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堵水導水

三司的賬冊也拿過來了。

有的也燒掉了,不過大多數還在。

還有的出現了損毀,後來派人重新謄抄,數據略有些不準。

總之,這次若不是章惇,事兒就大了,說不定整個三司庫蓄賬冊,能一起燒掉。

但就是這樣,幾名負責的官員,不過是貶放到外地,依然繼續做着高官……

所以不能說在宋朝一無是處,比如王巨這麼做,換做朱元璋時,不但他腦袋會搬家,連他的家人也抄家問斬了。

然後大家翻着各州軍的商稅情況,發現各州軍的商稅都增加了。特別是泉州,去年一年與前幾年相比,商稅整整增加了二十幾萬貫。至於市舶司的抽解,那看都不用看了,肯定是以翻倍數量在增漲。

王巨說道:“僅是一個海港,便產生了這麼大財富。實際不僅如此,這個商稅增加的背後,是養活了更多的人,使得更多的百姓變得富裕。陛下,就象臣在慶州,曾經扶持了一個叫祖陽的氈氈商賈。僅是他一個人,一年直接間接合在一起就貢獻了近兩萬貫商稅,同時還養活了許多織女,也使得許多人家因爲牧毛羊而獲益。也就是他這一個產業,便使得好幾百戶人家一起變得富足起來,並且自己也增加了收入。因此說介甫公曾言,民不加賦而國用自足,是對的。只是……”

這個說法能成立,但王安石沒有做到。

王巨又說道:“但楚建中去了慶州後,關閉了幾個臨時的邊境互市,不能說他做錯了,確實朝廷不允許在慶州置辦互市。又因爲乾旱到來,百姓缺少食物。包括綿羊也殺了吃。西夏那邊雖有皮毛,終是私商,到了祖陽手中。價格變得高昂無比。官府那邊,卻在向他攤派氈毯。而且價格很低。祖陽不得不虧本生產一些氈毯交給官府,餘下能盈利的氈毯就不指望了。同時又因爲手中略有些餘資,官府又攤派了大量免役錢。長久下去,必然會家破人亡。又因爲生產萎縮,許多百姓也無法獲益了。不能說楚建中是貪官,臣聽聞此人政績一向不錯。只是因爲一個是良性的教導,一個是劣性的攤派,產生了反差。因此百姓怨聲載道。臣聽聞朝廷這才讓範公替代了楚建中。範公生活節儉。作風清廉,不過他會不會這個經營之術,臣懷疑之。若不會,範公在慶州也休想贏得百姓愛戴。”

這樣一說,幾人全部懂了。

所以王巨每到一處,百姓愛戴。

然而繼任的官員在他的比較下,也就悲催了。

但王巨也頭痛,祖陽被逼得無路可走了,於是寫信向他求救。

不在其職,不謀其事。王巨現在如何能管得了慶州事務?所以他刻意寫了一封信給範純仁。將情況講了一下。然而範純仁會不會給他面子?就是給他面子,是少攤派祖陽的免役錢與市易商貨,還是重新打開邊境的那幾個互市。讓祖陽再度發展?王巨不得而知。

“這樣終非長久之策,因此臣一直在泉州思考,看能不能立一項制度。而且到了今年,不僅是泉州,正是一個海港的拉動,福建路許多地方百姓皆變得富足起來。陛下不妨派使者下去暗訪一下,看臣所說的是不是虛言。因此臣在泉州的意義,遠大於在鎮定府的意義。請陛下容許臣在泉州繼續留任兩到三年時光,於國有利。於民有益。如若不然,微臣只能辭職回鄉。”

反正我要泉州呆定了。

“那個辭職的什麼……”趙頊無語了。別人辭職多少還做一個樣子,王巨辭職那是很乾脆的。直接將公服一脫,官印一交,俺不做官了。這很不好啊,可怎麼辦呢,若是普通官員,趙頊早一腳給踹死,然而王巨能踹麼?他問道:“朕還有點沒有聽明白,何謂民不加賦而國用自足?”

“百姓生活,無非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臣的想法是由官員帶頭指導,將這個效應放大,更好地去吃山,吃水。就象農民種莊稼一樣,刀耕火種是一種種法,精耕細作也是一種種法。前者收成很少,後者收成更高。就是麻煩一點。收成高了,國家加一點稅賦,實際是等於沒有加賦。這就是民不加賦而國自用。就象臣在慶州與泉州所做的這樣。”

“但是很難啊,”呂惠卿道。

“當然難了,更難的是許多官員以言利爲恥之,於是交給胥吏去管理,那能管好嗎?又有許多官員不懂,他們自己不懂了,如何教導百姓?其實主要還是懂財政的大臣少了,如果多起來,能看到的榜樣多了,也許就會漸漸好轉。這條道路太過漫長,因此當初我與王雱說過一番話,一是考成法,這個爭議很多,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需要考成什麼,如何去考成。往往顧此必會失彼。另一個,便是齊商稅。”

