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改變世界的利器

費了二十多分鐘,陳鋒終於把六次抽獎機會全部用掉了,看完這次得到的系統獎勵,陳鋒笑了。這次陳鋒得到一件個人裝備、一個基地建設令、兩個兵工建設令以及兩個個人技能。

個人裝備是陳鋒心儀已久的暴力沙漠之鷹手槍,這沙漠之鷹手槍,於1980年由MRI發佈,最終定型於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沙漠之鷹是一把具有完全功能的大口徑手槍,這款大口徑的手槍一出現,就成爲了收藏家和槍械愛好者瘋狂追逐的對象。

不過陳鋒卻知道,這沙漠之鷹並非人們傳言中那樣優秀。雖然沙漠之鷹的面世填補了大口徑手槍的市場空白,各項數據也確實很令人吃驚,但是如果你查看沙漠之鷹的數據你會發現沙漠之鷹重達2公斤,這種重量在靶場射擊時是有助於控制後座力的,但較大的重量意味着較難的操作,即使雙手握槍也很難長時間瞄準與射擊,而且還有出槍動作的限制。沙漠之鷹比普通手槍要大得多,可以說是一把非常大的手槍,難於隱蔽攜帶,雖然在家居自衛情形中這點並不重要,但是大尺寸也意味着難操作,而且由於握把粗大,手掌小的射手單手很難握穩槍。

此外沙漠之鷹槍口火焰是非常大的,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在昏暗的環境下突然遇到強烈的閃光,視網膜上會產生殘留的影像,因此在昏暗的條件下進行自衛射擊的話,在開了一槍之後你需要花上一些時間來恢復視覺。相信不會有人反對“在近距離交火中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護目鏡可以抵擋一部分。最重要的是槍口火焰太大的話,極其不利於隱蔽,一開火就會暴露自己的位置,成了敵人的活靶子。

沙漠之鷹對於射手的本身素質要求很高,就如你就像阿諾德一樣健壯,能夠輕鬆地把玩這種又大又沉而且後座力強大的武器,而你也不在乎槍口焰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你沒有那麼健壯的話,重而大的沙漠之鷹反而會成爲累贅。

但是陳鋒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以他現在強悍到近似於非人類的體質,普通手槍確實不是太適合他使用。之前陳鋒一直使用的是德國產的駁殼槍,至於繳獲的日本南部手槍陳鋒根本看不上眼,那種被諷刺爲連自殺有時候都是一種奢望的垃圾手槍陳鋒是不打算使用,所以這支沙漠之鷹的出現令陳鋒大爲驚喜。

基地建設令也令陳鋒心動不已,竟然是青黴素的生產線,關於青黴素的一切知識陳鋒是知道的。這種強大的消炎藥是英國醫學家弗萊明於1928年發明的,在此之前,人類一直未能掌握一種能高效治療細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藥物。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在古代的中國,這種病有一個駭人聽聞的名字——癆病。

爲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亞歷山大·弗萊明由於一次幸運的過失而發現了青黴素,在1928年夏弗萊明外出度假時,把實驗室裡在培養皿中正生長着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周後當他回實驗室時,注意到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黴菌。在用顯微鏡觀察這隻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着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後的鑑定表明,上述黴菌爲點青黴菌,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爲青黴素。

然而遺憾的是弗萊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純度青黴素的方法,於是他將點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準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英國病理學家弗洛裡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通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實驗,弗洛裡、錢恩終於用冷凍乾燥法提取了青黴素晶體。之後,弗洛裡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黴素的黴菌,並用玉米粉調製出了相應的培養液。此後一系列臨牀實驗證實了青黴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療效。青黴素之所以能既殺死病菌,又不損害人體細胞,原因在於青黴素所含的青黴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發生障礙,導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的細胞則沒有細胞壁。但是青黴素會使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應用前必須做皮試。在這些研究成果的推動下,美國製藥企業於1942年開始對青黴素進行大批量生產。到了1943年,製藥公司已經發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當時英國和美國正在和納粹德國交戰。這種新的藥物對控制傷口感染非常有效。到1944年,藥物的供應已經足夠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參戰的盟軍士兵。

