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春雷

這時候戰場上看上去很混亂,確實也是很混亂,不過在混亂中各有秩序。

那就是戰旗。

象這樣超級戰役,識別敵我十分重要,有人說系毛巾,或者從鎧甲來甄別,那在中小型戰役中會管用,但放在這樣的特大型戰場不大管用了。

不要說西夏,就是宋朝的鎧甲同樣很亂,鐵甲、皮甲、紙甲、布甲,大家都有,甚至有人穿的就是繳獲來的敵人鎧甲。而且兩部軍隊來源同樣十分混亂,西夏的軍隊來自西夏各地蕃漢各部族。宋朝的軍隊同樣如此,有蕃兵、蕃民兵、漢人緣邊弓箭手、保捷軍、各地馬步禁軍,因此從口音上、從相貌上、從鎧甲上,甚至從兵器上,都不大好甄別敵我。

這時陣型與戰旗尤其重要,因此在古代戰場上旗幟五花八門,實際不是五花八門,而是各軍有各軍的戰旗,甚至爲了區分,上面還標準了主將的姓氏。

它就是爲了這種情況下,各自三軍部下始終靠擾在一起,然後向敵人攻擊。

所以一旦陣型打亂了,無論兵力佔據多少優勢,馬上三軍就會迅速潰敗。

可能樑乙埋看不出來,但王巨卻能看出來,並且王巨還看到很多問題,比如宋朝官兵大半沒有實戰經驗,因此在戰場上表現很笨拙,還有許多是弓弩兵,但現在不是兩軍對壘互射,而是直接的各種兵器混戰,儘管提前王巨準備了大量提刀,因爲許多弓弩兵以前未練過用刀。刀拿在他們手中。感到很彆扭。這多少也抵消了士氣所帶來的正面作用。因此在大順城宋軍未衝過來的時候,西夏人漸漸從一隻只亂轉的蒼蠅,慢慢變得有序,向各自的戰旗靠攏,所以那一刻,讓王巨很擔心。

不過隨着大順城宋軍衝殺過來,戰場再次逆轉。

前面就是樑乙埋的主力軍隊,也就是呆在柔遠寨城下還未來得及撤退的夏軍。他們在最前面,戰得最激烈的便是這一部分的夏軍。

後面則是原先撤出柔遠寨,卻讓樑乙埋調回的夏軍。並且在會戰爆發開始,後方還有許多夏軍源源不斷地從後方涌過來,這些夏軍的到來,一度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

但隨着戰爭的持繼,後面涌來的夏軍漸漸少了,應當還有不少夏軍在後方趕回來,只是他們離得遠,傳令又耽擱了。便產生一來一去的時間誤差。所以後面夏軍涌來的數量在漸漸下降。

實際王巨不清楚,一開始樑乙埋以爲宋軍只有兩萬來兵馬襲擊了樑永能部。所以下令是前方十里處的軍隊撤回來。直到樑永能逃回來。稟報是三萬多四萬多宋軍,再加上大順城宋軍也殺了過來,樑乙埋這才下令前面三軍一起撤回,甚至讓安疆堡的部分夏軍也撤回來支援。但這樣便產生了更大的時間誤差。

