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不可傳

王巨說道:“陛下如要問,但請切記一句,只可聽,不可傳,否則臣與呂吉甫將會成天下衆矢之的。(]”

“這麼嚴重?”

“真的嚴重。”

“那你說一說。”

王巨先拿出一張地圖,在地圖上用手指頭大約畫了一個圈子:“陛下,這一帶就是主要權貴外戚的集居地,當年連耿直的包拯下去查隱田,都不敢查下去,因爲包拯查的主要就是這一地區。”

王巨再指着開封說道:“看看這一地區與東京的關係?若是學習武則天遷都,並且遷得狠一點,一下子遷到長安,會產生什麼效果?”

“很難……”估計趙頊一時還沒有想明白,甚至他都未想到西夏,只想到一動首都,這幾百萬百姓怎麼辦,未來供給怎麼辦。

“是難,但是世襲更難。陛下,臣不大清楚朝廷制度,請問恩蔭有幾種?”

這個趙頊是很清楚的,他說道:“大約五類吧,第一類是祭祀大禮,包括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明堂祭祀后土、皇地,宰執可蔭補本宗、異姓、傔客、大夫各一人。東宮三師、三少到諫議大夫,蔭補本宗一人。寺監長貳開封少尹可蔭補子不一人。二是官員致仕,現任宰執使相三少或蔭補三人,曾任宰執、使相、三少與現任節度使,可蔭補二人,其他諫議大夫以上者可蔭補一人。還有官員上奏遺表,曾任宰相與三少、使相可蔭補五人……”

趙頊說不下去了,僅是這三種。首是郊祭。幾乎是三年一次。那麼這個宰相最少能蔭補五到七人,致仕三人,臨終遺表五人,十五個人了。還有呢,乾元節少監以上的官員就可以蔭補一人,這個更悲催,年年有。另外一個也悲催,皇帝改元。就是改年號,如明年就要改成了熙寧,皇帝即位,公主生日,皇后逝世等等,都有一定的蔭補名額。

這樣下去,官員豈能不冗嗎?

“陛下,莫急,這個世襲就與這個有很大的聯繫。陛下,臣再問一句。這些恩蔭的規矩多來自何時?”

趙頊仔想地想了一下,說道:“真宗。仁宗,真宗還是真宗的晚期,以真宗爲多。”

“臣再問一件事,爲何太宗重用科舉人才?”

“這個,”趙頊不大好說了,原因嘛,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這是爲了洗去宋太祖的勢力與影響。

“看來陛下是誤會了,臣再說一件事,比如葛少華,他南下去做得還好吧?”

“據南方來的密奏說他做得不錯。”

“臣估計也不會太差?爲何,臣一爲官,他就隨我做事了,特別是鄭白渠,鄭白渠難的不是水利,而是土地,而土地乃是最難處理的利益糾紛。他不但幫助了我,還主動參與了。這就替他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官宦子弟也是如此,有許多官宦子弟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一上手領起政務,遠勝於科舉子弟。不要說讀聖賢書,滿朝都是讀聖賢書的官員,他們辨論時也是聖賢之言,但做聖賢事的沒幾人。因此臣對侯可說,你以寬厚爲本,一輩子就這樣。爲何,他只默默做事,不會誇誇其談,那有機會得陛下與宰執青睞的可能。”

“你是說默默做事的官員很難上來,上來的多是誇誇其談之輩……?”

“差不多吧。”

“這不可能!”

“臣就說一件事吧,司馬光也在地方上做了多年的地方官員,有過什麼作爲?或者是陛下所說的豐州一行嗎?但他現在呢,是帝師,是翰林學士!程師孟呢,百姓都替他立了幾座生祠。就象臣在華池做得很好吧,但有沒有生祠?這些小兔崽子不行哪,我在的時候不怕我折壽,呼我老子,我一走,一座生祠花幾個錢哪,也不立。”

