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突破音障

率先起飛的是一架伴飛的觀察機,一架教練八。

緊接着,擔任殲十A戰鬥機低空大表速試飛任務的特級試飛員林建華,在衆人的注視下,大步走向停機棚內的殲十A戰鬥機。

此時地勤和工程師們,已經把這架殲十原型機,進行了仔細的檢查,並加註了燃油。

林建華來到這架殲十A原型機跟前,看着漂亮的殲十A戰鬥機,他心裡在想,今天一定要試飛成功,這樣才能早日讓這款先進的三代機裝備部隊。

地勤組長和林建華在現場辦理交接手續,林建華圍着這架殲十A原型機,走了一圈,對這架原型機進行了仔細的複檢,最後再爬進座艙,對航電系統進行檢查,確認無誤,才簽下自己的名字,正式上機。

隨着三姨夫發動機的成功啓動,轟鳴聲響徹整個機場,地勤們快速的撤離,一名手握旗幟的地勤,打出可以滑出的旗語,林建華隨即推杆,柔和的加大了一點油門,隨即殲十A戰機,緩緩的從機棚內滑了出來了。

所有人都在注視着這架殲十A戰機,因爲它還是一架原型機,等會兒它就將挑戰最難的試飛科目,它和它的飛行員,都將面臨極大的危險。

殲十A戰機,沿着滑行道,開始向跑道滑去,隨着一陣微弱的顛簸,它的機身和機翼也在輕輕顫動着。

這的確是一架漂亮的戰機,李軼不由得一陣暗暗的讚歎,比起空中美男子殲八II戰鬥機來,這架殲十A戰鬥機纔是真正的空中美男子。

當然要是雙發的殲十戰鬥機,殲十四那就更美了!

現在殲十A戰鬥機還處在保密之中,所以很多軍迷都不知道,中國的殲十A戰鬥機已經試飛成功,並且在加緊進行試飛。

終於這架殲十A原型機,在特級試飛員林建華精準的操控下,進入跑道前的起飛點了。

林建華通過無線電,向指揮中心請求起飛。

宋總師親自拿起通話器,對林建華道:“幺洞洞三,准予起飛,注意安全,一定要圓滿完成此次任務!”

“幺洞洞三收到,準備起飛!”林建華覺着冷靜地回答道,同時心裡面也升起一股暖意,大家的關心,他怎麼會感受不到呢!

在起飛點,林建華加大油門,殲十A原型機發動機終於咆哮起來了,在強大的推力下,這架殲十A原型機開始加速在跑道上滑行起來。

發動機加力燃燒室已經打開了,這一次是加力起飛!

殲十A原型機,滑行速度非常的快,鴨翼產生的脫體渦流,在經過主翼後放大了,主翼升力增加得非常明顯,再加上主翼前後機動襟翼的動作,使得殲十A戰機獲得了短距起飛能力,它的最短起飛滑跑距離只有三百一十米。

這架編號1003的殲十A原型機,滑跑速度越來越快,機頭開始上仰,十餘噸重的機體,變得無比的輕快,終於在三百多米的滑行距離之後,這架殲十A原型機,終於騰空而起,飛向藍天。

林建華小心操作,將起落架緩緩收進機身內,隨即進入快速爬升狀態。

在地面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清楚的顯示着殲十A原型機的主要數據,高度數據此時在快速的變化着。

三百米,五百米,一千米……

1003號機的高度在快速上升着,它的爬升率也是相當不錯,達到了三百米以上,最大升限達到一萬八千五百米,不僅有良好的低空機動性能,高空高速性能也得到了兼顧。

真是漂亮,李軼看着殲十戰機輕盈的躍上藍天,不由得心生敬仰!

