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割土(下)

速度真的很快,還未等西路軍到達,劉昌祚便將武州拿下。

承平太久了,大家都忘記戰爭了,而且武州城中兵力很少,僅千餘人,因此只做了象徵式的反抗,便放下武器,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路。兩軍一左一右撲向朔州,曲珍撲向馬邑。當中西路軍越過分別越過古長城時,曲珍拿下馬邑,撲向河陰與應州,以便與中西路兩軍相呼應。

十一天後,兩路兵馬來到朔州城下,遼國這時也開始有備了,集結了一部分兵力過來,但兵力仍然很少,僅有五六千兵馬,宋軍強行用火力猛攻了四天後,拿下朔州城。

同時曲珍拿下河陰,兵臨應州城。

宋軍兵力再變,中路軍繼續向西北方向的雲州出發,西路軍則向正北,三路宋軍北上,遼國君臣一起傻了眼,立即調兵遣將,同時下令讓大悲奴將兵馬調回來。

也別回來了,俺們直接堵上了。

兩軍在渾河上游遭遇,宋軍兵力不及遼軍,而且不佔據天時地利與人和之勢,不過种師道也不貪功,俺們只要將你們堵上就行了,開挖壕溝,修葺營地,就地防禦。

馬上皇上就要被生擒活捉了,大悲奴也急了,下令三軍拼命進攻。兩軍慘戰,互有傷亡。

同時劉昌祚兵克懷仁縣,曲珍兵克應州,繼續一左一右撲向雲州。

這太危險了,不過耶律洪基不好意思離開,這一走,豈不是貪生怕死?還是耶律那也與一羣大臣將他抱着拖離開雲州。

耶律洪基這一逃,整個雲州亂了套,許多貴族捲起鋪蓋捲兒,逃向歸化州。

當然,如果這樣就能收復山後九州,那是癡心妄想,而且遼國更多的兵力開始集結,同時天氣也冷了,這種天氣對宋軍不利,對後勤更不利。然而這一行,從開始就沒有癡心妄想過。

其實整個囚籠計劃是以黃河爲籠,將斡特剌困在這個特大的牢籠裡,而且機會難得,宋朝想下一次再集結這麼多兵力,多半是不大可能了。

然後困而不殲,畢竟是十幾萬兵馬,不管河西二軍一州能不能收復回來,也要將這批兵馬救出來吧,那麼迫使遼國將山後所有兵力抽調一空。但如果從開始就想殲滅,則是兩種性質,弄不好就象當年李繼遷那樣,因爲兵力少,易獲得供給,又是若大的河套地區,反而又成爲未來的腫瘤。

當然,與李繼遷當年終是兩樣的,當年李繼遷不僅獲得河套遊牧百姓支持,同時還獲得了銀州、夏州、宥州各部,甚至橫山野利等家族的暗中支持,這纔有能力與宋朝進行持久戰。

但萬一呢?

而且震懾力不足,來年遼國必然報復,戰事拖長,到時候宋朝經濟真的雪上加霜了。

還有一個作用……

大悲奴十萬大軍始終不能渡過黃河,但他在不斷地努力着,斡特剌也在這邊拼命。

就在這時,大悲奴派斥候潛過黃河,通知斡特剌山後的情況,俺救皇上要緊,你自求多福吧。更要命的是這時候斡特剌手中沒有糧草了,都快要捱餓了,還顧得上什麼友誼?

斡特剌先是還顧上一點面子,將主意打到了麟州上,但麟州……

結果分出的幾股兵力被胖揍一頓,狼狽逃了回來。

這就沒有辦法了,三軍開始分配糧食,一天本來一升米,現在半升吧,至於那些西夏人,那就小半升吧。再抗議,你們請滾回去!

