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假像

“一顆是公心,一顆是私心。做爲士大夫,都想升官加爵,我也想,天覺,你也想吧。”

不想纔怪。

“然而區別就出來了,公心的想升官,則是想手中擁有更多的權利,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上輔君王,下安黎民百姓。私心則是升官發財,官做得越大,自己就會擁有更多的富貴。比如李林甫,他沒有才華嗎,他不勤政嗎?爲了處理政務,將被褥都搬到了政事堂,在政事堂過夜。然而他這種勤政乃是不放手權利,用以滿足自己富貴的**。因此,讓胡人爲邊將,至於危不危害國家,他不會管的。就是明知道會有危害,爲了擁有更多權利,他還會這麼做。”

乖乖,蔡京難道是李林甫這樣的人物?

張商英嚇了一大跳。

事實還真是,與他平級的不過李林甫、嚴嵩、秦檜數人而已。

賈似道、和坤、魏忠賢等人都不行,是同樣的奸臣,但他們有蔡京的才華嗎?

文筆、書法、見識、學問、處理政務能力,那一樣蔡京不是佼佼者?與他相比,賈和魏等人就象一個暴發戶與貴族相比一般。

“王公,可庶民嗎?”

“庶民同樣有兩顆心。普通的公心則是遵紀守法,交納稅賦,大公之心則是尊老愛幼、樂善好施、扶弱濟貧、見義勇爲。普通的私心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眼中只有自己與自己這個小家,大惡之私心則是爲了自己享愛,無惡不作,欺男霸女,發放高利貸,坑蒙拐騙。但這兩者不是黑白分明的,任何人都有公心,都有私心,包括範文正同樣也有着一些私心。不怕有私心。就怕私心佔據着絕對的上風,爲了私心將公心完全放在某個旮旯裡。”

“蔡元長有才氣,有能力,無可否認。然而看似的溫順恭良。實際是笑裡藏刀之輩。我曾認真觀察過,此人幾乎是丁謂的翻版。在沒有衝突的情況下,最好遠離之,否則天覺,你可能就會成爲第二個寇萊公。”

“我那敢與寇萊公相比。”

“章子厚再三向我推薦你。能如此入他的法眼,想來你的未來必然不可估量。”

其實後面所說的還真非是虛言。

對於蔡京,王巨確實認真的觀察過,不能說在另一個時空他是著名的奸臣,在這個時空他一定就是奸臣吧。

然而仔細觀察後,王巨發現此人與曾布的性格很是彷彿,也就是不管後面趙佶能不能做皇帝,此人已經有了三面兩刀與大奸臣的雛形了。

不過這番交談,不僅是關係到蔡京如何,也是兩人第一次交了心的交流……

熱鬧的元宵節過去了。

大夥重新來到各部司工作。

然而就在第三天的常朝上。孫固又再次對王巨發難:“陛下,老臣聽聞,國家將要實施什麼專利法。”

“是有此議。”

“陛下,夫子之道,道德育人,這纔是根本所在。國家政策卻一再鼓勵百姓謀利爭利,長久下去,臣擔心國將不國,民將不民。”

總之,王巨先弄什麼動物保護。現在又弄出什麼專權,讓孫固真的惱火了。

“難道孫公未聽說過子路受牛與子貢拒金的故事?國家想辦法讓百姓富裕難道是錯了嗎?如此,我只想問孫公一個問題,我見到孫公朝服裡面的裡衣十分精美。爲何不學習範文正與範仁純,只着粗布麻衣。不要學習範氏父子了,學一學陛下吧,看看陛下龍袍袖子下面的裡衣是什麼布料!”王巨立即譏諷道。

雖然趙頊缺點很嚴重,不過對自己要求還是很嚴格的,這一點雖不及宋仁宗。但比大多數皇帝做得要好,平時的普通衣着,用的也多是普通的布料。

“陛下,臣在下面曾聽說過許多貧困百姓議論,說爲富不仁,這也未必,有許多富人依然是大宋的良民,平時做了許多樂善好施之舉。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大體上也是對的,活不下去了,只好淪爲盜賊。如果活得下去,又有多少人甘心當盜賊呢?但也不是全對,人心沒有滿足的時候,富了還想更富,因此百姓變富了,也不意味着犯罪變少了,只能說是暴力性犯罪可能下降,更不代表着個個就化身爲道德君子了。”

