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最暗黑(中)

“陛下,那個旅行社,不僅是臣主辦的,還有其他一些人。”王巨大大方方地答道。

比如段氏兄弟,還有烏蠻、自杞、羅殿以及其他南方地區支持宋朝、平時作風比較好的首領。

這個也能容易理解,創辦這個旅行社其中一個重要的作用,便是拉動西南的經濟,融合西南,甚至因爲遊客到來,一些比較好的舉止禮儀,也傳遞過來了,多少能改變西南一些落後的習慣。

所以拉攏了這些人。

而且南方許多地區作風野蠻,也需要當地有威望的首領配合。

至於收入,肯定不能指望那個保險金了。

然而也不是一個無底洞,在旅行社創辦之前,這個“合作團體”就已經在沿途各個城市置辦或收購了大量客棧、酒肆、商行,商行不僅出售各種商貨,還出售當地的工藝品。

但與後世的黑旅行社不同,它不會存在任何宰客或強買行爲。

並且纔開始遊客也很少,這些客棧酒肆與商行的服務對象,仍以當地人爲主。

如果價格高了,當地人就不能接受了。

如果遊客不在這些酒肆商行裡消費,也沒有關係,隨其便,但不要與團隊走散了。但這是不可能的,只要各個酒肆與商行做好了,不故意宰客,作爲異地他鄉的遊客,誰願意去陌生的酒肆與商行消費。

王巨這樣一說,大夥全部明白過來。

也就是利用這些客棧、酒肆、商行的利潤彌補其支出。

不過王巨又做了補充。

這些客棧酒肆的設立,不僅是爲了收入,還有是質量與衛生。

其實在宋朝同樣有各種山寨,飲食衛生更不規範。往往滷肉賣不掉了,第二天那怕變了質,稍稍加工一番,繼續拿出來賣。

想一想一旦遊客吃到這種食物怎麼辦?

別人在高興地遊玩,自己兒卻躺在客棧里拉肚子,那多鬱悶啦。

所以專門設立了自己的酒肆客棧。對食物的衛生制訂了種種嚴厲的要求,就連客棧的牀被也每隔一段時間,用低濃度鹽水煮沸,再清洗。用來消毒,用此來減少遊客在半路上患病的可能。

再就是質量,旅行社帶着遊客遊玩的是異地他鄉,商品同樣是異地他鄉的商品,但各邸店裡必然有許多以次充好的山寨貨。不可能每一個遊客都有這個眼力的。

所以設立了商行,主動替顧客把守着質量關。

要知道現在敢出遠門遊玩的人,都是極其有錢又閒得蛋痛的人。

因此聽聞這一條後,那幾十名“全國遊”的遊客便有許多人詢問,如果在他鄉購買商貨,旅行社會不會準其攜帶。旅行社負責的管事便立即回答,准許攜帶,並且在二十斤以下免費替其保管運輸,若超過了二十斤,會收取一些費用。但這個費用也不高。

那幾十人聽後十分開心,立即去飛錢司兌換了大量飛錢,準備去南方時,對精美的各蠻人蠻刀、金絲藤等著名土特產與工藝品開宰。

但商行所賺的利潤還是有限的,主要的利潤還是由當地百姓所得。

現在遊客數量很少,如果變得很多了,必然會讓幾萬幾十萬百姓得以養活,甚至變得富裕起來。

主要是大家不是太懂。

王巨一一解釋出來後,幾乎所有人都聽入了迷。

因此它的設立有很多作用的,不僅是拉動了許多地方的經濟。養活了許多人,同時也利於融合南方,改變西南一些醜陋的風俗。

還有很多作用,就象現在北方人將南方傳得幾乎達到了妖魔化地步。特別是瘴癘,有那麼邪乎嗎?

