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兩難之地

“妹夫,好象王韶在秦州那邊做得很成功。”

“嗯,但各自性質不同,實際它也不是從無到有就生出來的,漢朝就有類似的變法,然後被介甫公撿去,推出均輸法,後來在大家反對之下,此法又停了。不過在介甫公推出新法之前,還有一個人也推出類似的舉動,說起來,他就在延州推出來的。”

“誰啊?”

“哥,你真笨哪,種世衡在青澗城做了什麼?”

“不錯,種世衡也做過類似的舉動。”李貞忽然醒悟。

“王韶借鑑了介甫公的均輸法,以及種世衡的一些做法,於秦州推出了這個市易法。但王韶在秦州民不怨,介甫公卻讓天下百姓怨之,也是因爲情況不相同。秦州以西都是蕃人,漢人商賈害怕遭到蕃人殺害搶掠,不敢深入。蕃人又害怕漢人狡猾奸狡,同樣不敢深入到漢人內腹。加上言語、衣着、風俗、習慣各不相同,雖然有貿易,數量不大,信息也落後。其實不說秦州洮河那邊了,就說歸娘族,因爲我朝以前將他們歸爲生蕃,於是也產生了嚴重的閉塞。他們出產的,賣不出去,他們想要的,卻運不進來。”

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歸娘族東邊就是王家寨,然後就到了圍林寨這個軍寨,圍林寨還有互市。就這麼一點遠,因爲缺產交流,生生將這麼大部族閉塞起來了。

“因此王韶以官府官兵名義進入,正好將這塊短板彌補上。而且因爲這種閉塞,又產生了利潤空間。讓官府賺得一筆不菲的回報。其次幅射範圍不同。王韶的市易名義上是幅射了河湟地區。實際真正幅射的只是洮河以東地區,過了洮河往西,影響就有限了,至於廓州湟州那邊影響更是有限。面積有限,又是圍繞着古渭州這個點在轉動,所以能及時反饋調整。然而介甫公將它推向全國,南到南海,北到拒馬河。東到東海,西到秦州,這麼大的地區,如何能及時反饋調整?”

“桔樹在淮河之南就是桔樹,但過了淮河就是枳樹。”

“正是,所以說它也不是弊法,但看它怎麼用了,不僅是秦州,南方一些落後的蠻區,同樣可以推廣這種新法。那麼不僅能給官府帶來一定的財富,也利於生蠻落後的文明迅速進化。與宋朝融合。然而於全國推廣……”王巨搖了搖頭。

其實有人說王安石打擊的是團行壟斷。

但當真如此。

慶州也有團行,王巨是怎麼做的?

反正要執行青苗法免役法,重新劃定戶等,盤算各戶的財產。

王巨也重新查了各上戶的財產。

然後朝廷科配和買下來,按照各團行各戶的財產比例,王巨在州衙就派人攤派好了,多者多攤,少者少攤。

當然,要絕對地公正。

並且王巨很謙虛,他將各戶財產覈定後,發放到各戶手中,如果核定錯誤,或者財產有所變更,就象祖陽,本來在戶薄上只是三等戶,現在成了一等上戶。只要各戶認爲官府不公,那麼王巨立即派出胥吏盤查,重新校正。

王巨這麼做有點繁瑣,然而團行所帶來的弊病,無形中就減輕了一半。

它是治標的辦法。

還有治本的辦法。

爲什麼朝廷明知團行之害,卻默視了它的存在,無外乎就是爲了利於科配與和買。然而爲什麼非得團行去操辦,無外乎就是科配與和買的價格遠低於市價,這是變相地在加稅。

若是將科配與和買的價格與市價齊等呢?那麼賣東不是賣,賣西不是賣?到時候百姓與商人自發地就將這些商貨送到官府來了。那麼何必要團行存在,直接取締就是了。

因此王安石變法的目標,主要是充實國庫。

至於普通百姓,他同樣也當作了芻狗。

然而國庫赤字終是一個問題,所以王巨呢,也就一直沉默不作聲了。

站在宋朝,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難處,也用不着去刻意地誇大,或者貶低。

“官人,那現在怎麼辦呀?”妃兒問。

“確實有點頭痛……”王巨想了許久,最後說道:“這樣吧,你寫一份奏書,主動將燒酒作坊捐給朝廷。”

“這不行哪,你那個承諾的錢帛怎麼辦?”

“且聽我說,如果你們將竹紙作坊所有契股賣給高家,會得幾何錢?”

“賣給高家?”