“因此變富與德化是兩回事,兩手都要抓。好比穿衣吃飯,衣服穿好了,難道就不吃飯了?再者,爲何要實施這個專利。臣就說這個新式織機。一旦推廣,將會使多少百姓得以改善。”

“王卿,說仔細一點。”

“陛下,它的出現,羊毛價格必然會上漲,西北有許多百姓都飼養牛羊,特別是羊。可這些羊多是當成食物的,宰殺後就沒有了。然而飼養毛羊,一年則能收穫數次羊毛,收入會不會增漲?況且相關的作坊也會變多,作坊就需要許多織工織女,而這些羊毛織品的流通,朝廷無疑又會增加大量商稅。還有呢,這種織機臣未看到,但它能將羊毛絞成如此細的毛線,那麼是否能用在棉花上?陛下,想一想大量南方的棉花用這種織機,織成精美的大食布,又會給國家帶來多少直接收入與稅賦,又能養活多少人、創造出多大的價值?一項發明,就帶來了這麼多變化。如果是十項二十項偉大的發明創造呢?那會帶來多少變化。然而因爲沒有相關的律法保護,百姓不願意花大量錢帛去研發。就象這個祖陽,他前前後後花了十幾萬貫,有幾個人能象他這麼做。並且他是成功了的,如果不成功,這十幾萬貫用什麼手段收回來?”

“王卿,那個處罰還過重了。”

這道奏章先是張商英草寫,王巨再做了修改。

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專利持有人本身的政策,發明者必須持有相關技術到所在州府報批,然後再交納百分之一的專利認可費用。好比祖陽,他花費了十八萬貫,那麼就得交一千八百貫的認可費。

爲什麼要交納這個費用呢,因爲官府接到報批後,必須派人甄別是不是你發明的新技術,或者是不是你獨家技術。

否則可能就會有一些歹人將別人的技術拿過來報批。那麼弄不好真正技術持有人,以後卻不能使用這個技術了。

因此這個甄別會十分麻煩,必須交給中書,再由中書交給各路轉運司。再由各種轉運司官員一一甄別,確認沒有其他人擁有這種技術,最後才能認可。

如此一來,會不會產生大量的費用?

百分之一的認可費就是支付這個費用的。

所以有了後面的規訂,報批後就屬於審覈階段了。但從報批時起,國家就開始對報批人的技術擁有進行保護,只不過經過兩年甄別時間後,才能算是報批人真正擁有此項技術。

實際與後世的專利法差不多,區別就是審覈時間更長。

再就是官府接到報批後,必須送到中書。中書單設一庫存放起來,以備以後處理相關的糾紛。

除此之外,那就是以後每年其技術擁有者,還要交納千分之二的費用。如祖陽,他每年還必須得交三百六十貫。

這也非是國家想斂財。此法不設則己,一設以後肯定會產生糾紛,也會分散相關官員的精力,當然,也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但這些費用並不是剝削髮明者,就象祖陽這個新式織機。

如果此法通過,以後從名義上來說,其他人想要得到這種技術,那就必須從祖陽手中購買,不說是十八萬貫吧。最少得支付一個兩萬三萬貫,那麼祖陽不但能將研發費用收回去,說不定還能發上一筆大財。

然而也不算是對祖陽的偏袒。

這是成功的,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一無所有!

第二點就是針對其他人的政策與律法。

如果不經其本人允許。其他人剽竊其技術,或用強迫手段迫使其本人交出其技術,那麼必須處罰十倍以上的罰金,其中一半重新分配其本人,嚴重者還會黠字流配三年。

也就是誰剽竊了祖陽的技術,那麼官府就會對剽竊者處以一百八十萬貫的罰金。若沒有,能抄出多少就是多少吧,抄出一百萬貫,五十萬貫補償給祖陽,餘下五十萬貫,則是官府所得了。想一想敢剽竊的,身份還能簡單嗎,如果沒有這一半所得,各地官員那有這個動力去盤查?