高大上的說法是開闊心胸,使許多人感嘆大宋山河的壯麗,讓他們更加熱愛大宋,這說得有些誇張了,然而會有一點作用的。

並且旅遊的繁榮。必然也會使各地的稅賦增加。

所以王巨看到朝廷冷處理後,於是自己兒帶着一些西南的首領單幹了。

但也不是永遠虧本,現在大多數人仍不能接收,因此用免費的方式激勵一部分人敢於去嘗試。

一旦有更多的人接受了它,那麼到時候就可以收取少量費用,再加上各城市客棧、酒肆、商行的變相收入,在遊客身上,也能直接盈利了。

那怕這個直接盈利很少,但對各地的發展卻會起到無可估量的作用。

王巨又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朱初平在崖州,看到百姓生活貧困,急了,上書請求朝廷將寬剩錢挪成公使錢,用此來減支百姓的賦稅。

但這始終不是辦法,國家不徵任何稅賦,百姓才高興呢,然而國家沒有收入來源,如何運轉這臺龐大的機器?

所以王巨的做法,就是准許各艘海船在朱崖軍那個港口停泊,讓他們在哪裡補充供給。

僅是一條准許命令,幾乎沒有什麼投資,一下子就將瓊州島經濟盤活了。

同時官府也得到了額外的賦稅來源。

第二個例子就是以前的旅遊業,實際百姓自己也在自發地旅遊,就象元宵節京城的燈會,周邊有多少百姓擁到京城來觀看?

這些人來了,就要吃,要住,要買東西,無形中又養活了多少京城百姓,國家又得到了多少收入?

只是以前大家一起沒有注意它而己。

何謂開源,何謂民不加賦而國自用,這同樣是一種真正的開源。

不但國家得到更多的稅賦,同時還造福了許多百姓,更沒有強加任何百姓的稅賦。

王安石說了多次民不加賦而國自用,最後是怎麼做的?

所以一度時間這八個字成了宋朝最反感的八個字,以至王巨同樣說這八個字時,都連帶着有一些大臣反感之。

然而現在出現了兩項真正的民不加賦而國自用了……

不是未來的銀行司,一個是航海,一個是這個即將拉開序幕的什麼旅遊業。

於是王巨說完了,許多大臣在思考。

王巨最後才說道:“陛下,而且臣參與進去,一是迫不得己,二是將它帶上正軌。畢竟換成官府來主持,往往許多官員害怕多事,於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而做不好了。一旦出現盈利,臣這部分契股就會主動撤出去,將它交給三司或者內庫去經營。”

這更加高風亮節了。

也不要懷疑,燒酒作坊就是這樣交出去的。

趙頊有點感動地說:“王卿……”

還能說什麼呢?

但沒有想到王巨又給了他一個驚喜,王巨打斷他的話。繼續說道:“陛下,還有蔗糖作坊,當初因爲初創,如何經營不是很完善,以及技術等原因,因此臣與延州幾個商賈也參與其中。始至今日,無論經營的制度,或者是技術,都日益完善了。故此,我去年就寫信給了延州的那些商戶。大約還有一個來月,他們就會派人回來,到時候會將它全部交給內庫管理。”

“王卿,勿用。”

“陛下,凡事終有一個制度,國家更需要制度,如果蔗糖作坊由大長公主與一些宗室,還有內庫經營,那還算是合理的。然而由臣與諸商賈又參與其中,終是不合制度。”王巨說到這裡。又衝四周的官員說道:“不過當時也是無奈之,若是當時就交給內庫,恐怕就沒有今天的良好盈利局面。”

到了現在,就是孫固都不能說什麼了。

王巨經手的各個作坊有不少。而且都是大規模的作坊。

先是玉鹽,便賣了。

次之燒酒作坊與竹紙作坊,一個交給了朝廷,一個賣給了高家。

棉花也參與了,不過王巨沒有帶着商賈分紅,而是先帶領着內庫經營的。後來經王安石收回去,變成了木棉司。

接着便是蔗糖作坊,如今也要交出來了。

未來的旅遊社,現在就承諾以後交給朝廷了。

而且這不是變成爛攤子後才交出來的,個個都是經營良好,才陸續交了出來。就是那些便賣的,或繼續換成其他的投資,或者亂七八糟地用了下去。

然而王巨本身用費並不驚人,雖不象範純仁那樣節約樸素,但絕對不是奢侈無度,未置豪宅,沒有豢養大量美妓,甚至本身都沒有什麼狎妓行爲,更沒有天天山珍海味,美酒佳餚等揮霍現象。

甚至有人在想,如果這樣下去,海外又開始要派駐官員了,王巨未來會不會將他手下的那些船交給朝廷?

