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家事

“任何一場偉業,都不可能一世建成,秦國一統戰國紛亂的天下,整整用了六代人的時間,皇上也不能太着急,急則生亂,急則生變。”

楊叢義見趙昚似乎不悅,繼續勸慰開解。

“從紹興三十一年金國南侵開始,到如今纔過去十三年,這十三年裡前後打了五年仗,真正休養生息的時間只有八年。汴京控制的江北地區屢經戰火,本就人煙稀少,田地荒蕪,難與江南相比。皇上應該知道,靖康之亂以後,大宋在江南用了將近三十年時間,才慢慢恢復元氣,纔有跟金國開戰的國力。現如今,我們在江北,猶如白手起家,短短八年收復衆多失地,足以告慰太祖太宗。若急於收復真定府,也不是不行,但付出的代價,皇上、朝廷和百姓恐怕都難以接受。”

國庫空虛,邊關所需都是內庫所出,趙昚自然知道以目前的國力要想發動大戰,非得把內庫掏空不可。

他省吃儉用,又要求後宮同樣縮減用度,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積攢一些錢財,以備不時之需嗎?

若一場大戰掏空了內庫,戶部又沒錢撥發軍餉、俸祿,軍將大臣恐怕都得往江南跑,他這個皇帝也就做到頭了。

“如何收復真定府、燕京就按你說的辦。準備何時出兵平州、燕京,需要多少兵力、多少錢?”趙昚思慮片刻,考慮到現實問題,最終還是按下了心裡的躁動。

楊叢義回道:“東金與西金爭奪大定府、臨潢府,西金勢弱,這兩個地方他們各取其一即可,西金奪了大定府就不能再奪臨潢府。如今東金勢大,西金想要守住臨潢府很難,我們需要出兵牽制東金,不能讓他們全力進攻臨潢府,我們至少要出動三萬兵力才能給東金壓力。東金不會放棄臨潢府,這一場估計會持續很久,如果不算軍械軍備,三萬人打這一場,五百萬貫錢應該夠。”

“五百萬!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黃河河堤都還沒修完,就花這麼多錢去幫西金,史相不會同意。”趙昚一聽最終數目,直接愣住了,頓時便想反悔。

楊叢義忙道:“皇上,與西金議和之事,臣會親自跟史相細商,爲大宋百年、千年大計,史相當能明白這麼做的重要意義,並且議和之事還得史相親自操持。至於五百萬貫軍需,臣也知道朝廷困難,自然會省着點用,預算五百萬,將士們少吃點少喝點少用點,給皇上省下一兩百萬,應該也是可以的。”

“省就不必了,省了錢吃了敗仗,錢不就白花了。我只有一個要求,既然要出兵,就不能空着手回來,五百萬貫三萬人,至少要佔個三五城吧!”

說出去的話,趙昚也不好反悔,只能提要求,不然白白花了錢,好處沒撈到,那幫朝臣不得天天拿這個說事。

“三萬人不多,臣儘量吧,不說五城,一定拿下三城,給皇上和朝廷一個交代。”楊叢義當即應下。

“好了,今天公事就先說到這兒。我問你點私事,你如實回答。”趙昚忽然神色一正。

一見對方如此,楊叢義隨即坐正,恭聲道:“皇上請問,臣定然不會保留。”

“你兒子的親事定下了嗎?”趙昚忽問。

不想趙昚有此一問,楊叢義微微一愣,隨即答道:“犬子心性頑劣,尚未確定下來。”

“既然尚未定下,要不我給他說一門親事。聽皇后說秘閣修撰、揚州知州趙師夔生有一女,年方十五,生的乖巧水靈,知書達禮,尚未婚配,不若我請皇后做媒,成兩家好事如何?”趙昚隨即道明心意。

楊叢義一聽此話,頓時生疑,雖不知趙師夔是何人,但他的女兒能入宮見到皇后,身份定然不同尋常,因爲趙氏宗親雖有很多,能入宮面聖的,卻並不多見。

“不知這趙師夔是何來歷?犬子頑劣,臣不敢高攀,若是得罪了人,臣可就難在朝中立足了。”楊叢義不好貿然拒絕,但也不能一口應下。

“他是秀王長孫,龍圖閣學士趙伯圭的長子。”

“犬子頑劣,臣不敢高攀!”趙昚話音剛落,楊叢義當即謝絕。

這趙伯圭不是旁人,乃是皇帝趙昚的同母兄長,趙昚年幼時過繼給沒有子嗣的趙構,進了皇宮,兩人就斷了往來,直到趙昚登基,他逝世多年的生父趙子偁被追封爲秀王,兩人才又有了聯繫,趙昚爲君,趙伯圭爲臣。

原本趙伯圭是恩蔭得官,一直在秀州,臨安生亂,朝廷北遷汴京之後,他也響應號召帶着家人北上汴京爲官,成了汴京朝廷的堅定支持者。

以此算下來,趙昚想配給楊叢義兒子的趙師夔的女兒其實是他的侄孫女。

趙昚早年在臨安出生的兩個女兒早逝,汴京納妃後,出生的幾個女兒都還年幼,也沒有成年的孫女,不然也不會給侄孫女說親。

見楊叢義謝絕,趙昚心有所失。

楊叢義急忙解釋道:“臣久在軍伍之中,算是一個粗人,家裡也無多少書香氣,趙大人是龍圖閣學士,地位尊崇,犬子實在配不上趙大人的孫女。犬子無才無德,爲免生事端,臣更願意讓他娶普通百姓家的女子。”

“那真是可惜了。既然你這麼堅持,那就算了。”見楊叢義態度似乎很堅決,趙昚只好作罷。

“多謝皇上。”楊叢義起身道謝。

“不說你兒子的婚配之事了。聽說你在濟南府還有一位相好的女子,隨你多年了吧,準備何時給她個名份,搬進楊府去住?”趙昚說這話時語態輕鬆,似乎真是關心對方的家事。

楊叢義聽到此話,心下卻是一驚,當即回道:“她確實隨臣多年了,早在臨安就已經相識。這些年照顧臣的飲食起居,着實辛苦,臣也早想讓她來汴京享福,可她一直推脫,臣也就沒有強求。既然皇上親自關心,臣回去之後,馬上將她接來汴京!”