這是一次破天荒的舉措。

想一想兩世吧,中國對外人真他孃的慷慨啊,四大發明造就了整個西方文明。甚至手把手地教倭人高麗人造紙燒瓷器,就連大和尚鑑真到了倭國,還手把手的教倭人生產豆腐。

然而到了王巨前世,西方人與倭人如何對付中國的,因爲西方的封鎖,那怕前世中國成爲gdp第二大國,實際購買力第一大國,機牀、芯片、發動機這三樣工業最重要的技術,仍然很落後。

不要提錢,花再多的錢,人家也不賣給你,怎的!

因此爲了保護持有者手中的專利,王巨提議課以十倍罰金。趙頊說太重了,也是指這個十倍罰金。

王巨想了想說:“陛下,那就四倍吧。”

四倍對於某些人來說還是很重,但不重不行哪。

“那就這樣吧……王卿,你說這種織機能織大食布?”

大食對宋朝交易的商品主要就是各式棉布、玻璃、香料與玉石。

其中棉布佔了很大的比例,即便在趙念奴推廣下,如今黎布不論銷量,還是價格,依然幹不過大食布。

原因很簡單,也非是宋朝人“崇洋媚外”,而是棉花的不同,南方的是粗絨棉,大食那邊則是真正的長絨棉。

不過棉花開始普及了,這些年已經推廣到了福建路與江南西路、荊湖南路南部地區,甚至江南東路與兩浙路也有少量百姓開始種植。

因此織布技術得以推廣,大量價格低廉的宋朝棉布,就能擠壓大食布的市場。

那麼兩邊貿易數量就會急劇扭轉,利於金銀迴流。

然而王巨一直沒有讓人研發新式織機,原因還是很簡單,保護黎人。不是對黎人有感情,嶺南許多黎蠻就是靠黎布謀生的,如果研發出新式織機,而且是“國營企業”木棉司在主持,那麼就能迅速推廣,許多黎蠻就慘了。

一旦活不下去了,黎蠻可不會講什麼愛國的,必然會謀反就會起義,好了,王巨就被牽連了。

但現在無妨了,因爲廣南那邊黎人也開始模仿漢人的種植技術,用新式種植方法種植棉花了,有沒有這個黎布,影響不會太大。

所以王巨說道:“不錯,不過想用來織大食布,這個織機可能還要進行一些改進,但有了這個高級的織機,改進的難度不會太大。”

“朝廷也要購買其技術?”

“陛下,如果國家需要,收回杭州竹紙作坊,朝廷要不要花錢帛收回來?”

就是花錢收回來,估計高滔滔在宮中也會暴跳如雷了!

趙頊無言以對。

王巨又說道:“諸位,如果讓你們重活一次,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這個問題問得古怪。

王巨又說道:“我最想做的事,那就是少年時修復與文公的關係,最好能向文公展現我的才華,讓文公將我收爲門下,那麼我現在就不會那麼困難了,至少孫公不會對我進行種種刁難。”

少年時王巨無論通過程勘這條線,還是後來竹紙的潤筆費,都有可能搭上文彥博這個關係的。

但這句話說得太重了。

孫固幾乎咆哮起來:“陛下,此子囂張跋扈,請陛下必須處執。”

“好了,兩卿勿爭,”趙頊不悅地說:“散吧,散吧。”

不過他在心中想,老師,你幹嘛總是找王巨的麻煩,這不是給朕添麻煩嗎?

他想的也只是這個了……

但是王巨不會這樣想的。

到了這個時候,王巨已經基本上決定接下來他該怎麼去做了。

下值後回到家中,王巨將韓韞與張銓之叫到書房。

“韓兄,張兄,接下來兩年內西夏可能發生一些重大的變化。”

來到宋朝,韓琦、王安石、司馬光等人,王巨是知道的,但李承之兄弟,王震,他知道嗎?

