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三 置晉君

晉獻公二十六年,獻公薨,荀息遵遺命立奚齊爲君。權臣裡克【1】未等獻公下葬,即弒奚齊於喪次。荀息又立奚齊弟悼子【2】,裡克不服,竟弒新君於朝上。荀息抗爭不過,亦身死於亂中。裡克等使人迎公子重耳於翟,欲立爲君。重耳見晉國局勢動盪,形勢頗迷,決定暫不回國。裡克遂公子夷吾於樑。夷吾亦見晉國爭鬥慘烈,內亂不止,故決定以汾陽邑爲餌封裡克,作爲內應;以晉河西之地賂秦國,引爲外援。故秦穆公發兵送夷吾如晉,是時齊桓公聞晉內亂,也率諸侯入晉,與秦俱立夷吾,是爲惠公。惠公並非守信之人,得位之後,立即翻臉,對內不與裡克封邑,反奪其權,又恐生變,賜死裡克,大誅權臣;對外拒割河西地給秦,引起秦國不滿,國人也多有不服。惠公四年,晉國饑荒,求援於秦,穆公不計前嫌,行“泛舟之役”,接濟晉民。至五年,秦國受災,請粟於晉,惠公不講信義,反而乘機舉兵伐秦。穆公大怒親自將兵大敗晉師於韓城,虜晉君。後經穆公夫人(惠公姐)多方周旋,且質太子子圉【3】於秦,惠公方纔得釋回國復位。惠公十五年,晉惠公卒,子圉亡秦而歸晉,秦怨其亡歸,又恐似其父而無信,穆公迎公子重耳於楚地,使兵送重耳歸晉即位,是爲文公。文公果斷斬殺子圉,滅其黨羽,內得趙衰【4】、狐偃【5】、先軫【6】等一干賢臣相輔,外有西秦穆公相助,很快穩定了國內局勢,爲晉國的復興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晉國自建國以來,宗室之間的鬥爭過於殘酷,廢君遷都之事屢有發生,一些臣子借擁立之機,攫取權力,發展自身勢力。獻公死後,裡克兩弒其君,致使公子重耳不敢回國,就充分證實了當時晉國的權臣實力異常強大,君權業已受到巨大的挑戰。自古以來,賢明的君主指導、駕馭羣臣的手段主要就是刑、德兩種,刑就是處罰殺戮,而德就是賞賜獎勵。懼怕殺罰而追逐獎賞是人之常情,故君主若能善用刑、德二法,定會在羣臣中樹立威信,藉以掌控政局。但如果有權臣存於君側,對於厭惡的人,其能從君主那裡得到懲罰的權力而加以處罰;對於喜歡的人,其可從君主那裡得到獎賞的權力而加以賞賜,如此臣民們就會敬畏實行賞罰的權臣,而輕視自己的君王。此時,君權就會受到極大的衝擊,君主反被臣子所控制,春秋末年晉國的滅亡不在於外患,而在於內憂。權臣衆多,又分數黨,長年爭鬥,致使君權旁落,是晉國滅亡的主要原因。

另外,秦穆公三置晉君,聖功赫赫,使其身入五霸,名炳千秋。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穆公擁立賢主重耳於秦之東鄰晉國,使得晉國得以復興,這就爲秦國入主中原平添了一個巨大的障礙,後經幾番爭奪,秦雖得歧、豐形勝,終不得越晉而獨霸中原。直至數百年後,范雎遠交近攻之策的出現,這一困局方纔被徹底打開。

——————————

【1】裡克(?~前650年),嬴姓,里氏,名克。春秋前期晉國卿大夫,晉獻公的股肱之臣,太子申生的堅決擁護者,能征善戰的統帥。

【2】悼子,均爲晉獻公子。

【3】子圉(生卒年不詳),晉惠公子。

【4】趙衰(?~前622年),嬴姓,趙氏,名衰,字子餘,一曰子餘,諡號曰成季,故史稱趙成子。春秋時期的晉國晉文公大夫,造父的後代。

【5】狐偃(生卒年不詳),晉文公時重臣,通謀略。

【6】先軫(?~前627年),姬姓,先氏,名軫,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又稱原軫。春秋中期晉國大夫,著名軍事將領。初爲下軍佐,後升爲中軍元帥,掌握國政。

作者題外話:該文章於2010年2月10日,被收錄到【新浪文化博客讀書隨筆欄目】,飛刀在此感謝博導老師和【文化博客_讀書頻道】的指點與支持!

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一 暗度陳倉前言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三 國志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十五 易經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七 詩經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七 襦葛之戰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一 序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四三 平晉亂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九 孫子第二十二 史記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八 楚雄漢上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二十 崤之戰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三 謀攻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六 商君第二十一 秦殤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十七 詩經第二十二 火燒博望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四 老子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演繹法第二十 崤之戰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四 謀形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五 莊子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五 取勢第二三 國志第二 廟算策算法思維的新起點第十四 周敦頤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八 魏武揮鞭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二 秦頌第二十 崤之戰第十 漢中對策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四 大澤狂飆第三 共叔謀逆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十九六 韜第十二 鬼谷子第七 襦葛之戰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思維的新起點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四 掘地見母第三 共叔謀逆
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一 暗度陳倉前言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三 國志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十五 易經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十七 詩經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七 襦葛之戰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十一 暗度陳倉第一 序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第四三 平晉亂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九 孫子第二十二 史記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八 楚雄漢上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二十 崤之戰第八 商鞅變法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三 謀攻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十八 長平大戰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六 商君第二十一 秦殤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三十一 夷陵遺恨第十七 詩經第二十二 火燒博望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四 老子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演繹法第二十 崤之戰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四 謀形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五 莊子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五 取勢第二三 國志第二 廟算策算法思維的新起點第十四 周敦頤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八 魏武揮鞭第二十一 隆中對策第二 秦頌第二十 崤之戰第十 漢中對策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四 大澤狂飆第三 共叔謀逆第二十五 暫借荊州第十九六 韜第十二 鬼谷子第七 襦葛之戰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思維的新起點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八 呂氏春秋第四 掘地見母第三 共叔謀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