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

但王巨這個評價讓老富還是很喜歡的。

宋仁宗就不用說了,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唯一能真正用仁爲諡號的仁主。

范仲淹也不用說了,三百年來大宋的道德君子他第一。

張載要稍遜一籌,可在德操上,張載同樣無可挑剔的,況且他還是王巨視若父母的恩師呢。

與這三人相比,自己居然能名列其中,能不讓老富高興嗎?

因此說話自稱也改變了,從某變成了我。

“富公溫潤,溫潤似玉,如果從這一點上來說,富公當爲君子,可是富公短就短在缺少大公之心。”

“大公之心?”

“這個公指的是整個大宋,國家,士大夫權貴,平民百姓。”

“你也認爲王介甫變法是完美無瑕?”

“但是熙寧之初,大宋積貧積弱,又有了巨大的積欠,以至旱災到來,朝廷都不能拿出錢糧去賑濟災民,那時國家已經到了必須改變之時。就算介甫公變法有許多弊病,可是富公到了京相擔任着首相,又做了什麼?”

“地藏王對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儒家最高道德標準,殺身成仁,富公有沒有拿出殺身成仁的精神?”

富弼搖頭笑道:“子安,某非是未說,只是所說,陛下未聽從啊。”

“如富公所言,二十年清靜無爲,國家自然大治麼?但我再說一句,仁宗清靜無爲了多少年?文景之治,當真是清靜無爲?以前我在鄭白渠,恩師進京之時曾說過商鞅變法。自古以來,對商鞅百般卑視,無他故,一是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二是商鞅乃是法家。而非是儒家。但富公認真地想一想,如果不是商鞅奠定的基礎,秦朝何來強大何來一統六國?若是商鞅活着,會不會同意秦始皇修阿房宮。修長城,苛刻六國百姓?爲何司馬遷對商鞅如此記載,無外乎他遭受到了宮刑,因此對法家痛恨之。所以對漢武帝記載都有些醜化,也過於美化了文景之治。更有了大肆謳歌黃老無爲的語句。然而看史書,是看史實用來借鑑,還是看史學家的評價甚至被史學家左右?司馬遷是合格的政治家嗎?”

“說得好!”李定高興地說道。

“無妨,不過富公操守無可挑剔的。”

無論富弼,還是馮京、範純仁、呂公著,他們都是溫和的舊黨,如不是到了萬不得己之時,王巨也不想交惡。

大夫額頭上同樣冷汗涔涔。

不是因爲王巨的傷勢,而是他不當聽到這些話。

於是迅速替王巨重新包紮好傷口,立即告退。轉到其他廂房,替餘下幾名侍衛治療了。

王巨說道:“資深,請問吧。”

“少保,能否說一說當時的具體情形。”李定道。實際李定對王巨的態度也不是太友好,無他故,大蘇小蘇也。不過在這個案子上,兩人有着共同的敵人。

“師陀,你將當初的地形畫出來。”

“喏。”

一會兒張難陀畫出案發的地形。

王巨說道:“我在南方漂泊了很長時間,只是因爲路上瓊娘生病了,才耽擱了許多時日。瓊娘病情好轉後。於是全部騎馬,迅速向京城出發。要麼就在橫渠耽擱了一些日子,那也是配合恩師寫三篇文章。瓊娘,你將恩師的那三篇文章拿出來。給富公與李中丞觀閱一下。”

瓊娘拿出那三篇文章,先讓富弼看,看了又讓李定看。

這三篇文章思想都有些超前,兩人看了不由地深思。

思什麼王巨不管的,之所以讓他們看,是因爲外面有一種說法。王巨是苦肉計,正是因爲在橫渠耽擱了十天,所以纔有了時間去安排。現在有了這三篇文章,算是變相地交待耽擱原因。

兩人看完,王巨又繼續說道:“恩師寫好它們後,我又謄抄下來,然後帶着它們,想帶給官家觀閱一下。隨後就迅速離開橫渠,一路馬不停蹄,向京城出發。”

