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無力阻止

內閣首輔楊嗣昌感覺到煩躁,遼東進行的進攻,在他看來,有一定的必要,這至少說明了,遼東完全穩定下來了,朝廷在遼東掌握了主動權,通過這樣的進攻,警告後金韃子,那種任由後金韃子囂張的歲月一去不復返了。

可楊嗣昌對於陳新甲擔任主帥,主導這一次的進攻,的確是不滿意的,他與劉宗周的認識完全一樣,如此大規模的進攻,主帥應該是蘇天成。

楊嗣昌可不是外行,軍事知識是豐富的,在父親的影響下,自小他就閱讀兵書,而且在父親因爲征伐流寇的決策錯誤,被免去職務之後,他還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認爲父親所採取的招撫政策,不是完全錯誤,只是在對待流寇首領的時候,應該採取不同的辦法,若是按照蘇天成那樣的做法,絕不饒恕流寇的首領,對於下面的軍士,採取安撫的政策,結局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在這樣的基礎上,楊嗣昌對於軍事部署方面,一點都不感覺到陌生。

可惜他這個內閣首輔,不可能與前任內閣首輔孫承宗大人比較的,孫承宗有着豐富的閱歷和無人能及的威望,曾經在遼東征戰,一手創建了關寧錦防線,成爲後金韃子望洋興嘆的防禦中堅,這麼多年無法徹底攻破,孫承宗不遺餘力的支持蘇天成,讓蘇天成率領江寧營,徹底剿滅了困擾皇上和朝廷多年的流寇,穩定了大明王朝的內部。從這些貢獻上面來說,孫承宗算得上是內閣第一人。

可惜就是孫承宗這樣的功勳之臣。最終也是辭去了內閣首輔的職位。

楊嗣昌上任之後,不得不格外的小心。

內閣次輔唐世濟,受到了皇上的重視,在內閣裡面,是唯一可以與楊嗣昌抗衡的人,這一點楊嗣昌無所謂,若是自己手裡的權力太大,以至於無人能夠抗衡了。恐怕也是要辭去內閣首輔職位的時候了。

遼東的所有部署和安排,楊嗣昌都是仔細研究的,他的有些建議,也通過皇上的旨意,到達遼東,譬如說在謹慎進攻的意見方面,楊嗣昌的意見就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楊嗣昌對陳新甲很瞭解。要說他推薦陳新甲,本意並非是讓陳新甲徹底主政遼東,從分散蘇天成的權力方面來說,楊嗣昌的看法與皇上是一致的,於公於私,楊嗣昌覺得自己的舉薦是沒有問題的。可惜事情的發展,就不是他所能夠控制的。

楊嗣昌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父親臨終的囑託,父親認爲,領軍征戰廝殺,絕非兒戲。文臣擔任主帥,有太多的缺陷。故而文臣擔任統帥,身邊必須要有身經百戰的將軍,這樣才能夠保證征戰的勝利,若不然,書生意氣會害死人的。

可惜現在遼東的局勢,就隱隱有着這樣的危險。

陳新甲的能力,楊嗣昌認可,可惜陳新甲也是標準的文臣,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征戰,更沒有帶領過這麼多軍隊征伐,本來遼東有洪承疇,榆林有盧象升,這些人都能夠成爲陳新甲的左膀右臂,可惜陳新甲一個都沒有用,反而帶着錢謙益,兩個文臣在一起統領大軍,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誰能夠知曉。

內閣首輔絕非萬能,這些年以來,皇上加強了皇權,威信大了很多,內閣的權勢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楊嗣昌的話語權雖然很大,但也不能夠和皇上對着幹,加之楊嗣昌的性格溫和,也不習慣這樣的做法。

陳新甲是楊嗣昌直接推薦的,若是遼東出現了什麼問題,楊嗣昌難辭其咎。

遼東的緊急奏摺送來的時候,楊嗣昌迫不及待的打開了。

看過奏摺之後,楊嗣昌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隨即召集衆多的內閣大臣,通報了奏摺的情況。

養心殿。

朱由檢看着奏摺,臉上露出了微笑。

“好啊,朕就等着遼東的消息,陳愛卿首戰告捷,值得慶賀,僅用一個多時辰,就拿下了黑山城池,剿滅兩千韃子,如此看來,遼東的大事情可以定下來了。”

養心殿裡,衆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作爲力主堅持陳新甲作爲主帥出征的唐世濟,更是高興,這證明了他的舉薦是異常正確的。

“朕看可以給大軍下旨鼓勵了,朕期盼陳愛卿再接再勵,一舉拿下義州、廣寧,如此我大明與後金韃子決戰遼河的戰略部署,就得以實現了。”

首戰告捷,朝廷下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遼東距離京城不遠,旨意很快也可以到達,但楊嗣昌有着不同意見。

“皇上,臣以爲,這旨意暫時可不下去,邊軍征戰剛剛開始,首戰告捷固然值得欣喜,但駐守黑山城池的,只有兩千後金韃子,或許是後金韃子猝不及防之下,導致我大軍進攻的順利,如此情況下,陳大人應該更加的謹慎,切不可操之過急,若是這個時候下旨了,臣害怕適得其反啊。”

