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宿命之傭

“兄弟們,隨我殺回去!”蕃兵騎兵指使慕清喝道。

這個慕也是慕容氏的慕,反正只要是蕃人,無論姓穆,或者姓慕,或者姓慕容,都是來自穆容族,但有一條,他們不一定算是党項人,也未必算是吐谷渾人,應當是吐谷渾人的後代,不過經過這麼多年,各族相互聯親,吐谷渾血脈也淡化了,說不定党項血脈勝過了吐谷渾血脈。也不一定是來自環州,府州、麟州、綏州也有一些慕容族人分佈着,鎮戎軍同樣分佈着許多慕容族人。不過姑蘇一帶,肯定沒有慕容氏分佈……

慕清便是來自鎮戎軍的慕容氏人,他還有一個弟弟叫慕化,不是環州的那個慕容化,那個慕容化早死了。

兄弟倆武藝皆十分高超。

慕清擔任着指使,慕化現在只是一名都頭,在史上那次平夏城之戰中,慕化立下赫赫戰功。

但這個王巨肯定不知道了。

不過在王巨與章楶兩人尋找下,史上那次平夏城之戰中,有不少立下戰功的將領同樣出現在現在的平夏城之戰中。當然,有的沒有在史上出現過,現在同樣也出現在平夏城之戰中,比如姚兕、林廣、劉法、賈巖。

這個無所謂,只要不是庸將就行了。

但慕清手下的蕃騎與其他四營官兵,全部陷入了絕境。

章楶離開平夏城不久,西夏便派出天都山的大軍襲擊。

宋軍早有準備,正當夏軍前行軍半渡石門川,一條小河,不過河上有一座石橋,曲珍讓折可適率領幾營騎兵攔頭迎擊。

雙方都是騎兵,都是先鋒兵,也能算是精銳軍隊,不過地形對西夏人不利,正是半渡之時呢,倉促交戰。不久夏軍便敗退回去,折可適追了一會,進入了沒煙峽。

沒煙峽就是後世寧夏海原縣鄭旗鄉與固原縣黑城鄉之間的峽谷

宋朝將橫山、白于山、兜嶺、殺牛嶺,統稱爲橫山。但這個稱法也不能說錯了,總之,它們是一個山系,橫山自東北而來,往西南而去。白于山還是如此,不過橫山更接於北,白于山更近於南,到了兜嶺、殺牛嶺再次變爲東西走向,但不成山系了,只是瑣碎不連續的丘陵山峁地形,但大約的方向沒有產生多大的變化。

再往南去,則是六盤山等山脈,基本上是從西北而來,向東南而去。但還有一個山脈,那就是賀蘭山脈,一直沿伸到天都山,往下去則是屈吳山,基本上從北而來,向南而去。但從天都山過來,又成了不連續的山峁地形。

也就是兩道不同的山系末尾地段,在沒煙峽這裡撞擊在一起。

因此造成了各個峁樑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走向,峁樑走向不同,那麼各個山溝與峽谷走向也不同。

所以沒煙峽這一帶整成了一個迷魂陣(有興趣可以看雲星雲圖哦)。

它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最經典的例子便是胡宗南圍剿延安。太祖與胡宗南手下大將劉戡的重軍在葭蘆川僅隔着一道山樑,最終太祖利用當地複雜的山樑地形,擺脫了胡宗南的重兵。

那時胡宗南手中還有飛機偵察呢。

但就是葭蘆川那邊的地形,還不及沒煙峽這一帶複雜。

於是折可適便率軍回去了。

因爲沒必要追擊。將夏軍打敗了,那麼西夏人下一回必然調動更多的兵馬過來,而宋軍等的就是這個,並且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再說在這種地形下追擊,後面說不定還有許多西夏大部隊,弄不好全軍會陷入險境。

折可適及時做了正確的判斷。然而曲珍這一回卻發生了失誤,可能他有些低看了西夏軍隊,可能他從永樂城一戰中僥倖逃出來(夏人圍困永樂城,曲珍見勢不妙,在城破之前,不顧手下,在永樂城後面的城牆上放下繩子,逃出生天),讓他感到不光彩,所以想立功心切,又讓慕清等人,率領數千兵馬隨後追趕。

