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

劉芳亮是在李自成部最巔峰的時候被朱由檢招撫,因而沒有經歷過與韃子作戰戰敗的經歷,整個人也就依舊保持着自信,更何況是左良玉這種還被他曾打得大敗的官軍,也就更加不屑一顧。

朱由檢和在場的官員聽了劉芳亮的話都不由得一笑。

不過劉芳亮的自信也感染了在場的其他官員,雖說現在近衛軍第一二三軍還沒進行實戰,但大家都認爲近衛軍第一二三軍絕對戰力不凡。

誰都清楚,一旦一支軍隊打戰不爲財不爲權,不怕死不怕流血犧牲,且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麼這支軍隊就絕對算是精兵。

“陛下,近衛軍第一二三軍雖紀律嚴明,悍不畏死,有主張有理想,但我們面對的敵人不只有左良玉,還有即將南下的建奴,也就是說,如果一旦我們把近衛軍第一二三軍四十餘萬人馬調到江右防禦左良玉,那麼從山東到淮揚,就無兵可守,一旦清軍長驅直入,後果不堪設想!”

李明睿此時站出來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他這麼一說,大家都開始想到李明睿說的情況的確是件棘手的事,因爲大明朝廷面對多路敵人,但手裡只有一支王牌軍,大元帥府不得不做出抉擇,到底把這支王牌軍用來對付誰。

李邦華苦笑了起來:“這彷彿是個死局,留在淮揚抵禦建奴,就得眼睜睜看着左良玉由湖廣攻入南京,雖說可阻擋建奴南下,卻不得不接受朝廷被左賊所竊的命運,如若調來江右防備左良玉,則江南必失,大明亡於建奴之手,而建奴得江南,便可一統天下!”

“陛下!微臣建議先防備左良玉,攘外必先安內,左良玉狼子野心,且左良玉是肘腋之患,必先除之!至於建奴,一旦南下,尚有長江江防!”

馬士英這時候站出來說出了自己的諫言,他也有自己的考慮,左良玉和朝中的東林黨都針對他馬士英,因而他馬士英對左良玉最爲忌憚,自然想讓朝廷先對付左良玉再對付建奴。

路振飛給了馬士英澆了一盆冷水:“大司馬讓長江江防抵禦建奴未免有些異想天開,您不妨問問操江水師提督劉公,新成立的海軍能擋住建奴嗎?”

“這個,的確有點難,現在戰船還在打造中,海軍也還沒開始訓練,得下半年後或可有一戰之力!”

“得嘞,朕還指望你們海軍能替朝廷奪回海貿權呢,但現在看來還真是難啊!

不過李邦華此言有謬,這不是死局,諸位都把左良玉誇大了。

我大明不用近衛第一二三軍也能抵擋住韃子,朕相信黃得功一軍就可抵擋住左良玉西進,即便不能抵擋得住,依託長江天塹、贛北九江、南昌、安慶、廬州等堅城,即便他左良玉拔釘子一顆一顆的拔,也得拔好幾個月才能來到南京近郊;

而在這幾個月的時間內,清軍勢必會南下,由淮揚入江南必是其主力一路,我們集中四十五萬大軍只需擊敗建奴這一路,便可挫敗清軍的攻勢,只要挫敗了清軍的攻勢,回頭再收拾左良玉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而已!”

朱由檢現在也懶得再等這些人再提出什麼建設性的策略,便乾脆將自己的計劃先說了出來。

事實上,朱由檢也並不敢保證自己的策略能不能達到目的,他只能根據自己對歷史的熟知來判斷,歷史上的左良玉東進失敗很大的原因是因爲左良玉突然身亡,再加上黃得功及時趕到,抵擋住了左良玉的攻勢。而現在,朱由檢也只能繼續依靠黃得功和即將發生的一個偶然事件來應對左良玉起兵之事。

近衛第一二三軍是他一直準備對付南下清軍的,一定不能調防其他地方!

這是朱由檢必須堅持的東西,他寧願讓大明落入左良玉手中,也不能讓大明落入滿清手中!

事實上,原本歷史上,清軍能長驅直入江南,與馬士英把南明大部分兵力調到江右阻擋左良玉不無關係。

在場的官員沒想到陛下朱由檢會做出這樣的指示,金炫不由得問道:

“陛下,左良玉實力不容小覷,靖南侯未必能抵擋得住,且朝中還有東林黨掣肘,誰知道左良玉起兵時,會不會有人突然響應,即便不調近衛第一二三軍去江右,也應回防南京,既彈壓住朝廷內的逆臣賊子又可應對來自左良玉和韃子的攻擊!”

“陛下,微臣也認爲可調近衛第一二三軍回防南京,若南京不守,還可退守杭州!”劉孔昭附和道。

朱由檢沒想到竟然會有兩位重臣建議回防南京,便問向李明睿:“李明睿,你以爲如何?”

“微臣覺得陛下所提之戰略是現在最好的方式:

如果說近衛軍是我們的一把利劍,回防南京無疑是收回利劍,若一旦左良玉降或者聯合清軍,我們就將陷入被合圍攻擊的局面,南京不一定能守得住,甚至能不能退守杭州都不一定,福建鄭氏會不會東進仙霞關,然後北上擋住我們後路,這些都是不可預料的,而按照陛下的方式,只要擋住了韃子的攻勢,我們就能保住半壁河山,左良玉即便佔領了南京,只要陛下沒在南京,他也不過得一空城而已,若擋不住,與其他策略都是一樣的結局。”

朱由檢又看向周遇吉。

周遇吉表示同意李明睿的分析。

劉芳亮則建議留第三軍抵抗韃子,第一軍第二軍西進抵抗左良玉部,在他看來,有他的第三軍便能擋住韃子。

朱由檢和其他官員都不由得暗笑劉芳亮太過單純天真,但都不同意劉芳亮的建議。

畢竟在場的都是體驗過清軍戰鬥力的,都不敢冒險只讓一個軍抵擋韃子。

馬士英依舊堅持己見,希望朝廷先除左良玉再擋韃子,自從他得知左良玉和東林黨說他是奸臣要起兵誅滅他後,他腦海裡只想的是如何讓左良玉和東林黨的黃粱美夢破滅。

“陛下,無論是以何種策略都是孤注一擲,殊死一搏!無論用何種策略,臣等皆已抱定必死之決心,不成功便成仁,所以,微臣請陛下乾綱獨斷!”

李邦華直接匍匐在地,向朱由檢行大禮。

在他看來,朝廷面對的的確是一個死局,至於死局能否可破,一半看天命一半則看皇帝陛下朱由檢的個人造化。

馬士英忽然覺得李邦華說的也很對,無論是何種策略,這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要如何做就如何做,自己不過聽命行事或兵敗殉節而已。

“請陛下乾綱獨斷!”

馬士英跟着這麼一喊,其他大臣也站了出來:“請陛下乾綱獨斷!”

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
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