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十將-春行

雲氏細心地縫着棉衣。

去年棉花種得多,種得多,也意味着管理上的漏洞多。有一部分棉花便從“私路”流到北方。又再加朝廷價格賣得高,反而給了這些“私棉”暢銷的機會。

所以這一年的秋後,章惇準備發佈法令,嚴懲私棉商人,但他本能地又對這一法令執行後產生的結果感到不安,於是找到王巨詢問。

王巨讓章惇不要管得太緊,否則必授人話柄。

然後與章惇討論了詩經裡的一句話。

《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主要是講豳國百姓一年四季的生活情況,也是《豳風》裡最長的一首詩,這句話出現了兩次,並且是前面兩段的最前面。

一般人都是理解爲七月有大火星落下,指天氣熱。九月裡有女子把衣授。

爲何授,《毛詩傳箋通釋》:凡言授衣者,皆授使爲之也。此詩授衣,亦授冬衣使爲之。蓋九月婦功成,絲麻之事已畢,始可爲衣。非謂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這個說得依然還是很含糊,但是再看秦漢的一些律令便能知道了,那便是古代的授衣制度。

秦漢一些律令明文規訂,到了冬天時,國家派授衣使給貧困百姓授褐衣,大褐一件用枲布(一種麻布)十八斤(秦斤,九市斤左右),值錢六十文。中褐用枲布十四斤,小褐用枲布十一斤。

這一句搞懂了,也許後人就能明白古代棉花沒有普及。百姓如何禦寒的。

古代用皮毛歷史很悠久。到了秦漢更是出現了粗製的毛製品服飾。以及氈毯,裘皮,當然,若是有錢有勢,還能用上產量極少的真正木棉。

但普通百姓在古代,只能用厚麻布硬堆起來,用以禦寒。直到後來桑蠶業發達,許多貧困人家。開始往麻布裡塞廢蠶頭。

這不是王巨要說的。

雖然宋朝比上古時進步了,但禦寒方式大致還是如此。

他要說的則是古代,同樣對底層百姓重視。

章惇聽後,對上古時表示了豔羨。

王巨反問了一句:“百里奚值多少錢?”

“百里奚值多少錢?”章惇一時未反映過來,那是秦國的著名賢相,能用金錢衡量嗎?

王巨又說:“五張羊皮。這是公開的買賣。子厚兄,我朝依然有人販賣女口,國家禁之不得,在南方,更有許多蠻人強行抓捕漢人做部曲奴隸。還有一些生蠻將漢人當牲畜抓到交趾販賣。然而子厚兄,試問那一個重臣敢公開說。買賣一個人,那怕是女口!”

所以上古時未必有大家說的那麼好。

但就是那麼落後的上古時代,對貧困百姓仍很尊重。

衣食住行,衣是第一位的。

如果章惇爲了斂財,抓得太緊,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反對聲音。

正是因爲這次勸說,章惇最終放棄了對私棉商人的懲令,民間市場上也有了更多的棉花在銷售。

那還是秋後的事,就不是秋後的故事,雲氏也不可能知道。就是知道了,棉製品的價格短時間也跌不下去。

其一原始價格太高,需求量大,其二,原先也有棉製品,大食的棉布,嶺南的黎布。論工藝價值,黎布更高,一是摻雜了絲綢,更爽滑,二是黎女的織藝,有着許多精美的民族圖案。但在原先,黎布價格在絲綢之上,大食棉布卻遠遠在黎布之上,因爲它是舶來品,“洋貨,又是全棉布,吸汗功能強。這個全棉布暫時王巨是不想了,因爲大食與西域那邊是長絨棉,然而長絨棉在嶺南與中原地區是無法種植的,即便後世,引進的棉品也是來自美洲的細絨棉,雖然產量更高,棉纖維質量更好,仍然不及長絨棉。路程太遠,那怕是一坨泥巴,從大食運到宋朝,成本也無法想像。

所以高價的棉花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即便會越來越便宜,特別是今年,棉花不是論斤賣的,而是論兩賣的,幾乎與生絲價相彷彿。