青黴素對於戰爭的幫助絕對不會比任何一件先進的武器裝備差多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真正的指揮官應當清楚,戰場上最寶貴的並不是那些鐵疙瘩,而是士兵。每一個有經驗的老兵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事實上這些財富隨着戰爭的消耗而減少,其中一少部分是直接死在了戰場上,而更多地則是因爲傷重不治身亡。而導致傷員大量死亡的罪魁禍首就是細菌感染以及傷口發炎化膿,戰場上只要傷口不化膿不感染,傷員完全恢復的機率在80%以上。

此時世界大戰的陰霾已經籠罩了大半個世界,德國的那位瘋子已經成爲了元首,意大利的那個老東西也更是已經執政了15年之久,西班牙內戰的煙霧還未消散,蘇聯的大清洗還在進行,很快整個世界都將被拖入戰爭的泥潭,到時候死亡的兵員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青黴素,在陳鋒看來這不僅僅是減少自身傷亡的一種良藥,更是打開各國金庫的一塊敲門磚。這條青黴素生產線的設計產量爲年發酵青黴素2萬噸,生產各類青黴素藥品15種,有:青黴素V鉀顆粒、注射用美洛西林鈉、注射用苄星青黴素、注射用氨苄西林鈉、注射用哌拉西林鈉、注射用替卡西林鈉、注射用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等。

2萬噸是個什麼概念,即使二十一世紀頭一個十年結束時,中國的青黴素之類的抗生素總產量不過5.7萬噸,而系統出品的一條生產線的年產量就能達到2萬噸,陳鋒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了,那就是系統出品必屬神品。

2萬噸的產量絕對是一個神話,不但可以大大滿足國內部隊的使用,另外還可以大量的出口到國外去,例如美國、英國等,貌似法國和蘇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比較起青黴素生產線而言,兩個兵工建設令也還不錯,一個是蘇聯AK47突擊步槍生產線和湯姆森衝鋒槍生產線。

AK47突擊步槍是蘇聯傳奇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成名之作。A是俄語裡自動步槍的第一個字母,K則是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的第一個字母,47是出廠年份,意爲“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定型的自動步槍。

在自動步槍出現之前,各國部隊都在使用半自動步槍。例如德國的毛瑟98K、日本的三八大蓋、蘇聯的莫辛納甘等,這種步槍能夠自動完成退殼和送彈,它是19世紀初開始研製、並在兩次大戰中廣泛應用和發展的一種步槍,其戰鬥射速一般爲35~40發/分,扣動一次扳機只能發射一發子彈。

與之相比,自動步槍則能夠這自動裝填子彈和退殼並進行連發射擊的步槍,它的戰鬥射速單發時爲40發/分,與半自動步槍相差不多,但是連發時則可以達到300~650發/分。

AK-47突擊步槍槍身短小、有效射程大約400米,適合較近距離的戰鬥。自動方式是導氣式、迴轉式閉鎖槍機。7.62毫米口徑,發射7.62×39毫米M1943型中間型威力槍彈,容量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後備彈夾最多可帶90發子彈,相當於3個彈夾。可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的發射方式。

AK-47的槍機動作可靠,堅實耐用,故障率低,無論溫度條件如何,射擊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風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即使連射時或有灰塵等異物進入槍內時,機械結構仍能保證其繼續工作;勤務性好;結構簡單,分解容易。

相比現在世界各國使用的半自動步槍,AK47和75式高射機槍一樣,都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利器。而且AK47步槍生產線的設計產量還不錯,竟然達到了月產5000支的產量。雖然相對於現在陳鋒所部十多萬的部隊而言,產量確實有點低,但是對付小鬼子還是足夠的了。