後面還有許多夏軍,但都在半路上。雖然相隔得不是那麼遠,只是隔着無數重山,王巨看不到罷了。

現在這一部夏軍也陷入了混戰當中,姚雄帶着手下,已經衝殺到了這裡。大順城的官兵因爲道路之故,直接就衝入了這股夏軍當中。這樣一來,樑乙埋身後都成了血腥的戰場。

並且要命的是姚雄看到王巨旗號,於是他帶着手下數營騎兵,又向夏軍後方衝去。

夏軍後方便是樑永能的逃兵。

他的手下整被打散掉了,不要說旗幟,就連號角都丟失了。

開始他們從樑乙埋讓出的三條通道逃向後方,接着宋軍殺過來,通道也沒有了。因此樑乙埋不停的喝令着,讓這些敗兵想辦法逃到後方集結整編。

如果不是大順城的宋軍殺過來,說不定就讓樑永能集結成功。那時西夏就有六成機率可能反敗爲勝。

樑永能正在集結整編他的部下。

然後就看到姚雄帶着手下向後軍衝來,接着劉紹能與林廣一左一右也接到了王巨命令,向後方殺來。

這股正在集結的後軍一陣慌亂,然後致命的殺着就到了。

那就是李三狗的軍隊出動了,這麼多天的慘戰,多少胞澤死於西夏人之手。至於多少西夏人被他們殺掉那是不管的,因此個個義憤填膺,鼓譟着,衝了過來。

要命的這部宋軍兵力雖不多,可多是兇悍的蕃人,而且經過這麼多天血戰,個個有着豐富的實戰經驗,更不會有人怯戰。

姚劉林三支宋軍就象三把尖刀,生生撕開三道口子,衝向了這些正在集結的夏軍,李三狗這支宋軍更是直接殺到了他們後方,這一擊成了致命一擊。

本來這些夏兵被殺得驚魂未定,又看到四把尖刀從四面八方,甚至從背後撕過來,在這四把巨大的尖刀絞殺下,一個又一個戰友倒在血泊中,個個嚇得面如土色。更要命的是後面有大範圍的空曠地帶,在這個空曠地帶後面便是被西夏重新佔領的安疆堡。

所以這些夏軍自發地就做出了選擇,一個個不要命地向安疆堡逃去。

“敵人?大敗,敵人逃跑了。”姚雄立即吼道。

至此,姚雄已經展露了名將風範,這時候一吼,可以說當抵兩萬雄兵。

並且姚雄未等王巨旗令下,便帶着手下調轉馬頭,重新殺回。林廣、劉紹能與李三狗也不差,立即會意,從左右向西夏中軍衝去,而將中間地帶讓出來。逃吧,讓你們逃。

這時敵人的中軍在大順城的宋軍衝擊下,也漸漸不支,有部分夏兵看到後方大規模地逃跑,接着又聽到宋軍的喝喊,那就逃吧。

樑乙埋也看到這種很不好的勢頭,他立即下令道:“傳令後方三軍,那支軍隊逃跑。就將那個主將斬首。”

命令迅速傳到後面。

但是很不管用。後方樑永能的部下看到中軍也在逃跑了。逃得更快,李三狗、姚雄、林廣與劉紹能又有意地殺兩邊殺回來,中間留下一個若大的空檔,而且經過數次配合,竇舜卿與高永能自發地將兩人各自的兵士往兩邊帶,然後再向中間擠壓。

在宋軍不停地絞殺下,越來越多的西夏中軍也開始大範圍地逃跑。

王巨在山坡上看着,直到這時。他一顆懸着的心才全部定下去。

西夏人敗定了!

於是他撫了一下胸口,立即傳令,讓林廣、姚雄、李三狗各自率領他的部下繼續殺向西夏的前軍,然後與劉昌祚的大軍會合。

等會敵人完全潰敗時,劉昌祚、林廣、姚雄、曲珍、姚兕、李三狗、顧永平、楊培這幾支軍隊全部留下來休息,順便配合後方七營官兵抓捕戰俘,所有戰俘戰馬送到柔遠寨與荔原堡關押起來。然後開鍋做飯,吃過飯後由劉昌祚爲主將,率領三軍準備向西谷砦出發,但今天晚上這幾支軍隊必須趕到西谷砦。

餘下兵馬。包括王君萬、楊文廣、竇舜卿、高永能、歸妹浪埋、劉紹能、趙餘慶這幾部繼續追擊。

這是王巨有意載培劉昌祚。

實際這次大會戰,名將如雲。但在王巨心中,最想載培的還是劉昌祚,次之苗授,因爲這兩人不僅是有名將風範,實際放一放權,已經有了名帥風範。

不過因爲姚兕的善心,中途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故,王巨不得不將劉昌祚先行調到鳳川砦。隨後計劃一變再變,最終還是讓王巨成功地會合了王君萬與劉昌祚這兩支勁旅。然而雖是如此,卻因爲上次的調動,讓王君萬風頭勁出,劉昌祚幾乎象消失一般。包括剛剛一戰,因爲各軍所在的位置關係,劉昌祚不得不殿後了。

劉昌祚本人也沒有怨言,他的性格太好了,所以史上被高遵裕坑爹了。換作王君萬,他能聽高遵裕調動,不立即趁勝攻靈州城,反而率領三軍眼睜睜地看着靈州防禦增強,自己三軍卻在靈州城外眼巴巴地等着高遵裕來到?

