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誰搞的鬼?

明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二十七。

浙江,杭州城。

不但是新任杭州知府盛衍得到了蕭經略即將抵達杭州的消息,剛從福建剿倭歸來的浙江副總兵戚繼光,杭州前衛指揮使王浚,指揮同知白斯清等人都得到了消息。

因爲知道盛衍是蕭墨軒的至密好友,所以戚繼光等人對這位知府也是格外的客氣。

幾個人聚在了杭州門外,一起踮着腳尖,盼着蕭經略的儀仗出現。

“大人,大人……”杭州城裡,一匹快馬揚起了一片塵土,朝着城門外奔了過來。

奔到衆人身後五丈的地方,才一勒繮繩,止住了步,兩隻前馬蹄直直的揚起。馬上的騎士也顧不得,只一溜身便從馬上滾了下來。

“諸位大人,譚總督派小的來告訴諸位大人,蕭大人今個不到杭州了,去了紹興。”騎士微微喘着氣說道,”各位大人今個不必在這裡等着了。“

“紹興?”盛衍瞪着眼睛,有些愕然,“昨個還說是直接來了杭州,怎麼會去了紹興。”

“也不知道譚部堂如何折騰,竟是把子謙誆去了紹興。”盛衍似乎有些不悅,小聲的嘀咕了幾句。

“大人,蕭大人去紹興,定是有要緊的事兒。”聽說蕭墨軒今個不來,戚繼光心裡也有些失望,但是卻不會像盛衍這般嚷了出來。

自從得了蕭墨軒的舉薦,戚繼光自個倒也是爭氣,連續打了幾個大勝戰。此時的戚繼光,相比一年多前,可謂是春風得意。這回從浙江回來。論功之後竟是已是升做了浙江副總兵。

眼下蕭墨軒又來江南做了直浙經略,戚繼光更是卯足了勁,準備大幹一場。

“走了,走了。”盛衍晃着袖子,算是和其他人等大力了招呼,自顧着轉回了身去。

與此同時,一條官道上邊,原本乘坐着轎子的蕭墨軒已是換成了騎馬。

前些日子腿上的擦傷已是痊癒,無意之中,連續四天地飛馳倒是讓蕭墨軒的騎術上了一個大臺階。

大大的官袍。迎面的風,在寬大的官袍後面鼓起了一個氣包。橫在一邊的衣襟被扯動着,發出呼啦啦的聲音。

在沒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兒的情況下,能讓蕭墨軒跑這麼快的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救人,二是救火。他這一回,就是去爲了救人。

蕭墨軒前腳剛出了南京城,便遇上了譚綸從浙江發來地文書。

譚綸雖然已經是升做了直浙總督,總督府也是設在南京。但是剿倭的前線,還是在沿海一帶。坐鎮杭州指揮更來的方便。

這一回他給蕭墨軒送來的文書,只說了兩件事。第一件便是有關胡宗憲的。

有句俗話叫做“落井下石”,官場上的人最是偏愛這麼一手。

自從嚴嵩倒臺之後,胡宗憲的日子也是越來越難過,雖然朝廷裡面一時沒有去追究他什麼,但是不代表沒有人不惦記着他。

胡宗憲心灰意冷之下,辭去了直浙總督一職,指望能回老家過幾年安穩日子。

可這一回,他也想的太過天真。什麼叫“落井下石”,便就是不砸死你不罷休。

胡宗憲的辭呈剛送上去,內閣便就批了。批的爽快無比,惟恐他賴着不走。

想想堂堂徐階徐閣老確實也不好辦,留這麼一個資深嚴黨在地方上手握大權,那些忙着推倒最後一堵牆地人又豈會善罷甘休。

等蕭墨軒升任直浙經略。譚綸升任直浙總督的消息傳到江南地時候,胡宗憲終於鬆了口氣,開始收拾東西搬家。搬回徽州老家。

可讓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是,他確實搬家了。不過不是搬到徽州績溪老家,而是搬到了大牢裡頭。

而被搬進大牢裡的理由,則是來自於曾經的閩浙總督張經。

張經早就死了,在嘉靖三十四年便就死了,死在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的手裡。

只因爲張經對自己的不敬,趙文華便就耿耿於懷。

張經確實也算是個有才能的人,他雖然不敬重趙文華,可是他卻指揮了一場東南自倭亂以來的最大勝仗:王江涇大捷。

也就是這麼一場大勝戰,把張總督自個給打死了。

打勝戰把自個給打死了,這個事兒聽起來似乎有些無厘頭。

可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張總督生性謹慎,直等到了兵力優勢巨大,才放手和倭寇一戰。

