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有客而來

蕭墨軒未及起身告辭,卻被隆慶伸手攔住了。

那邊李芳剛掀起了一水掛的珍珠門簾子,準備送蕭太保出宮,見皇上也追起來了,連忙又放了下來。

“卿鑑,使徐階者誰?”李芳遠遠的只聽見皇上向着蕭太保問了這麼一句,連忙背過了頭去,裝做什麼也沒聽見。

“卿鑑,使徐階者誰?”,實在是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可以理解成,“你認爲,誰讓徐階這樣做”,或者也可以理解成“誰在算計徐階”。

只不過,蕭墨軒回答倒也同樣有意思。把懷裡抱着的蕭寶兒交給李芳之後,蕭墨軒才轉過身來一長作揖。

“聖上,那此人該罰還是該賞?”蕭墨軒一臉輕鬆的看着隆慶帝。

“這……若是徐階管教不嚴,罪有應得,又與朕何干?”隆慶帝收起心底裡那麼一絲小性子,尷尬的笑了一下,“若說的果然是實情,御史們拿着朝廷的俸祿也是應該的。”

“既然如此,聖上何不拭目以待,但請事中人個跳出來好了。”蕭墨軒回道;“事情牽涉着其他的內閣大臣,若是微臣妄言,不管說得對錯,傳了出去未免會得罪人。微臣只能說和自個無關。”

“這倒是不像平常的你。”隆慶意味深長的望了蕭墨軒一眼,卻又哈哈大笑起來,“只顧着把自個撇乾淨,卻不知道當年倒嚴的氣勢上哪去了。”

“皇上說錯話了。”蕭墨軒不急不忙的回道。

“朕說錯話了?”隆慶擡頭望着天。卻只看見了西暖閣屋頂上幾條張牙舞爪地五爪金龍。

“嚴黨專權。是太上皇明鑑。下旨徹查。微臣等只是爲太上皇和皇上辦差使罷了。”蕭墨軒依然是一本正經。

“最遲四日後。朕等着看你從宣大傳回來地文。”隆慶微微一笑。背過了身去。

大明隆慶四年。二月二十二。宣府。

宣府一地。作爲大明軍戎重地。雖是平日裡就少不得威嚴。卻極少有今日地盛狀。

一排烏黑溜溜地戰馬。馬背上地騎士銀鱗皚亮。腰挎苗刀。背後斜插着一支火銃。馬鐙上吊着近一丈長地矛戈。早在城外朝着東南地京師來路方向排開了陣勢。

不遠處地路邊上,又各立着幾面大旗。當先的一面繡着“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的字樣,正是譚綸的旗號。譚綸的身邊又站着當年的南京江寧衛指揮使,現今宣府副總兵陳曉明,不停的幫譚綸報着信。

“若依我說,自打保安地北面過來,每一里地設一門炮,見蕭太保到了就鳴炮,這才顯得出尊貴,我等也好判別得出蕭大人到了哪兒。”陳曉明倒有些超現代的思想。再加上又等得焦急,不時的插空找譚綸說着話。

“那火炮砰砰的一路響過來,威風。”陳曉明整了下身上的鉤帶。甚是自得的說道。

“我等且是知道蕭大人來,百姓若是不知道,卻當是韃子來了,那不反倒是給蕭大人添亂嘛。再說了,你那炮到底是衝着誰放的。”譚綸雖然也有些心焦,可畢竟比陳曉明穩重。“不如等蕭大人來了,你自個和他這般說去,看他如何教你,更不關我事。”

陳曉明是譚綸的舊部,所以之間也不顯得生疏,竟有些等得無聊,順便打趣的味道。

“屬下這不是自個在找些樂子麼,哪裡敢和蕭太保去說。”陳曉明也知道蕭墨軒的脾氣,凡事不喜歡太張揚。“若是屬下真去和蕭大人這般說。只怕不等蕭大人發話,都堂你就先得把屬下地旗號給抹了。”

“知道就好。”譚綸呵呵笑了幾聲。又把目光轉回了東南方向的大路上。

看着日頭,應該已經是快到未時了。從京城到宣府,大約有四五百里,其中從延慶到宣府是兩百里上下。按照一大清早收到的地信報,蕭墨軒昨個夜裡是在延慶歇的腳,,算起來這時候應該已經要快到了。