接着又分兵於河套大肆抄掠,然而南河套終非是水草豐美的大草原,能有多少遊牧民族,如果幾千人供給,那是不存在問題的,現在十幾萬張嘴巴吃飯,將南河套各部百姓全部殺掉,牛羊一起搶來,也維持不了一個月時間。

並且這樣一來,使得河套各部終於對遼國徹底失望,好了,溫暖送來了。

王巨派出使者,讓這些部族立即遷徙到黃河邊,哪裡有宋軍保護着你們。可能你們被搶走許多牛羊,這個冬天熬不過去了,但我現在提供你們一些糧食,不過你們要立下血誓,從此以後不得背叛大宋。

如果不是這樣,這些部族就不會感謝宋朝,以後也不會對宋朝產生忠誠,甚至會發生各種抄掠行爲,但經過遼軍這樣一搞,自己進行拉攏,至少未來對宋朝仇恨會減少,那麼稍加引導,再置幾個榷場,讓他們走出來主動與外界交易,甚至抽調一部分糧食與他們交易,則不會有抄掠現象發生了。

實際上王巨最希望的是南河套這些遊牧民族全部杜絕,不是將人全部弄光了,而是讓他們徹底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

不一定非得遊牧才得活,一戶人家只要手中有三四十畝地,那怕這些地僅是中下田,一半用來種植耐寒耐旱的豆粟雜糧,一半用來種草,用這些草與雜糧飼養幾頭牛羊,葷素搭配,一家人溫飽全部得到解決。但三十四畝地,又不是肥美的草原,能養幾頭牛羊?

並且遊牧對水土破壞更嚴重,牛羊沒得吃,連草根都會吃的,但是定牧,能坐視牛羊將草根吃掉,破壞整個草場?

因此南河套水土惡化越來越嚴重,最後徹底成了大沙漠。

但誰能勸說他們?

只希望他們以後走出來,看到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吧,並且王巨已經在移民中推廣這種定牧方式,而且向他們提供了許多優良的牧草種籽。

那是爲了未來打下基礎了,與眼下無關。

眼下的就是利於未來幾年南河套地區的穩定,還有遼軍……

經王巨這麼一安排,遼軍幾乎沒有任何食物來源了。而且北風呼嘯,天氣正式冷了下來。

遼軍乃是天氣最熱的時候過來的,有誰帶上過冬的衣服?

斡特剌再度發起進攻,但這一回三軍皆茫茫然,連士氣都失去了,那還有拼命的動力?

張守約派人喊話,投降生,抵抗死!都不要宋軍動手的。

遼軍不會立即貪生怕死地投降……戰事繼續。

大悲奴撤軍回去,帶兵進入到北河套的苗授與姚麟兵分兩路,迅速拿下天德軍,接着兵伐雲內州。這裡屬於白達旦各部,有達旦人,吐谷渾人,党項人以及少量契丹人,對契丹根本沒有多少忠誠度,只要你們不搶我們的財貨,不殺害我們的子民,你們兩個國家愛怎麼着就怎麼着,因此迅速將兩州拿下,往東就是夾山了,於是兩人率兵南下,直指東勝州。不能由着性子跑,更不能離宋朝控制的區域太遠了……

再到雲州,劉昌祚與曲珍先後進入雲州城,沒有象宋太宗那樣,遷徙百姓。宋朝自己都開始出現人口危機了,哪還能安排雲朔的百姓?況且遼國治理了這麼多年,對宋朝向往的百姓也不是很多。

但好在此行攻破數城,陸續得到一筆財富,劉昌祚還聽從了王巨建議,做好人,打土豪,分田地,又從擄來的這些財富中抽出一部分不值錢的茶葉布匹瓷器,分散給各州縣的漢戶,未必起到什麼作用,純粹是噁心遼國的。餘下貴重的財貨按照慣例,一半賞賜給三軍將士,一半上繳給國庫。

至於曲珍,則與薛義分左右殺向了渾河。

同時折克行率兵渡過黃河,殺向大悲奴的後方。

大悲奴見機快,看到不妙,向北方逃去,幾路宋軍隨後追殺,十萬兵馬,整折了四萬多兵馬,才讓大悲奴逃到了德州。僅僅兩個月,整變成這樣子……耶律洪基在歸化州都呆若木雞了。

這時候遼國已經集結了二十來萬兵馬,如果加上大悲奴那幾萬兵馬,接近三十萬兵馬了。

然而君臣都不知所措,非是不敢反攻,而是天氣已經冷了下來,如今是宋軍在城內,遼軍在城外,如果強攻反攻,後果會是什麼,大家都懂的。

這時候,兩名使者被帶到雲州城。

兩個遼使也傻了。

章楶代表宋朝與他們談判,先是笑咪咪地說:“去年元旦太保對你們說,這個寰宇究竟是誰家天下,今年太保又對你們說,如果你們遼國自以爲大,我們宋軍必將與你們決戰於燕雲城下,但你們偏不聽……”

兩個遼使什麼話兒也沒有了,不是決戰燕雲,而是雲州已經控制在宋朝手中了。

章楶頓了頓又說:“但某接到官家詔書,還給你們契丹一個機會。”

“何?”

