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五分心

這個問題真的不大好回答。

它也是以後黨爭的主要命題,因爲王安石就是第二個桑弘羊!

王巨想了想說道:“陛下,從兩個方面着手,第一是漢武帝用兵的對錯,以及國家收入的真實作用。可以將國家收入分爲三大部分,富人一部分,自耕農與中商一部分,貧困百姓與小商販雜役這一部分。這是國家的收入。”

“不對。”

“陛下是指國家收入嗎?不,國家收入不能算,若那樣,陛下還不知道國家收入的真實用意。國家爲什麼需要收入,養兵、作戰,募養官員衙吏,興修關防水利道路,興辦教育,賑災救濟貧困,最後纔是供養宗室皇室。爲什麼養兵作戰,築建關防?乃是爲了保衛國家安全,保衛百姓安全。爲什麼豢養官員衙吏,乃是爲了治理百姓,維護國家穩定。爲什麼興修水利道路,乃是爲了國家發展。爲什麼賑災救濟,乃是給底層百姓一條生路。但沒有一個強大穩定持續發展的國家,百姓生活如何能安定與發展?這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只是形式不同罷了。只有宗室與百姓的關係不大,但宗室費用一般很小。國家收入在這個過程中起的作用,僅是一個轉手的作用。君王與官員的職責則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實現,因爲這些費用主要還是爲了國家,爲了百姓,而非是真正去爲了軍事,爲了水利,爲了道路與官員本身。因此費用越少。百姓負擔則越小。”

又是新語!

趙頊對站在邊上的太監說道:“記下。”

王巨略略凝眉。但說出來了。就不能怕傳出去。

太監用筆將君臣二人剛纔的談話記錄下來。

王巨等他寫好後,又說道:“漢武大帝發起戰爭,有人反對,有人支持,桑弘羊便是贊成派。事實結果是窮兵黜武,民不聊生。然而爲什麼整個民族以漢爲尊號?幾千年過後,大家回想起歷史,想到漢武大帝。會想到的是漢人的崛起,張湯的那句凡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但想到我們宋朝,想到的也許,那是一個很富的王朝,一個軟弱的國家。爲何,漢武大帝打出了我們大漢的雄威與自信。”

“以漢爲民族尊號……”

“陛下,凡事有得必有失,就象仁宗皇帝,什麼都不會做。只會做官家。無他,一個人精力有限。顧東便棄西。章楶問我現在可讀書,我是在讀書,只是在讀史書,而非是經義了。那有那麼多精力?李後主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卻非是一個好皇帝,因爲他將精力抽走了,放在琴棋書畫上,放在詩詞歌賦上,如何能做一個好皇帝?”

“唐太宗與唐玄宗……”

“唐太宗字寫得還好,詩也不錯,但也只是還好與不錯罷了,能否稱爲大家?唐玄宗不但詩字,畫也不錯,特別後來將國政交給李林甫後,連音樂舞蹈也善長了。當他在這上面造詣越來越深時,國家也到了衰敗之時。陛下想學唐玄宗乎?”

“呵呵,朕說一說,說一說,”趙頊乾笑道。

“道理都是一樣,漢武大帝那次崛起,是一個民族的崛起,從將到兵,都是漢人,與胡人半點關係也沒有,也打出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但付出的則是他那一代百姓的艱苦困難。這便是漢武大帝的得與失。站在民族尊嚴這個角度看,漢武帝與桑弘羊是對的,站在當時百姓角度來看,他們都是錯的。也就是說站在民族崛起與邊民角度來看,桑弘羊是良臣,站在當時普通百姓角度來看,他則是奸臣。”

“這倒也是,那麼第二點呢?”

“說第二次之前,臣先說這個均輸法,臣以爲有的可以均輸,比如糧食,民以食爲天,特別是荒年,奸商囤積居奇,百姓餓殍道路,若是有人煽動,立即盜賊四起。這個均輸是必要的。一旦木棉普及,價格下跌,百姓都能用得起,同樣可以均輸,它關係到百姓會不會被凍死。但有的就不能均輸,比如端硯,宣紙,普通人望洋興嘆,難道國家指望人人用得起嗎?連這個也要調控,商賈還能不能有生路?他們也是國家的精英,豈能不反對?況且這些物事價格不好定落,比如棉被,國家去銷售,未必能賣出十貫錢,但商人卻能賣出二十幾貫錢。”

“桑弘羊那種經濟方式非是民不加賦而國自用,而是臣剛纔所說的再次分配。但也要看站在那一角度來看,首先站在國家角度來看,臣再說一個比喻,慶曆戰爭!慶曆戰爭實際只打了幾場戰役,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府麟戰役。但幾年打下來,造成什麼結果?民不聊生,連瓜果蔬菜也要徵商稅。結果一個大旱,張海郭邈山等盜賊紛紛造反。爲什麼沒有大臣反對呢,他們反對的就是不當戰爭,而不是這種斂財手段。爲何?”