但在這個迷魂陣裡,慕清等宋朝官兵與折可適走失了方向,沒有會合,折可適帶領着手下返回,慕清還在拼命地往沒煙峽裡追趕。

關健折可適遇到的僅是西夏前鋒軍,後面還有很多大部隊呢,他們也趕過來了,利用這個地形,將慕清這數千宋軍一切兩半,外圍的宋軍問題不大,離石門河很近,可裡面的宋軍就被夏軍圍困了。

這四營官兵裝備皆很優良,爲了這一戰,朝廷那可是花費了很多心血與錢帛的,即便普通的蕃軍與邊軍,都裝備了器甲,而且多是新近打造出來的鎧甲武器。

但戰場上器甲只是勝負的一個因素,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幾營宋軍表現十分頑強,可是西夏人太多了,一層層地圍困上來,並且西夏人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羣毆戰術,以多打少!

“殺,殺!”慕清連連怒吼着,不管他殺了多少敵人,就連身上的戰甲都被鮮血染紅了,然而始終突圍不出去,而他的手下將士越來越少了……

…………

銀行司究竟能發揮多少作用?

現在基本能看出來了,而且現在只有五百個行務,如果未來有四五千個行務呢?

趙頊這樣想是錯誤的。

首先這五百個行務,都是宋朝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那怕是縣城,也比餘下的州軍監經濟強上數倍。未來可能數量能擴大數倍甚至十倍,卻遠不如眼下的各行務收益比,僱募的經濟人多,薪酬多,收入卻會很少,所以未來務行數量即便擴大十倍,也未必能達到現在的兩倍收入。

還有,不能看眼下的賬目,未來事兒很多,各種死賬爛賬,還有貪墨的錢帛,還要再加上人工與其他的各種成本。

當然,只要不胡折騰,它確實會對宋朝經濟產生重大的作用。

況且雖是一分利,遠比各種高利貸利息輕得多,但與後世銀行貸款相比。它的利息還是稍高那麼一點兒。

所以趙頊很慎重地將兒子也牽到延和殿。

王巨與諸臣山呼,參見陛下,參見殿下。

對這個小趙傭,也就是後來的趙煦。王巨很喜歡。

北宋幾個皇帝當中,最高估的便是宋太祖。

趙匡胤武功確實是出衆,不過柴榮還活着,不會比趙匡胤做得更差。至於制度,趙匡胤發明了多少制度。除了杯酒釋兵權外,餘下的制度都是柴榮創立出來的。

雖然趙匡胤很了不起,幾乎每一個開國皇帝都不了起,但趙匡胤的做爲,沒有後人對他的評價那麼高,至少在太祖那首沁園春中所列的幾個皇帝,趙匡胤是最差的一個。

但最被低估的不是宋仁宗,而是眼前這個少年。

據傳趙傭七歲時便能將論語倒背如流,這可能誇張了一點,但在史上趙傭才即位時。才十歲,這個十歲是虛歲,如果按週歲的說法,才八週歲,才上小學三年級呢。

蔡確擔心遼國使者的相貌衣着會將趙煦嚇着,便反覆對趙煦講解,趙煦忽然嚴肅地問,契丹使者是人嗎,蔡確說,當然是人。趙煦說,既然是人,我爲何怕他們?

老蔡被臊得惶惶然退下。

實際不是王巨再三戒告趙頊,就在今年春天發生了。

但因爲蔡京將新黨名聲一起敗壞。所以史書因爲趙煦啓用新黨,評價極其不公平。

可拋開那些評價不提,趙煦新政只有幾年,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位於一大羣豺狼虎豹當中,爲何說一大羣豺狼虎豹?經過元佑黨爭。那個上位的大臣不是虎不是狼?居然很快幾乎使北宋一度中興,特別是西北,打得西夏人連頭都不敢擡,並且這不是窮兵黜武打出來的,相反的北宋國家各方面的情況在短短几年內,皆變好了。這是何其不易。

相反觀看所謂的女中堯舜高滔滔做了什麼?默認了司馬光等人將自己親生兒子、一國之君醜化妖魔化,然後是慘烈的元佑黨爭,至於這個讓她一手扶上位的親孫子,生病了都不讓御醫看。

歇斯底里到了這等地步,這是堯舜所做的事嗎?