宋朝伐夏王巨是知道的,但具體的時間王巨能知道嗎?

不過根據去年韓韞打聽來的情報,王巨估猜着不在今年,就在明年,西夏國內就會發生重大的變故。

王巨將西夏可能發生的變故說了一遍。

“這是好機會啊。”韓韞欣喜地說。

“錯也,這只是一種假像。”

“假像?”

“我朝開國之初,平滅蜀國、南漢、南唐,這三國國內有沒有發生重大的變化?沒有。但太祖第二次伐太原,北漢國內是不是平穩的?”

趙匡胤三伐太原,第二次伐太原時,正是北漢國內動盪不休之時,並且還有權臣郭無爲裡應外合,可是趙匡胤都沒有拿下太原城。

“遼景帝去世,遼國是孤兒寡母掌政,於是太宗二伐幽州,最後是什麼結果?還有,真宗即位後,務內虛外,遼國以爲真宗好欺負,因此在他即位六七年後,就立即大軍南下,但他們有沒有成功?”

“子安,可是大理哪……”韓韞不解地說。。

第191章 初戰(上)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235章 秋碩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370章 楊家將第284章 應戰(下)第507章 逆轉(上)第200章 動手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191章 初戰(上)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774章 腥氣第195章 **(上)第259章 屹立(中)第505章 飛天(上)第817章 一波波第663章 老朋友第371章 爲難第500章 大殺器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769章 反轉(下)第730章 兩顆心第598章 白衣(上)第738章 哭第268章 龍手(下)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773章 開業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639章 八櫓船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332章 水與火第622章 都在變第378章 新語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641章 文臣第258章 屹立(上)第18章 折服第450章 門客第291章 一扇窗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5章 斬首第378章 新語第455章 存在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270章 縣學第171章 貴人第64章 買馬社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398章 困惑第151章 弟仇(上)第264章 朱序(上)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367章 變化第452章 爭標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859章 落幕第122章 賭第572章 提醒第238章 不能比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712章 兩個半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89章 高家第260章 屹立(下)第620章 威名(下)第351章 共妾第376章 共濟會第604章 幾振(下)第779章 土豆宴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724章 孤臣?第18章 折服第126章 捉婿第51章 想法第564章 退一步第828章 青丹谷第632章 右孫吳第151章 弟仇(上)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719章 雙鵰第370章 楊家將第238章 不能比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759章 張睦(上)第508章 逆轉(中)第718章 拯救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619章 拉尼娜第794章 讓(上)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321章 松溪第400章 二王(下)
第191章 初戰(上)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235章 秋碩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370章 楊家將第284章 應戰(下)第507章 逆轉(上)第200章 動手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191章 初戰(上)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774章 腥氣第195章 **(上)第259章 屹立(中)第505章 飛天(上)第817章 一波波第663章 老朋友第371章 爲難第500章 大殺器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769章 反轉(下)第730章 兩顆心第598章 白衣(上)第738章 哭第268章 龍手(下)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773章 開業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639章 八櫓船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332章 水與火第622章 都在變第378章 新語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641章 文臣第258章 屹立(上)第18章 折服第450章 門客第291章 一扇窗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5章 斬首第378章 新語第455章 存在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270章 縣學第171章 貴人第64章 買馬社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398章 困惑第151章 弟仇(上)第264章 朱序(上)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367章 變化第452章 爭標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859章 落幕第122章 賭第572章 提醒第238章 不能比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712章 兩個半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89章 高家第260章 屹立(下)第620章 威名(下)第351章 共妾第376章 共濟會第604章 幾振(下)第779章 土豆宴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724章 孤臣?第18章 折服第126章 捉婿第51章 想法第564章 退一步第828章 青丹谷第632章 右孫吳第151章 弟仇(上)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719章 雙鵰第370章 楊家將第238章 不能比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759章 張睦(上)第508章 逆轉(中)第718章 拯救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619章 拉尼娜第794章 讓(上)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321章 松溪第400章 二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