大有人在,但相對整個中華民族來說,畢竟是極少數。雖然危害不輕,但畢竟難以扭轉乾坤,只能激起人民極大的憤慨和鬥志。

這一點從國民政府從延安的諸位身上能看出一二,更可以在全國人民身上看到縮影。中國傳統文化中“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氣節,使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演出了有聲有色的歷史壯劇。

汪僞政權的建立打斷了陳鋒安心發展伺機而動的戰略決策,在這種浮躁不安的大局下,陳鋒認爲必須要打一個酣暢淋漓的大勝仗才能重新鼓舞抗戰的士氣,才能粉碎日本人的陰謀,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汪僞政權的提前建立也讓陳鋒看到了日本人的軟肋,巨大的物資消耗終於讓日本人吃不消了,提前走上了毀滅的道路。

第116章 改變世界的利器第290章 武漢會戰意外結局第363章 猶太人的遷徙之路第263章 甲賀千代子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515章 大戰落幕與希特勒的請求第418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上)第640章 大東北戰略——海軍的首秀第521章 內閣會議商討結果第700章 投降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652章 大東北戰略——入晉與報復第166章 重賞第610章 不聽話的阿南第126章 刺殺進行時(六)第129章 中彈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2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637章 大東北戰略——東北亞戰區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210章 收復熱河的機會第681章 背地裡的陰招第392章 甕中之鱉——駐山西第一軍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第82章 死局(六)第331章 地質專家的到來第398章 談判與重任務第506章 破高邑第435章 日本要找小夥伴第9章 馬匪的挑釁第409章 日本內部分歧第682章 日本人要和談第571章 海軍雄起(十一)第144章 寺內壽一的試探第290章 六:塞北軍政大學的畢業禮第64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二)第598章 偷襲珍珠港第72章 公祭(二)第664章 軍政分離第380章 大和神鷹的隕落(上)第484章 風起雲涌的日本政治第66章 喋血孤城之名將之花凋謝在無名第458章 攻佔扎門烏德第243章 宣戰(2)第623章 大東北戰略——作戰計劃第412章 日本要和談第265章 諜戰風雲(一)第17章 擴編與剿匪第94章 難熬的一天第357章 過江龍地頭蛇座山雕第24章 練手第62章 喋血孤城之甕中捉鱉第110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313章 戰雷(七)第304章 洞房花燭夜第498章 戰鬥升級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24章 練手第281章 螳螂捕蟬第139章 意外的驚喜第18章 二次交易第36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對戰新平堡第660章 統一軍令至關重要的一步第326章 全殲(二)第505章 冀南戰區第331章 地質專家的到來第92章 糖衣來襲(四)第70章 天下名揚(三)第92章 糖衣來襲(四)第590章 蔣陳談話第253章 阜平第265章 諜戰風雲(一)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570章 海軍雄起(十)第126章 刺殺進行時(六)第476章 妥協第62章 喋血孤城之甕中捉鱉第513章 刷存在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65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第276章 狂妄的梅津第270章 四:劍指晉冀第587章 夫妻夜話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535章 生存的“希望”第185章 達成共識第495章 大雲山——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前奏第394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76章 序幕——聲東擊西第416章 逼蔣抗日(下)第199章 鼠疫危機第480章 連鎖反應第493章 第九戰區的求援第534章 審判—死刑第693章 神風特攻與撤兵第407章 好日子和大難題第14章 來自省城的獎勵第372章 序幕——前途未卜的特3旅第487章 註定不成功的美日談判 二合一
第116章 改變世界的利器第290章 武漢會戰意外結局第363章 猶太人的遷徙之路第263章 甲賀千代子第491章 中美談判與陳鋒眼中的美國第515章 大戰落幕與希特勒的請求第418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上)第640章 大東北戰略——海軍的首秀第521章 內閣會議商討結果第700章 投降第599章 珍珠港是個陰謀第652章 大東北戰略——入晉與報復第166章 重賞第610章 不聽話的阿南第126章 刺殺進行時(六)第129章 中彈第450章 蘇聯援兵第368章 激烈的反應第2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637章 大東北戰略——東北亞戰區第546章 第九師團——甕中之鱉第576章 南下河南第210章 收復熱河的機會第681章 背地裡的陰招第392章 甕中之鱉——駐山西第一軍第277章 第一軍的戰略部署第82章 死局(六)第331章 地質專家的到來第398章 談判與重任務第506章 破高邑第435章 日本要找小夥伴第9章 馬匪的挑釁第409章 日本內部分歧第682章 日本人要和談第571章 海軍雄起(十一)第144章 寺內壽一的試探第290章 六:塞北軍政大學的畢業禮第64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二)第598章 偷襲珍珠港第72章 公祭(二)第664章 軍政分離第380章 大和神鷹的隕落(上)第484章 風起雲涌的日本政治第66章 喋血孤城之名將之花凋謝在無名第458章 攻佔扎門烏德第243章 宣戰(2)第623章 大東北戰略——作戰計劃第412章 日本要和談第265章 諜戰風雲(一)第17章 擴編與剿匪第94章 難熬的一天第357章 過江龍地頭蛇座山雕第24章 練手第62章 喋血孤城之甕中捉鱉第110章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末日第313章 戰雷(七)第304章 洞房花燭夜第498章 戰鬥升級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24章 練手第281章 螳螂捕蟬第139章 意外的驚喜第18章 二次交易第36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對戰新平堡第660章 統一軍令至關重要的一步第326章 全殲(二)第505章 冀南戰區第331章 地質專家的到來第92章 糖衣來襲(四)第70章 天下名揚(三)第92章 糖衣來襲(四)第590章 蔣陳談話第253章 阜平第265章 諜戰風雲(一)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570章 海軍雄起(十)第126章 刺殺進行時(六)第476章 妥協第62章 喋血孤城之甕中捉鱉第513章 刷存在感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第65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第276章 狂妄的梅津第270章 四:劍指晉冀第587章 夫妻夜話第596章 克里姆林宮的聲音第535章 生存的“希望”第185章 達成共識第495章 大雲山——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前奏第394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376章 序幕——聲東擊西第416章 逼蔣抗日(下)第199章 鼠疫危機第480章 連鎖反應第493章 第九戰區的求援第534章 審判—死刑第693章 神風特攻與撤兵第407章 好日子和大難題第14章 來自省城的獎勵第372章 序幕——前途未卜的特3旅第487章 註定不成功的美日談判 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