“爲何?”趙頊問。

“因爲斂的是普通百姓錢財,與豪強權貴無關,甚至士大夫與權貴行商,照樣不納商稅,爲何要反對?”

僅是一句話,恍如在這個天氣裡,往趙頊頭上澆了一盆冷水。

“這是戰爭規模不大的,若是象漢朝那樣持續性地打了那麼長時間,並且每次興師動衆,兵伐千里,那幾年打下來,繼續仁宗時的斂財方式,會出現什麼局面?國滅!”

如果不是王安石斂財,宋神宗後期的一系列戰鬥打下來,北宋照樣滅亡!

“但因爲有桑弘羊式的斂財,貧困百姓雖然很苦,但略有那麼一點生路,漢朝平穩過渡。因此站在國家角度,桑弘羊沒有做錯。站在貧困百姓角度,桑弘羊更沒有做錯。但站在權貴富人的角度。桑弘羊就是奸臣小人國賊。因爲他動的就是這一羣體的利益。將他們的財富擠出來。維持國用。”

“朕明白了,爲什麼……”趙頊後面沒有說了,爲什麼司馬光罵王巨是小人國賊。

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角度不同,看他的標準不同,讓臣如何評價?”

“朕也需要桑弘羊。”

“陛下需要桑弘羊,但霍光在哪裡?”

“咦,桑弘羊不是霍光殺死的嗎?”

“桑弘羊之死是謂必然,漢武帝在的時候。知道桑弘羊的功勞,必然庇護。但他不在了,誰來庇護。然而恨他的權貴很多,所以沒有霍光,也有李光張光王光,只要有一光想掌權想上位,必殺桑弘羊,用以取悅權貴支持他。這纔是霍光殺桑弘羊的真正原因。但霍光英明之處,便是取締了桑弘羊某些激進的變法,保留了一些溫和的變法。而不是全部推翻打倒。所以漢朝繼續在發展進步,所以纔有了昭宣中興。爲什麼漢宣帝后來畫麒麟閣十一功臣。霍光爲第一,不過漢宣帝很有意思,只尊稱爲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

“呵呵,”趙頊也笑了起來。

“陛下,相信有人願意做陛下的桑弘羊,但未來得罪的權貴很多後,總會有人帶頭清算,然而沒有霍光主持,那麼後果非是清算,而是統統推翻。國家將出現嚴重的扭曲,也會出現嚴重的黨爭。臣說的意思,陛下會意嗎?”

“不會,朕還很年青。”

關健問題是你不長壽啊。

但王巨知道趙頊變法的主意已定了。

那就變吧。

於是他換了一個話題:“陛下,臣將大臣之心分爲五分心。”

“五分心?”

“社謖之心,忠君之心,個人之心,家人之心,宗族與親友之心。”

“社謖與忠君不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比如臣科舉得中授官,乃是宋朝制度對我的恩惠,與陛下無關。但陛下對臣的信任,這是陛下個人的恩情。陛下也是這個社稷的一部分,但不代表整個社稷。”

“你說得好直接……”趙頊哭笑不得道。

“這是事實,這五分心,實際只要能將社稷與忠心放在個人家人宗親友人之上,那麼這個大臣就是忠臣了。”

“這個很多吧。”

“陛下,不多,司馬懿那樣的官員才叫多,包括韓信在內,若是漢高祖不給他楚王封國之權,他會不會出兵垓下?因此出了一個諸葛亮,千古頌之。因爲不論成敗,他的公心勝過了私心。請陛下切記,莫要聽信朝中大臣們冠冕堂皇的話,八成大臣說是一套,做是一套。這便是臣要講的第二個問題,那就是真。臣要說的是範文正,其實范仲淹一生做爲雖傑出,但功過都有之,勝過他的大臣不計其數。爲何一提到範文正,全部肅然起敬。因爲他是真。”

“真?”