在這一刻,幾乎所有人都差一點瞬間認同了王巨。

趙頊也更感動了。

不過他在這時忽然心中一動。

雖然朝廷即將委派官員過去了,可他們終只抵達六個定居點,看到的也只是彼岸的六片葉子,不能看到整體。

特別是王巨,他在彼岸倒底有多少影響,手中有多少船隻,佔據着多少契股?

如果兩家派人來京城,就可以親自問一問了。

但是讓他很失望。

時光一天天過去了,王巨繼續在整頓場務,這件事趙頊乃是知情人。

想要進一步齊商稅,場務必須整頓的。但開始時不能說出來,等到場務整頓得差不多了,那時候王巨也交出蔗糖作坊契股了,一時間風頭無兩,那麼再提出齊商稅,就會減少反對聲音。

但他只猜對了一半。

王巨確實是要拖到一個月後纔會提出,也確實會在交出蔗糖作坊後才提出,這樣做的原因確實是等場務整頓得差不多了才能提出來,但就是那時提出,反對聲音也不會小……

不過拖一拖,還有其他的用意,第一是等候張行觀他們派出動員的百姓基本完成了動員,到了迴歸各港口的時間,然後嘛……就可能是北宋政壇上最暗黑一幕發生的時候。

就是這個旅遊社匆匆成立起來,除了王巨在常朝殿所說的那些外,還有一個用意。

即便是交出蔗糖作坊,那也是王巨很早就產生的想法,因爲只有那樣,才能徹底撇清在宋朝國家所有的瓜葛。

海外第二撥客人到來了。

十戶商賈派來了六個管事,從密州匆匆騎馬來到京城王巨家中。

趙頊聽到後,立即派人將這六名管事召到宮中。

幾個人進了宮,被太監帶到了便殿,趙頊讓他們坐下來。幾個人誠惶誠恐的坐下。

趙頊讓太監沏上茶,用平靜地語氣問:“諸卿,你們來自彼岸那一個‘市’。”

“陛下,草民來自彼岸的豐市。”其中一個長者答道。

豐市就是彼岸最大的城市。也是這次交給朝廷管理的六個定居點之一,離宋朝很遠,但哪裡有一條大河,一個大港,適宜百姓居住。因此命名爲豐收港,於是那個定居點也命名爲豐市,不過現在改成了豐州。

唐朝與宋朝都有一個豐州,唐朝的豐州在北河套西北角,西陰山下,宋朝的豐州則在南河套的盡頭,府州的西北角。

名字雖重疊,不過一個在邊塞,一個在彼岸,不會混淆。

趙頊點了點頭。就當是談家常一般問道:“諸卿,現在彼岸有多少艘船?”

“很多,成千上萬。”

“多少,”趙頊嚇了一跳。

老者也醒悟過來了,道:“陛下,你說的船是指遠海航行的那種商船吧。”

“對啊。”

“草民愚昧,還以爲陛下說的是所有船隻,那樣就很多了,有近海的貨船,漁船。各條河流上也有一些小船。不過僅是遠海商船那就不會有太多了,要麼就是這些船隻這幾年爲了節約成本,在逐步變大,原先的中小商船多是低價賣給國內的海商了。”

“這件事朕也知道。那麼這些遠海商船倒底有多少呢?”

“大約不足一千艘吧,不過若是將一些護衛船隻算上,又超過了一千艘。”

“護衛船?”