這一條同樣重要,僅是十天,如果是苦肉計,安排起來還是很緊張的,最少在路上用不着那麼趕。現在一路趕路了,並且是騎着馬迅速趕路的,那麼苦肉計這個說法就不成立。

“然後就到了這裡,李中丞,若是有興趣,也可以去哪裡看一看。這裡的道路情況不大好,雖然我們騎着馬,到了這裡速度也沒有快起來。當然,這樣的地形纔是最好的伏擊地形。若是平坦大道,即便他們伏擊於前,我們也能強行騎馬衝撞過去。不過這種地形,也讓我僥倖逃過一劫。因爲速度慢,我們提前看到這些山匪。當時我還感到納悶呢,保甲法執行以來,山匪水匪幾乎消失不見,況且是這條最重要的官道,那來的山匪。不過我們終及時勒住了馬。就在這時,坡頂上山匪喝喊,要殺掉我。富公,李中丞,我終是在軍旅裡呆過太多辰光。因此相對於其他文臣,我的警覺性比較高。於是我又看到了兩邊山林有人影閃動。當時便下令,立即撥馬往回逃。可能看到我們及時撥馬了,兩邊山林埋伏的山匪一邊往林外撲,一邊開始放箭。大約經過就是這樣。”

“有多少人?”

“不是很清楚,大約有六七十人,七八十人吧。不過我能提供幾條線索,當時爲了逃命,我們丟下了許多馬匹,其中有幾匹大理的矮馬,是我帶給幾個子女的禮物。中原雖有矮馬,多是來自陝西與巴蜀的矮馬種,兩者在體型上略有不同。除了這幾匹矮馬,還有幾匹馱馬,馱馬上有一些我從大理帶回來的特產,包括大理的滇茶,莎羅毯,筇竹杖,金藤織,都是中原罕見的奢侈品,如果他們出手,也可以尋藤摸瓜去找到他們的下落。除了這些。還有,那就是鎖子甲,不過鎖子甲大約這些人不敢出售了。”

“鎖子甲?”

“資深,平定大理。我率兵僅是到達大理城,大理城西邊則是熊公帶兵平定的。但我回京後,官家必定會問我大理的詳細情況,因此離開大理,我將家人分成兩路。婦孺與普通下人從廣南西路再順灕江自水路返京。我帶着侍衛與瓊娘則繞道大理西部地區,再順雅州邛州進京。主要是看一看大理西部與西北部地區的情況,做一個大約的瞭解。”

其實就是爲了看風景,但這個怎麼好說呢。

“不過大理西部地區還是以蠻人爲主,因此我這一行,皆披上鎧甲。直到到達雅州,這裡屬於真正的宋境,同時爲了測試銀子進城稅,我們一行才卸下鎧甲,置於馱馬背上。但這個線索沒有作用。”

宋朝民間也有着一些武器。可一些制式武器,象神臂弓,一些勁弩,正規的制式弓,戰刀,以及鎧甲還是管制的。

那羣山匪再笨,也不會將鎧甲拿出出售,那豈不是找死?

但李定也得到了許多線索。

首先是王巨苦肉計的機率不大了,他的任務不僅是抓捕山匪,還要找出幕後真兇的。這一條同樣重要。

其次是山匪的大約人數。

這些來自大理的矮馬與貴重特產也說不定起到大作用。

聽王巨說完。李定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

只要不是王巨的苦肉計,那就好辦了。看看現在洛陽“窩藏”了多少“頑固分子”。

富弼則是一臉的愁苦,但他能說什麼?