如果有推力達到十四點五噸的渦扇十A發動機,更先進的BUMP進氣道,殲十戰鬥機的性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超過歐洲雙風不成問題。

不過它的機體結構,還有一些設計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進才行。

在經過數十秒鐘的快速爬升之後,林建華駕駛着殲十原型機,來到一萬二千米的高空中,轉入平飛。

林建華再次檢查了一遍飛機的狀態,各項儀表數據顯示正常,他開始通過無線電,向控制中心彙報,並請求開始執行任務。

林建華也很清楚,低空大表速試飛,由於超過了音速,又是在一千米高度,如果飛機發生空中解體的事故,就算有再先進的彈射座椅他也無法活下來。

這是試飛員必須要面臨的生死考驗,而且無法自救,在國外低空大表速試飛中,就曾發生過幾十起飛機空中解體,飛行員犧牲的慘劇。

宋總師拿着通話器,沉着地道:“幺洞洞三,準備執行任務,記住有問題一定要及時退出,不要勉強。”

林建華回答道:“明白,幺洞洞三馬上實施!”

說完,林建華目光堅毅地看向前方,隨即操縱飛機,開始進行俯衝,這個過程也是非常的驚險,因爲此時殲十原型機的下降速度達到了每秒一百多米。

他必須要在一千米高度完美的拉平,然後開始把油門加到最大,發動機在加力的狀態下,爆發出最大一百二十二千牛的推力,推動殲十原型機,在稠密的大氣中,突破音障,加速到一千四百五十公里每小時,並且保持二十秒以上。