第376章 序幕——聲東擊西第553章 小夥伴們都笑了第268章 諜戰風雲(四)第543章 以牙還牙第612章 亞洲—只有中國在抵抗第244章 宣戰(3)第199章 鼠疫危機第401章 要當爹了第618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上)第235章 行不通的作戰計劃第102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3章 抗命第3章 重建保安團第209章 僞軍騎兵第二師第54章 作戰部署第336章 第二次武漢會戰與好事連連第36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對戰新平堡第531章 崗村赴任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398章 談判與重任務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319章 結盟(二)第685章 大決戰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470章 烏蘭巴托大決戰第112章 尋找塔娜第一百二百章 一線生機求各種第678章 賭博第659章 贖買方案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591章 副委員長第144章 寺內壽一的試探第702章 番外第91章 糖衣來襲(三)第287章 襲石門第138章 自食惡果第692章 絕路第552章 拉開蘇德戰爭的大幕第139章 意外的驚喜第487章 取名第418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上)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679章 “勇”字號作戰計劃第143章 神兵天降第381章 大和神鷹的隕落(下)第3章 重建保安團第463章 6.8大空戰(下)第565章 海軍雄起(五)第613章 長沙大捷與新加坡淪陷第167章 投桃報李緩和關係第160章 這次系統沒坑爹第594章 談判底線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152章 艱難前行的中國海軍第69章 天下名揚(二)第696章 謀劃隆美爾第640章 大東北戰略——海軍的首秀第131章 抉擇第461章 6.8大空戰(上)第290章 三:戰鬥總結第620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下)第270章 三:戰前會議第181章 紅藍對抗訓練第527章 御前會議前的垂詢第446章 要開戰了第686章 1943—建設之年第170章 陳鋒的軍火計劃(一)第100章 國葬(二)第65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第72章 公祭(二)第48章 基地發展戰略(一)第22章 戰爭的號角第678章 賭博第693章 神風特攻與撤兵第288章 發財了第390章 驚聞“虎烈拉”第588章 南下重慶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540章 大戰風雲再起第260章 第八戰區第370章 序幕——顧家營鎮遭遇戰第591章 副委員長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612章 亞洲—只有中國在抵抗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25章 增援天鎮第4章 招兵買馬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692章 絕路第67章 一日雙捷第149章 戰車第483章 日荷會談第139章 意外的驚喜第238章 一起燴第80章 死局(四)第467章 希特勒的機會第304章 洞房花燭夜第394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193章 震撼閱兵第615章 華盛頓會議
第376章 序幕——聲東擊西第553章 小夥伴們都笑了第268章 諜戰風雲(四)第543章 以牙還牙第612章 亞洲—只有中國在抵抗第244章 宣戰(3)第199章 鼠疫危機第401章 要當爹了第618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上)第235章 行不通的作戰計劃第102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3章 抗命第3章 重建保安團第209章 僞軍騎兵第二師第54章 作戰部署第336章 第二次武漢會戰與好事連連第36章 興和縣保衛戰之對戰新平堡第531章 崗村赴任第621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第398章 談判與重任務第225章 齊聚塞北第319章 結盟(二)第685章 大決戰第572章 海軍雄起(十二)第470章 烏蘭巴托大決戰第112章 尋找塔娜第一百二百章 一線生機求各種第678章 賭博第659章 贖買方案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591章 副委員長第144章 寺內壽一的試探第702章 番外第91章 糖衣來襲(三)第287章 襲石門第138章 自食惡果第692章 絕路第552章 拉開蘇德戰爭的大幕第139章 意外的驚喜第487章 取名第418章 老蔣的塞北之行(上)第286章 空降作戰第679章 “勇”字號作戰計劃第143章 神兵天降第381章 大和神鷹的隕落(下)第3章 重建保安團第463章 6.8大空戰(下)第565章 海軍雄起(五)第613章 長沙大捷與新加坡淪陷第167章 投桃報李緩和關係第160章 這次系統沒坑爹第594章 談判底線第440章 反應不一(上)第152章 艱難前行的中國海軍第69章 天下名揚(二)第696章 謀劃隆美爾第640章 大東北戰略——海軍的首秀第131章 抉擇第461章 6.8大空戰(上)第290章 三:戰鬥總結第620章 拯救大兵麥克阿瑟(下)第270章 三:戰前會議第181章 紅藍對抗訓練第527章 御前會議前的垂詢第446章 要開戰了第686章 1943—建設之年第170章 陳鋒的軍火計劃(一)第100章 國葬(二)第65章 喋血孤城之慘烈阻擊第72章 公祭(二)第48章 基地發展戰略(一)第22章 戰爭的號角第678章 賭博第693章 神風特攻與撤兵第288章 發財了第390章 驚聞“虎烈拉”第588章 南下重慶第217章 塵埃落定第540章 大戰風雲再起第260章 第八戰區第370章 序幕——顧家營鎮遭遇戰第591章 副委員長第668章 目標—中途島第612章 亞洲—只有中國在抵抗第554章 一條不一樣的路(一)第25章 增援天鎮第4章 招兵買馬第583章 美日開戰前奏(一)第692章 絕路第67章 一日雙捷第149章 戰車第483章 日荷會談第139章 意外的驚喜第238章 一起燴第80章 死局(四)第467章 希特勒的機會第304章 洞房花燭夜第394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193章 震撼閱兵第615章 華盛頓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