兩人心情截然相反地告辭。

王巨小聲說:“我那件胸甲,任何人不得泄露。”

在成都時。經李大夫警告,王巨在瓦子裡強行讓那個說唱先生說了一回,用此來譏笑王安禮,然後就迅速離開成都。

但是一行屬下都很擔心,再三勸說王巨要披上鎧甲,然後套上公服。

不過王巨還要測試銀子進城稅呢。沒有同意。最後在大家進勸下,只勉強披了一件胸甲。

一套鎧甲普通的則是分成頭盔,胸甲,臂甲,護膝,護項五大部分,如果再細分還有戰靴,腰帶兩部分,嚴格的還有面甲,至於將領的鎧甲還帶有拉風的戰袍。

其他的幾部分王巨沒有披掛,只披掛了這個胸甲,也就是上半身的鎧甲,正好漸漸向北,天氣也涼了下來,行人多穿着兩件三件衣服,因此王巨在裡面披上胸甲,外面套上外服,也沒有多少人注意了。

但爲了測試銀子,也只有王巨一個人披上了胸甲,不然一起披上鎧甲,肯定還會讓人看出來的。

當然,這也是以防萬一罷了,可沒有想到真防了萬一。

可據王巨事後推測,這些山匪手中一定有制式弓箭,不然那天王巨就是受傷,傷勢也不會嚴重。

但爲了不讓人坐實苦肉計,這條王巨就不讓屬下說出來了。就連山匪手中有了制式弓箭,王巨也沒有透露,再說透露了,會起作用嗎?不過話回來,如果那天王巨不披戴着胸甲,那還真有危險了,到了陝州後,一行人一想到此節,全部是一身冷汗。

王巨第二天就離開洛陽了。

在鄭州韓韞追上。

Wшw⊙тtkan⊙c○

“子安,西夏國主確有想恢復漢禮之舉,據我手中打聽來的消息,這些年李秉常屢屢侵犯我大宋邊境,每得漢人士子,多重用之,並且詢問漢家制度,去年時就在西夏計議,想恢復漢禮。然而樑太后與樑乙埋卻不同意……正因爲這個爭議,雙方產生了嚴重的矛盾。”

說完後,韓韞臉色古怪。

作爲党項人,李諒祚李秉常父子喜歡的卻是漢禮,作爲漢人,梁氏兄妹喜歡的反而是蕃禮。

“韓兄,不要多想,李秉常想用漢禮治國,並不代表着他對我大宋想表達親近。”

比如莫迪,他上位後中國吊絲們一起歡呼,中印友好到來了。實際真的弄錯了,莫迪喜歡中國是喜歡中國的治國模式,並且想用這種模式使印度變得強大,這纔是真相。但對中國,他因爲比較瞭解,反而比前任更警覺更敵視……

所以說李秉常喜歡漢禮,並不代表着他對宋朝要表達友好。

至於後來李清提議,讓出河南之地,這個河南之地大約就是禹藏花麻控制的西使城地區,但宋朝這時已經得到熙河地區,南有熙河,東有德順軍,禹藏花麻控制的地區對西夏幫助作用不大了。

禹藏花麻本身又是與梁氏沆瀣一氣的,因此犧牲掉禹藏花麻控制的“河南”地區,換取宋朝的支持,從而達到一舉拿下樑氏集團的目標,纔是李清與李秉常真正目的。

李清也是王巨讓韓韞打聽的主要目標。

韓韞接下來說的就是李清:“那個李清原來是陝西路邊軍的一個小武將,後來是究竟因爲被俘還是主動投降西夏的,我沒有打聽出來。只知道如今此人四十多歲了,擔任着西夏翊衛司馬軍副都指揮兼御圍內六班直副都統之職,有一定力量,但也不能過於重視。”

西夏的翊衛司馬軍副都指使兼御圍內六班直副都統,相當宋朝的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兼御前忠佐馬步軍副都軍頭。

這個編制等於麾下也有數萬精銳了,並且還是典禁兵,包括強大的潑喜軍,也屬於這支典禁軍。

但要注意的是在李清之上還有一個正指使與直都統,雖然有數萬精銳軍隊,但這個數萬精銳軍隊,李清無法做到全部掌控。能掌控一部分,就算是李清有能力了。

另外就是李清雖得到李秉常重視,可是西夏大權並不大李秉常之手,而是在梁氏兄妹手中。

韓韞又說道:“李清本人可能有一些中國情懷,也可能有一些故鄉情懷,甚至可能他確實有宋夏友好的想法,但據我猜測,在他心中,雖然可能對我們大宋有友好想法,但忠於的還是西夏,而非是我們大宋。不過也不奇怪,我們宋朝並沒有給他什麼,反而西夏給了他真正富貴。”