殲十飛機上升得很快,下降也很快,終於林建華在一千米高度,精準的把飛機拉平,接着油門杆推到了底,三姨夫發動機咆哮着,推動着殲十原型機,不斷加速。

地面控制大廳內,大屏幕上,殲十飛機的主要參數在不斷的跳動着,特別是速度的數值,是大家最關心的,衆人都紛紛的盯着它。

突破音速了!大家心裡面都明白。

第四百六十六章 航空復材預浸料技術第九十四章 超七要以米格33爲基礎設計?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六章?? 殲十進氣道設計不好?第四百一十六章 專家們的意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七MF戰鬥機迎來南美客戶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三十三章 西川選拔賽第一名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四百二十九章 漲志氣的艦警500第三百一十六章 翼龍無人機要下線第十七章? ?先進航空製造技術帶給李軼的震動第三百零九章 獲得準生證第四百五十二章 C909脈動式生產線第二百七十四章 極飛150輕型飛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訂單總數超四百五十架第四百零二章 西餐嗎?不過如此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二百二十八章 颱風大黃蜂精彩飛行表演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三百七十章 三人行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四百七十四章 獵鷹教練機完成設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獨特的海鷹艦載戰鬥機第五十一章 殲七MF戰鬥機蚌式進氣道成了第九十六章 立項論證第四百六十二章 防區外精確打擊武器第五十四章 殲10VS殲11/蘇27第四百零四章 殲十七艦載戰鬥機競標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菲的三代機計劃第二百二十一章 飯保羅航展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六十章 從達索公司虎口奪食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軼一個人的功勞第四百一十六章 專家們的意見第八十八章 孝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峽飛公司考察第十五章? ??問題可能出在刀具上第三百零一章 渦軸十七發動機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四百五十八章 精彩的首飛表演第三百零二章 性能超過T700渦軸發動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除了隱身都趕上B2轟炸機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二百四十九章 九九式需要更強的動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海軍走向遠海的步伐加快第一百九十八章 國產預警機立項申請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一百二十四章 古院士也不支持第六十六章 國產飛機心臟病第一百六十章 精密鑄造3D打印技術第四百零二章 西餐嗎?不過如此第六十章 從達索公司虎口奪食第四百三十一章 C909也有軍事用途第三百六十八章 除了隱身都趕上B2轟炸機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行品質接近三代機第四百二十一章 遠程和超遠程空空導彈第二百二十三章 名機雲集第三十六章 全國大賽出征歡送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給054A護衛艦用很不錯第四百二十九章 漲志氣的艦警500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五十二章 風洞試驗第六十章 從達索公司虎口奪食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四百一十八章 搞定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第二百二十四章 X32和X35也來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直通甲板還是?第三百八十五章 超越F119和F135發動機第二百一十章 遭遇危險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九十四章 超七要以米格33爲基礎設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上下游一條線第三百五十八章 航發集團快成立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殲10A大戰蘇27第一百八十一章 國產大飛機的動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噸級渦扇16發動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六零一所的爭氣機第三百零九章 獲得準生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九章?? 夢想真成第一百零一章 雙發重型殲擊機立項論證資料準備得不錯第一百九十章 一代新材料一代新型航空發動機第四百七十三章 慶祝一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蘇二七戰鬥機的改進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二百三十八章 綜合性能超過E3和費爾康第二百三十六章 運八還是運九?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殲十S第一百四十九章 殲七MF原型機完成總裝(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三章 渦槳發動機技術有多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給054A護衛艦用很不錯第四十一章 大大的驚喜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二百零四章 創造航發研製最快速度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二百七十五章 殲十六立項研討
第四百六十六章 航空復材預浸料技術第九十四章 超七要以米格33爲基礎設計?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六章?? 殲十進氣道設計不好?第四百一十六章 專家們的意見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七MF戰鬥機迎來南美客戶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三十三章 西川選拔賽第一名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四百二十九章 漲志氣的艦警500第三百一十六章 翼龍無人機要下線第十七章? ?先進航空製造技術帶給李軼的震動第三百零九章 獲得準生證第四百五十二章 C909脈動式生產線第二百七十四章 極飛150輕型飛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訂單總數超四百五十架第四百零二章 西餐嗎?不過如此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二百二十八章 颱風大黃蜂精彩飛行表演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三百七十章 三人行第四百六十章 C919客機複合材料供應商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四百七十四章 獵鷹教練機完成設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獨特的海鷹艦載戰鬥機第五十一章 殲七MF戰鬥機蚌式進氣道成了第九十六章 立項論證第四百六十二章 防區外精確打擊武器第五十四章 殲10VS殲11/蘇27第四百零四章 殲十七艦載戰鬥機競標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菲的三代機計劃第二百二十一章 飯保羅航展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六十章 從達索公司虎口奪食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軼一個人的功勞第四百一十六章 專家們的意見第八十八章 孝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峽飛公司考察第十五章? ??問題可能出在刀具上第三百零一章 渦軸十七發動機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四百五十八章 精彩的首飛表演第三百零二章 性能超過T700渦軸發動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除了隱身都趕上B2轟炸機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二百四十九章 九九式需要更強的動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海軍走向遠海的步伐加快第一百九十八章 國產預警機立項申請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一百二十四章 古院士也不支持第六十六章 國產飛機心臟病第一百六十章 精密鑄造3D打印技術第四百零二章 西餐嗎?不過如此第六十章 從達索公司虎口奪食第四百三十一章 C909也有軍事用途第三百六十八章 除了隱身都趕上B2轟炸機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行品質接近三代機第四百二十一章 遠程和超遠程空空導彈第二百二十三章 名機雲集第三十六章 全國大賽出征歡送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給054A護衛艦用很不錯第四百二十九章 漲志氣的艦警500第三百七十一章 這兒風景獨好第五十二章 風洞試驗第六十章 從達索公司虎口奪食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四百一十八章 搞定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第二百二十四章 X32和X35也來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直通甲板還是?第三百八十五章 超越F119和F135發動機第二百一十章 遭遇危險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九十四章 超七要以米格33爲基礎設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上下游一條線第三百五十八章 航發集團快成立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殲10A大戰蘇27第一百八十一章 國產大飛機的動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一噸級渦扇16發動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六零一所的爭氣機第三百零九章 獲得準生證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九章?? 夢想真成第一百零一章 雙發重型殲擊機立項論證資料準備得不錯第一百九十章 一代新材料一代新型航空發動機第四百七十三章 慶祝一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蘇二七戰鬥機的改進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二百三十八章 綜合性能超過E3和費爾康第二百三十六章 運八還是運九?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殲十S第一百四十九章 殲七MF原型機完成總裝(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三章 渦槳發動機技術有多難第三百二十八章 給054A護衛艦用很不錯第四十一章 大大的驚喜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二百零四章 創造航發研製最快速度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三百一十三章 可以吊打蘇35戰鬥機第二百七十五章 殲十六立項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