趙頊讓他說得哭笑不得。

不過這也說明了一個真相,想讓百姓立生祠還是比較困難的。然而就這麼一個官員,因爲不會誇誇其談,就一輩子漂在地方了。

甚至在史上他拍王安石的馬屁,都沒有拍上來。

王巨又說道:“臣與陛下得見,乃是運氣使然,沒幾個官員有臣的好運氣。”

“不能想哪,不能想。”

“無妨,臣說過,有這樣的百姓,這樣的士兵,他們就是大宋的牆基,土壤,根基不壞,宋朝還是有藥可醫。臣還是說這個世襲。但爲何隋朝時就開科舉?到了太宗時不但大肆科舉,還刻意將李昉之子李宗諤、呂蒙正子弟呂蒙亨、王明之子王扶、許仲宣之子許待問四人黜落,又說,此並勢家,與孤寒競進,縱以藝升,人亦謂朕有私也。陛下,這幾人除了李公外,餘下三人,都是可謂當時一代風流人物,人人都是千古難得的良吏,我輩學習的楷模。”

“這三人朕也知道,王明文武雙全,許仲宣是寇準的岳父,也是一個程師孟一樣的良臣,所到之處,百姓皆懷之。呂蒙正更不用說了。”

“但爲什麼太宗要這麼做?”

“朕明白了,世襲!”

道理真的簡單,就是讓寒門子弟不斷地涌進官場,當然趙匡義那樣做,也是爲了及時洗去大哥留下的勢力影響,但也有一些深意的,大量寒門子弟涌進,減少社會矛盾,同時大量寒門子弟涌進官場,豪門權貴卻不能參加科舉,那麼一代又一代官員不斷地更替着,就很難產生世襲的高門。

但自宋真宗後,漸漸壞了規矩,大批官員正大光明地派子弟參加科舉,科舉落第,還能混一個門蔭。於是各種各樣的官宦世家就產生了,權利、財富、土地漸漸往少數人身上集中。

那麼國家矛盾還不會激化嗎?

這纔是最根本的原因。

爲什麼王安石變法失敗?

不僅是高官,實際南方派系高官不少了。畢竟科舉南方的進士比北方的多。不過因爲恩蔭制度。基礎官員仍然不及北方人,北方官員纔是上上下下最強大的力量。他們豈會不維護北方的利益?

也就是說今天時弊的危害關健是兩條。

一條就是這個瘸腿的軍事制度,導致積弱,產生大量冗兵。

第二條就是世襲!

產生了冗官,兼併,隱田,稅務不良!

“陛下心中清楚就行了,切不能說。否則整個宋朝都動盪了。現在不是太宗之時,國家草創不久,各方勢力沒有形成。但現在各方勢力已形成了,即便太宗太祖復生,面對這種形勢,也不敢動這個世襲之。所以臣的那幾個策子,將蔭補官員放在了最後。”

“朕清楚了,難怪你們兩人鬼鬼祟祟的。”趙頊勉強一笑道。

“此事重大,臣等不敢說。”

“朕知道了,此事是重大。最好你們以後也少議論。”

“喏。”

不過總的來說,呂惠卿撈的好處更大。趙頊對呂惠卿印象更深刻了。至於王巨,他的花團夠多了,沒必要再添這一朵。

“王巨,那本書修得如此?”

“陛下,你過來。”

呂惠卿自覺,立即徐徐退下,趙頊欣賞地看了他一眼。王巨心中悲憤地想,都是智高一百八的牛人哪。

沒有機會,一有機會,立即就被這些猛哥抓住。

算了,反正自己也阻止不了此人的個位,不如結個善緣。

王巨打開他修的書。

“又是這種文字?”

“臣在前面做了解說。”

實際就是將這本里的算術題公式化,數字化。比如有一題,假令太史造仰觀臺,上廣袤少,上下廣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高多上廣一十一丈。甲縣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縣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積七十五尺,限五日役臺畢。羨道從臺南面起,上廣多下廣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袤四丈。甲縣一十三鄉,乙縣四十三鄉,每鄉別均賦常積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羨道畢。二縣差到人共造仰望臺,二縣鄉人共造羨道,皆從選給甲縣,以次與乙縣。臺自基下給高,道自初登給袤。問臺道廣、高、袤及縣別給高、廣、袤,各幾何?