這段時間之前,任由倭

肆掠,張總督都是一兵未動。

趙文華抓住了這個機會,上奏疏言:張經消極怠戰,任由倭寇禍害百姓,雖多加催促仍不出戰,不得已而彈劾之。

嘉靖帝曾有云,朕有德曰慈,爲天下百姓慈父。於是等到張經戰勝,他很容易得出了一個結論,張經手裡地兵是足夠打戰的,而且足夠打勝戰。

可他偏偏就一直消極怠戰,直到聞文華劾,方一戰。

於是就這麼着,張總督的一場大捷把自己給打死了。捎帶着當時的浙江總督李天寵,一起去九泉下訴苦去了。

趙文華是如何把張經陷害至死地,蕭墨軒並不十分清楚。嘉靖三十四年,蕭墨軒出生了,也沒出生。他眼下所知道的這些,還是這一路上問別人才知道一些的。

但是眼下到了秋後算帳地時候,又有人把這事給翻了出來。

作惡的趙文華早就死了,他的子孫都在邊關服着勞役,想找他算帳是不可能了。於是,胡宗憲便被擡到了風頭浪尖上邊。

“文華常與宗憲謀。”“文華薦宗憲爲浙江巡撫。”所說的,句句確是事實。

張經和李天寵的死,雖然不一定和胡宗憲有關,但是胡宗憲確實是踏着他們的屍體上去的。其中到底有沒有關係,誰也說不清楚。

況且,當年的事兒裡邊,眼下還活着的只剩下胡宗憲一個人,不找他算帳找誰?

譚綸的文書裡的第二件事,便是有關蕭墨軒的另一箇舊相識:徐渭。

胡宗憲入獄的第一天,徐渭便就得到了消息。

高人就是高人,做事兒的風格也和常人大不一樣。他沒有抱着胡宗憲去安慰一場,也沒有爲自己又一次黯淡的前途而哭天搶地。他選擇了不走尋常路——自殺。

士爲知己者死,興許徐文長先生也是帶着這麼個心思,所以他回到紹興老家之後,當天便找來個一把斧頭,對着自己的腦袋迎面劈下。

聽到這麼個消息,蕭墨軒纔是真的嚇了一跳。

胡宗憲是嚴嵩的人,會出這樣的事兒,自己並不意外。

倒是徐渭看似文弱,卻如此暴烈,纔是大出意料之外。慶幸的是,興許是近年來天災不斷,陰曹地府的枉死城人員爆滿,無新容之地,閻王爺不接受徐文長先生,所以徐文長先生沒死成。

但即使是這樣,也讓人嚇出了一身冷汗。

譚綸是個惜才的人,雖然對胡宗憲眼下的狀況有些同情,但是也沒傻到去幫着他撞牆的份上。但是對於徐渭,他更加在意。

得到徐渭自殺未遂消息的第一時間,譚綸便親自趕往紹興。臨行前又派人送了一封書信給還在南京的蕭墨軒。

“徐先生乃當世高人,願蕭大人與下官共勉勸之。”

蕭墨軒收到書信,也是大驚失色,立刻乘馬棄轎,帶着一干隨從直奔紹興而去。

北京,戶部衙門。

徐階臉色鐵青,直直的瞪着袁煒。

“懋中,你這是如何做的事兒?”徐階幾乎要吹鬍子瞪眼睛,“那事兒本該是到你禮部衙門便止,如何會到了皇上那兒。”

“閣老。”袁煒的臉色,也是十分難看,“誰能料到那份奏摺正巧被高拱那廝看見,學生原本吩咐了馬森,奏疏斷不能批,只是讓和戶部一同派出人手,去各地查究上一回。這一番查究,不用個一兩年是回不來,這麼長時間,我們便要有什麼準備,也是夠了。各地的宗藩,心裡便也有了打算。等派出的人手回來,該如何做,心裡也是有了底。誰能想得到,那高拱直接便就把林潤的摺子給批了,又再呈給了皇上。”

“眼下皇上已是認爲此事可行,今個我去覲見皇上,便就催着我速辦。”徐階重重的在案桌上拍了一下,“你說眼下卻是如何是好?”

