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

“朕已吩咐錦衣衛配合他,你們這邊只需打疼這孫可望和李定國即可,只要擊退他們回四川便可暫時休戰!但現在的情況是,這孫可望和李定國或許不會願意輕易放棄已佔據之地,至少不會放棄遵義,畢竟遵義乃川南之門戶。”

眼下正值七月盛夏,貴州又同於四川皆是盆地丘陵居多,雨水充沛,因而此時外面已經是大雨傾盆起來,疾風吹得木窗啪啪作響,屋瓦傳來急促的砰砰之聲,愕然還有來自山谷的楠竹斷裂之聲。

在這樣的環境下,朱由檢說完之後就不由得多看了外面幾眼。

如今乃是下午,但天色已顯得很是昏暗。

一般而言,雨水起於午後則雨時必長。

因而,朱由檢不確定照這樣下去,會不會又因連續幾日下雨導致道路泥濘,甚至出現滑坡泥石流,使得大軍又難以行進。

朱由檢擔心會不會因爲天氣導致自己要想在北伐之前擊退大西政權的孫可望部、李定國部的目的化爲泡影。

貴州總兵官高傑看出了自家陛下的擔憂,他是作戰的實際指揮者,自然知道在這種雨量充沛的山地裡行軍是有多麼的困難,若不是因爲此,西南戰事也不會拖這麼久,不會等到滿清南下之戰都結束後,西南戰事還沒結束。

但高傑也沒有任何的解決辦法,他是早年跟隨李自成征戰天下的秦人,善於平原作戰,對於山地作戰他也是兩眼一摸瞎,因而他也只能跟馬士英一樣站在昏暗的角落,忍受着撲鼻的黴味從門廊裡傳來。

“這樣的暴雨,這個月有多少次了?”

彼時,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王自德命人掌了燈,使得晦暗的正堂內頓時明亮了許多。

朱由檢也坐了下來,把腳踝擡到案桌上揉了揉,太監盧九德忙單膝跪了下來將朱由檢之腳踝揉了起來。

或許是當年南遷之時一路跋涉而後又多次出京遠行的緣故,朱由檢竟不知道自己也落下了關節炎症,也或許是朱氏祖上其基因有關,如今一到西南這溼氣重陰雨勤的地,腳踝便時而酸脹了起來。

自己也算時常鍛鍊之人尚且難忍這西南叢林山地的瘴氣,何況馬士英與李巖這樣的文臣,即便是高傑等武官只怕來了這等溼氣重瀝氣濃的地方也有所不適應,疲乏頭昏倒是小事,更讓人擔憂的是溫熱之病。

張獻忠現在麾下大部分都已是川兵,即便不是川兵他也曾經在四川與楊嗣昌、熊文燦、秦良玉等多次在川東鄂陝南山地交戰,其部早已適應了這樣的溼熱天氣,朱由檢不得不從承認,李定國的大西兵更適應這種環境。

“回稟陛下,今年自入夏來,就沒有連晴過五日,也正是這雨水太勤的緣故,無論是我朝廷官軍還是李定國等賊寇皆沒有取得大的進展,如今估計也只能得等到一兩月後才能找到擊退這李定國部的機會。”

雲貴總督李巖回答了朱由檢的話。

“一兩個月是不行的,不能因爲這鬼天氣就誤了整個北伐大業!現在與李定國部正面交鋒的是近衛軍第七軍第二兵團閻應元部,告訴閻應元命他便宜行事尋求機會務必在半月內收復遵義軍民府!他閻應元若有什麼要求,我大軍主力一定予以配合。”

朱由檢也不確定閻應元能不能在半月之內擊退李定國部,逼迫其退回敘州,放棄遵義。

但他現在也只能指望閻應元,因爲整個大明在西南的將領中,目前也就閻應元、翁正春、劉肇基等未與李定國交手,而根據朱由檢的瞭解,南明史上唯一能與李定國同樣具備軍事天賦的便是閻應元。

不過,在原本歷史上的閻應元只是一個小小的典史最大的亮點是打擊水匪顧三麻子與防守江陰,而在這一世,他是單獨負責率領一個兵團的大明高級將領,而且他又是目前唯一一個離李定國最近的主力部隊。

因而,朱由檢現在也只能指望閻應元。

他希望閻應元能證明自己,證明自己不比李定國差。

更何況閻應元背後還有整個大明在西南的主力支持。

傳訊騎兵冒着大雨在泥濘的官道疾馳行着,最後硬是在將督師馬士英和雲貴總督李巖以及總兵官劉肇基聯合署名的鈞令傳到了閻應元手裡。

閻應元看見這道鈞令不由得擰住了眉頭,他不用猜也知道這鈞令肯定是來自陛下的授意,也猜到西南戰事拖得越久對於北伐的影響就越大。

但他也沒想到這山地作戰竟如此的困難,有馬不能騎,有炮不能運,今天修好的路不知道明天會不會被泥石沖垮,昨日搭好的橋不知道今日會不會被山洪淹沒,快速進軍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攻城拔寨也只能用人命去填。

“回令,下官遵命行事,半月之內定拿下遵義!”

閻應元不敢違背旨意,他現在只能接受上面的命令安排,然後召集各營指揮使和兵團直屬將官討論其如何在半月之內奪回遵義的事來。

“按照常理,我們要收回遵義,需由貴陽至遵義的官道北上,拿下烏江關,然後橫渡湘江才能到達遵義城下,但如今道路泥濘,烏江關更是易守難攻,即便我們拿下烏江關還得橫渡湘江,這一路上,李定國能有很多種戰術阻擊我們。”

“所以本帥認爲我們也可以出奇兵,率精銳由不走官道走廣河過黃沙渡,然後北上進入大樓山,抄小路進佔遵義,同時我主力則沿着官道急進,搶佔烏江關,他李定國必然救烏江關。”

閻應元這麼一說,衆營指揮使也表示沒有異議。

而閻應元也因此開始下達命令起來:“步兵第一營和步兵第二營由本帥親自率領輕裝渡河北上,另外,章知武領一個炮兵協只帶三斤炮一百門隨本帥,其餘各部由副將夏完淳統領沿着官道前進,但必須在五日內到達烏江關,且對烏江關發起總攻。”

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
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