楊嗣昌剛剛說完,唐世濟就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這個聖旨是可以頒發的,陳新甲帶領大軍,首戰告捷,次乃是我大明王朝的福音,更是皇上英明睿智的體現,皇上下旨,可以鼓舞士氣,促使陳大人獲得更大的勝利,至於說謹慎從事,臣以爲,皇上在聖旨之中,可專門提及。”

楊嗣昌看了看唐世濟,沒有反駁,他提出來的不能夠頒發聖旨的理由,有些牽強,這也是他內心隱隱的擔心,其實是不是頒發聖旨,不是最爲主要的,關鍵是接下來的戰役部署,纔是最爲主要的,楊嗣昌有着感覺,恐怕陳新甲不會滿足於拿下義州和廣寧,要是真的出現那樣的動作,可就不是小事情了。

朱由檢點點頭。

“首戰告捷,朕還是要慶賀一下的,不過楊愛卿所言也是有道理的,遼東的戰役,必須要謹慎,不能疏忽大意。。。”

遼東,大淩河城。

щщщ ●ttka n ●c○

洪承疇接到了陳新甲和祖大樂的信函。

其實邊軍攻擊黑山的獲勝,他早就知曉了,江寧營斥候,早就偵查到了。

陳新甲的來信之中,沒有過多提到攻下黑山的戰鬥,只是提到在黑山駐紮一萬邊軍,穩固黑山的防守,大淩河城的駐軍與黑山的駐軍相互照應。

洪承疇只是匆匆看完了陳新甲的信函,注意力就集中到祖大樂的信函上面了。

這是渠清澤的安排,當初渠清澤專門見到了祖大樂,提出了要求,要求祖大樂將每一次戰鬥的情況,都詳細稟報洪承疇,不管是勝利還是失利,實事求是。

看着祖大樂寫來的信函,洪承疇臉色變得有些黑了,笑容早就消失了。

邊軍一個半時辰就攻下了黑山城池,駐守黑山城池的後金韃子,只有兩千人,這太令人奇怪了,按說後金皇太極不會愚蠢到這一步,就算不安排重兵把手黑山城池,至少也有萬人以上的後金韃子固守的,可如今只有兩千人,這不大可能啊。

洪承疇在屋裡走來走去,開始思索爲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

大軍的進攻,與大淩河城、錦州城乃至於關寧錦防線的防禦,有着莫大的關係,蘇天成在來信中說到了,初期的征戰越是激烈殘酷,關寧錦防線越是穩固,初期的征戰越是輕鬆,關寧錦防線的壓力越大,理由也是簡單的,初期的征戰輕鬆,那就是後金韃子在保存實力,沒有放手一搏,可能有着更加大的圖謀,初期的征戰殘酷,那就是後金韃子下定決心與邊軍廝殺了,可目前的情況來看,攻打黑山城池的戰鬥,過於的輕鬆了。

洪承疇有着自身的分析,沒有誰敢小覷後金韃子的實力,這麼多年的較量,誰都清楚,後金韃子的實力,比流寇強太多了,若是後金韃子孱弱,當初蘇天成來到遼東,也不會如此的謹慎了,攻下了大淩河城之後,完全可以拿下黑山、義州以及廣寧等地,但蘇天成沒有這麼做,事實證明,蘇天成的決策是正確的,多爾袞帶領一萬多後金韃子,在登州和萊州橫行無忌,根本就沒有軍隊可以阻攔。

首戰告捷,這是好事情,按說不該有多大的擔憂,若是能夠步步爲營,進攻的同時,做好後防,那就不管後金韃子有着什麼圖謀,都是無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這纔是征戰的王道,至於說後金韃子野戰能力不一般,訓練多年的邊軍也是不弱的。

但和陳新甲共事一年多時間,洪承疇感覺到,陳新甲恐怕不會採取步步爲營的策略,不僅僅是陳新甲,朝廷裡面也不會同意這種速度緩慢的征伐,因此接下來,陳新甲肯定會馬上攻打義州、廣寧,這從陳新甲寫來的信函就表現出來了,黑山城池距離大淩河城一百里地,兩地想着能夠相互照應,這樣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況且黑山長期被後金韃子佔據,當地的老百姓,誰是奸細,不可能知道,也不可能進行甄別,駐守大淩河城的將士本來就不多,不可能關注到黑山城池的情況。

陳新甲將黑山城池的安危,寄託到大淩河城,這怎麼可能。

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414章 傷情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239章 鉅變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1192章 稱帝(4)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1115章 老頑固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915章 朝貢第792章 偶遇(3)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767章 波動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630章 山海關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21章 聖旨下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202章 商議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82章 家信第417章 訓斥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845章 慘敗(3)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20章 雪中送炭第369章 算計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101章 帝心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69章 發榜(1)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70章 發榜(2)第321章 聖旨下第793章 都不笨第3章 痛下殺手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
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414章 傷情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239章 鉅變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1192章 稱帝(4)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1115章 老頑固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915章 朝貢第792章 偶遇(3)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767章 波動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630章 山海關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21章 聖旨下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202章 商議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82章 家信第417章 訓斥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845章 慘敗(3)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20章 雪中送炭第369章 算計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101章 帝心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69章 發榜(1)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70章 發榜(2)第321章 聖旨下第793章 都不笨第3章 痛下殺手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342章 冰火兩重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