“陛下,大海上並不平靜,除了可怕的颶風大浪,還有許多海盜。特別是南海諸國,海盜很多,每年因爲他們殺人搶掠而出事的船隻往往都超過了因爲風浪觸礁出事的船隻數量。雖然船隻加大,能減少運輸成本,抗浪性更強,可船大了就更加的不靈活,因此必須要有靈活的護衛船對付海盜。”

“那你們東家手中有多少艘遠海商船?”

“我們東家?”那個長者呆了一呆才答道:“陛下,草民等是後來去了彼岸才被東家聘用的。”

接着他又解釋道:“彼岸不僅有海船之利,因爲人口這些年也在增加中,因此出現了各行各業,包括一些小型城市,東翁他們同樣率先投資了一些行業,草民等就是替東翁他們管理這些行業的。因此對大海上的商船數量不大清楚。不過根據每年分紅情況,佔的比例不少吧。”

敢情還是不知道。

但就不好再問下去了。

於是自動的轉移了話題:“彼岸爲何出現了那個幹部守則?”

當然,他也清楚不可能將這個官員守則在宋朝推廣的,然而想到這個守則對官員的節制,他同樣豔羨啊。

“這個草民倒是知道一些,早先彼岸隨着人口增加,越來越混亂,因此迫切需要制訂一些臨時的管理制度,那就必須要派人管理,諸人陸續地提出了一些意見。雖爲了避嫌,用了幹部管理,而非是官員,可一旦讓他們管理,他們手中就會擁有權利,實際與官員區別不大。因此大夥當時就提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權利所帶來的墮落與享受。我朝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兩位祖宗給予士大夫很高的薪酬,培養他們清廉,增加其氣骨。但作用似乎也不大,許多官員每年得到朝廷大量薪酬,卻仍然帶頭不法、斂財,慾壑難填。”

其實與前面列朝列代相比,宋朝官員算是好的了。

不過真正的好官清官,仍然很少。

“後來就得到了少保一些提示,大夥根據少保的提議,又做了一番商議,於是就有了這個幹部守則。實際它就是三條,第一條仍然讓精英人士管理,畢竟管理這麼多百姓,沒有能力是不行的。第二條就是通過更嚴的律法以及百姓的監督,用此來約束提醒諸幹部,大夥聘用他們是管理百姓的,是百姓的父母。必須愛民如子,而非是高高在上的官員,百姓的主人。第三條就是更嚴格的磨勘,未來的幹部必須從村長做起。得到村中百姓認可後,進入到鎮,到了鎮級,不得要得到鎮管轄百姓認可,還要得到上面官員的認可。這才能提到市級。”

“不過這中間還有一些細節,比如這個磨勘遷任時間,時間不能太長了,若在一個地方呆得太久,就會讓一些有野心的人專權,特別是彼岸,非是整體的大陸,而是由各個島嶼組成的。但也不能太短,子產治鄭,一年百姓恨之。二年百姓觀望之,三年百姓才愛之。少保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所過之處,第一年往往會有許多擾亂,但到了第二年就會有許多百姓支持了,第三年百姓就捨不得他離開了。因此兩年近滿時,纔派調查組調查民意,三四年後根據情況遷任轉任。”

此人只是隨隨便便說了一說。

但讓趙頊開始了反思。

與彼岸制度相比,宋朝官員調動太頻繁了。

實際王巨很早也說過它,一個政策從制訂到執行。再到見成效,卻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所以最好讓宋朝官員的調任的時間規範起來。

“難道朕也要仿佼?”他心中想到。

談話也就到此結束了。

然後王巨代表十家商戶交出蔗糖作坊的契股。

這同樣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賬目的交接。

就在這時。傳來一個悲傷的消息,薛向在南方去世了。

趙頊輟朝,派中使護其喪歸葬。

王巨聽後嘆惜良久:“兩大長城,一故一病……”

又說道:“陛下,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如何用好人才。”

