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毀滅重生

臘月十七,燕京城外東南西北,四座五丈高臺建成。

燕京城牆高兩丈,楊叢義下令修建的高臺高五丈,從一里之外的高臺向燕京城內望去,城內建築房舍清晰可見,金軍調動部署也幾乎落在北伐軍眼中。

楊叢義給燕京留守府和城內守軍的投降考慮時限已過,對方從始至終沒有表達過任何想要投降的意思,倒是幾次投書城外,斥責宋軍無端挑釁,妄自發兵侵犯大金,攪碎幽燕大地。

見燕京留守府絲毫不領情,冥頑不靈,楊叢義也不再投書勸導。

幽燕離開中原太久了,沒有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不足以震懾天下,不足以撫慰民心,金人不投降,正和楊叢義之意,也如大宋皇帝趙昚之願。

四座高臺迅速建造完畢,楊叢義反而不着急了,令各營暫且休整。

兩天後,一支數百人的工匠隊伍在一支軍隊護送下,進入楊叢義帥營所在的南營,得到楊叢義親自接見。

在會見中,北伐統帥楊叢義親自對他們說,他們的到來將迅速勒緊懸在燕京城脖子上的繩索,他們將是攻佔燕京城不可或缺的功臣。

這批工匠來自益都府,由造院親自挑選培養,善造各類工程器械,隨工匠隊伍一起來的還有數十個造院教授,他們是楊叢義北伐成功,攻佔燕京城的秘密武器。

在最先的北伐方略中,攻取燕京城並不需要這麼多工匠,但在趙昚決定御駕親征之後,楊叢義調整北伐方略,整個北伐作戰計劃變得保守,造院這才受到特別的器重。

當晚,楊叢義抽出時間與造院衆教授閉門商議一個多時辰,就工程效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第二天一早,造院教授帶着一些工匠,在楊叢義親自安排的將官帶領下一一造訪,實地察看東、南、西、北四營修建完畢的高臺。

實地察看過後,造院教授和一些工匠便開始研究如何實現北伐軍統帥楊叢義希望達到的效果和具體的要求。

一日之後,在造院教授請求下楊叢義派遣一千精兵供他們調遣使用,關於四座高臺的造次建造迅速展開。

楊叢義要達到的要求和效果說起來簡單,真正要實現卻很難,因爲他要在十天之內將四座距離燕京城門一里遠的高臺統統與城牆相接,具體說來,就是他想十天之內在平地上修建一道至少高兩丈、寬十丈的高牆,以便各營軍隊直接開進城內,而與此同時,也將燕京城四大城門從外面堵死。

這一戰是殲滅戰,對北伐軍來說必須要用一場金軍絲毫沒有還手之力,也不可能逃脫的戰役,來爲此次舉國北伐畫上句號,也爲將來出兵塞外掃清障礙,同時也要藉此一戰剪除幽燕所有心懷異念之人,爲穩定北伐打下堅實的基礎的。

用和平手段得到的土地總是免不了隱患,因爲在腐朽的土地上,縱使花費無盡的心血,也搭建不起宏偉的建築,遠遠不如用一場暴烈的戰爭掃平一切,將一切變成廢墟,而後按自己的意圖重新建造一座房屋、一座新城。

收復幽燕,遠遠不是終點,僅僅只是出兵塞外的前奏,十幾年來楊叢義已經給趙昚灌輸了很多開疆拓土的思想和意識,所以在拿下燕京城之後,這裡便是一個新的起點。

作爲一個新起點,以後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戰爭,都將會圍繞這座城池展開,因此這座城必須穩固。

然而幾百年的土地兼併,加上改朝換代,金人私掠無度,士紳趁亂上下齊手,剝削於被剝削早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正是這個原因,幽燕地區盜賊四起,百姓逃離,民生凋敝,楊叢義想趁此一戰,打破從前和現在的既得利益者,將土地這種百姓生存必不可少的資源重新分配,一舉解決幽燕數百年穩定問題。

任何一個朝代在建國之初,都會有一些老的既得利益者被清算,其他人分掉他們的資產和土地,民生因此會有上百年發展,天下因此會有上百年穩定,楊叢義管不了天下,他只能儘自己所能,製造一個重塑一地安穩的機會。

關於燕京殲滅戰,楊叢義其實也有私心,趙昚和文官集團針對他的動作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直白,在北伐成功,奪取燕京之後,如果不能給趙昚和文官集團找到新目標、新問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不但他的日子不好過,這些年追隨他的各方將帥、各軍將官,甚至跟他共事多年的文官都會逐步遭到打擊清算。

一旦楊叢義失勢,自從宣威軍組建之日起,就一直跟隨他的蘇仲、潘誠、姚昶、羅聰、薛望、柳時等武人將首當其衝,他們將要遭受的劫難可以想象,繼而便是陸游、沈縉、張孝祥、辛棄疾等人,他們雖是文官序列,但跟楊叢義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不論如何也撇不清,如果他們倒了,大宋的大好局勢將難以繼承,甚至有可能遭遇北方草原反噬。

在這個朝代生活打拼三十年的楊叢義,已經對這個時代傾注了太多心血,他不敢想象幾十年後北方草原蒙古諸部崛起,將給中原、江南帶來怎麼樣的毀滅,如果有可能,他絕對不希望那一切發生。