“不宜操之過急,她不願來汴京,應該是擔心進了楊府受排擠吧。安排妥當,給了名份,再讓她入府吧。”

“皇上說的對,是臣考慮不周。”

“這樣吧,她這些年不爲名不爲利,把你照顧的很好,幫了你很多忙,也算是幫了大宋朝廷的忙,待朝廷賜個爵位給她,再把她迎進府中,如何?”

“多謝皇上!”楊叢義起身,恭聲稱謝。

君臣之間果然還是沒有絕對的信任,楊叢義手中掌有大宋軍權,而濟南楊四娘手裡有掌有太多產業和錢財,有兵有錢,不管是不是忠臣良將,都是潛在的逆臣!

楊叢義從沒奢望趙昚會絕對信任他,給他絕對不受控制的權力,只是沒想到連他身邊沒有名份的楊四娘都不放心,都要把她弄到汴京。

生爲人臣,楊叢義沒有拒絕的餘地,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皇上,她一介女流平白無故賞賜爵位並不合適,幸好她經營有道,手裡有些產業,不若等她全部獻給朝廷之後,再賞賜她不遲。”

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楊叢義不貪權、不貪錢,他想要的只是安心做事而已,既然趙昚不放心,把錢上繳朝廷也就是了。

“這都是她的私產,不合適吧。”趙昚面有危難之意。

楊叢義道:“她手裡的各類作坊、車馬行、礦場都不怎麼賺錢,這些產業都是與備戰北伐有關,她一介女流整天跟這些事打交道並不合適,臣也跟她說過多次,可她總是不放心,怕做的不好,連累大宋軍隊打敗仗。奔波勞累半生,她也不年輕了,是時候清靜清靜,好好享福了。”

“北伐備戰相關產業?既然對北伐很重要,突然捐獻會不會對北伐備戰有影響?”趙昚隨即問道。

“沒關係,這些產業運行都比較正常,平常她也不必親自參與,朝廷只需要派遣合適的官吏一一接管就是了。最好朝廷能單獨設立一司進行管理,軍隊需要什麼,需要多少,也可協調,以後哪些能向民間出售,哪些嚴禁外流,兵部、樞密院也可參與決定。”

“好,既然這麼重要,朝廷自然要重視。”趙昚不再推辭。

二人又閒聊片刻,楊叢義便告退離開勤政殿。

“召史相入宮。”楊叢義離開後,趙昚小坐片刻,忽向內侍下令。

“需要跟史相說什麼嗎?”內侍應後,小心問道。

“商議與西夏盟約,與西金議和,還有北伐東金之事,別的不要多言。”趙昚稍稍思慮了一下,如此吩咐道。

內侍很快離殿,帶人出宮去宣宰相史浩入宮面聖。

史浩做了十年宰相,雖然很多時候他的想法、政見與趙昚不和,但作爲老師和宰相,他是合格的,並且兢兢業業,有些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別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能穩定紛亂的朝局,也能激起一汪死水,可以說,若是朝中沒有史浩,汴京絕對不會有今日的景象。

如今朝政困難,河東、關中、陝北都尚未穩定,黃河河堤也未修整完全,再想爲敵國西金髮動戰爭,耗費那麼多人力財力,必須要徵得宰相史浩同意。

爲將來能一統天下,成不世之功業,趙昚不得不慎重。

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56章 定計第42章 成功營救第119章 搖擺不定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51章 挑花眼第33章 人心本善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510章 一家人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446章 江口村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28章 隱情第102章 武學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96章 傳訊自救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347章 香爐峰故人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389章 簽定契約第671章 潰逃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5章 結案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66章 宋頭領第653章 奪城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716章 五龍觀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716章 五龍觀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459章 從軍歌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301章 解惑第31章 鳳凰村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787章 投降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611章 駁斥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284章 清塵的煩惱第377章 道明原因第17章 無罪身輕第42章 成功營救第64章 道別第13章 據實以告第38章 西進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15章 失竊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47章 升官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636章 密謀奪命
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56章 定計第42章 成功營救第119章 搖擺不定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51章 挑花眼第33章 人心本善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510章 一家人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446章 江口村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28章 隱情第102章 武學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96章 傳訊自救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347章 香爐峰故人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389章 簽定契約第671章 潰逃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5章 結案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66章 宋頭領第653章 奪城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716章 五龍觀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165章 無謂自尊第716章 五龍觀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459章 從軍歌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301章 解惑第31章 鳳凰村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454章 換錢之亂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787章 投降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611章 駁斥第111章 幾棵苗子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284章 清塵的煩惱第377章 道明原因第17章 無罪身輕第42章 成功營救第64章 道別第13章 據實以告第38章 西進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15章 失竊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47章 升官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636章 密謀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