“官家於詔書上批註,兩國重新和好,包括那個歲幣一文不少,但這個歲納得改爲歲賜了,因爲你們遼國已經沒有我們大宋強大。”

何謂納,何謂賜?納是臣子向主人納款的,賜是主人賞給臣子的!

如果不是當時富弼力爭,甚至連納都沒有,而是改爲貢,臣子給主人上貢!

兩名遼使心中不服,但現在主動權不在遼國手中,於是緘默不語。

“至於疆域的劃分,河北河東已經劃分完畢,我朝不會反悔和約,但河西沒有劃分,那麼就依現在佔領的爲界,東到夾山,南到古長城,北到陰山,爲我朝疆域,以北以東爲貴國疆域。如果貴國同意,我朝立即從雲州撤軍,並且讓開道路,讓斡特整那一部兵馬撤回貴國。”

也就是山後宋軍所佔領的這數州還會交給遼國,但云內州、天德軍、東勝軍、以及河西的河清軍、金肅軍、寧邊州一起得割讓給宋朝。

“不可能,”兩名遼使叫道。

“之所以官家想與貴國重新議好,乃是我朝一些士大夫熱愛和平,力勸之故。但做爲某,倒不希望你們契丹同意,那樣,某可以與太保合力替大宋乘勝追擊,一舉將燕雲收復。另外再對貴主帶一句話,不要以爲又在歸化州集結了許多軍隊。某與太保能在兩個月之內,讓你們契丹山後翻天覆地,同樣也能輕鬆地將你們歸化州那支軍隊擊敗!到時候不是收復燕雲那麼簡單了……而是滅國!對了,某剛剛接到一條消息,阻卜人又開始叛亂。”

耶律洪基也收到了這條消息。

磨古斯留下一部支援宋軍建設居延海北城,以工換武器,帶着餘下下屬返回,然後組織各部商貿,同時又用手中的武器拉攏各部族,再加上他於夏州叛變,遼國西北路招討使耶律敵烈聽聞後,率領大軍殺了過去。

對此磨古斯早有防備,率領一些投奔他的部族戰士展開了反擊。耶律敵烈大敗而逃,磨古斯便聽從了當時黃河岸邊王巨的提議,公開建立大突厥國,其實大草原上各部族變動很大,他們也早不是突厥人了。不過得立一個國號,纔能有更大的號召力,況且突厥一度於草原聲名赫赫。

隨着磨古斯又派使請求王巨,提供更多武器,這個立國號有多少號召力不得而知,但與遼國真的撕翻臉皮了,王巨也同意了,立即派人將大批武器送到居延海,這時居延海北城也建設得差不多,讓磨古斯的部下帶着這些武器返回大漠。有了更多的戰士,有了更多的武器,還有傳說中的未來宋朝大力支持,以及一些部族對遼國的不滿,一時間許多部族紛紛響應。這個消息無疑讓遼國更加雪上加霜。

宋朝能退兵回去,那是最好不過,明年開春,再來慢慢解決磨古斯。

但宋朝提出的要求太苛刻了,不但是割讓六州之地,那個賜也不能接受啊。

就在這時候,章楶主動派人送來一份書信。

天氣更冷了,有些水窪清晨起來結起了薄薄的冰花。

這也是遼人的,如果換成宋人,早就凍趴下了。

斡特剌忽然下達了一條命令,大規模的宰馬,吃飽了喝足了,向北方轉移。

其用意也簡單,馬上天會更冷了,黃河冰封,在這邊黃河再怎麼冰封,也休想逃回去。但北方灣口那邊地形要相對平坦許多,雖有許多峁樑土山,但皆不高大,黃河不再成爲天塹,則容易打開缺口突圍。可能凍死的,可能被宋軍剿殺的,只有一小部分能逃回去。但在後方不能提供支援的情況下,這也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這道命令下達,全軍大譁。

現在又冷又餓的,宋軍在四周虎視眈眈,如何向幾百裡外的北方轉移。而且斡特剌指望的是黃河冰封,那得多冷哪,俺們能熬到那時候嗎?

