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開誠佈公

(感謝明火山、天亮前、陌生友人、jesonshers投出的寶貴月票,感謝大家一起穿越吧投出的寶貴評價票,謝謝了。)

朝廷的氣氛,開始微妙起來了。

江寧營取得這麼大的戰績,受到嘉獎,是毫無疑問的,下一步,就是要調動江寧營,到北邊對付韃子了,有了這麼好的軍隊,放在南方,太可惜了。

這種意見,開始蔓延,內閣首輔溫體仁和兵部尚書張鳳翼,都是支持這種意見的,他們也明白蘇天成的重要性,蘇天成可以繼續做江寧營的監軍,跟隨江寧營行動。

蘇天成已經知道了這種意見了。

他開始着急了,欲速則不達,一路上,就想到這種可能了,早也留下了後手,可朱由檢要是頭腦發熱了,要求江寧營到北方來,就壞大事了。

去拜訪溫體仁和張鳳翼,是沒有什麼作用的,自己的意見,肯定得不到重視的,除非是直接見到皇上,開誠佈公,說出來自己的想法,否則一切的努力,都是白搭。

等候皇上召見的兩天時間內,蘇天成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朝廷裡面,關於江寧營的議論,越來越多,意見也是越來越統一了。

徐爾一身爲兵部郎中,很是清楚這些意見的,他每天都到官驛,給蘇天成通報情況,從蘇天成的身上,他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有句話他記得特別清楚。這是蘇天成說出來的,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這句話,他理解了好半天。

通過和蘇天成交談,他也支持蘇天成了,江寧營確實不能夠貿然的到北邊的,人數不夠,補給不夠,還需要一段時間,發展壯大。

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太監帶着蘇天成,進入了養心殿。

看着養心殿裡面的大臣,蘇天成大爲吃驚。

內閣首輔溫體仁、次輔吳宗達、輔臣王應熊、錢士升等,禮部尚書李長庚、新上任的戶部尚書侯旬、禮部尚書李康先、兵部尚書張鳳翼、刑部尚書胡應臺、工部尚書周士樸、左都御史唐世濟等,都在這裡。

兵部郎中徐爾一站在後面,看了看蘇天成,眼神裡面。透露出來擔憂。

看見這一切,蘇天成明白了,今天這架勢,就是三堂會審了,自己要是不能夠說出來充足的理由,江寧營必將遭遇調遣。自己也不要想着,在江寧縣繼續幹下去了。

遭遇這樣的情況,那就慘了,中興學社會遭遇問題,至少在某些觀點方面。會走以前的老路,難以有開拓創新。江寧縣的大好局面,也不一定能夠維持下去的。

至於說江寧營,離開了物質的支持,能夠維持多長的時間啊。

“臣江寧縣知縣蘇天成,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蘇愛卿平身。”

等到蘇天成站起來之後,朱由檢面帶笑容的開口了。

“蘇愛卿,今日朕召集了內閣大臣,還有六部尚書和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專門討論江寧營的事情,你是江寧營的監軍,朕很想聽聽你的意見啊。”

“臣一定據實稟報。”

“好,張愛卿,說說你們討論的意見吧。”

張鳳翼看了看蘇天成,很快開口了。

“臣以爲,江寧營驍勇善戰,放在江寧縣,是在是暴殄天物,如今,我大明北邊告急,後金時常騷擾,江寧營和後金交手,一百軍士,全殲後金正紅旗八十七名騎兵,如此的戰鬥力,完全可以調遣到山海關一帶,成爲迎戰後金滿八旗的主力。”

張鳳翼說的很是簡潔,幾句話就說清楚意思了。

張鳳翼說完之後,溫體仁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張大人說的是在理的,內閣也討論過,江寧營戰力強悍,調遣到北邊,成爲迎戰滿八旗的主力,是可行的,至於說其餘的諸多困難,可以逐步考慮解決,臣知道,江寧營成立的時間不長,肯定是有着諸多困難的,不過,和北邊的告急比起來,這一切都不算什麼了,江寧營必須以家國大事爲重。”

蘇天成差點一口氣噎住了。

溫體仁的這番話,說的太有水平了,堵住了方方面面的藉口,自己本來還想着,好好辯駁一番的,看來,只有實話實說,開誠佈公了。

“蘇愛卿,你是何意啊,你可是江寧營的監軍啊。”

“臣有不同意見,江寧營現在到北邊,時機不合適,若是強行調到了山海關一帶,恐怕辜負皇上的厚望,也不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養心殿裡面,非常的安靜。

站在朱由檢旁邊的王承恩,一直都是垂目的,蘇天成說出來這番話之後,他擡起了眼瞼,一道眼神射向蘇天成。

“哦,蘇愛卿爲什麼這樣說啊?”

