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足跡

在謝晨眼中,王巨那就是宋朝最牛逼的官員了,能文能武,愛民如子,所過之處,無不受到百姓愛戴。因此每次離任時立即騎馬,不打招呼就走了,否則必讓百姓堵住不讓離開。王巨來到廣南,是廣南百姓的福氣,這些百姓卻如此不識好歹。

王巨啞然失笑,問:“子沾,你往深裡想,能想到什麼?”

“深裡想啊……不久百姓便會扭轉對子安的應象,不對,那是往長裡想,非是往深裡想,對了,百姓見識有限。”

“百姓固然是見識有限,還有一個你沒有想到,那就是百姓要求真的不高。”

“不錯,只要官員略略對百姓用一點心思,百姓就愛戴了,可惜許多官員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這就是集權制度再加上官本位思想所帶來的產物。

所以官不是父母官,而是老爺官,即便是好官,那也是青天大老爺。其實在內治上,宋朝官員做得並不差,甚至不亞於一千年後的官員。

相對來說,宋朝差就差在胥吏上。

可就是在宋朝,真正愛民如子的官員能有多少。

如果取消這個官本位思想呢?

王巨產生這個想法不是天方異譚,在宋朝是沒辦法取締了,已±□經根深蒂固,就是王巨做了皇帝,也不敢取消這種思想。

不過在海外還有一片片樂土,現在人還比較少,讓各個管事們進行着粗獷式的管理。然而最終涌過去的百姓會越來越多。儘管不會象去年,以及今年可能的數量。不過以後定下來。每年還會有不少百姓繼續向海外涌去。故土家園雖好,然而得要活着,爲了活着,一些赤貧百姓只好陸續離開家園了。

當多到一定地步時,就不能再進行這種粗獷式的管理了,至於宋朝派官員過去管理,王巨還沒有想好怎麼對付呢。

但宋朝派幾個官員乘着船漂洋過海,當真能將那麼廣大的地方控制起來?

如果那樣。唐高宗李治能用豆腐將自己撞死的,這樣都能控制起來了,俺們爲什麼連波斯都督府都無法管理,僅是一年來時光就丟給大食人了。

因此就要制訂相關的律法制度,現在的制度王巨看不慣,可去推廣民煮制度?那不是民主,是煮自己煮百姓,就象蘇緘這樣,害人害己。

並且威權制度喪失,幾十年過後海外的百姓就象環州的那一部分慕容族一樣。整個海外就亂了套。

其實很多事,王巨即便帶着大手指。還是辦不到的,然而問題是,這件事辦不到,還躲不掉。

這還真是一個問題。

王巨忽然想到在江寧求舍問田的王安石,王安石可沒有大手指,雖然變法中有種種不好之處,實際認真地去想一想,王安石也不容易的。

海外那片暫時還不急,王巨又說:“再如愛民如子,可民是什麼民,士大夫權貴,當地的豪強富紳,或者是中農,或者是赤貧百姓?即便將他們都當成民,得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將這一碗水端平?”

“確實很難啊……子安,這倒是一件事,幾十年後,那邊也要出現這情況。”謝晨也想到了海外。

現在遷徙的多是赤貧百姓,吃的喝的住的用的,皆是先行資助給他們的,大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可幾十年過後,同樣會象宋朝這樣,各戶情況參差不齊。

只要產生嚴重的懸差,就會產生各種尖銳的矛盾。

別的不說,就說這個民吧,如何端得平?

就象王巨明知道兼併在宋朝危害越來越嚴重,但並沒有明顯去打擊兼併,相反地,不停地與權貴豪強做着讓步,特別臨走時,又囑咐葛少華做出進一步的退讓。

這只是一州,放在若大的國家,豈不是更難?

兩人一陣沉默,卻聽到窗外的議論聲。

王巨進了客棧,當然,更多百姓也得知了消息,有的人便在議論。

也不是全部說王巨壞話,還有一些消息靈通人士,聽到王巨不少傳聞,認爲王巨是好官,是蘇緘誤會了。

其中有兩人在爭辨,說的是當地土語,王巨又聽不懂了……

謝晨忽然臉色鉅變,低罵道:“這些刁民。”

大約其中一人說了很難聽的話。

“子沾,莫要動怒,實際這是一件好事,百姓對我期望低,那才能做出政績,如果期望高了,就象我當初初到泉州那樣,反而不好做事,做了,恨了。直到第二年才漸漸好轉。”王巨勸說道,罵就罵吧,當官的,就是被人讚的罵的。那怕是再壞的官,也會有人愛。那怕再好的官,也會有人罵。

