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遠程和超遠程空空導彈

李軼笑道:“沒錯,除了新一代格鬥彈,我們重點還要發展新一代遠程空空導彈,現在AIM120C的射程都提高到一百一十公里了,AIM120D還要提高到一百六十公里以上,所以我們也必須要有相應的遠程空空導彈,我們要達到一百五十公里,甚至二百公里的射程,這種遠程空空導彈,不僅可以爲咱們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使用,也應該成爲咱們的三代半重型戰鬥機的標配超視距空空導彈!”

其實在未來的空戰中,近距格鬥會非常的少,絕大部分都是遠距離的空戰,特別是隨着隱身戰鬥機的服役,那麼在隱身戰鬥機與非隱身戰鬥機之間,肯定是遠距離的空戰了,非隱身戰鬥機會被隱身戰鬥機,在幾十甚至上百公里之外,發射遠程空空導彈擊落。

當然近距格鬥也不是沒有,比如說雙方都是隱身戰鬥機的時候,那麼近距格鬥就有可以發生了,因爲雙方都很難在遠距離發現對方,根據F22戰鬥機之間的模擬空戰結果顯示,兩架隱身性能相當的四代機,要發現對方,大約需要相距三十公里左右纔可以。

所以這時候的空戰,就極有可能是近距格鬥了。

近距格鬥在隱身戰鬥機之間,那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時候就需要有非常強大的第四代格鬥彈。

現在空軍的近距格鬥彈,性能還比較差,當然也不是給未來的殲二零戰鬥機配備的。

霹靂八改進型號,也是在去年才服役,儘管這款近距格鬥彈,與AIM-9X響尾蛇空空導彈還有不小的差距。

霹靂八改進型,還不如九十年代引進的R73空空導彈,當然R73的大離軸射擊能力很強,動力射程也更遠,但在導引頭抗干擾能力等方面卻不怎麼樣,所以兔子並沒有仿製。

在霹靂八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霹靂九,它是在霹靂八改進型的基礎上,換上了霹靂5E彈翼和尾翼。

但不管是霹靂八還是霹靂九,又或者是引進的R73空空導彈,它們的性能與配方一流的第四代格鬥彈,都有較大的差距,新世紀以來,鷹國海空軍大量的三代機,都開始掛載AIM9X這樣的第四代近距空空導彈,所以這對兔子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因此必須要發展自己的第四代空空格鬥彈了。

在另一個時空,這種國產第四代空空格鬥彈,就是霹靂十空空導彈,它最早暴光是出現在殲二零戰鬥機的第二架原型機側彈倉內,這種空空導彈就厲害了,最大過載達到六十個G,射程超過二十公里。

採用了銻化銦紅外成像導引頭,可以截獲水平方向180度範圍內,高度差5000米以內的各種高機動目標。

在這種先進的格鬥彈量產服役後,不止是殲二零戰鬥機可以攜帶,國產第三代戰鬥機也可以掛載它。

現在有了李軼這個天才設計師的幫助,空空導彈研究院,也準備提前開始申請立項,研製第四代近距格鬥導彈,還有遠程空空導彈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李軼也在期待着,如果沒有先進的空空導彈,殲十四戰鬥機也好,殲十B戰鬥機也好,殲十六殲十七戰鬥機,先進的性能就很難發揮出來。

在面對他國三代半戰鬥機,甚至是三代機加第四代格鬥彈,AIM120C這樣的空空導彈時,就會處於下風。

所以李軼爲國產空空導彈規劃的未來發展構架,那就是以霹靂十,霹靂十二,霹靂十五和霹靂二一空空導彈,四個不同射程全面覆蓋的型號譜系了,霹靂十近距格鬥彈,射程要達到三十公里,霹靂十二達到一百公里,霹靂十五達到一百五十公里以上,霹靂二一是超遠程空空導彈了,要達到二百公里以上。

李軼當然還記得清楚,未來的殲二零戰鬥機,可以在主彈倉內掛四到六枚霹靂十五遠程空空導彈,側彈倉可以掛兩枚霹靂十E近距格鬥彈,這是非常先進的。

霹靂十五遠程空空導彈,有一百五十公里以上的最大射程,可以獵殺敵方的預警機,運輸機,加油機,轟炸機等大型空中目標,也可以獵殺對方的三代機,三代半戰鬥機,當然四代機也是殲二零和霹靂十五的目標。 шωш⊙ тTk án⊙ CΟ

在霹靂十五空空導彈亮相後,鷹醬立馬也感受到了威脅,畢竟它的AIM120D雖然也有一百六十公里射程,但是性能方面就沒有什麼優勢了,要保持優勢,它就只能研發新的超遠程空空導彈了。

