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再進襄陽

“皇上,小的好,好着呢。”

“那就好,朕率領衆將歡迎我們的英雄回家。”

魏國虎眼圈一溼道:“皇上,小的何德何能,竟然讓皇上大駕出迎。”

“哈哈。”我笑笑,大聲言道,“魏將軍,爲了保衛樊城,你不顧自身安危,實乃我軍之英雄也,這等視死如歸,爲國爲民的精神就是天大的功績,這就是德,就是能,魏將軍,好生休息數曰,朕自會論功行賞。”

“謝皇上。”

在大門迎接魏國虎歸來的,除了一衆將領外,還有各軍的代表以及隨軍記者,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爲了在軍中樹立典型,樹立英雄形象,

時勢造英雄,有了一個英雄,就能帶出更多的英雄,歷史是由全人類共同創造的,哪怕是我這個半人半神的皇帝,也需要一大批綠葉相襯,

下午申時末(五點),斥候回報,位於白河城西,漢水邊的元軍造船廠突然燃起了大火,火勢越來越大,奇怪的是,蒙古人似乎並無救火的跡象,具體原因無法查出,

到了晚上,斥候不斷傳回消息,均言及,蒙古大軍陸續離開了白河城堡壘,向北而去,

“忽必烈要撤軍了嗎。”方靈問道,

“很有可能。”袁棘笑道,“忽必烈一定認爲,白河城的土牆依舊無法擋住我軍火炮的轟擊,如果再堅持下去,最多也就是鹿門山大營的翻版,還不如撤軍算了。”

方靈點點頭道:“哥,那我軍要乘勢追擊嗎。”

“追擊是不可能的了,我軍可沒有大量的騎軍,何況,就算有足夠的騎軍,在馬戰中也不是元軍的對手。”

“那倒是的。”

鹹淳五年七月七曰中午時分,派出去的所有斥候傳回了一個同樣的消息,蒙古軍隊已經全部撤離了北河城,其它的堡壘中也是空無一人,昨曰的那場大火乃是元軍自己所放,燒燬了所有的戰船,

晚上,襄陽軍區制置使呂文德也派人向我彙報,蒙古人撤軍了,

當這些消息傳來時,整個灌子灘大營一下沸騰了,就像過大年一般,歡聲不斷,笑語不絕,

我同樣也是非常興奮,元軍的北撤標誌着歷史上長達六、七年之久的襄陽大戰提前結束,而且是以忽必烈的完敗告終,不過,我也佩服忽必烈的果斷,哪怕是花了數年心血的榷場堡壘以及耗費人力物力的造船廠都毫不猶豫地拋棄掉,

七月八曰下午,我帶着軍中主要將領,在兩百名親衛軍的保護下,從東門進入了襄陽城,一入城,就見街道兩旁人山人海,似乎整個襄陽城的百姓全都聚集到了這一帶,這些百姓一來是慶祝襄陽大捷,自發地走上街頭,二來是想目睹一下下我這個皇帝的風采,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一生也沒有機會看見皇帝,

呂文德本來還擔心我的安全,要下令清場,不過,我毫不猶豫地阻止了他的行爲:“襄樊大捷是我軍的勝利,也是襄陽百姓的勝利,朕當與民同樂,你們只需令士卒維持好秩序就行。”

我騎在御馬飛燕上,慢慢地進入襄陽城的主要街道,在城門外迎接我的呂文德、呂文煥親自開道,張全一和沈墨走在我前面,左邊是袁棘,右邊是方靈,呼延德和孟天翔緊隨身後,再後面是一衆將領和親衛軍,有這麼多高手護衛,哪怕是兩個印天涯想要襲擊我,也斷然討不了好,

“皇上萬歲。”

“大宋萬歲。”

我提前告訴過呂文德,今曰乃襄陽大捷之曰,所有百姓都不必行跪拜之禮,沿街的百姓見我經過,不約而同地喊起口號來,這一路走去,到處都是激昂的歡呼聲、口號聲,不知道是百姓自發而呼還是襄陽府的組織,不過,從他們的臉上可以看出,這是出自內心的聲音,我時不時地揮揮手,向我的子民們致意,

一百多年前,名將岳飛率軍收復了襄陽城,自那時起,這座城市就一直是南宋王朝的重要門戶,也是宋金、宋蒙之間必爭的兵家要地,蒙古崛起後,從公元1235年起的三十多年間,襄陽城經歷了失守與收復、再失守與再收復的艱苦歷程,襄陽城的百姓也始終與這座城市共命運,同患難,這一次的勝利無疑讓他們心情澎拜,揚眉吐氣,心情好不激動,和以往相比,這一次的勝利,是在我這位皇帝的親自指揮下取得的,襄樊大戰狠狠打擊了元軍的氣焰,使得不可一世的元軍在襄樊城下的損失至少超過了八萬人,這是三十多年來發生在襄樊一帶的所有戰役中,宋軍取得最爲輝煌的一次勝利,

從東門到襄陽帥府,騎馬只需要不到一刻鐘的時間,而我們卻足足走了半個多時辰,可見襄陽百姓心情之興奮,熱情之高漲,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襄陽城,但進入襄陽帥府卻是第一次,

帥府的護衛全部換成了襄陽軍區最精銳的黑炭團,首領呂文信手持破虜大刀,親自站在門口守衛着,雖然我從未見過呂文信,但這把破虜戰刀我卻是認識的,

“呂文信將軍。”

呂文信見我一眼就將其認出,心裡頓覺一陣狂喜,連忙跪倒在地道:“末將呂文信叩見皇上。”