朱由檢的語氣很是柔和,完全沒有急躁的表現,王承恩的眼神,蘇天成也看見了,他明白了,皇上可能考慮過了,叫自己到養心殿來,是給自己機會,只要說出來了明確的理由,江寧營可以繼續留在南方。

“臣有三條理由。”

“第一條理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後金的軍力,相對來說,是很雄厚的,滿洲八旗共有六萬精兵,這些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依靠的基本隊伍,也是他們的精銳隊伍,戰鬥力是強悍的,此外,還有蒙古兩旗,分別是蒙古右營、蒙古左營,漢軍一旗,如此算起來,一共是十一旗。”

“這十一旗隊伍中間,滿洲八旗的情況,很是清楚,臣不多說,蒙古兩旗,同樣不容小覷,蒙古人擅長騎馬作戰,騎兵很是彪悍,而且蒙古人生性野蠻,作戰不顧生死,一味蠻幹,這樣的騎兵,不是很好對付。”

“最後說漢軍一旗,其中有諸位大人都知道的敗類孔有德,孔有德熟知我大明軍士的作戰能力,以及戰術素養,投降後金之後,已經是心腹大患,而且漢軍一旗,重點使用大炮等重型武器,更是能夠威脅到我大明軍隊。”

“這樣算來,後金的兵力,早已經超過十萬之衆了。”

“再來看江寧營。”

“江寧營成立不到一年時間,目前有九千將士,經歷了大小七次戰鬥,其中斬殺不沾泥,屬於智取,後來剿滅土匪杜老三,流寇方明、紫金樑、老回回等,都是惡戰,這次斬殺韃子八十七人,更是驚心動魄,前前後後,江寧營陣亡將士,已經超過千人了。”

“乍看起來,江寧營經歷了這麼多的戰鬥,已經有了不少的實戰經驗了,但臣明白一個道理,雙拳難敵四腿,江寧營的九千將士,就是個個都是神勇的,也無法抵禦後金十萬軍士。”

“臣這樣說,不是長他人威風,滅自家志氣,而是實事求是,臣參與了江寧營每一次的搏殺,刀劍無情,江寧營成長起來,不容易,每一步都是帶着血淚的,江寧營還在成長,還需要集聚力量,過早的拉出去了,有百害無一利。”

“第二條理由,積聚不足。”

“江寧營有這如此強悍的戰鬥力,需要大量的金銀糧草支撐,江寧營的將士,全部都是馳騁沙場的軍士,沒有屯軍,不需要屯田,他們是專業的軍人,他們的任務,就是上陣殺敵,就是護衛我大明朝的江山,種田不是他們的任務,他們每天都要訓練,春節也不例外。”

“維持這樣的一支軍隊,需要的開支,臣不說,諸位大人也是清楚的,在這裡,臣不敢隱瞞,江寧縣的大部分收入,都要用來維持江寧營的開支,必須絕對保證江寧營的開支,哪怕縣衙窮苦一些,都無所謂。”

“這樣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保證江寧營的士氣。”

“臣需要集聚足夠的錢糧,至少保證江寧營三年以上的開銷,手裡有糧,心裡不慌,有了這樣的底氣,江寧營所有的將士嗎,可以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護衛我大明江山,剿滅流寇,殲滅滿洲八旗、蒙古兩旗、漢軍一旗。”

“第三個理由,擴軍。”

“臣眼中的江寧營,必須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攻城拔寨、正面對敵、守衛城池,都要出類拔萃,遭遇流寇和後金韃子的時候,可以面對面,真刀真槍對着幹,可以從氣勢上,徹底壓倒對手。”

“每一次征戰,臣對江寧營將士的要求,是包餃子,不是趕鴨子,通俗的解釋,就是要聚殲和圍殲對手,最大限度消滅對手的有生力量,不是將對手趕跑了事,一直以來,江寧營的將士,都是這樣做的。”

“這樣一來,江寧營現有的九千將士,就顯得有些單薄了,若是對手過於的龐大,江寧營吃不消,每一次的戰鬥,不能夠最大限度的剿滅對付的有生力量,這對於江寧營來說,是最大的消耗。”

“所以說,臣的意思,江寧營要立即擴軍,增加到三萬人以上,有了三萬以上的將士,就是面對十萬之衆,臣也敢保證,江寧營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皇上,諸位大人,這是臣的真實想法,懇請得到皇上的恩准,得到諸位大人的理解和支持。”

養心殿裡面,非常的安靜。

不僅僅是溫體仁等人,就是朱由檢,也被蘇天成的豪氣震撼了。

他們沒有想到,蘇天成計劃的這麼深遠,要求如此之高。

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80章 對決(2)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811章 詫異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70章 發榜(2)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95章 問責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704章 隱患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204章 敵情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912章 失意人第347章 榮耀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700章 提醒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698章 大遷移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417章 訓斥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493章 宿命論(2)第133章 準備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07章 授官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551章 辯解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202章 商議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752章 大度第424章 屠殺第240章 故人來(2)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818章 挑撥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995章 整合(3)第286章 應對辦法(1)
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80章 對決(2)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811章 詫異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70章 發榜(2)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95章 問責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704章 隱患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204章 敵情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912章 失意人第347章 榮耀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700章 提醒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698章 大遷移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417章 訓斥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493章 宿命論(2)第133章 準備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107章 授官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551章 辯解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202章 商議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752章 大度第424章 屠殺第240章 故人來(2)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818章 挑撥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995章 整合(3)第286章 應對辦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