這個雲氏不知道,只知道今年價格跌了不少,雖然幾乎與生絲價格相彷彿,但看到它的柔軟,想來比生絲更暖和吧,於是替即將離開京城去邊戍的丈夫買了十四兩,做了棉衣。

“夫君,塞外寒苦,你自己兒要照顧好你自己,”雲氏一邊縫着衣服,一邊叮嚀道。

“恩,”康成答道。

比起唐朝的戍兵,宋朝無疑更仁道些。

然而缺陷很多,首先放在京城豢養,隨着東京城的繁華,許多將士沾染了浮誇的性子。又拖累了國家的財政。同時將士自己一家同樣過得很苦,多是過着妻離子散的生活。

這也是宋朝危機之一。僅是王巨提出的那個裁兵制度還是不夠的,所以王巨纔想到了五年義務兵制與豢兵制度的結合體。

不過這條道路想要實現,仍很遙遠。即便第二步的裁兵,到現在還沒有執行呢。

但云氏也不是太擔心。

這些年都是這麼過來了,雖然丈夫去了西北,不過這幾年戰事並不多。相反的,最危險的遠戍地區不是北方,而是南方,許多禁兵因爲水土不服去了荊湖南路與嶺南之後,便再也不能回來了。

況且她的丈夫康成還是騎兵廣銳營的十將,相當於一個半普通士兵的薪酬,因此一家子生活雖然不能說好,但也能保持一個溫飽。

“夫君,西北好象不太安靜。”雲氏一一句沒一句地繼續說着。

“那更好,我好立功。”

“不要瞎說,大順城那一戰,我聽說死了很多人。”

“那是沒本事的人,以我的武藝。能戰死沙場嗎?”

“你武藝好。但及那個胡謙嗎?”

兩人只是說着玩笑話。西北這幾年不是很太平,不過四小路的情況各不相同,秦鳳路與涇原路有些衝突,但規模不大。鄜延路似乎打了幾仗,也不算特大的戰鬥,死的將士同樣不多。況且康成去的是相對平靜的環慶路。

不過夫妻之間的對話,認真分析,卻能暴露很多問題。

相比於唐朝。宋朝對犧牲烈士家屬的撫卹更仁道,但這些撫卹經過層層剋扣,未必會真正發放到其家屬手中。反而對立功將領的升遷做得卻不是很好,比如張亢,再比如蔡挺,大順城那一戰真的有功,但蔡挺卻在渭州繼續飄着,以至蔡挺無奈地寫了一首詞: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橐鞬錦領,山西年少。

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聖主憂邊,威懷遐遠,驕虜尚寬天討。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俺有功啊,可朝廷真將俺當成了玉關老人忘記了嗎?

再比如姚兕,也沒有升多少官,繼續呆在了荔原堡。

還有王巨呢。

所以普遍的將士寧肯不立功,也不願意上沙場拼死作戰。

其次邊境的相對平靜,普通老百姓根本無法想到下面的戰事,或者說大多數將士也沒有做好下面大戰的思想準備工作。

再次,無論王巨與王韶,看到了這些情況,卻無所謂,因爲他們的底牌不是禁軍,而是邊軍,蕃軍。禁軍進一步在戰場上邊緣化。

夫妻二人說着話,與生死無關,只是分別的離苦……

…………

王巨最看重的就是軍事,軍事上最看重的就是速度。

不過他的夢想不僅是速度,而是一支能在各種複雜環境下作戰,又能高速前進的軍隊。比如那個史詩話的二萬五千里路,比如能從西夏繞道大理的那支元蒙軍隊。

在史上有路程更遠的行軍,比如元蒙的西征,或者亞歷山大的那支軍隊。但還不及這兩支軍隊行軍環境的複雜,有熱帶,溫帶,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草地雪山……

這個王巨就不想了。

不過宋朝也有奇蹟般地行軍速度,比如高繼宣那次支援麟州,每日行程達到五程。

但行軍速度也未必是越快越好,曹彬兵進涿州,十幾萬大軍能達兩程,結果很悲催,種諤在五路伐夏時速度也很快,結果同樣悲催。

那是特殊情況,普通的則是越快越好。

熙寧二月初,幾萬輪戍的禁軍離開京城,前往陝西路各地換防。

他們的行軍速度正是兩程。

不算太快,因爲他們這一行道路情況好,又不需要顧慮後勤。也不算太慢,畢竟是兩程,一天得行六十里路,還要紮營撥營。

但康成所在的廣銳軍行軍速度並不理想,他們同樣是兩程,儘管他們是騎兵營。但也無奈,缺馬啊。康成所在的這一營,經過減裁後,吃空餉的兵士少了,達到了三百六十多人,幾乎接近了標準四百人的配置。然而馬只有一百八十幾匹,一半人繼續下馬行軍,那能快得起來。

然而也沒有人注意,這麼多年就是這麼過來了。

三月,一部分禁軍抵達環慶路境內。

“康大哥,你看,那邊有好多馬。”