然而宋朝好就好在這裡,沒有堵住悠悠衆口,這也是一種變相的監督。

“我很想問一下他的名字,再過一年後,看他如何評價明公。”

蘇緘在邕州雖犧牲了,但留下了濃濃的一個足跡,王巨也會也必然留下一個更濃的足跡,而且不是邕州,而是整個廣南。

與軍事無關,既然經略了,那就有民生與經濟……

東風徐吹,遠處海面上駛來一支浩大的船隊,市舶司的官員與衙役一起忙碌起來,這麼大的一支船隊,那意味着會帶來無數稅收,以及大量的香料珠玉。

高文秀用手搭在眼睛上方,眯着眼睛問手下:“咱家眼睛不大好,來的可是泉州船隊。”

這句話有一個歷史背景。

宋朝市舶司分成四處,廣州,泉州,杭州灣與密州。

密州是王巨推薦後成立的,實際沒有王巨,密州也會出現市舶司,但那要更晚一點。

杭州灣不是杭州一處。而是分成秀州與明州、杭州三個部分。好幾個處。多時有五六處,有時又取締了一兩處,那麼只有三四處。變動最大的就是秀州。

杭州灣市舶司雖數量多,可規模最大的仍是廣州與泉州。

這也是時代產物。

唐朝最初對外港口就在廣州,因爲唐朝禁止百姓出國,所以海商多是外國人,大食與南海的海商,有的外國人開始在廣州定居。後來唐朝分裂。南漢幾代人君雖然昏庸,不過對市舶司這塊還是比較看重的,畢竟它能帶來許多收入。

因此外番海客,多將船駛入廣州港交易。

泉州港後來居上,也是因爲唐朝,唐朝不準百姓出國,但不是不準百姓造船,後來泉州海船技術漸漸超過了大食船與南海船,於是有了一個龐大的造船基地。然而因爲福建路人口太稠密了,又是地少山多地形。其實從唐朝時就有百姓私自出國出海謀生。

五代十國開始,沒人管了。宋朝同樣沒有禁,因此出海謀生的人變得更多,包括到海外做生意的,他們的船隻多駛回泉州港交易,因此造就了泉州港漸漸後來居上。

但沒有王巨帶來的變化,現在兩港規模彷彿,直到王巨將重心轉移到海外,自己又在泉州擔任了四年半知州後,泉州港才正式取代了廣州港頭號市舶司的地位。

不過王巨的那些船隊,還有一部分疏散到了杭州,密州與廣州。

別的船隊都有一些走私行爲,包括大食船隻與極少數廣州本地海客的船隻,甚至一小部分也涌到廣州來交易的泉州船隻,特別是廣州這種地形,現在廣州港下面的島嶼更多,番禺、中山、順德、江門、斗門、珠海、澳門這些地區多與陸地不相連,而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以至廣州入海口處外,分佈着大大小小几千個島嶼。包括廣州港的對面,就有許多島嶼。這種複雜的地形也意味着更容易走私,不過王巨與延州十商戶名下的各支船隊絕對沒有任何走私行爲。

而且他們一來就是十艘以上的大型海船,廣州市舶司的官員又不清楚底細,所以呼之泉州船隊。

一個衙役眺目遠望。

船隊是藉助漲潮而來的,但在潮尾,否則在潮頭上潮水又太急了,停泊時就會發生危險的撞擊。有的水手在放下風帆,不過有的桅杆上飄揚着各色旗幟,其中有不少鮮豔的紅色旗幟。

衙役說道:“是泉州船隊。”

因爲這幾支船隊喜歡在紅色旗布上繡着一個大大的“宋”字,現在沒有國旗的說法,但卻成了他們的標誌。

衙役又說道:“高舶使,好多船。”

“船多嗎?有沒有載滿?”

“大多數載滿的,大大小小好幾十艘。”

“快,派人備宴。”高文秀驚喜地說。

船隊徐徐進了港。

各艘船依次停泊,大大小小共計八十多艘船,其中還有恍若巨無霸一樣的超級鉅艦。

一年進出廣州港的船隻不小,但論單支船隊,卻從來沒有過這樣龐大壯觀的船隊,以致岸邊涌來許多百姓觀看。

可能怕出意外,後面一些船上有許多水手提着提刀,在船舷邊不停地巡邏。

十幾名管理陸續下了船。

有的人認識,立即走過來衝高文秀行禮。

“孟管事,看來幾位東翁發了財,又治了許多新船。”高文秀說道。

“哪裡,是有另外一些東翁參與進來了,”領首的孟進說道,然後又說:“高舶使,不過這趟貨略有一些特殊之處。”

“何來特殊之處?”