“齊商稅?”吳充訝然。

“我的傔客曾看到一些貧困地區的主戶,他們沒有門路,於是讓胥吏將他們的瘠地劃成了上田,然後便多攤派了兩稅、苛捐雜稅,現在又多攤派了青苗貸、免役錢。名爲主戶,實際生活無比艱難。但一些有門路的豪強呢,卻將上田劃成了下田,規避稅賦,甚至能將自己變成五等戶,連免役錢都免了。因此他說齊稅。我就說,介甫公的方田均稅法,實際就是針對這種時弊而去的。可執行了幾許?齊稅,只能是一個夢想。於其齊稅,不如齊商稅。”

大家一起沉默不說話。

就是這個齊商稅,麻煩同樣很多的。

“實際我在慶州與泉州就執行了一些齊商稅政策,因此商稅激增,又用一部分激增的商稅還之於民。取之於民,還之於民,所以治境皆粗安。不過若放在中原地區,一旦普及齊商稅政策。爭議就會很大了。然而若是普及了呢?當真全國一年商稅只有八百幾十萬貫?只要稍稍普及,就可以在前面增加三千萬貫。”

“不可能那麼多。”吳充又說。

“吳公,我只說一件事。許多商賈在江陵候等赴蜀的士大夫,往往請他們上船坐一坐。一道去巴蜀,不但不收其路費,還會給其幾千貫大駕光臨費。爲何?因爲那樣商賈

便可以打着士大夫的旗號,免去各個場務的盤查與徵稅,所得利更多。試問,每年朝廷徵了幾個權貴商賈的商稅?然後我再說一件事,爲什麼當初我設立竹紙作坊時,要拉上高家。沒有高家的保護。我那時未中進士,這個竹紙作坊一旦盈利,能得活嗎?這是我主動讓裡面的契股納稅的。若是不納稅,又有那個場務敢徵竹紙作坊的稅賦?”

其實很正常哪。

就象tg,房地產很賺錢哪,但真正成功的房地產商,有幾個是沒背景的?然後再放大到各個私企,能成功的又沒有後臺的,很少很少。沒有後臺,各方面的支持就不足。包括貸款,政策扶持,稅務。要命的是因爲沒有後臺,官員天天上門來吃來喝來拿,若不給,各個檢查來了。這種情況下,想要成功,何其之難。

但也不要說tg了,美帝那邊同樣也是。儘管出臺了遺產稅,什麼反壟斷法案等等。然而爲什麼來了一個政治獻金?有了政治獻金後,政策就會保護他們。那麼各種不公又產生了。

除非是小國家,否則想要絕對的公平。那無疑是癡人說夢。

不過王巨點出來了,還是振聾發聵的。

“所以國家商稅幾乎成了一個擺設。徵的也只是中小商賈的稅賦,真正能徵到稅的,卻罕能徵到一文錢商稅。別的不說,我就說東面幾百步外的金帛行,一筆交易往往就是幾十萬貫,諸位,你們徵到了多少商稅?”

“難哪……”呂惠嘆氣道。

是這個理,敢誰敢去徵哪?

“若是有三千萬貫,何必執行青苗法,寬剩錢,市易法。陛下,微臣聽到市坊上流傳着的一個說法。介甫公說變法時,與陛下提及一件事。天下雖富,然而國窮平民窮,爲何,兼併嚴重,貧富嚴重分化。長此下去,必然產生陳勝吳廣之流。所以變法一壯國庫,二就是打擊豪強的兼併。然而如同微臣剛纔所說的,在這種稅賦制度下,在這種大環境下,有幾個士大夫沒有參與到兼併或者行商當中?故變法起,反對聲音浩大。又因爲下面官吏做得不好,往往富人攤派得不多,卻連最貧困的百姓被攤派了。包括免行錢,有幾個州縣的五等戶沒有被攤派?他們爲什麼要攤派!”

都快活不下去了,還要攤派這個免役錢,百姓能不痛恨嗎?

“再看市易法,陛下可以派人查一下,因爲市易法,有多少中小商人欠下了市易務的債務,因爲無法償還,天天被牙吏追債。所以介甫公說數十浙西大戶攤派了六百貫免役錢,多取之無妨。陛下也說,此兼併宜催之。陛下,有無此事?”

“有。”

“但最後陛下還是漸漸減少役錢,於是介甫公痛惜地說,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隨下一杓水,即羹何由熟時也?也許介甫公說得對,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做事就要一鼓作氣,若是斷斷續續,便會成了二鼓衰,三鼓竭,最後敗之。然而我不認同介甫公的變法。似乎變法是一壯國庫,二是打擊兼併,阻止貧富分化的蔓延,然而因爲官官相護,或者官吏不良,卻將這種攤派分加給了貧困百姓,他們生活本來很是艱難,再加上攤派,無疑是雪上加霜。於其這樣,何不均齊商稅,有此兩三千萬貫商稅,又何必有青苗貸、市易法與寬剩錢?”

然而齊商稅就解決問題了嗎?