而目前的事實證明,他楊叢義是有機會逆轉未來的。

既然有機會阻止幾十年後那場殃及整個天下的毀滅災難,楊叢義自然不會放過這一絲可能性,雖然他自己等不到,不能親自阻止那場災難發生,但他可以通過燕京城之戰,爲後面的繼任者創造一個從源頭滅殺那場災難的機會。

若完顏亮、完顏雍覆滅,金國實力衰弱對蒙古草原失去控制,而大宋對北方又鞭長莫及,或是朝廷對那些邊荒之地根本就不感興趣,用不了多久,蒙古草原必定會崛起一支強大的部族,幾十年後的災難必定會來臨。

所以拿下燕京城之後,在東金、西金國力漸衰,難以管控北方草原蒙古諸部之時,大宋勢力要馬上向北伸展,填充金人留下的空隙,不能給草原諸部可乘之機。

大宋勢力要向北伸展,楊叢義可以無權,但他必須要牢牢的站在朝中,保證繼承了他的觀念和意識的人還能繼續掌握政權和軍權,因此燕京城一戰,既要立威,也要污名。

這一戰,快刀斬亂麻,要殺很多人,要死很多人,既要讓各路北伐軍拿到該拿的功勳,又要掃清一切既得利益者,想保證不傷無辜性命,基本不可能。

而其中最難的便是通運一戰,投降北伐軍的近四萬人,他們有些親屬家眷就在燕京城內,如何保證北伐軍入城不錯殺他們的親人,如何在他們的親人死後安撫他們,凝聚他們的人心,這是一個極爲困難的問題,因爲兩軍在城內混戰,根本不可能不傷他們親屬的性命。

既然無法保證歸順將士親屬的性命,那麼北伐軍就不能做殺戮他們親屬的劊子手,這種事自然是金軍來做,最爲合適。

於是就在楊叢義下令各路大軍合圍燕京城時,秘諜司部署在燕京城內的秘諜眼線,便將完顏希正統帥的五萬大軍全部投降宋軍的消息傳的滿城皆知,弄的人心惶惶,民怨沸騰。

後來燕京民衆又得知完顏希正等人投降宋軍之後不但沒有放下武器,反而轉身加入宋軍,正隨宋軍迅速逼近,準備攻打燕京城。

這個消息比完顏希正等五萬人投降宋軍更加令人震驚和憤怒,在他們燕京人看來,完顏希正等人是保護他們的人,之前投降宋軍也就算了,竟然還敢調轉刀槍對準燕京,他們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百姓豪紳的憤怒需要發泄,於是在秘諜司引導挑撥下,完顏希正等降將降兵在燕京城裡的親屬很快遭到辱罵、恐嚇、**。

初時,留守府還派人加以保護,畢竟那些投降的人之前也是他們的同僚,親屬家眷多有來往,有些關係還很近,但留守府派去的是普通士兵,基本也算是普通百姓,跟官老爺地位懸殊,所以沒過多久氣不過的普通士兵便對憤怒的百姓睜隻眼閉隻眼,甚至趁亂加入他們的行列,心甘情願被他們裹挾。

隨着第一個降將的院子被人放火燒燬,兩天之內各種騷亂瀰漫全城,針對降兵降將親屬的羞辱殺戮再難制止。

留守府眼看百姓怒火難熄,便不再派兵保護,只將少數關係極近極親的人接入自己府中躲避,其他人則任由百姓發泄怒火。

在降將降兵親屬被橫掃一空之後,留守府馬上出來,站在百姓同樣的立場上,爲這場針對降將降兵親眷的騷亂蓋棺定論。

留守府公開表示,投降宋軍死有餘辜,他們的親眷也不值得同情,並說以後但有投降宋軍者,留守府必將他們的親屬斬首示衆。

一番公開表態之後,百姓們的憤怒平息了,燕京城很快恢復平靜。

燕京城平靜之後第三天,三路北伐大軍就基本完成合圍,而降將降兵親眷被殺戮的消息還沒有傳出城。

也就是說,到目前爲止,滿懷希望的降將降兵們還不知道他們在燕京城裡的親眷已經被百姓和留守府連手殺完。

楊叢義準備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告訴他們這個可悲的消息。

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571章 遼陽府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117章 完顏亮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48章 議政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37章 狼王之死第671章 潰逃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787章 投降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34章 餓狼圍困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180章 湯家六娘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557章 開羅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288章 分歧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753章 三難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1章 穿越南宋第83章 失而復得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622章 江防分歧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87章 一場混亂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54章 出發第54章 出發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435章 娘子隨行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340章 擢升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642章 攻城掠地
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571章 遼陽府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117章 完顏亮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48章 議政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37章 狼王之死第671章 潰逃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787章 投降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263章 道長險勝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34章 餓狼圍困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180章 湯家六娘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557章 開羅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288章 分歧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753章 三難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1章 穿越南宋第83章 失而復得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149章 故人相見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622章 江防分歧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87章 一場混亂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54章 出發第54章 出發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435章 娘子隨行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340章 擢升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642章 攻城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