“少保,還有一條,據我猜測,因爲李清是恢復漢禮的主要人物之一,必會讓梁氏兄妹不喜……恐不久遠也。少保又一直在南方,現在聯繫恐怕來不及了。並且李清雖然想恢復漢禮,或者也有宋夏和平友好的想法,但無論我們怎麼做,想策反是不可能的。”

一個是李清本人態度。

另一個李清現在也能算是權重位重的大人物了,王巨想策反,給待遇差了,李清更不會同意,給待遇高了,恐怕就在朝堂上,也不會有人支持。說不定還會有許多人彈劾王巨無事生非……

王巨聽後沉思。

他沉思的不是要不要策反李清,而是另一個決定,是否要眼睜睜地看着幾十萬軍民跳入火坑。

站在王巨角度,我替宋朝如此賣命,你做爲皇帝,就算不顧昔日友情吧,也不能對我也搞什麼異論相攪。

不過如果站在趙頊角度,也能說,你個小王巨比韓琦還傲嬌,如果不是我庇護,你能順利成長嗎?

所以這個理兒,就沒法說清楚了。

然而想使宋朝強大,包括順利滅掉西夏,趙頊就必須要給王巨更多的權利,更多的信任。但關健趙頊不是重生者啊!這個更多是要比熙寧變法時王安石還要多的信任與實權,會不會給?就是給,朝堂大臣會不會同意?

因此王巨自從聽到那個說唱後,就一直在絞盡腦汁,不是對付文彥博,這只是順帶的,真正想的,是如何破這個局。(。)

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80章 磨練第617章 呵呵第226章 底氣第53章 賀禮第755章 你不懂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54章 插釵第446章 下江南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156章 文臣(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401章 十條罪第114章 請教第35章 關學第165章 推官(上)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174章 有條魚第238章 不能比第629章 條件(上)第536章 會戰(一)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416章 潑(下)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31章 幸運草第108章 姐第244章 蕃奸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343章 贖人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582章 攔道第144章 巧遇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338章 小人第77章 意境第400章 二王(下)第172章 贈馬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445章 二王(中)第335章 高利貸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443章 市易第66章 長大啦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658章 海戰(中)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226章 底氣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307章 南方第334章 翻盤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304章 獻舞(上)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837章 三明第275章 威名(上)第641章 文臣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256章 上火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521章 蔣幹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591章 良臣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62章 六拜(下)第370章 楊家將第788章 酒語第113章 侍讀第687章 飛錢司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79章 從龍功第432章 宋燦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347章 徐徐徐第67章 逆天西夏第525章 心機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289章 水中壩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321章 松溪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432章 宋燦第196章 破\處(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60章 堯舜(上)第316章 直臣
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80章 磨練第617章 呵呵第226章 底氣第53章 賀禮第755章 你不懂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54章 插釵第446章 下江南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156章 文臣(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401章 十條罪第114章 請教第35章 關學第165章 推官(上)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174章 有條魚第238章 不能比第629章 條件(上)第536章 會戰(一)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416章 潑(下)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31章 幸運草第108章 姐第244章 蕃奸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343章 贖人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582章 攔道第144章 巧遇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338章 小人第77章 意境第400章 二王(下)第172章 贈馬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445章 二王(中)第335章 高利貸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443章 市易第66章 長大啦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658章 海戰(中)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226章 底氣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307章 南方第334章 翻盤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304章 獻舞(上)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837章 三明第275章 威名(上)第641章 文臣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256章 上火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521章 蔣幹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591章 良臣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62章 六拜(下)第370章 楊家將第788章 酒語第113章 侍讀第687章 飛錢司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79章 從龍功第432章 宋燦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347章 徐徐徐第67章 逆天西夏第525章 心機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289章 水中壩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321章 松溪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432章 宋燦第196章 破\處(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60章 堯舜(上)第316章 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