“這……”袁煒憤憤的咬了咬牙,“那份奏疏是高拱批了之後遞給皇上的,這個消息須得是說出去纔好。”

“好個屁。”徐階的耐性和涵養,算是極好了,這一回卻是如何也再忍不住,“奏疏是我們的人寫的,下面的事兒,還是要我這個戶部尚書和你這個禮部尚書去辦;說到內閣,我是首輔,你是次輔,所有的主意,全都和你我扯上關係。你去告訴人家,是他高拱的使的鬼,鬼才會信。”

第37章 險中求勝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31章 木秀於林第43章 爲何而戰第13章 反守爲攻第12章 迷魂湯第5章 金殿驚變第27章 捷報請功第9章 目光第1章 午門獻俘第37章 東海之波第38章 遼東軍情第46章 心虛第10章 喜笑顏開第4章 除夕紅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60章 三朵金花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40章 白銀兩萬第50章 暗戰第28章 好禮難消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17章 再日爲倭第26章 舊相識第6章 危局第34章 初政第1章 午門獻俘第5章 金殿驚變第71章 新鮮東西第41章 血戰台州第8章 劫富濟貧??第1章 誰有可爲第10章 千帆競流第23章 也許錯了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48章 金殿鼓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5章 爭於不爭第51章 三日之期第37章 爭便宜第27章 無賴哲學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17章 再日爲倭第43章 爲何而戰第46章 火樹銀花第19章 白板聖旨第62章 赴任第32章 定北第14章 高拱之怒第29章 同生共死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46章 分人情第13章 國門萬里第44章 血性與良將第50章 法中懺第17章 西湖釣魚第5章 左右爲難第13章 慣用戰術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54章 封鎖第4章 除夕紅第23章 也許錯了第9章 斷其一臂第38章 遼東軍情第16章 一團和氣第1章 寫生奇遇第32章 建戌金菊第7章 壓而制之第34章 天生勇者第15章 燈下美人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24章 爲誰而爭?第28章 影影影第32章 建戌金菊第39章 惹誰了第5章 天上掉下個媳婦第44章 安全感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15章 我亦取義第58章 清晨的陽光下第37章 東海之波第30章 慵懶之人第7章 計定東南第32章 定北第67章 蕭學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15章 如此立威?第9章 夜半驚第23章 醉酒迷魂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42章 萬事因果第20章 有客而來第10章 振武軍變第42 目的第26章 大事第49章 疑慮第24章 夜叉
第37章 險中求勝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31章 木秀於林第43章 爲何而戰第13章 反守爲攻第12章 迷魂湯第5章 金殿驚變第27章 捷報請功第9章 目光第1章 午門獻俘第37章 東海之波第38章 遼東軍情第46章 心虛第10章 喜笑顏開第4章 除夕紅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60章 三朵金花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40章 白銀兩萬第50章 暗戰第28章 好禮難消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17章 再日爲倭第26章 舊相識第6章 危局第34章 初政第1章 午門獻俘第5章 金殿驚變第71章 新鮮東西第41章 血戰台州第8章 劫富濟貧??第1章 誰有可爲第10章 千帆競流第23章 也許錯了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48章 金殿鼓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5章 爭於不爭第51章 三日之期第37章 爭便宜第27章 無賴哲學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17章 再日爲倭第43章 爲何而戰第46章 火樹銀花第19章 白板聖旨第62章 赴任第32章 定北第14章 高拱之怒第29章 同生共死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46章 分人情第13章 國門萬里第44章 血性與良將第50章 法中懺第17章 西湖釣魚第5章 左右爲難第13章 慣用戰術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54章 封鎖第4章 除夕紅第23章 也許錯了第9章 斷其一臂第38章 遼東軍情第16章 一團和氣第1章 寫生奇遇第32章 建戌金菊第7章 壓而制之第34章 天生勇者第15章 燈下美人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24章 爲誰而爭?第28章 影影影第32章 建戌金菊第39章 惹誰了第5章 天上掉下個媳婦第44章 安全感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15章 我亦取義第58章 清晨的陽光下第37章 東海之波第30章 慵懶之人第7章 計定東南第32章 定北第67章 蕭學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15章 如此立威?第9章 夜半驚第23章 醉酒迷魂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42章 萬事因果第20章 有客而來第10章 振武軍變第42 目的第26章 大事第49章 疑慮第24章 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