所以這次王巨刻意給劉昌祚一次脫囊而出的機會。

他還有意地將楊文廣所部也調到追擊大軍中,原因也簡單,在這些諸將當中,竇舜卿位置最高,次之便是楊文廣,他乃是鄜州的知州!再次之便是西邊的周永清與種古,以及延州過來支援的高永能,正在半路上潛伏下來的燕達。

其他人差不多,要麼就是姚兕名氣比劉昌祚大,不過誰讓姚兕這次犯下了一個錯誤。

軍令用旗號傳給了諸將,不過戰鬥依然在繼續。

接到軍令後,林廣、李三狗與姚雄三人率領着三軍往回殺,但因爲竇高二人率領着大軍在兩邊擠壓,他們只好率領部下從中間生生強行殺開了一條血路。

可沒想到這次強行回殺,卻成了一次誤打誤撞之舉,本來中軍士氣渙散,再加上三支宋軍不講理的殺入中路,立即讓中路夏軍失去了所有安全感。

僅是一會功夫,整個中路夏軍就炸營了,特別是那些騎兵,一個個率先向西逃去,餘下的步卒同樣不要命地向西狂奔。

大敗!

慘敗!

樑乙埋痛苦地差一點想撥劍自殺。

沒用了,註定了慘敗,他只能下令,三軍撤退。

至少從現在起就組織撤退,比整個三軍潰敗逃跑,效果要好一點。

他想法是沒有錯,可現在戰場上那麼多如狼似虎的宋軍,其中不乏多名勇將,哪裡輕鬆地讓他得逞。王君萬與劉昌祚諸將繼續帶領着手下不停地將夏軍絞殺分割。

看到中軍逃得快空蕩蕩了,終於兵力最多的西夏前軍也失去了最後一份勇氣,儘管樑乙埋下令是撤退,但實際是演變成了崩潰逃亡。

王巨又立即下令追擊,同時讓三軍齊呼投降不殺。

這時纔是逼降的時候。

樑永能這次可能幸運一點,他逃在最前面。中軍可能也幸運一點兒,他們逃得也比較快。但前軍現在變成了後軍,他們名義是在逃跑,實際一直與宋軍絞戰在一起。

無數的夏兵眼看着自己被丟在後面,同伴不停地被宋軍擊斃,只好舉起手抱着腦袋投降,甚至許多騎兵因爲夾在擁擠的人羣中逃不出去,也不得不下馬投降。特別是那些負裝沉重的鐵鷂子,開始時他們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因爲頂在了最前面,現在成了最後面,戰馬裝備沉重,無法逃脫,不得不下馬投降,要麼就被擊斃。僅是在柔遠寨前,樑乙埋所帶來的鐵鷂子就折了七成!

柔遠寨之寨成了慶州戰役最大的亮點。

在這次戰役中雙方投入了驚人的兵力,樑乙埋幾乎投入了十二萬多兵力,王巨投入了近八萬兵力。如果將白豹城的夏軍、姚麟燕達的宋軍克除不算,雙方投入的兵力也超過了十七萬人。

自宋朝立國以來對外戰爭中,雖然兵力數量還不及高梁河與岐溝關這兩戰的總兵力之和,但整個戰役兵力卻能幾乎與之相當,而且是完全顛倒過來的,那兩戰中是宋軍兵力佔據着絕對優勢,遼國的兵力要少一點。但現在是宋朝兵力少了很多,西夏兵力佔據着絕對的優勢。結果同樣顛倒過來,那是宋軍慘敗,現在成了敵人慘敗。