還在那裡看着,忽得從一駕飛騎打宣府城裡衝了出來,直奔到了陳曉明身邊。馬上的騎手下來和陳曉明不知道又說了些什麼,就看着陳曉明的臉色忽得也變了。

“都堂,北面有客人來了。”陳曉明不敢絲毫怠慢,直接幾步跨到譚綸身邊說道。

“來了多少?”譚綸聽了陳曉明的話,也是不禁心裡動了一下。

“看得見的,只有數百,難道他們也收到了蕭大人要來地消息?”陳曉明嚥了口口水,讓自己平靜一些。

“報……”陳曉明這邊還沒說完,又打東南方向奔來一騎,“都堂大人,蕭大人車駕已過雞鳴驛。”

“什麼時候過的?”譚綸急切的問道。

“小的從雞鳴驛出來時,正是剛剛過。”信使立刻回道,“蕭大人是乘馬車過來的,還在雞鳴驛換了馬。”

雞鳴驛離宣府大約是一百里,驛站的快馬,腳力大約是馬車的一倍,也就是說,蕭大人的車駕離宣府最多也只有五十里的路程了。如果不出意外,在未時末申時初定是能抵達。“都堂大人。”聽說蕭墨軒也快到了,陳曉明地心頓時就吊到了嗓子眼,眼巴巴地看着譚綸,希望總督大人能拿一個主意。

“要不屬下命兵士收起大鏡門的吊橋,把他們攔在外面?”陳曉明手心捏了一把汗。

“糊塗……你。”譚綸狠狠地瞪了下眼睛,引着陳曉明慢走幾步,好讓別人聽不清說話:“大人幾次吩咐下來,切莫要驚動了,這回來也是爲了此事。你若是掛起吊橋,不放他們進關,萬一他們心裡真有鬼,不反倒是給他們提了醒。才就是幾百匹人馬罷了,你還怕他們把城牆上的垛口給拆了不成。”

“屬下怕他們驚擾了蕭大人不是,都說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陳曉明託着笑想爲自個分辨,“那幾百匹馬進了城,就算不是衝着蕭大人來的,只在城裡衝來撞去的,當着蕭大人的面,我們是攔好,還是不攔好?”

大明關內的重鎮,除定邊外,就數宣府和大同兩地離歸化和玉林最近。但是往來的商旅,卻是以宣府最多。因爲過了宣府,就可以直入京城。做買賣的人,能往京城走的,自然儘量要去,更何況到了京城,還可以順京杭大運河再南下,若是有機會能把貨物販賣給去南洋和西洋的商人,利潤更是豐厚。

也正因爲如此,所以在宣府一帶來往的韃靼人也是格外的多。只是這些韃靼人,多有好惹事者。若撞到了邊軍的手中,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

抓吧,擾亂邊貿的帽子實在太大,況且這些韃靼人細論起來也不完全屬於明人,嘉靖四十二年的時候也抓過幾個,可抓了人以後,竟惹得其部族舉族來鬧事索人。當時的宣大總督是江東,江東也是怕這些人再惹事情,到時候消息傳到順義王或者皇上那裡,自己都得捱上邊,最後只能是下令把人放了。結果,這麼幾年下來,這些在宣府來往的韃靼人也是驕橫的人,本地人常常是和他們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好在惹出的事情都不大,能壓着就壓着了。俺答那裡甚至也親自派人來致歉過,甚至還處罰過一些鬧事者,可這些人事後還是我行我素的,畢竟他們犯的不是掉腦袋的罪過,總不能把他們殺了。大明的官府衙門,也怕他們的族人再來聚衆鬧事。