“這趟貨中有七船生鐵。”

“那好啊,我朝南銅北鐵,南方正缺少鐵呢。”

“不是,這是應王宣撫使之約刻意從海外帶回來的,它們不會卸上岸,而是馬上請來一些河船,裝載到桂州。”

也就是這些鐵,市舶司就不得抽解了。

“這個……”高文秀一臉捨不得,七船鐵,僅是抽調,就得好幾萬貫收入,有了收入,他才能升官。不過想到不久他接於朝廷的詔書,至少王巨還不是他能開罪起來的,於是忍痛說道:“那好吧。到時候咱家派人監督一下即可。”

“最好不要派人監督。如果想逃稅。我們有一百種方法能避過抽解……”

“孟管事,你勿用多心,咱家只是派人在邊上看一看,做一個樣子。”

“不是,因爲這些船上刻意還請了一些海外的勞民。”

“海外勞民?”

“朝廷大軍撤退回去,但交趾仍有一支龐大的軍隊。因此王公打算在邕州南方構建兩道防線。”

“這是必須的,那些交趾人真可怕哦,”高文秀撫着胸說。

“不過天氣漸漸快要熱了。也是勞作的季節。因此王公讓我們從海外聘請一些百姓過來協助,他們不怕熱,薪酬也比較低。”

“他們也要勞作……”高文秀忽然捂着他的嘴巴,這個真不能管,有很多貓膩的。

“高舶使,你也放心,餘下貨物的抽解,也足以讓你今年一年都不用發愁了,”孟進遞來一份長長的名單,上面各種貨物。包括一些醃肉品,珍貴的木材板材。一些產自海外的顏料染料,十幾艘船石炭。廣南不需要石炭取暖,但城中百姓也要做飯的,因此石炭同樣有市場,並且價格不便宜,一石足足三百多文。

高文秀看着這個名單,樂得眉開眼笑,忽然問:“那個呢?”

這是抽解的商貨,還有香料珠玉呢。

“它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事,這次我們帶得多,以廣州市舶司難以吃下來,我們也不需要絲綢瓷器茶葉,而是換一些日用品,所以我們沽好價後,還要勞煩高舶使用快腳遞通知京城,由內庫下令,於荊湖南路或江南西路籌備相關的貨物,然後再運到廣南。你先看看,”孟禁又取出一份名單,那就是各種香料、珊瑚、一些能被宋人認可的玉石、玳瑁與少量海珠的名單以及數量、等次。

它們按照規矩是交由內庫專營的,也就是宋朝的榷香制度,不過它們眼下也是王巨收入最高,來錢最快的商貨。

陶弼擔心募集十萬兵士的薪酬,其實不僅是薪酬,就打算朝廷配合,提供了器甲,實際這是不大可能的,朝廷怎麼可能提供十萬兵士的器甲,能提供三分之一,王巨就開心了。餘下的器甲還得要自己打造,以及兵士吃的喝的住的。

十萬兵士一年花費可不菲。

不過王巨很早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最後想出幾個辦法,包括孟進所說的。

那就是用海外商貨做爲原始準備資金,提前派人查看各部族蠻人需要的商貨,以及他們的出產。

然後用海外這些商貨香料珠玉換回蠻人需要的商貨,再用這些商貨與各部族蠻人交易他們的出產,以及各族富有民放風情的手工藝品,這些出產與手工藝品若是運向中原,還是有廣大的市場。

那麼不僅改善了各族蠻人的生活,加強了交流融合,王巨自己也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

“市易法?”燕達好奇地問。

“燕將軍,你認爲它是市易法麼?”

王安石這個市易法,實際真的很操蛋。

比如竹紙一張成本十文錢,但經過輾轉,到了京城一張可以銷售三十文錢。然而市易法來了,成本十文錢,沒後臺的,給你十文錢,甚至九文錢,有後臺的,給你十二文錢,再加上三文錢路費,年息百分之二十,小商小販們,你們以每張十八文錢銷售吧。

“不是,王公,我是指王相公的市易法,非是攤派,而是自願交易。”

“有點相同。”

“只是有點?”