還是沒有。

僅是政策的傾斜,便會讓貧富分化繼續加大了。

但這個永遠是一道無解題,因此想真正做到平均,只能在烏托邦的夢中實現。

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的穩定性。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一場三國演義下來,整個中國還有多少百姓?一場隋唐演義下來,整個中國還有多少百姓?相對來說,反而趙匡胤做得更仁愛一點,滅一國息上兩年,再徐而圖之,一戰一息,人口在持續增漲着。

前世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泰國,如是再民煮再亂下去,最後連菲猴都不如了。

因此在變法的基礎上,也要顧慮國家的穩定。從這上面考慮,趙頊並沒有做錯。不停地添加火,最後失火了怎麼辦?

王巨又說道:“其實比喻治水,微臣很早之前便感到介甫公是堵水之策,並非良策。因此知道國家積貧積弱,國庫積欠巨大,以至到了河北大災,國庫內庫空空如也,國家卻撥不出任何賑災錢帛糧食,逼迫災民回鄉自己解決,國家不變不行了,微臣卻一直沉默不發,甚至主動辭去了條例司的官職。然而想有一個導水之策,則是更難更難……”

這是王巨第一次公開吼出自己的政治理念。

不然長久下去,他就消失了。

這樣吼一吼,有一些人關注,那就會有一些人支持。

而且他的說法十分誘人,真正的不加賦而國自用!

導水之策而非堵水之策!

但現在還不是上位之時,所以最後用了一個很難很難,搪塞過去。

實際他心中已經有了一些想法,最少會比王安石變法引發的矛盾少吧,就算是多,但效果也會比王安石變法強。並且他這個航海就是爲以後如何“民不加賦而國用自足”做準備的。

可不能說,不然趙頊必會疑心。

而且他這種疑心,終於讓王巨私心越來越重。

還有,趙頊斂財是幹嘛的,一壯國庫,以備不測。

二是強軍強國,然而強大軍隊最少得有名將名帥,王韶這麼能打,你就忍心讓王安石去糟蹋。甚至王安石徹底回家養老,也不召回重用之?

然而就不能多說了,適可而止,否則就成了畫蛇添足,最少會使呂惠卿恨上自己。

最後王巨又說道:“至於遼國勒索,臣既然回京述職,就容臣多呆上一段時間,讓臣瞭解詳細的情況,再與遼使洽談。”

馬上就要到元旦節了,遼國必派賀元旦使者過來。還要指望宋朝的五十萬呢。

那時候讓我去與他們談一談。不就是來勒索嗎,讓我來對付他們!()

第373章 增兵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771章 軟第796章 露底第226章 底氣第540章 春雷第37章 魅影第156章 文臣(下)第373章 增兵第488章 泄露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686章 山林第376章 共濟會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87章 燕歸來第438章 求親第41章 聯親第704章 殺母(上)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726章 微調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08章 逆轉(中)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519章 天上(上)第311章 屠刀(上)第28章 高人第755章 你不懂第603章 幾振(上)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443章 市易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166章 推官(下)第663章 老朋友第11章 圍殺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455章 存在第731章 假像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150章 葬花第78章 不合格第276章 威名(下)第404章 私軍(下)第703章 大事(下)第230章 都想第38章 垂涎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275章 威名(上)第370章 楊家將第28章 高人第617章 呵呵第282章 用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42章 爲難第644章 長城(上)第95章 第一躍(五)第12章 殿下(上)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401章 十條罪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534章 小孩子第98章 祭父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702章 大事(上)第796章 露底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433章 默契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127章 好高第63章 親戚第214章 故人第680章 黃雀(下)第849章 冷處理第644章 長城(上)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318章 資格第499章 清洗第190章 亮劍第609章 兇狠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332章 水與火第431章 撫養第235章 秋碩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244章 蕃奸第263章 斬龍(下)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63章 親戚第597章 兩難之地
第373章 增兵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771章 軟第796章 露底第226章 底氣第540章 春雷第37章 魅影第156章 文臣(下)第373章 增兵第488章 泄露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686章 山林第376章 共濟會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587章 燕歸來第438章 求親第41章 聯親第704章 殺母(上)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726章 微調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508章 逆轉(中)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519章 天上(上)第311章 屠刀(上)第28章 高人第755章 你不懂第603章 幾振(上)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443章 市易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166章 推官(下)第663章 老朋友第11章 圍殺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08章 各自找朋友(上)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455章 存在第731章 假像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150章 葬花第78章 不合格第276章 威名(下)第404章 私軍(下)第703章 大事(下)第230章 都想第38章 垂涎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275章 威名(上)第370章 楊家將第28章 高人第617章 呵呵第282章 用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42章 爲難第644章 長城(上)第95章 第一躍(五)第12章 殿下(上)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401章 十條罪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534章 小孩子第98章 祭父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702章 大事(上)第796章 露底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433章 默契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127章 好高第63章 親戚第214章 故人第680章 黃雀(下)第849章 冷處理第644章 長城(上)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318章 資格第499章 清洗第190章 亮劍第609章 兇狠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332章 水與火第431章 撫養第235章 秋碩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244章 蕃奸第263章 斬龍(下)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63章 親戚第597章 兩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