袤,長度,廣,寬度。

後面一堆算法解釋,什麼高冪,大冪,中冪,小冪,廉法,增損,截高,廣差,整整一千多言。

就是王巨盯着它,還要看好半天才看懂。

實際就是三次方的公式,一道並不是太難的數學題,相當於初二的水準吧。幾道數學公式就解決了。

王巨翻開一題,對着上面的解說,一一講解。

“這樣啊,似乎比你的那些題目容易。”

王巨摸了摸腦袋,這好比嗎?

然後說道:“陛下,不用多久,臣那本數學書出來,陛下就能看懂了。”

“恩,”趙頊沒有太在意,儘管數學有用,但在他心中仍是小道。這也不是他要來的正事,看到四下無人,他從袖間滑出一道奏章,說道:“這是韓琦上來的書奏。”

王巨打開一看,上面寫道:

臣不知朝廷措事本末,更不知來投蕃族得壯兵幾人,種諤領熟戶又有多少。不過臣想他不令大帥知委,必無合用錢帛糧草隨行(指沒有經陸詵同意,種諤不可能帶着糧食錢帛去綏州),那麼種諤到西界內,用何施設?

且橫山一帶蕃部,自延州東部到環慶原綿亙數百里,未必所有大族酋豪都背叛西夏而投我朝。種諤只是一邊寨小臣,不容朝廷逐路帥臣通謀協心營置,等其橫山衆族皆有順漢之心,然後才能逐路兵將、伕力、錢帛、糧草、版具之類百事畢備,數日齊發,方爲得計。

今當陝西連歲旱滅,兼聞沿途弓箭手蕃部秋糧不收,蕎麥又爲早霜所害,比戶正此疲睏,諤乃引數族投來人戶,深入西界,欲成大事。朝廷若不深謀遠慮,欲因其狂易邀功,擅興不受節制之舉,遂令各種應接彼界亡殃之人,爲何?

朝廷又不曾與各路帥臣預謀(趙頊複種諤官,臺諫反對,趙頊替種諤掩飾,說是自己下的密旨同意種諤這樣做的),及新經優賞之後,滅旱民困之時,未有大段糧食錢帛兵力戰具,及開展興修城寨,控扼要害,捍衛投漢蕃族等次第之舉。

又,鄜延、環慶、秦鳳三路帥臣皆是權官,轉運使例亦新差,勢力不加(指不管是不是密旨,薛向前去下令,那怕是轉運使,也必須由陸詵同意),只就種諤小子一時狂易之失,是將勞擾關中億萬生靈,以至天下受弊之舉。

兼西夏既聞彼邊蕃族叛己,大怒邊臣招納,以爲曲在朝廷,復乘我素無預備,必大集諸兵收討,更於我之諸路,更互訩突,則是西邊用兵,戰奭未有已時,臣大爲朝廷憂之。

再說陛下諭臣,纔到相州兩三月就移永興,臣當國家危難之際,豈敢辭避?致彼,朝廷必以邊事責臣,如若防備,利害多多。若只空身而往,安能少濟國家?望陛下與兩府大臣熟圖勝策,及廣出錢帛兵力,以濟之,免成國家大患,不可收拾。

“王巨,韓琦這是反對種諤之舉了?”趙頊說道。

這讓他有點擔心,畢竟韓琦有過很不好的舉動,萬一他生氣了,真敢將種諤卡嚓了,就不知道未來王巨成長起來,會不會也卡嚓一些貪懦的武將。

關健是韓琦殺人只憑高興,王巨殺人那是看情況,殺該殺之人,兩者還是有區別的。然而最關健殺一個武將罷了,種諤不當殺哪。

“陛下,你來看這一句,今種諤乃一城寨小臣,不容朝廷逐路帥臣通謀協心營置,俟其橫山衆族皆有順漢之心,然更須逐路兵將、伕力、錢帛、糧草、版築之具百事畢備,漊日齊發,方爲得計。”

“這有什麼不對?種諤雖得到綏州,確實各堡砦未規劃,但想守住綏州,不讓西夏人收回去,就必須築堡砦,也必須要錢帛糧草伕力兵將版具戰具。”

“是啊,一是要錢的,他到了陝西后,不能出事,否則衆人落井下石,他會落得什麼樣的光景?然而他又很想去陝西,所以必須迎合朝堂大多數大臣的心願,於是這纔將種諤批得一文不值。但到了陝西后,此一時,彼一時,當真不顧陛下高興與否,斬殺一員重將?”