他所說的兩大長城。一個是王韶,沒有死,但重病了,民間謠傳說他殺人太多,遭到上天的懲罰,生起惡毒的背疽,皮肉一些爛掉,以至能看到內腑,因爲痛疼,連夜裡都在嚎叫。

王巨就寫信詢問。

其實所謂的背疽,要麼就是受熱,因爲熱毒生起惡瘡,這可能纔是真正的背疽。還有一種,就是被武器擊中而產生的傷口發炎。

可能後人不是很注意,俺也經常切菜時被菜刀弄破了手指頭。那能一樣嗎,看看你手中的菜刀有沒有鐵鏽,這個鐵鏽纔是致命的玩意。而且就是發了炎,幾塊錢的消炎藥就解決問題了。

然而在這時那來的消炎藥?

因此有許多武將因“背宜”發作而死,包括趙匡義,他正式讓宋真宗爲皇太子時,刻意給寇準看他的傷勢,是在高梁河中的箭傷,然後因爲破傷風發作,爛得幾乎可以看到骨頭。

王韶的兒子回的信,說是父親正是如王巨所猜想的那樣,破傷風發作。

王巨追問,我在慶州不是寫信給你父親,再三提醒他用燒酒消毒的嗎?

王韶兒子又回信,王韶收復熙河時,有兩條選擇,一是直接攻打熙州,但可能會遭到吐蕃人的反抗,那麼熙州的下方羌人前來支援,十之八九會勞而無功。因此王韶選擇了第二條策略,先行對付熙州下面蒙角羅、抹耳、水巴等大族羌人,先剪斷熙州吐蕃的最強羽翼。因爲是奇襲,速度必須要快,帶的物資同樣不多。但在抹邦山,遭到羌人反擊,他們居高臨下,宋軍久攻不下。

王韶一怒之下,親自冒着石林箭雨,帶頭衝了上去,這才取得了洮西大捷。就在那一役,王韶受了數道箭傷。實際王韶後來到了西府爲副相時,這些暗傷已經很嚴重了,只是王韶沒有說罷了。

但總的來說,王韶自己也馬虎了,硬漢子嘛,小傷小痛的不在乎。否則若是趁早治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好比劉邦,平定英布時中了箭,之後病情惡化。呂雉請大夫替他看病,大夫說病可治。劉邦傲然地說,我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我命在天,雖扁鵲何益!

那還說什麼?上天去吧!

至於王韶嚎叫,更是鬼扯,當然有時候因爲痛疼,**幾聲是有的,可這樣的硬漢子,至於夜裡都痛得嚎叫嗎?還有皮肉爛光了,連五臟六腑都能看到,還能活下去嗎?

王巨又將這件事的經過,當着滿朝大臣的面說出來。

又道:“熙寧變法,介甫公之功過,臣還沒有資格評議。但臣認爲,熙寧變法,最大的兩個功臣,一個就是王韶的武功,一個就是薛向的理財。”

誰敢否認?

其實就在另一個時空由宋朝士大夫撰寫的《續資治通鑑長編》裡同樣評價很高:向吏材絕人遠甚,所商略財利無遺。然其甚者,不能不病民,有所上課,或不實。故御史劉述、錢愷、劉琦,諫官範純仁等,皆言向不可爲大吏。朱本增損雲:向吏事精銳絕人,於財利足心計,然發運使所施置如均輸、客運之類,後雖不終,誠不能無小害,然亦當時風俗,以詐清高,養名譽爲事,故向多爲所排詆。御史、諫官皆言向不可以爲大吏者,非確知其利害也,意皆放此雲。

劉述、範純仁等人多次攻擊薛向,說他不是大才。

但事實是都知道薛向是大才,只是範純仁等人故作清高,養名譽爲事,所以纔多般詆譭!

王巨只是評價了兩個人。

然而滿朝大臣都鴉雀無聲。

王巨雖是僅評價,可是話外之音無疑是說,皇上,你不是經常慨嘆宋仁宗沒有保護好狄青嗎?

然而輪到你呢?

一個超級理財的高手,一個比狄青還能打的王韶,分別是什麼下場?