那便是保捷軍的馬。

大順城之戰後,蔡挺與王巨從擄獲的戰馬中抽出一部分,分給了保捷軍。不過環慶路沒有秦鳳路的渭源地區,也沒有涇原路的葫蘆川地區,鄜延路的大三川口地區,所以只能將後方各個荒山地區抽出來,用以保捷軍養馬,半牧半定,將士輪流負責種割苜蓿青蘆,餵養戰馬,又配以專門的獸醫。王巨不久就到了京城,負責鄭白渠了,蔡挺繼續主持,又於各個養馬場所周邊地區抽出一些耕地,分給保捷軍種植。又抽出一些荒塬,用之溜馬。統稱爲馬田。

這些馬等於是他們自己的,將士養得細心,環境也適宜,所以馬養得遠比禁軍的馬更驃壯。

康成看着這些馬,眼裡也閃過一些豔羨,騎兵,怎能不愛馬,不愛好馬?

倒是那些保捷軍看着他們,眼中閃過鄙視的光芒。

康成也不在乎,確實相比于禁軍,邊軍戰鬥力太強大了。但他們再怎麼強大,薪酬也不及禁軍,到了戰場又是炮灰的角色,何必吃味。

幾千大軍繼續前進。

沒幾天,康成所在的廣銳營便到了慶州。

安頓下來後,訓練也是少不了的,只不過大家都在做樣子。

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康成在慶州聽到一則消息,說是西夏人發兩萬大軍進攻綏德城不果,於是在綏德城周圍築八堡圍之,被郭逵派大將燕達擊敗,然後郭逵移檄文於宥州:夏國違誓詔,侵城漢界,其罪甚大,若能悔過,悉聽汝還,或不從,則誅無噍類。聽聞後,餘下夏兵迅速潰逃回國。

“原來西夏人也不行哪,”這便是軍中的議論。

隨着五月到來。

這時這支廣銳營忽然接到一個命令,讓他們前往瓠子嶺。

康成武藝出衆,但只是一個十將,具體的內幕他不大清楚,便狐疑地問了一下瓠子嶺在哪兒。

不久便得到消息,瓠子嶺是屬於橫山的一個山嶺,在大順城的西北方向,並且它已經出了宋朝控制區……

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537章 會戰(二)第480 勸說第5章 斬首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191章 初戰(上)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89章 高家第814章 狗不如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340章 悟空第72章 悲情第102章 蛋痛了第441章 火拼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625章 有過第130章 吻合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802章 有了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449章 非急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273章 撈好處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23章 吃柿子第832章 慘第15章 夏國劍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266章 龍手(上)第343章 贖人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433章 默契第102章 蛋痛了第486章 買安第837章 三明第634章 足跡第102章 蛋痛了第730章 兩顆心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17章 有點少第710章 山匪第278章 述職第731章 假像第76章 世仇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429章 道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381章 五分心第28章 高人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49章 海盜(中)第260章 屹立(下)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314章 錦袍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15章 四告(上)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338章 小人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697章 芒種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835章 同意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225章 礦奴第191章 初戰(上)第158章 請權(下)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659章 海戰(下)第182章 子午山第771章 軟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599章 白衣(下)第756章 第一步第435章 嚇一跳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04章 獻舞(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402章 在等着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792章 大捷(上)第629章 條件(上)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473章 迷宮(下)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480 勸說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174章 有條魚第216章 報復第421章 新世紀第656章 龍臀第260章 屹立(下)
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537章 會戰(二)第480 勸說第5章 斬首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191章 初戰(上)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89章 高家第814章 狗不如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340章 悟空第72章 悲情第102章 蛋痛了第441章 火拼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625章 有過第130章 吻合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802章 有了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449章 非急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273章 撈好處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323章 吃柿子第832章 慘第15章 夏國劍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266章 龍手(上)第343章 贖人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433章 默契第102章 蛋痛了第486章 買安第837章 三明第634章 足跡第102章 蛋痛了第730章 兩顆心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17章 有點少第710章 山匪第278章 述職第731章 假像第76章 世仇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429章 道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381章 五分心第28章 高人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49章 海盜(中)第260章 屹立(下)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314章 錦袍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15章 四告(上)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338章 小人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697章 芒種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835章 同意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225章 礦奴第191章 初戰(上)第158章 請權(下)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659章 海戰(下)第182章 子午山第771章 軟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599章 白衣(下)第756章 第一步第435章 嚇一跳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304章 獻舞(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402章 在等着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792章 大捷(上)第629章 條件(上)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473章 迷宮(下)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480 勸說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174章 有條魚第216章 報復第421章 新世紀第656章 龍臀第260章 屹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