現在韓琦知哪裡,知相州,都不算首州。

然而新的詔書下達,變成了判永興軍兼陝西路經略安撫使,整個陝西軍政財一把手,韓琦不想啊?想!但害怕大臣們在暗中搗鬼,因此必須先迎合了再說。如何處理種諤,那必須等進京時,看趙頊動態了。

“會是嗎?”

“陛下,若非如此,他早在夏初便辭去相位了。”

幹嘛與你嗆啊,當真想謀反?還不是爲了留戀屁股下面的位子!現在首相沒得做了,陝西的一把手也不錯哪。(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219章 賀蘭硯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290章 驚豔第727章 鬧劇第273章 撈好處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603章 幾振(上)第487章 歪樓第417章 請求第69章 泄密者第165章 推官(上)第438章 求親第9章 震盪第75章 對子第577章 啪啪啪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90章 好兆頭第452章 爭標第416章 潑(下)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824章 遲了第243章 虎踞炮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79章 人選第843章 朔正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171章 貴人第586章 值得第816章 響第556章 生疑第792章 大捷(上)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443章 市易第167章 鐵門第768章 反轉(上)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759章 張睦(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24章 寶藏(上)第312章 屠刀(下)第712章 兩個半第574章 維穩第709章 聖儒(下)第175 新私商(上)第631章 不過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808章 好消息第122章 賭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275章 威名(上)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772章 不殺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621章 膽子大第661章 自曝第394章 開始了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808章 好消息第715章 犧牲品第309章 帶頭第850章 磨古斯第630章 條件(下)第338章 小人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98章 後方第39章 勞動吧第191章 初戰(上)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37章 魅影第608章 下馬第3章 伏擊(上)第731章 假像第114章 請教第397章 名額第196章 破\處(下)第19章 天翻地覆第31章 幸運草第182章 子午山第150章 葬花第849章 冷處理第828章 青丹谷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04章 幾振(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447章 一頃第538章 會戰(三)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38章 求親第601章 保馬第416章 潑(下)第43章 大哥第216章 報復
第219章 賀蘭硯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290章 驚豔第727章 鬧劇第273章 撈好處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603章 幾振(上)第487章 歪樓第417章 請求第69章 泄密者第165章 推官(上)第438章 求親第9章 震盪第75章 對子第577章 啪啪啪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90章 好兆頭第452章 爭標第416章 潑(下)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824章 遲了第243章 虎踞炮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79章 人選第843章 朔正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171章 貴人第586章 值得第816章 響第556章 生疑第792章 大捷(上)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443章 市易第167章 鐵門第768章 反轉(上)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759章 張睦(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24章 寶藏(上)第312章 屠刀(下)第712章 兩個半第574章 維穩第709章 聖儒(下)第175 新私商(上)第631章 不過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808章 好消息第122章 賭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275章 威名(上)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772章 不殺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621章 膽子大第661章 自曝第394章 開始了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808章 好消息第715章 犧牲品第309章 帶頭第850章 磨古斯第630章 條件(下)第338章 小人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98章 後方第39章 勞動吧第191章 初戰(上)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37章 魅影第608章 下馬第3章 伏擊(上)第731章 假像第114章 請教第397章 名額第196章 破\處(下)第19章 天翻地覆第31章 幸運草第182章 子午山第150章 葬花第849章 冷處理第828章 青丹谷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04章 幾振(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447章 一頃第538章 會戰(三)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438章 求親第601章 保馬第416章 潑(下)第43章 大哥第216章 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