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

獻俘大軍南下,到了鄭白渠地界,引起更大的轟動。

此戰宋軍傷亡數量也不低,傷亡比最大的便是柔遠寨四周的蕃人,甚至三戶人家就有一名丁壯在這場戰役中傷亡。戰後,一度讓李三狗哀痛萬分。

其次便是前線的蕃軍,包括蕃落、強人與緣邊弓箭手。

所以王巨對那些中立的部族施了狠手。

每次戰爭到來,這些蕃人都頂在前線,那就會出現傷亡。但這些部族桀驁不馴,一個人也不出。那麼戰後,一樣的免稅,但因爲他們寨中的丁壯多,也就能迅速壯大,佔據更多的資源。

大家不是傻子,最後仿佼的部族也會變得更多。這纔是在史上慕容多次叛亂的原因。

蝦蟆寨之戰只是開始,後面還有,比如王巨爲了發展當地的經濟,正好手中有大量戰俘,在修堡砦的同時,也在修路,這個修路不僅有橫山的路,還有後方的路,包括環州。

馬路就不要想了,不過用火藥轟開山壁,拓寬各條山道還是可以的,轟下來的大石塊又可以鋪在泥濘的黃泥路上,上面再鋪上碎石片,雖不能與官道相比,但方便車馬行走了,那麼與外界溝通也變得方便,以後這些道路兩邊的村寨自然而然也會變得富裕起來。

但在這個修路的時候,便會有意識地甄別,畢竟就是動用戰俘修路,也需要成本的,火藥的成本,工具的成本。每天吃的喝的成本。

用此進一步壓縮這些村寨的成長空間。

這便是王巨說的。想吃奶。得聽話,不聽話只是哭鬧的孩子,你們好洗洗睡吧。

除了這兩部,餘下傷亡率最高的無疑就是鄭白渠的保捷軍。

隨着大軍撤回,靈柩也運回,整個鄭白渠披麻戴孝,如同末日來臨一般。

但還有人沒有回來,那就是這些重傷兵。甚至還有的人屍體至今未找到。看着這支軍隊到來,整個鄭白渠地區百姓全部涌到道路兩側,哭得天昏地暗。

這事兒鬧大了。

王安石忍無可忍,於延和殿議事時說:“陛下,前線大捷,爲何至今獎勵不決?臣更不知西府諸臣如何作想,對西夏敬若上賓,然而對立功將士卻若同芻狗。天下百姓非是怨西府,而是怨陛下也。”

他在京城,也聽到了許多消息。

王巨搞的這個獻俘。太噁心人了,當然。這不是噁心東府,而是噁心西府的。

不過老百姓不知道啊,獻俘的宋軍出了鄭白渠,開始折向東方,越來越轟動,圍觀的百姓也越來越多,所以議論聲也更大。特別許多人提到了獎勵。

王安石甚至懷疑這恐怕是王巨派人暗中散發出來的。

這個獎勵讓百姓悲憤了,這是神馬世道,難得的大大捷,但不是西夏人弱,這是三軍將士拼命換來的大捷,看,這些人都傷成這樣了,而且那麼多靈柩也運向了四面八方。爲什麼朝廷不獎勵,那麼變法斂財是幹嘛的?這個新皇帝在想什麼,難道是昏君?

不但議論趙頊,也在罵王安石。

王安石能甘心背這個黑鍋?

文彥博,你莫要繼續裝傻賣瘋,俺直接頂出來吧。

“非是某不同意,乃是陛下賞賜太重。”文彥博咬着牙齒說道。

曾布說道:“陛下,慶州戰事結束近兩月,然獎勵久拖不決,以至民間議論紛紛,有不知事小人竟說陛下乃是昏君。不如陛下明詔天下,向天下人問策,說文公以爲重獎將士,會使將士貪功開邊,邊事不休也。故久拖朝廷不能決之。因此請天下賢能上書,文公此言是否,如是,依文公之見,輕賞之,以示將士,休戈止戰,從而使邊境安定也。如非同,請陛下重獎之,而使三軍激勵,從此強軍強國。”

不要說什麼賞賜太重了,問題是現在連皇上都要替你背黑鍋!

“竟有小人說朕是昏君?”

“陛下如非不信,請派皇城司的人下去查訪。”

“陛下,此次王巨刻意用傷兵獻俘,有違禮儀,況且百姓洶洶,臣以爲背後有人在蠱惑之。”楊繪說道。

這個不能查,一查皇上馬上會動怒的。

馮京說道:“以臣之見,不如將木棉司之所盈餘,獎勵給三軍將士。”

這一年木棉司利潤有所增加,不過增加得有限,棉價又跌了。雖然數量不少,不過攤在十幾萬立功將士的頭上,實際並不多。這是兩就就。

而且拖下去,未必會對文彥博有利,這是百姓不知道真相的,知道真相的,會立即扭轉風向,並且三軍將士也會恨文彥博一個大疙瘩,不要搞錯了,你是西府首相,非是東府首相。

至於楊繪所說的,根本不管用,王巨這就是逼朝廷發放獎勵的。

難道做錯了嗎?