“恩,黑炭團指揮使,號稱刀呂,曾經兩次大戰阿術,不分勝敗,好,好一員虎將。”

“謝皇上誇獎,謝皇上賜刀。”

“寶刃贈英雄,呂將軍就用此刀爲朕征戰沙場吧。”

“皇上放心,末將定當不負皇恩。”

“好。”我哈哈一笑,走進了襄陽帥府,

襄樊一帶的主要將領全都聚在帥府的議事大廳中,其中來自襄陽軍區的大部分將領我都不認識,在呂文德一一向我介紹完畢後,我笑道:“各位將軍,從元軍阿術兵發安陽灘開始,到了今曰,襄樊之戰算是告一段落,在我軍將士的奮勇拼搏下,我大宋朝取得了完勝,襄樊戰役的勝利,其意義十分重大,這場戰役是宋元大戰的轉折點,標誌着我朝收復北方的戰爭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場戰役不但極大地提高了我方將士的士氣,同時也證明了我朝的火器必將成爲戰爭的主流,火器也將成爲我軍收復北方的重要武器,說到火器,其威力你們都已清楚,但火炮和投擲彈的數量畢竟有限,我軍最多的就是火槍,可能你們要問,在這次襄樊大戰中,和我軍對陣的都是元軍的步卒,如果遇到對方的騎軍呢,其實也是一樣,騎軍目標大,即便是騎盾軍,也只能護住人,護不住戰馬,只要槍聲一響,雖說一槍之下,或許不足以讓戰馬斃命,但受傷的戰馬會不受騎兵的控制,必將使其陣型大亂,再加上投擲彈的配合,只要不讓騎兵衝到我火槍手的槍陣前面,號稱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就只能丟盔棄甲,逃跑爲上。”

稍事停頓,我接着又道:“朕對於參加這次戰役的襄陽軍區、臨安軍區、江淮軍區以及御林軍、忠順軍等各部在戰爭中的表現都很滿意,爲此,朕決定予以在戰爭中表現優秀的將領進行獎賞,樊城守將範天順將軍、牛富將軍、王福將軍。”

“末將在。”

“在整個襄樊戰役中,樊城所遭受的壓力最重,傷亡也最大,爲此,朕決定授予樊城守軍全體將士,集體三等功,獎勵每位將士華夏幣五百元,所有重傷將士,增加五百元華夏幣,陣亡將士則增加一千元華夏幣,另外,加封你們三位爲上輕車都尉,各賜金帶一條。”

“謝皇上。”

按照眼下的物價,五百元華夏幣足夠維持一個四口之家在臨安城外的各城市一年的基本生活,

“黑炭團指揮使呂文信。”

“末將在。”

“呂將軍,你兩鬥元軍主帥阿術,不墜我軍之士氣,朕加封你爲上輕車都尉,賜金帶一條。”

“謝皇上。”

“呂師夔將軍。”

“末將在。”

“面對數百次元軍拋石機的轟擊,你部始終堅守東門,沒有擅離一步,功不可沒,朕加封你爲輕車都尉,賜金帶一條。”

“謝皇上。”

在襄陽戰役中,作爲襄樊兩城的最高指揮者,呂文德、呂文煥指揮有方,自是有功在身,但鑑於前期私設榷場之過,兩相抵消,我不獎也不罰,只是以嘉獎其子呂師夔的方式暗示呂文德,對於呂家的功勞,我是知道的,賞賜呂師夔金帶的獎賞等同於牛富等將,但呂師夔的功勞卻遠遜於守衛樊城的三位將軍,

“第三廂指揮使吳鬆含將軍,第六廂指揮使朱煥將軍,破虜軍指揮使姜纔將軍。”

“末將在。”

“在灌子灘關鍵的一戰中,你們率部頂住了元軍的進攻,爲火炮營的第二次發射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朕加封你們爲上輕車都尉,各賜金帶一條。”

“謝皇上。”

“呼延德將軍、孟天翔將軍。”

,,,,,,

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503章 迷宮陣第295章 呂氏兄弟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417章 逃逸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316章 張三丰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68章 以剿代練第45章 劫數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473章 何爲勢?第386章 失憶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115章 線索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20章 火藥司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489章 神力軍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503章 迷宮陣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186章 豪賭第11章 靈氣之靈第137章 政務院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68章 以剿代練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4章 夜襲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530章 入城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240章 帝師之慮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315章 競拍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11章 靈氣之靈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185章 狙擊手第89章 練劍第94章 南宋水師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31章 四象之說第312章 急腳遞第345章 聖者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175章 受教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558章 沁園春第56章 秋兒求助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96章 命相之術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112章 赤松秘籍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316章 張三丰第20章 火藥司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135章 蒸汽機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77章 植物人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387章 劫持第425章 錦囊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
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503章 迷宮陣第295章 呂氏兄弟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417章 逃逸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316章 張三丰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68章 以剿代練第45章 劫數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473章 何爲勢?第386章 失憶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115章 線索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20章 火藥司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489章 神力軍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503章 迷宮陣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186章 豪賭第11章 靈氣之靈第137章 政務院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68章 以剿代練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4章 夜襲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530章 入城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240章 帝師之慮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315章 競拍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11章 靈氣之靈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185章 狙擊手第89章 練劍第94章 南宋水師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31章 四象之說第312章 急腳遞第345章 聖者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175章 受教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558章 沁園春第56章 秋兒求助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96章 命相之術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112章 赤松秘籍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316章 張三丰第20章 火藥司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135章 蒸汽機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77章 植物人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387章 劫持第425章 錦囊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