加上宋軍時不時派人到前線喊降,終於遼軍譁變,一部分將士涌到中軍大帳,將斡特剌與幾員主將殺死,然後派人向宋軍請降。

張守約派人過來將他們武器、戰馬、一些西夏貴族所帶過來的財貨,一起收繳,然後發放食物。

現在有的吃,什麼也不管了。

但也不是白吃的,這二軍一州人煙稀少,固然是地形之故,也是遼國沒有開發得好,而且也沒有完善的堡砦。儘管宋軍抵達後,建設了一些道路與堡砦,因爲時間短,也沒有完善。

現在這麼多戰俘,正好,讓他們幹活了。

章楶在信中沒有提幹活,而是說你們遼國十幾萬大軍全部投降,我們宋朝提供其吃喝,但你們遼國得派人送來禦寒物資吧,不然一個個會凍死的。

這純粹是拿耶律洪基開心的,但到了這份上,遼國君臣無法再矜持,因此大夥商議了底線,再派出大撥使者前來雲州談判。

經過雙方反覆爭執,遼國同意以下幾個條件,第一那個歲幣照常支付,但不是納,也不是賜,而是和幣,表示兩國和好給的錢,但有一個條件,以後雙方皆不得象對方國境出兵,否則這個和幣從此消失。

它也是王巨章楶反覆商議過的,又送到朝廷,經過幾個宰相討論後才制訂的條約,沒有這個五十萬栓住,遼國又吃了這麼大虧,以後必然反覆用兵,國境不寧。

但實際情況是爲了這場戰爭,宋朝已經發放了大批國債,不能再進行大規模戰爭了。

而且遼國經過遼東叛亂,馬上磨古斯接着叛亂,今年又被宋朝拖下了水,國內情況同樣緊張,那麼這個五十萬對遼國來說,還會讓他們心動的,至少保障了這幾年遼國不敢有什麼想法。但過了這幾年,宋朝經濟也完全好轉了,遼國和好便罷,不和好,那時候打就是了。

第二劃分西部疆域,以南部以黃河爲界,想讓遼國割讓六州那是不可能的,但河西這三州是休想了。另外就是宋軍退出東勝州,雲內州,以及天德軍,不過黑山以南必須歸宋朝所有,也就是近半天德軍割讓給了宋朝。

起初遼國使者死活不同意,但這也是章楶的底線,通過遼軍利用天德軍向牟那山發起的進攻,章楶仍然感到牟那山太過單薄,只有得到黑山,於黑山佈防,上面與狼山連在一起,下面是滔滔大河,這樣北河套才能變得厚實起來,才能更好的防禦。

遼國使者不同意,章楶也不客氣,直接掀翻了談判桌。

談不好打就是了,俺們不要說黃河六州,馬上連武朔應雲四州都不還給你們。

這一行遼國使者級別很高,包括南府宰相蕭惟信、南院大王耶律合術、西京留守耶律那也,漢官則是北院宣徽使劉霖、南院樞密使楊績,然而沒有一個人敢接受章楶的條件,無奈只好派人快馬送信給耶律洪基。

然後再次談判,遼國同意接受宋朝的條件,但宋朝也必須答應遼國的三個條件,第一立即從各州撤軍回去,不得再於遼境內逗留。

第二不得支持磨古斯叛變,也不得向他們提供任何武器物資。

第三遼國派人送來許多襖褥,讓宋軍立即將它們押往河西,向給那些戰俘,並且將那些戰俘也立即釋放,不得有任何“凍死”情況發生。

這是怕談判好,宋朝以這個理由,將十幾萬遼軍秘密處死,然後再告訴遼國,對不起,他們全凍死了。特別是王巨,皆聽說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主,其他人做不出來,但此人絕對能做得出來。