主要呂惠卿又回家丁憂了,曾布沒有多少話語權,王安石只想將事情早點了結,如果文彥博不再堅持,這件事也就自動彌解了。

趙頊想了想說:“就這樣吧,朕再從內庫調撥一百五十萬錢帛交子,用作三軍獎勵撫卹。”

文彥博來了精神,說:“陛下,交子不便。”

交子不是不便,而是很方便,只是這時候大家想法還停留在實物上,那怕是貨幣,不管金銀,或者銅幣鐵幣,它總是一個實物,而非是一張紙頭。並且宋朝現在的交子面額太大,五貫與十貫兩種。

後來的經濟總量,最大面額也不過一百塊錢,僅相當於兩百文。

所以一旦這種大面額交子普遍流通,就會帶動着物價迅速上漲,交子本身價格下跌。那怕後來王安石將這個面額減小。仍是大面額。一貫與五百文。

不過現在王安石還沒有對交子動手。趙頊便說道:“行交子也是無奈之舉,若素有法制,財用既足,何須如此?”

就象四川未執行交子之前,買一匹羅須兩萬鐵錢,重五百斤,得用一個大車子拉錢,才換回一匹羅。

然而這一扯。又偏樓了,馮京說:“陛下,府界既淤田,又修差役,作保甲,人極勞敝。”

這樣幹,百姓吃不消。

趙頊反問:“淤田於百姓有何苦?朕曾讓內臣撥麥苗,觀其如何,取於淤田內的,視之如細麪然。有一僧言有舊田不可種。去年以淤田得麥。朕又派人訪鄰近百姓,也皆以免役爲喜。雖令出錢。而復其身役,無追呼刑責之虞,百姓自願意也。”

淤田是良策,至於免役,未必人人喜之,否則王巨都不會頭痛了。

但它再不好,比原來的差役,肯定是一個進步。至少若沒有了所謂的寬剩錢,王巨則會雙手支持。

文彥博又說道:“佃甲用五家爲一保則可,若以五百家爲一大保,則其勞擾可知。”

趙頊說:“百姓豈能知道事之曲折,只知道有自己之害則怨之,有自身之利則喜之。雖五百人爲大保,於百姓有何實害而以爲勞擾乎?”

也就是百姓眼光終是短淺的,看得不長遠。

也不能說這話不對,範純仁就是用這招幹翻種古的。

王安石說道:“交子事如陛下所言,行之非得已。然陛下宜深思,財用不足,人材未有足賴者,於邊事姑務靜重。如能靜重以待邊事,則夷狄就不會爲患,那麼就可以專心修內政。內政已成,人材足用,財力富強,則爲之無不可者。”

這話說得很隱晦。

何靜重邊事,不是安靜邊事,得讓三軍強大,外敵不敢入侵,那麼專心於內政,內政有了,財富也就有了,交子可要可不要了。

但文彥博將獎勵拖之不決,馬上三軍都要譁變了,邊事那來的靜重?

文彥博很不高興地說:“祖宗法制具在,不用更張以失人心。”

趙頊說道:“更張法制,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又有何不便?”

文彥博不屑地說:“國家是與士大夫治天下,非是與百姓治天下。”

終於文彥博將這句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喊了出來。

只要天下豪強權貴士大夫開心了,天下就穩了,管屁民什麼事!

但前面的民生呢?

用時民生就有了,不用時民生……有民生哪,士大夫的民生,屁民的民生只是手中的工具罷了。

如此,東漢是怎麼滅亡的?明朝是如何滅亡的?

然而在這裡的人都是這個精英!雖然他們個個目瞪口呆,心中說,老文,你真TMD的強大,這樣不要臉的話都說出來了,但不得不承認也有一點道理。

觸怒天下精英比觸即天下百姓更危險,屁民們當真能與士大夫齊民嗎?

就是換王安石,王安石也不會認爲普通老百姓與自己是一樣身份哪。

趙匡胤與趙普的所謂齊民,也就是給百姓多一份生機,讓他們不會凍死,不會餓死,那麼就不會造反了,這個天下也就會長久太平下去。

其實文彥博這句話還有一層含義,這個天下不是你皇帝一個人的天下,當然,也非是皇帝與所有百姓的天下,而是你皇帝與士大夫的天下。

所以做皇帝的,就必須與士大夫集團互相依賴,互相利用,共同富貴。你身爲皇帝,得考慮士大夫利益,而不是反過來,往士大夫身上加稅,這纔是國家穩定的基礎。

這句話還不能說老文說錯了。

它真是真相。

然而它終是一層面紗,不能扯開的,就象岳飛對着趙構大喊:“你個皇帝,俺們家人一起在杭州做人質,你還擔心什麼!”