所以鷹醬就讓洛馬公司開始研製代號爲AIM-260的全新一代遠程空空導彈。

霹靂十五和霹靂二一空空導彈,都採用了先進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甚至還可能採用主動雷達和紅外成像雙模製導。

AIM-260的射程將達到二百六十公里以上,這就要比霹靂二一還要遠了。

遠程空空導彈,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要比衝壓發動機更好,因爲衝壓發動機,在高空中由於氧氣稀薄,所以效率並沒有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好。

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這是一種技術非常先進的發動機,它在同一燃燒室內用阻燃隔熱層將燃料裝藥分成若干段,每段裝藥有獨立的點火系統,由控制系統確定每段裝藥的點火時間,以達到對發動機的工作過程引入能量管理的機制,滿足火箭總體最優彈道的技術要求,達到導彈最遠射程、不可逃逸區和末端機動性的最優化分配方案。

當然這個技術難度就相當大了,現在空空導彈研究院還沒有掌握這項技術,這次來到空空導彈研究院,李軼也準備好了,把這些先進的技術,拿給空空導彈研究院。

有了這些先進的技術,空空導彈研究院就可以着手開始研製霹靂十五和霹靂二一空空導彈了。

在會議結束後,李軼又和王院長等幾位高層領導,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在這期間,李軼就把相關的技術資料,送給了王院長他們。

這下可把王院長等人樂壞了,不止是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還有先進的氣動控制技術,電子技術,主動雷達技術等等,李軼竟然毫不保留的給了他們。