十幾萬軍民犧牲,對於遼國來說雖不能說是天塌了,但也是一個重大的損失,而且也是一次更恥辱的失敗。

章楶想了想說道:“前後兩個條件,某可以代表朝廷同意,但中間一條有待商議,我朝一直缺少皮毛,特別是新式織機的出現,對羊毛需求更大,因此於居延海置辦榷場。實際上這對貴國也有利,百姓富裕才能安定。這樣吧,你們也可以於浚稽州置辦榷場,並且派人盤查邊境,如果有人交易武器,任由貴國處理。”

“浚稽州?”耶律合術狐疑地問了一句。

楊績小聲地解釋道:“唐朝金山的東端,原來唐朝置的一個羈縻州。”

幾人想了想,這裡似乎離居延海還有好幾百裡地,不過南面則是荒涼的幹原地帶了,也不適宜置辦榷場,除非遼國也將榷場置於居延海,那宋朝肯定不會同意的。

章楶又說道:“非是某不同意,而是私商不能杜絕之故,就象貴國私鹽,導致我朝整個北方不能榷鹽,或象貴國禁馬,但我朝商人仍利用一些渠道得到貴國的馬匹。所以想絕對不將武器流通於阻卜,無人敢保證。這話講明瞭,以後兩國就不會因此而翻目成仇。”

給不給阻卜人武器是我們的事,能不能查到是你們的事!實際上從西夏繳獲來的武器,以及宋朝淘汰的一匹武器,基本上都交給了磨古斯,暫時磨古斯手中的器甲足夠用了。至於未來,誰知道幾年後朝堂又是什麼情況?

不過章楶給了遼國一個臺階下:“但我朝可以承諾,我朝不會派使者與阻卜往來,阻卜派使者過來,我朝也不會同意,以此表態貴國對草原的正統地位。”

幾名遼使低聲商議一番,雖然章楶這個答覆不能讓他們滿意,不過磨古斯以後則不能用宋朝來招搖撞騙了,對未來平叛產生一定的幫助作用。

章楶心中也在想,得立即通知王子安,立即再送一撥器甲過去,不然以後則沒有機會了。

最後幾名遼使同意了章楶的說法,雙方寫下草書,並且詳細地標明瞭兩國分界線,實際上就是黑山那段,河西那邊的界線分明,黃河了。

然後分別送給各自君主之手,兩國君主宰執再次書寫,蓋上玉璽,方成正規的國書,和盟算是完成了。

速度非常快,天空都開始飄起雪花了,宋軍拖不起,遼軍也拖不起。

幾名遼使用快馬將草書送給耶律洪基,章楶也用特腳遞將草書送給趙頊。幾天後,雙方於雲州互換國書,章楶帶領大軍徐徐離開遼境。這時已經到了冬月十八了。

冬月二十三,章楶到達雁門關,然後扭頭看了看北方,這次會戰圓滿結束,不僅滅掉西夏,還迫使遼國割讓了一部分領土,可以說取得了自宋朝立國以來都沒有取得過的戰果。並且因爲得到了黑山,使北河套後顧無憂,得到了河西二軍一州,使南河套後顧無憂。整個西北再無一點隱患!不要小看了它,如果不迫使遼國割讓這兩片看似貧瘠的地方,宋朝就要被迫建設許多堡砦,增加大量駐兵來防禦,僅此每年朝廷就要多開支百萬貫以上的軍費,所以章楶才拼命地爭。

恥辱的納變成了和,雖是一個字,但對於自尊心很強的宋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但是宋朝的城。

雲州之盟是城下之盟,但是遼國的城。

兩個城,等於是宋朝翻開了新的篇章。

同時這次給予遼國重創,使得宋軍多少克服了恐遼症,特別是許多承平的河東將士得到了很好的實戰錘鍊。也使得遼國多少有些膽寒,最少保證了未來幾年邊境平安。

今年曆歷數數的戰役下來,宋軍傷亡人數四萬餘人,真正犧牲的將士不過兩萬四千餘人,相對於如此浩大的戰役,這個傷亡低得驚人,可以說,無論王巨或者是章楶,能對得起宋朝,能對得起所花的錢帛,能對得起三軍將士了。