趙頊同樣愧然。

不過有極少數人十分地不高興,因爲王巨這是替王韶翻案,甚至這些謠傳他們就是主使者之一。

但王巨無所謂了。

趙頊醒悟,王巨就沒有多說了。

他又說道:“薛向病逝,然發運使之職必須有官員填補,臣提議由張商英前去主持。”

其實最好的人才非是張商英,而是另一個人,蔡京。

特別是理財,蔡京的能力遠超過了張商英。

不過張商英也不錯,趙頊愧疚之下,沒有多想,也就同意了。

王巨這才說正事,道:“陛下,未來銀行司之財源有兩條,一是存貸所差之利,二是商稅之利。並且若是齊商稅後,就能保護好中小商賈,他們多是無勢無位之輩,不會象少數權貴那樣囂張,更不敢過份苛刻屬下與工匠。那麼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從民間,都會產生一個良好的財富良性的循環,國富民也富。故此,臣提議,朝廷需頒發詔令,明文規訂,任何官員與胥吏必須按照國家詔令徵收商稅,任何商賈也必須遵守國家詔令,交納商稅。”

在這裡,王巨沒有說出,如果不交納商稅應當怎麼辦?

因此總此還是很含糊的。

齊商稅爭議太大了,得一步步來。

然而滿朝大臣更安靜了,無論王巨是不是含糊不清,但這是真正公開喊出了齊商稅!(~^~)

第74章 成親第341章 釣魚第625章 有過第120章 上眼藥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689章 待發第402章 在等着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438章 求親第160章 錢哪(下)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666章 入彀第81章 命案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36章 安靜第792章 大捷(上)第177章 買撲第358章 不可傳第431章 撫養第73章 自作孽第788章 酒語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31章 斬第243章 虎踞炮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81章 五分心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604章 幾振(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175 新私商(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487章 歪樓第260章 屹立(下)第303章 改良第290章 驚豔第252章 地獄(下)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816章 響第537章 會戰(二)第857章 割土(下)第654章 不會吧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79章 人選第106章 捉他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237章 三百斤第26章 送禮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300章 一箭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859章 落幕第336章 安靜第113章 侍讀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521章 蔣幹第820章 屍車第235章 孩子氣第466章 笑話第750章 張睦(下)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774章 腥氣第519章 天上(上)第406章 來巧了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144章 巧遇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721章 真相第505章 飛天(上)第76章 世仇第64章 買馬社第530章 跑吧第54章 插釵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93章 第一躍(三)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29章 考驗第850章 磨古斯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21章 省試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06章 來巧了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453章 三十萬第67章 逆天西夏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22章 小痛痛第206章 重諾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855章 囚籠(下)第308章 心術第296章 胡鬧(上)
第74章 成親第341章 釣魚第625章 有過第120章 上眼藥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689章 待發第402章 在等着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438章 求親第160章 錢哪(下)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666章 入彀第81章 命案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36章 安靜第792章 大捷(上)第177章 買撲第358章 不可傳第431章 撫養第73章 自作孽第788章 酒語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31章 斬第243章 虎踞炮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81章 五分心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604章 幾振(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175 新私商(上)第756章 第一步第487章 歪樓第260章 屹立(下)第303章 改良第290章 驚豔第252章 地獄(下)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816章 響第537章 會戰(二)第857章 割土(下)第654章 不會吧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79章 人選第106章 捉他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237章 三百斤第26章 送禮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300章 一箭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859章 落幕第336章 安靜第113章 侍讀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521章 蔣幹第820章 屍車第235章 孩子氣第466章 笑話第750章 張睦(下)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774章 腥氣第519章 天上(上)第406章 來巧了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144章 巧遇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721章 真相第505章 飛天(上)第76章 世仇第64章 買馬社第530章 跑吧第54章 插釵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93章 第一躍(三)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29章 考驗第850章 磨古斯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21章 省試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06章 來巧了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453章 三十萬第67章 逆天西夏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22章 小痛痛第206章 重諾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855章 囚籠(下)第308章 心術第296章 胡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