“陳襄以君子自居,朝堂上屢屢針對我,並且挑唆恩師兄弟,故此在朝會上讓我絆倒,吃了一個悶虧。他必懷恨在心,只要他在杭州,你們作坊休想好得起來了。”

“這時候賣……”李貞苦瓜起臉。如果提前數月賣,高家可能會拿出上百萬貫錢帛購得餘下四分之三的契股。畢竟它的利潤一直在上升中,以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即便投入百萬貫,四五年時間就收回來了。甚至到了高家手中,稅也不交了,那個捐獻貧困州縣的竹紙也沒有了,甚至還會逼迫一些官府主動採購。那麼收回去的時間會更快。然而出了這檔子事……

李貞估算了一下說:“不過五六十貫錢。”

這還是高家的,如果是其他豪強,力量不足以與官府抗衡,可能還會低上十幾萬貫。

“那就賣給高家吧,還有那個煙花作坊……”

“這作坊不能賣啊。”

爲什麼說這話呢,竹紙沾到了讀書人,沾到了教育,因此竹紙作坊一直將利潤看得比較輕,走的是量,而非是高利潤。

然而煙花卻是娛樂品,因此從開始起,不僅是量。利潤也比較高。因爲它的利潤在節節攀升。短短一年時間裡。其收益就幾乎是竹紙作坊的兩倍。

這纔是一隻會下金蛋的超級母雞。

“賣掉吧。然後你們拿出一百萬貫,立即散發到將士與烈士家屬手中。至於你們的損失,我會拿出蔗糖作坊的一半契股,給你們十家補償。當然,這肯定不夠的。不過我還有一個補償。”

這樣一來,王巨的承諾只剩下二十幾萬貫了。還有三四年時間,隨隨便便地就能湊出來了。

王巨說着,到房間裡用鑰匙打開大鐵櫃。裡面有許多寶貴的資料,包括去年慶州之戰後,從戰俘口中得到的大量資料,以及這些戰俘的姓名籍貫,隨後王巨派人一一整理,抄錄了兩份,一份自己保存,一份交給了章楶保存。王韶河湟戰後,又沒有自己的手腕,必然被這羣士大夫弄廢掉了。因此想要滅夏。必然從他與章楶兩人手中產生。

如果趙頊有什麼其他的想法,不管派誰。還會是失敗。那怕用武將做主帥也是敗。劉昌祚不行,他是武將,其他人不服。種諤更不行,太獨。

原本則交給了西府,至於文彥博是保管起來,還是放火燒掉,王巨則不管了,只是走了一下程序而已。

以及其他的一些珍貴資料,甚至有的資料都不能公佈天下的。

王巨從這些資料裡抽出其中三四份資料,遞到李貞手中,道:“舅哥,你看一看。如果變賣煙花作坊契股後,還有餘下的錢,你們十戶就商議着,投放到這裡面吧。”

“哇哇哇,”李貞連連驚歎了好幾聲。

“所以你回去對這幾個員外轉告一句,他們對我忠心,我也不會讓他們吃虧的。國內這些產業,太刺人眼。若是可能,我都想連蔗糖作坊也拋掉不要了。”

李貞聽出話外之音了,說:“妹夫,不會的,幾個家主在我來之前,也說了,全憑妹夫作主,若是沒有妹夫,他們如今說不定還是在延州,爲了一千貫收益而爭得不可開交的小財主呢。”

妃兒抿嘴樂。

她小時候聽到雪鹽能賺幾萬貫,萬分吃驚,幾萬貫錢,一貫錢七百多個銅錢,那得多少銅錢?

不過嫁給了王巨,又到了京城,才知道實際幾萬貫,對於中原那些有錢的大財主們,也未必算什麼。

特別是京城,有錢人真的太多了,往往嫁一個女兒,就能陪嫁幾萬幾十萬貫的嫁妝。

“也不是如此……”王巨想想未說,轉了話題道:“並且你再代一句話,未來我爭取去知泉州。”

“這是爲何?”李貞不解。

泉州是一個好地方,整個福建路,一建二福三泉,建州有建茶與銅坑,福州有一塊很大的沖積平原,泉州主要就是市舶司。特別在南宋時,泉州頗有名氣。但那是在南宋,現在地位仍比不上建州與福州。

況且泉州天氣熱,一般正常的官員調任,若不是升遷,只是在平調的情況下,南邊多是在長江兩岸,再往南調,即便是平調,那也等於是貶官處理了。

如果王巨調到南方的廣州、福州、洪州與潭州,還是可以理解的,雖然去南方會吃一點苦,然而這幾州乃是一路真正的首州。

然而從環慶路這個小路的首州知州兼帶着五州的安撫經略招討使之職,調到泉州,就算朝廷同意了,王巨也等於是自降逼格。

“你們不懂……”

李貞是不懂。

王巨利用手中的關係,用快馬送到杭州,讓十戶家主去京城商議。李貞同樣去了京城。王巨不想與王安石發生正面衝突,不能連樹兩大強敵,況且王安石還能在這個相位上呆多久?