至於磨古斯叛變,則是意外之喜了。

然而章楶仍不滿足,他心中在想一件事,如果王巨開始就沒有打算移民,那將節約幾千萬貫甚至上億貫的支出,那麼宋朝財政得以保障,明年用兵不愁財政危機壓力,會不會將燕雲十六州收回來呢?至少將山後這四州,甚至蔚州,與東勝州那六州吞下吧。

不過是人不是神,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會有今天的變化……

章楶搖了搖頭,繼續南向,一把大雪簌簌而下,天地瞬間茫茫一片……

…………

具體的戰鬥經過,不是段天水所能知道的,但朝廷發給各地官員的邸報也寫了大約的交戰經過。

這個說唱先生說得太扯了,太神了。

然而又如何,反正段天水聽得津津有味。

忽然他身邊的胥吏道:“段公,飄雪了。”

段天水擡頭看了看天空,天空烏雲更厚,寒雨漸漸變成了水雪。他不由抖擻了一下,說道:“傳我命令,所有民工立即放工三天,如果三天後氣溫迴轉,再來施工。如果不迴轉,開始休息,元旦後等我牒文通知。”

冬天乃是枯水期,能搶一天是一天,但不能出人命!如果有人凍死了,不是自己這個小胳膊小腿能兜得住的。而且現在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當然,東南要稍好一點。不過氣溫進一步下降,那隻好休息了。再拖拖,元旦到來,大家都準備過年呢。

段天水騎馬返回華亭縣城。他初來華亭縣時,買了一頭毛驢作爲代步工具,得感謝王巨,良馬與上等的戰馬依然很貴,然而普通的馬匹,因爲朝廷得到整個西北,馬價應聲而迭,看到能沾便宜了,段天水就用二十貫錢買了一匹青馬,總之看上去,他不是那種“正統”的官員,不過原因還是窮啊,一大家子底子又薄,雖緊縣的主薄收入尚可,但在不貪不污的情況下,只好精打細算地過日子了。

到了縣衙,段天水抖了抖身上的積雪,看到張薦,一見面就說道:“錄平,明年華亭縣財政就能寬裕了。”

他們來到華亭,張薦處理當地的政務,以及安排相關的後勤。段天水則下去親自考察,不但段天水,郟亶也數次從秀州來到華亭,協助段天水考察水利,制訂詳細的方案。

論精通水利,郟亶是不及王巨與程昉的,但在太湖這一段,王程兩人加在一起也不及郟亶。

而且郟亶說得不對嗎,過度圈湖佔河,導致河道不暢,豈能不出事故,不但水量龐大的南方,就是北方你將河道侵佔了改爲農田或工廠,照樣出事故。不但郟亶說過這個問題,王巨也說過這個問題。但大夥就是不聽,不但宋朝人不聽,一千年後的後人都不聽!不過一千年後要稍好一點,至少知道用幾個替死鬼頂罪,一些官員知道錯了,向百姓下跪……

但眼下太湖主要的問題,還是洪水來了,不能很好的泄向長江或大海。有了這條超級運河,雖然它不算太長,但十分寬闊,也很深,那麼就可以保持太湖水位在洪水到來時迅速流向大海。

並且又利用溝通澱山湖幾個湖系的河段,建設陡門,枯水時關閉陡門,調節水位,保持高亢所在的灌溉。

那麼就能將太湖最大的問題得以解決。

也不是象大家所想的那樣,郟亶喜歡找麻煩,後來朝廷再度起用他的時候,到了江東,他也沒有做出惹起爭議的事。

現在這些運河雖然會侵佔一些良田,但整個工程下來,據郟段二人計算,不但解決了太湖各塘圍田內澇問題,還能得到近兩萬頃良田,最上等的膏腴之地!

俺們補償就是了,一畝補一畝不行,一畝半補一畝呢?

制訂好方案,交與楊汲之手,楊汲同意,於是一自秀州本州,一自兩浙財賦中,陸續抽調出大量物資,包括糧食,各種器械,以及其他,比如這些民夫吧,不僅供他們吃喝,還要供他們住,最少蓋一些簡易的工棚吧,這就得需要大量毛竹,稻草,麻繩與一些木柱。

大約抽調了相當於一百餘萬貫的糧食與各種物資,進行支援。

沒有上報朝廷!