“相同之處,便是你所說的自願,因此它有着很大的侷限性,國與國之間交易用這種法不可能了,爭議多。但在國內用這種法也不大可能,畢竟相比於官府沒有責任心與笨拙,商人更加靈活機動,如何能競爭過商人。爲何王韶能成功,那便是這個侷限性,秦州以西皆是蕃人,漢人不敢過去交易,怕遭到搶掠殺害。蕃人同樣不敢來漢人區域交易,怕上當受騙。由是王韶得功。所以介甫公沒有看到這一點,便執行了他那種市易法……可是廣南西路與秦州差不多,自邕州城到桂州往西,多是蠻人區域,還有許多是生蠻部族。漢蠻之間難以交流溝通,除了主幹道上外,餘下的區域商貿規模極小。這便成了第二個秦州,但與秦州相比,它更加零散,因此必須要服務上門。”

“服務上門,好詞。”燕達樂道。

“這是區別之一,區別之二,我會利用我的見識,以及一些手下的能力,替這些蠻人甄別他們的手工業,如是前景光明,可以教導他們,擴大規模,從而變得更富裕。他們更富裕了,交易規模也就能擴大了,我又可以募得更多的資金。”

也就是王巨做法雖與王韶很相似,但參與得更深。

另外王韶就是純盈利性質的,賺軍費的,王巨也在賺軍費,不過不是純粹賺軍費,賺軍費的同時,也考慮了造福百姓,融合各族。不融合,現在廣南西路一個個搞得象獨立王國一樣,根本就沒有辦法治理,沒辦法治理,也就沒辦法好得起來。

“妙思,不過即便如此,恐怕軍費還是不夠啊。”燕達擔心地說。

他不知道那些船幾乎就算是王巨的,有延州十商戶契股,不過他們不會對王巨有任何異議。所以在燕達想法中,即便這些商戶感恩,資助王巨建功立業,但這是十萬甲士,軍費依然不足。

“是啊,所以我想請燕將軍相助。”

“王公,你讓我打仗行,這個錢,我那有本事募集。”燕達急忙道,況且還不是少錢,將他殺了,也募集不了這麼多軍費。

ps:有點感冒,這兩天只一更了。

第297章 胡鬧(下)第555章 和平派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70章 縣學第266章 龍手(上)第630章 條件(下)第627章 動心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429章 道第488章 泄露第492章 夜襲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19章 天翻地覆第800章 點將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151章 弟仇(上)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419章 剋星第43章 大哥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509章 逆轉(下)第360章 一句話第338章 小人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604章 幾振(下)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742章 抵消第179章 兄弟第84章 鬧大吧(三)第189章 不能言第792章 大捷(上)第862章 崩第438章 求親第724章 孤臣?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582章 攔道第435章 嚇一跳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162章 立威(下)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282章 用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755章 你不懂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657章 海戰(上)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332章 水與火第725章 斷錯了第200章 動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418章 神臂弓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182章 子午山第718章 拯救第14章 小翅膀第8章 懷疑第750章 周小魚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363章 霸道第823章 值第802章 有了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145章 衙內第742章 抵消第183章 賽跑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124章 觀燈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72章 迷宮(中)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679章 黃雀(上)第859章 落幕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764章 進京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705章 殺母(下)第743章 逼第788章 酒語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802章 有了第362章 竊賊第122章 賭第507章 逆轉(上)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209章 真相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87章 鬧大吧(六)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
第297章 胡鬧(下)第555章 和平派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70章 縣學第266章 龍手(上)第630章 條件(下)第627章 動心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429章 道第488章 泄露第492章 夜襲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19章 天翻地覆第800章 點將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151章 弟仇(上)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419章 剋星第43章 大哥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509章 逆轉(下)第360章 一句話第338章 小人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604章 幾振(下)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742章 抵消第179章 兄弟第84章 鬧大吧(三)第189章 不能言第792章 大捷(上)第862章 崩第438章 求親第724章 孤臣?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582章 攔道第435章 嚇一跳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162章 立威(下)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282章 用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755章 你不懂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657章 海戰(上)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332章 水與火第725章 斷錯了第200章 動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418章 神臂弓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182章 子午山第718章 拯救第14章 小翅膀第8章 懷疑第750章 周小魚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363章 霸道第823章 值第802章 有了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145章 衙內第742章 抵消第183章 賽跑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124章 觀燈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72章 迷宮(中)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679章 黃雀(上)第859章 落幕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764章 進京第681章 給我一把傘第705章 殺母(下)第743章 逼第788章 酒語第670章 我是第三第802章 有了第362章 竊賊第122章 賭第507章 逆轉(上)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209章 真相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87章 鬧大吧(六)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