而且這一戰不管什麼陰謀陽謀,它是正大光明的野外大型戰役,沒有夜襲,沒有堡砦,完全是兩支軍隊的正面野外對撞。

這場戰役也改寫了宋軍對外作戰的歷史,自從岐溝關會戰大敗後,宋軍在正面單個戰場上罕見投入大軍,定川砦投入的兵力已經是顛峰了,但那次投入的兵力越多,敗得越慘重。

嚴格來說,這次投入的兵力比定川砦還要多,並且是在真正單個戰場上的投放。

這一點不象西夏,李元昊多次率領十萬以上的軍隊作戰,並且多將這十萬軍隊放在單獨戰場上對宋軍對遼國剿殺。

因此柔遠寨之戰,破掉了宋朝開國以來對外戰爭史一個個記錄。而且它還讓一大批宋朝士兵得到實戰的錘鍊,也增強了他們的士氣與信心。同時錘鍊的還有大批將領的指揮能力、協調能力、想像能力、配合能力。同時也改變了宋朝百姓對宋朝官兵的鄙視,好鐵不做釘,好漢不當兵,就是從宋朝傳出來的。

甚至可以說,只要以後指揮者不象高遵裕葛懷敏那樣亂來,將這些原班將士調集起來,就能發動一次象樣的戰役,並且勝利的機率仍達到七成以上。

況且勝得如此地光彩,這無疑象一道春雷,在宋朝的上空炸響,帶來了春天的氣息……

第238章 不能比第802章 有了第475章 鼓聲(中)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854章 囚籠(中)第604章 幾振(下)第830章 反轉第124章 觀燈第773章 開業第434章 羞侮第12章 殿下(上)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820章 屍車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744章 擔擾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861章 堯舜(下)第821章 一家人第152章 弟仇(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12章 省錢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851章 雙保險第474章 鼓聲(上)第388章 交好他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113章 侍讀第369章 雪別第568章 隱患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212章 行歌第534章 小孩子第500章 大殺器第16章 人情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403章 私軍(上)第571章 貴人第659章 海戰(下)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312章 屠刀(下)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99章 二王(上)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708章 聖儒(上)第307章 南方第143章 柺子第395章 富!第456章 拿捏(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284章 應戰(下)第3章 伏擊(上)第96章 放榜(上)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178章 子安第540章 春雷第80章 磨練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661章 自曝第181章 神文字第25章 寶藏(下)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56章 文臣(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371章 爲難第108章 姐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800章 點將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92章 初戰(下)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22章 禍福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63章 親戚第453章 三十萬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39章 投名狀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143章 柺子第634章 足跡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06章 來巧了第402章 在等着第704章 殺母(上)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192章 初戰(下)第772章 不殺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
第238章 不能比第802章 有了第475章 鼓聲(中)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854章 囚籠(中)第604章 幾振(下)第830章 反轉第124章 觀燈第773章 開業第434章 羞侮第12章 殿下(上)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820章 屍車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744章 擔擾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861章 堯舜(下)第821章 一家人第152章 弟仇(下)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12章 省錢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851章 雙保險第474章 鼓聲(上)第388章 交好他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113章 侍讀第369章 雪別第568章 隱患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212章 行歌第534章 小孩子第500章 大殺器第16章 人情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403章 私軍(上)第571章 貴人第659章 海戰(下)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312章 屠刀(下)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99章 二王(上)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708章 聖儒(上)第307章 南方第143章 柺子第395章 富!第456章 拿捏(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284章 應戰(下)第3章 伏擊(上)第96章 放榜(上)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178章 子安第540章 春雷第80章 磨練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661章 自曝第181章 神文字第25章 寶藏(下)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56章 文臣(下)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371章 爲難第108章 姐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800章 點將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192章 初戰(下)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22章 禍福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596章 市易市易(下)第63章 親戚第453章 三十萬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39章 投名狀第733章 愛國人士(中)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143章 柺子第634章 足跡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406章 來巧了第402章 在等着第704章 殺母(上)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192章 初戰(下)第772章 不殺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