當然這些技術怎麼來的,李軼也只說是自己研究出來的。

第二百六十四章 曙光女神和C9X9系列客機第二百五十章 讓九九式成爲世界最強坦克第七十五章 渦扇十A還不夠先進第三百九十五章 海軍走向遠海的步伐加快第五十二章 風洞試驗第一百二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一十一章 611所海龍艦載戰鬥機第二十章 幫132廠找殲7FS的問題第二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中國客機計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噸級中型運輸機設計評審通過第十三章? ?走進一三二廠第一百七十八章 合作研製發動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上無源相控陣第四百七十四章 獵鷹教練機完成設計第六十五章 殲10雙發=殲14第二十六章 兩位老總僵持起來了第一百零四章 米格公司算個屁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是李軼上場第三百一十七章 親自把關審查詳細設計第三百零一章 渦軸十七發動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國工匠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第三百一十二章 殲14戰鬥機詳細設計評審第二百零七章 是時候搞國產噴氣式公務機和客機了第七十章 殲七MF戰鬥機要參加軍方評審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航商飛公司成立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第三百二十八章 給054A護衛艦用很不錯第一百五十六章 察打一體無人機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菲的三代機計劃第二百六十章 呼喚中國的重型武直第六十四章 高下立判的飛行表演第一百七十二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下線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二百八十二章 FC-1戰鬥機下線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一樣的梟龍戰鬥機第四百零四章 殲十七艦載戰鬥機競標第二百九十一章 與龐巴迪和巴航正面競爭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搞咆哮蟲我弄咆哮豹第一百八十九章 渦扇17發動機項目啓動第二百零一章 渦扇19可以成爲飛豹的動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一百六十四章 漂亮的首飛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型私人飛機首飛成功第四百三十二章 C919客機也快來了第七十九章 殲十四雙發重型戰鬥機有希望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對的聲音很大第四百三十四章 帶矢量推力的渦扇十B發動機第三百九十六章 渦扇300發動機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六零一所的爭氣機第二百零五章 李軼被人設計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極飛150輕型飛機第三百四十三章 正面競爭合資飛機制造商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機兩型-通用加反潛第四百四十二章 殲10A優勢明顯第四百四十一章 殲10A大戰蘇27第七十三章 渦扇十發動機嚴重拖後腿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渦扇17總師、中航科技委主任助理第四百二十三章 山鷹首飛第四十一章 大大的驚喜第二百四十章 預警機最好的平臺還是客機第四百三十六章 殲十七艦載機動力第一百五十五章 殲七MF首滑第二百六十二章 簽約與戰略合作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警1000預警機和運九中型運輸機平臺第一百零九章 先進中推有希望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遇上了第七十二章 小展弦比高升力體鴨式佈局第一百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的衍生機型第四百三十三章 拳打B737MAX腳踢A320NEO第四百五十章 航母研製工作如火如荼第三百六十章 天行者系列噴氣式公務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破波音空客壟斷的C919客機第二十三章 大國工匠第九十九章 蘇27戰鬥機的缺陷第三章??????????? 第一個任務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兌換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技術第四百零七章 海盤子和艦載直升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渦槳支線客機發展計劃第三百九十三章 殲七MF還表演一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行品質接近三代機第二百八十三章 梟龍拳打鷹獅腳踢LCA第一百五十四章 側杆駕駛誘導震盪第四百五十六章 貼心照顧第四百五十五章 C919三萬億大蛋糕第十二章? ???飛機結構設計研究室第一百九十六章 兌換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技術第二百零四章 創造航發研製最快速度第六十九章 該是殲十戰鬥機上BUMP進氣道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隱身戰略轟炸機研製也不難第三百零八章 殲七MF戰鬥機定型審查第三百四十一章 超音速對戰略轟炸機來說不重要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專家們的意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國工匠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第二百二十八章 颱風大黃蜂精彩飛行表演第一百六十七章 殲14正式立項第一百九十三章 將相控陣機載雷達白菜化第一百四十五章 殲七FS技術驗證機飛行展示(3.1上架求支持)
第二百六十四章 曙光女神和C9X9系列客機第二百五十章 讓九九式成爲世界最強坦克第七十五章 渦扇十A還不夠先進第三百九十五章 海軍走向遠海的步伐加快第五十二章 風洞試驗第一百二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一十一章 611所海龍艦載戰鬥機第二十章 幫132廠找殲7FS的問題第二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中國客機計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噸級中型運輸機設計評審通過第十三章? ?走進一三二廠第一百七十八章 合作研製發動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上無源相控陣第四百七十四章 獵鷹教練機完成設計第六十五章 殲10雙發=殲14第二十六章 兩位老總僵持起來了第一百零四章 米格公司算個屁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是李軼上場第三百一十七章 親自把關審查詳細設計第三百零一章 渦軸十七發動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國工匠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第三百一十二章 殲14戰鬥機詳細設計評審第二百零七章 是時候搞國產噴氣式公務機和客機了第七十章 殲七MF戰鬥機要參加軍方評審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航商飛公司成立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第三百二十八章 給054A護衛艦用很不錯第一百五十六章 察打一體無人機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菲的三代機計劃第二百六十章 呼喚中國的重型武直第六十四章 高下立判的飛行表演第一百七十二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下線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面翼重型殲擊機第二百八十二章 FC-1戰鬥機下線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一樣的梟龍戰鬥機第四百零四章 殲十七艦載戰鬥機競標第二百九十一章 與龐巴迪和巴航正面競爭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搞咆哮蟲我弄咆哮豹第一百八十九章 渦扇17發動機項目啓動第二百零一章 渦扇19可以成爲飛豹的動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一百三十三章 二手戰鬥機對殲七MF的威脅第一百六十四章 漂亮的首飛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型私人飛機首飛成功第四百三十二章 C919客機也快來了第七十九章 殲十四雙發重型戰鬥機有希望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對的聲音很大第四百三十四章 帶矢量推力的渦扇十B發動機第三百九十六章 渦扇300發動機第三百九十八章 噴氣式公務機產業鏈第一百二十六章 六零一所的爭氣機第二百零五章 李軼被人設計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極飛150輕型飛機第三百四十三章 正面競爭合資飛機制造商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機兩型-通用加反潛第四百四十二章 殲10A優勢明顯第四百四十一章 殲10A大戰蘇27第七十三章 渦扇十發動機嚴重拖後腿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渦扇17總師、中航科技委主任助理第四百二十三章 山鷹首飛第四十一章 大大的驚喜第二百四十章 預警機最好的平臺還是客機第四百三十六章 殲十七艦載機動力第一百五十五章 殲七MF首滑第二百六十二章 簽約與戰略合作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警1000預警機和運九中型運輸機平臺第一百零九章 先進中推有希望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遇上了第七十二章 小展弦比高升力體鴨式佈局第一百八十章 高推比核心機的衍生機型第四百三十三章 拳打B737MAX腳踢A320NEO第四百五十章 航母研製工作如火如荼第三百六十章 天行者系列噴氣式公務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破波音空客壟斷的C919客機第二十三章 大國工匠第九十九章 蘇27戰鬥機的缺陷第三章??????????? 第一個任務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兌換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技術第四百零七章 海盤子和艦載直升機第四百三十九章 渦槳支線客機發展計劃第三百九十三章 殲七MF還表演一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行品質接近三代機第二百八十三章 梟龍拳打鷹獅腳踢LCA第一百五十四章 側杆駕駛誘導震盪第四百五十六章 貼心照顧第四百五十五章 C919三萬億大蛋糕第十二章? ???飛機結構設計研究室第一百九十六章 兌換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技術第二百零四章 創造航發研製最快速度第六十九章 該是殲十戰鬥機上BUMP進氣道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隱身戰略轟炸機研製也不難第三百零八章 殲七MF戰鬥機定型審查第三百四十一章 超音速對戰略轟炸機來說不重要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專家們的意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國工匠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第二百二十八章 颱風大黃蜂精彩飛行表演第一百六十七章 殲14正式立項第一百九十三章 將相控陣機載雷達白菜化第一百四十五章 殲七FS技術驗證機飛行展示(3.1上架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