讓趙構怎麼做想?並且這層面紗赤裸裸揭開,成爲定論,從此以後,平民百姓將會一無是處,歷史也將會徹底地倒退,返回真正的尊尊時代,上古的奴隸社會!

趙頊沒有想那麼多,反正他讓文彥博這句話嚇壞了,怔怔地,什麼也說不出。

大半天后,他反感地問:“文卿,西夏使者如何答覆?”

重賞三軍將士你不同意,反而替西夏人辨護,那麼這麼多天過去,朕只想讓宋使以後去興慶府出使西夏,而非是在什麼宥州,爲什麼幾個使者一直不答覆?

文彥博答道:“陛下,遼國即將派使者來我朝。”

這時候遼國派使者過來幹嘛?無疑調解哪,拉偏架哪,皇上,你怕不怕遼國與西夏聯手?

總之,王安石變法有很多弊病,但文彥博與司馬光這兩個人真的很無恥……但是爲什麼文彥博一直沒有下去?

趙頊這麼幹,只要王巨知道了,就會越來越失望,特別文彥博這句吼聲喊出來,還能繼續呆在西府,就會對王巨的想法產生重大的動搖,然後趙頊還會迎來慘痛的重創……

這時候趙頊也不會考慮王巨感謝受的,其他人同樣如此。

遼國二字,如同一塊重石一下子轟在他們心上。趙頊喃喃道:“難怪……”

文彥博心中冷哼,皇帝,你太年青了!

但也莫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王巨在鹽州給老文早準備好了第三記大耳光。不過當時王巨是給司馬光準備的,沒有想到司馬光下去了,於是老文一次次地被抽,抽得鼻青臉腫……

第42章 爲難第205章 禁馬第650章 海盜(下)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631章 不過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356章 世襲第520章 天上(下)第127章 先帝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02章 南方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129章 吹三秦第355章 驕傲(下)第717章 那個人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509章 逆轉(下)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634章 足跡第509章 逆轉(下)第443章 市易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45章 二王(中)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796章 露底第414章 粗人第455章 存在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08章 心術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537章 會戰(二)第282章 用第472章 迷宮(中)第431章 撫養第268章 龍手(下)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853章 囚籠(上)第727章 鬧劇第38章 垂涎第125章 有點難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394章 開始了第77章 意境第580章 遙思第503章 大轉移第739章 裂車(上)第451章 聖斷第645章 長城(中)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37章 大人物第51章 想法第164章 蕃騎(下)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537章 會戰(二)第39章 勞動吧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52章 爭標第680章 黃雀(下)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231章 迷惑第570章 戲耍(下)第828章 青丹谷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260章 屹立(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99章 白衣(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470章 動援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347章 徐徐徐第619章 拉尼娜第215章 希望第306章 愛護第691章 不滿第126章 捉婿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556章 生疑第209章 真相第571章 貴人第377章 平戎策第406章 來巧了第287章 實話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561章 扯皮第16章 人情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106章 捉他
第42章 爲難第205章 禁馬第650章 海盜(下)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631章 不過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356章 世襲第520章 天上(下)第127章 先帝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02章 南方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129章 吹三秦第355章 驕傲(下)第717章 那個人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509章 逆轉(下)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634章 足跡第509章 逆轉(下)第443章 市易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45章 二王(中)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796章 露底第414章 粗人第455章 存在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08章 心術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537章 會戰(二)第282章 用第472章 迷宮(中)第431章 撫養第268章 龍手(下)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853章 囚籠(上)第727章 鬧劇第38章 垂涎第125章 有點難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394章 開始了第77章 意境第580章 遙思第503章 大轉移第739章 裂車(上)第451章 聖斷第645章 長城(中)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437章 大人物第51章 想法第164章 蕃騎(下)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537章 會戰(二)第39章 勞動吧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52章 爭標第680章 黃雀(下)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231章 迷惑第570章 戲耍(下)第828章 青丹谷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260章 屹立(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99章 白衣(下)第296章 胡鬧(上)第470章 動援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347章 徐徐徐第619章 拉尼娜第215章 希望第306章 愛護第691章 不滿第126章 捉婿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556章 生疑第209章 真相第571章 貴人第377章 平戎策第406章 來巧了第287章 實話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561章 扯皮第16章 人情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106章 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