所以選擇了逃避做法。

然而不代表着京城的那些權貴們害怕王安石。

煙花是滯銷商貨嗎?竹紙是滯銷商貨嗎?蔗糖是滯銷商貨嗎?當然蔗糖作坊暫時王巨沒有動。而且那也不能動,一旦動了,會直接將王安石送到火坑裡的,無他,只要王巨便賣其契股,肯定是賣給了宗室子弟,那時候王安石纔是畫蛇添足呢。還有燒酒,如果王巨不交給朝廷,恐怕這些權貴豪強們同樣會感興趣。

十戶家主來到京城後,商議結束,迅速就將三大作坊處理了。

與李貞估測得差不多,售得了近一百二十萬貫,一百萬貫繼續發放下去獎勵將士、撫卹烈士家屬了。餘下的,讓十戶家主悄悄帶到了泉州。

這個變化,讓王安石措手不及,杭州的陳襄更是傻眼,現在竹紙作坊是高家的,刁難哉,敢不敢哉!

而且這個燒酒作坊朝廷能不能要?

要得不好會很燙手的,它非是犯法的作坊,而是良心作坊,朝廷豈能隨隨便便找一個藉口,直接吞下去?那麼以後朝廷豈不是任意吞併其他所有的作坊或產業?

只要王安石派人接受了,這個與民爭利的大帽子就扣死的了。

然而十戶人家將所有經濟人一起撤走了,包括立下大功的韓韞,也回到王巨身邊,如果不接受,不用一個月,這個每年盈利近二十萬貫,並且盈利一直在穩步地上升着的龐大作坊就會垮掉了。

只要它倒下,同樣刺人眼睛,是你王安石與民爭利逼垮掉的!

而且爭利的作坊,可以說是大宋第一良心作坊。

你怎麼好意思伸出這個貪婪的手去爭的?

一下子就將王安石置入兩難之地。

第394章 開始了第282章 用第623章 自保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378章 新語第120章 上眼藥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730章 兩顆心第257章 吾願往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531章 斬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236章 不安第586章 值得第20章 講道理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130章 吻合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561章 扯皮第582章 攔道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68章 龍手(下)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817章 一波波第87章 鬧大吧(六)第65章 拜節第644章 長城(上)第315章 青澀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261章 家第112章 省錢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70章 潤筆費第266章 龍手(上)第381章 五分心第175 新私商(上)第235章 秋碩第336章 安靜第821章 一家人第469章 旅(下)第857章 割土(下)第771章 軟第113章 侍讀第296章 胡鬧(上)第606章 冒泡(中)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260章 屹立(下)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161章 立威(上)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39章 八櫓船第290章 驚豔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7章 鬧大吧(六)第625章 有過第317章 坐臥者第756章 第一步第688章 歪理第15章 夏國劍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630章 條件(下)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453章 三十萬第152章 弟仇(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73章 惡婚(上)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471章 迷宮(上)第779章 土豆宴第124章 觀燈第115章 四告(上)第755章 你不懂第742章 抵消第755章 你不懂第367章 變化第162章 立威(下)第323章 吃柿子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603章 幾振(上)第16章 人情第116章 四告(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627章 動心第593章 東施效顰
第394章 開始了第282章 用第623章 自保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378章 新語第120章 上眼藥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730章 兩顆心第257章 吾願往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531章 斬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236章 不安第586章 值得第20章 講道理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130章 吻合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561章 扯皮第582章 攔道第95章 第一躍(五)第268章 龍手(下)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817章 一波波第87章 鬧大吧(六)第65章 拜節第644章 長城(上)第315章 青澀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261章 家第112章 省錢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70章 潤筆費第266章 龍手(上)第381章 五分心第175 新私商(上)第235章 秋碩第336章 安靜第821章 一家人第469章 旅(下)第857章 割土(下)第771章 軟第113章 侍讀第296章 胡鬧(上)第606章 冒泡(中)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260章 屹立(下)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161章 立威(上)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639章 八櫓船第290章 驚豔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7章 鬧大吧(六)第625章 有過第317章 坐臥者第756章 第一步第688章 歪理第15章 夏國劍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630章 條件(下)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453章 三十萬第152章 弟仇(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73章 惡婚(上)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471章 迷宮(上)第779章 土豆宴第124章 觀燈第115章 四告(上)第755章 你不懂第742章 抵消第755章 你不懂第367章 變化第162章 立威(下)第323章 吃柿子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603章 幾振(上)第16章 人情第116章 四告(下)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627章 動心第593章 東施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