這些韃靼人,若送兩個字給他們,以前兩軍交戰的時候叫做“土匪”,眼下就叫“刁民”。

可是不抓吧,若是由着他們去,他們能把城牆給拆了。尤其是譚綸到了宣大之後,譚綸的脾氣原本就有些火暴,哪裡肯忍受這樣的氣。

上下都難伺候,夾在中間的衙門和邊軍只能另外想法子,能不讓這些韃靼人進城,就儘量少讓他們進來。大多數的交易集市,都設在了關城外,任讓他們自己鬧騰去。

“可知道爲首的是誰?”譚綸繼續盤問。能帶數百人馬出來,應該不會是普通的商人,即使不是韃靼王公的子弟,也是一方部族的首領。

從對方來人的地位上邊,也能稍微看出些對方的來意。也正是因爲這樣,所以譚綸和陳曉明才懷疑對方是衝着蕭墨軒來的。

第47章 流言第2章 海關……還真是海關第18章 海不揚波第55章 哦……上帝!第35章 標尺第10章 千帆競流第9章 夜半驚第30章 慵懶之人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50章 暗戰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24章 暗潮涌動第40章 主動被動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46章 吉時第41章 交情菲淺第13章 泡沫散盡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26章 大事第74章 撥動車輪第32章 定北第23章 也許錯了第17章 巨財第37章 永康模式第1章 國富民強第15章 我亦取義第11章 外相內相第36章 候補閣員第35章 優等縣令第51章 食中味第14章 莫傷仲永第1章 誰有可爲第18章 五大罪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52章 重壓之下第31章 生路?死路?第2章 酒論天下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28章 影影影第14章 翻過一頁第14章 高拱之怒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2章 蕭殺第44章 安全感第54章 封鎖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9章 寒匕初現第50章 暗戰第15章 中計第9章 寧家財女第29章 密旨第6章 危局第64章 海瑞之怒第4章 潛在同黨第70章 念子第31章 波中仙子第46章 火樹銀花第23章 地震西北第48章 金殿鼓第11章 命中剋星第49章 御前武第23章 是福是禍?第60章 三朵金花第1章 二王入京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10章 混水相摸第1章 誰有可爲第33章 採菊之隅第41章 袁煒之邀第31章 我不知道第6章 黃梅時節第32章 建戌金菊第12章 望眼欲穿第43章 爲何而戰第30章 走漏風聲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14章 耍威風第20章 我想有個家第42章 與子同仇第31章 我不知道第17章 巨財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20章 請魚上鉤第27章 本草序第57章 春心萌動第50章 遠征計劃第60章 三朵金花第31章 沒頭緒第16章 值房燈影第14章 高拱之怒第43章 黑雲蔽天蕭閻王第61章 青天在上第13章 陰謀詭計第2章 真正的榮光第48章 怪事第10章 喜笑顏開第九 卷奉安大典
第47章 流言第2章 海關……還真是海關第18章 海不揚波第55章 哦……上帝!第35章 標尺第10章 千帆競流第9章 夜半驚第30章 慵懶之人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50章 暗戰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24章 暗潮涌動第40章 主動被動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46章 吉時第41章 交情菲淺第13章 泡沫散盡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26章 大事第74章 撥動車輪第32章 定北第23章 也許錯了第17章 巨財第37章 永康模式第1章 國富民強第15章 我亦取義第11章 外相內相第36章 候補閣員第35章 優等縣令第51章 食中味第14章 莫傷仲永第1章 誰有可爲第18章 五大罪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52章 重壓之下第31章 生路?死路?第2章 酒論天下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28章 影影影第14章 翻過一頁第14章 高拱之怒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2章 蕭殺第44章 安全感第54章 封鎖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9章 寒匕初現第50章 暗戰第15章 中計第9章 寧家財女第29章 密旨第6章 危局第64章 海瑞之怒第4章 潛在同黨第70章 念子第31章 波中仙子第46章 火樹銀花第23章 地震西北第48章 金殿鼓第11章 命中剋星第49章 御前武第23章 是福是禍?第60章 三朵金花第1章 二王入京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10章 混水相摸第1章 誰有可爲第33章 採菊之隅第41章 袁煒之邀第31章 我不知道第6章 黃梅時節第32章 建戌金菊第12章 望眼欲穿第43章 爲何而戰第30章 走漏風聲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14章 耍威風第20章 我想有個家第42章 與子同仇第31章 我不知道第17章 巨財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20章 請魚上鉤第27章 本草序第57章 春心萌動第50章 遠征計劃第60章 三朵金花第31章 沒頭緒第16章 值房燈影第14章 高拱之怒第43章 黑雲蔽天蕭閻王第61章 青天在上第13章 陰謀詭計第2章 真正的榮光第48章 怪事第10章 喜笑顏開第九 卷奉安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