“簡易一點就是言行合一,他說進也憂,退也憂,也做到了,平生不做僞。慶曆新政失敗後,他去陝西,路過呂夷簡處,與呂夷簡交談。臣不知道他們談了什麼。但自那以後,范仲淹便消失了。因爲可能那一番交談,讓他徹底醒悟政治不是他所想的那麼簡單,然而呂夷簡那一套他做不來。於是從此緘默。想不明白,他就不說。這樣的大臣所說的話,基本是發自肺腑之言,所以不管對錯,能相信之。但這樣的大臣,並沒有幾個人。其他大臣所說的話,請陛下要三思,要琢磨。”

“五分心,真……”

“這樣,臣再做一個比喻,爲什麼曹操南下時,張昭等大臣議和,因爲投降曹操,他們還是江南名士,還是大臣,利益並沒有妨礙。若是戰敗,他們將會一無所有。如果當時勢均力敵,主戰的大臣會很多。關健當時曹操挾借平兩袁,滅劉表之勢而來,氣勢洶洶。所以主和的大臣佔據了上風。這便是五分心,與不真。他們掛着各種大義之名,勸孫權投降。實際呢,他們是爲自己着想,爲自己家人着想,爲自己宗族親友着想。陛下想改革國家弊病,想填上積欠,想使財政產生盈餘,稍有大動作,必傷害一些權貴的利益,或者沒有傷害到,但他們沒有沾到光,便不服氣,就象臣的鄭白渠耕地分配那樣。如果每場戰役都打勝的話,他們自然無話可說。但這不可能的。比如李元昊,也吃過許多敗仗。然而一旦打敗,不論大小,馬上朝野上下,全部會反對。除非不會觸犯他們本人,本家,宗族親友之利益,而國家富強。但世襲壯,國家與貧困百姓則必衰。國家與貧困百姓壯,世襲必衰。這是根本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也就是說陛下你想動手變法,做好了準備嗎?

那不是鄭白渠面對的小豪強,而是全國的大豪強與大權貴!

“會很難嗎?”

“很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說的話,這是一條很難很難的道路。漢武帝被千古士大夫所指所罵,但他還成功了。許多人連成功的影子還沒有看到呢,就象屈原一樣,死在半路上了。”

第379章 不可行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300章 一箭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163章 蕃騎(上)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351章 共妾第381章 五分心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521章 蔣幹第468章 旅(上)第59章 離去第111章 挑戰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386章 謠傳第561章 扯皮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709章 聖儒(下)第64章 買馬社第340章 悟空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282章 用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689章 待發第694章 一天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370章 楊家將第65章 拜節第403章 私軍(上)第582章 攔道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377章 平戎策第261章 家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15章 夏國劍第196章 破\處(下)第587章 燕歸來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12章 殿下(上)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499章 清洗第348章 又坑了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267章 龍手(中)第445章 二王(中)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50章 門客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317章 坐臥者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19章 天上(上)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331章 寬厚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76章 威名(下)第857章 割土(下)第437章 大人物第599章 白衣(下)第346章 潑污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710章 山匪第219章 賀蘭硯第160章 錢哪(下)第18章 折服第437章 大人物第106章 捉他第78章 不合格第206章 重諾第321章 松溪第120章 上眼藥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83章 鬧大吧(二)第472章 迷宮(中)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848章 誘餌第1章 背騾子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769章 反轉(下)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166章 推官(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290章 驚豔第572章 提醒第740章 裂車(中)第89章 高家第360章 一句話第564章 退一步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25章 斷錯了第739章 裂車(上)第427章 擔心第630章 條件(下)
第379章 不可行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300章 一箭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163章 蕃騎(上)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351章 共妾第381章 五分心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521章 蔣幹第468章 旅(上)第59章 離去第111章 挑戰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493章 夜襲(下)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386章 謠傳第561章 扯皮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709章 聖儒(下)第64章 買馬社第340章 悟空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282章 用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689章 待發第694章 一天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370章 楊家將第65章 拜節第403章 私軍(上)第582章 攔道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377章 平戎策第261章 家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15章 夏國劍第196章 破\處(下)第587章 燕歸來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12章 殿下(上)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499章 清洗第348章 又坑了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267章 龍手(中)第445章 二王(中)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50章 門客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317章 坐臥者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19章 天上(上)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331章 寬厚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276章 威名(下)第857章 割土(下)第437章 大人物第599章 白衣(下)第346章 潑污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710章 山匪第219章 賀蘭硯第160章 錢哪(下)第18章 折服第437章 大人物第106章 捉他第78章 不合格第206章 重諾第321章 松溪第120章 上眼藥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83章 鬧大吧(二)第472章 迷宮(中)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848章 誘餌第1章 背騾子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769章 反轉(下)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166章 推官(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290章 驚豔第572章 提醒第740章 裂車(中)第89章 高家第360章 一句話第564章 退一步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725章 斷錯了第739章 裂車(上)第427章 擔心第630章 條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