關於這一條,蔡確還刻意將他們召到京城述職,然後委婉地說了一條理由,發起與支持這項水利工程的,一是我,二是王巨。但明年王巨就去彼岸了官家會勸,可以王子安的性子,必不會留下。老夫呢,在中書呆了很久,按照朝廷制度,老夫也得離開中書。

不過人走茶涼,可能會有人陸續地找岔子,也會影響這個水利,因此最好的辦法,便是低調施工,你們抽出一些財賦,王子安也發動彼岸商賈支援一些錢帛,就當它是當地一個小工程,於秀州或兩浙路內解決,不必要上報朝廷,引發爭議。

當然,官府的支援也是有彈性的,其實到了明年郟亶與楊汲兩人只要有一人留在兩浙路,則還能繼續支持大量物資過來,後年也是如此,但具體多少,得看朝廷政局了,如果趙頊死了,舊黨陸續上臺,掌控朝政,他們痛恨王巨,痛恨變法,也痛恨農田水利法,到時候不用提醒,支持的物資也會減少,以免引起舊黨關注,從而帶來悲催的命運。

不過這些就非是段天水所能想到的了,他這句話的背景則是今年因爲朝廷用兵,財政緊張,故支持的物資有限,但西夏平滅了,遼國也打慫了,到了明年財政寬裕,朝廷也可以撥下來更多錢帛物資了。

張薦搖了搖頭道:“子涯,未必啊,還記得那三十名商賈?”(。)

第78章 不合格第96章 放榜(上)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339章 國賊第649章 海盜(中)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561章 扯皮第650章 海盜(下)第587章 燕歸來第94章 第一躍(四)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86章 買安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680章 黃雀(下)第380章 桑弘羊第631章 不過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823章 值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625章 有過第214章 故人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1章 聯親第278章 述職第160章 錢哪(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640章 前世第268章 龍手(下)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487章 歪樓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453章 三十萬第754章 養豬第534章 小孩子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618章 大錢第72章 悲情第168章 坦白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587章 燕歸來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468章 旅(上)第411章 第一天第759章 張睦(上)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619章 拉尼娜第380章 桑弘羊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592章 修房子第457章 拿捏(下)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65章 拜節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437章 大人物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9章 畫皮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130章 吻合第656章 龍臀第658章 海戰(中)第689章 待發第280章 不早死第564章 退一步第133章 春回第306章 愛護第535章 號角第731章 假像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175 新私商(上)第128章 快活第9章 震盪第4章 伏擊(下)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章 上岸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476章 鼓聲(下)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520章 天上(下)第674章 惡婚(下)第607章 冒泡(下)第832章 慘第215章 希望第493章 夜襲(下)第794章 讓(上)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111章 挑戰第243章 虎踞炮第739章 裂車(上)第456章 拿捏(上)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472章 迷宮(中)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
第78章 不合格第96章 放榜(上)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339章 國賊第649章 海盜(中)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561章 扯皮第650章 海盜(下)第587章 燕歸來第94章 第一躍(四)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86章 買安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680章 黃雀(下)第380章 桑弘羊第631章 不過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823章 值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625章 有過第214章 故人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1章 聯親第278章 述職第160章 錢哪(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640章 前世第268章 龍手(下)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487章 歪樓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453章 三十萬第754章 養豬第534章 小孩子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618章 大錢第72章 悲情第168章 坦白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587章 燕歸來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468章 旅(上)第411章 第一天第759章 張睦(上)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619章 拉尼娜第380章 桑弘羊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592章 修房子第457章 拿捏(下)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65章 拜節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437章 大人物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9章 畫皮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130章 吻合第656章 龍臀第658章 海戰(中)第689章 待發第280章 不早死第564章 退一步第133章 春回第306章 愛護第535章 號角第731章 假像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175 新私商(上)第128章 快活第9章 震盪第4章 伏擊(下)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章 上岸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476章 鼓聲(下)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520章 天上(下)第674章 惡婚(下)第607章 冒泡(下)第832章 慘第215章 希望第493章 夜襲(下)第794章 讓(上)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111章 挑戰第243章 虎踞炮第739章 裂車(上)第456章 拿捏(上)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472章 迷宮(中)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