想到這裡,王巨又拜了一拜說:“陛下,臣聞殿下英姿過人,實乃大宋之幸也。”

趙頊也很滿意,微微一笑。

趙傭則睜着細長的眼睛,好奇地看着王巨。

王巨開講。

他看着張商英以及各重要行務的行務使說:“諸位,我爲何用大量金銀做爲本金?”

這些人齊聲答道:“信譽。”

“說得對,正是信譽,所以我又用了很大的成本印染絹交,同樣也是爲了信譽。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一件事,一旦拿下西夏,我朝等於未來每年減少大量歲賜,包括許多銀兩,而倭國那邊每年又在源源不斷地提供好幾百萬兩銀子,同時彼岸海商則利用貿易從大食那邊換回許多金銀,同時隨着採礦業的進步,無論彼岸或者我朝內陸,金銀產量同樣會慢慢激增,一旦金銀數量龐大起來,到時候怎麼辦?”

張商英想了一想說:“太保,其實今年金銀仍很欠缺,即便未來,銀行司必然還要發行大量絹交……”

“在這十幾年是沒有問題的,但過了二十年怎麼辦?”

“這個……”

如明朝中前期金銀還是很緊張的,隨着倭國白銀大量流入到明朝,明朝這纔將銀子當成正式的貨幣,隨着到了明末,銀價就普遍下跌了。

這還是民間流通過來的,但現在呢,等於兩個國家(宋朝與彼岸)幾乎發動國家機器從倭國弄銀子過來,並且是暴力式的開採,因此銀子迴流到宋朝的速度更快。

就象這幾年,彼岸每年從倭國得到銀子數量在迅速增加中,這只是彼岸,還有一部分杭州與密州其他的海商,每年同樣從倭國得到部分白銀,雖未入銀行司,卻流通到民間了。

“用絹交調節。”一名行務使答道。

“如果是短時間的下跌,是可以調節,而且也是我說的。但金銀正式下跌怎麼辦?並且未必是同時下跌,如果銀子下跌,金子上漲怎麼辦?或者就是同時下跌,但是正式下跌,想要調節。只能繼續發行大量絹交。然而那個結果就是,絹交的數量遠遠超出貨幣的流通需求,最後連帶着絹交本身價值嚴重貶值,物價則會大幅度的上漲。”

“所以。我請諸位來京,說的就是這件事。絹交是貨幣,而金銀只是準貨幣,另一面則是商品,包括銅幣。正因爲銅幣是商品。所以它的價值一直不穩定,具體的表現就是貫,起初我朝一貫大約有八百多文,九百多文,太宗時看到銅幣不足了,因此定爲七百七十文,但實際因爲江南與江北產銅量不一,各地經濟情況不一,有的地區一貫是八百多文,有的地區是四百八十文。太宗對此無能爲力。只好下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成了一筆糊塗賬。這是太宗時,那時還不嚴重,現在我朝是全國性的缺乏銅幣!”

然而大夥還沒有聽明白。

王巨只好繼續解釋:“但這樣是不行的,因此我將新貫定性爲一貫就是一千錢,但這個貫不是銅錢的貫,而是絹交的貫。不過這幾者區別就是,絹交以後永遠是貨幣,通過貨幣數量來調控物價。而非是商品。至於金銀銅則是補充貨幣,包括銅幣也淪爲準貨幣。”

張商英終於聽懂了:“太保之意是一旦金銀數量增加,絹交則不必與金銀掛鉤,也不必與銅幣掛鉤。”

“天覺。此言中的也。但有三個必要的前提,絹交必須得到大家信任,甚至比銅幣還要信任,那時絹交纔是成爲唯一的‘真貨幣’之時,金銀可以稍稍放開一點了。其次就是放開了金銀,儲蓄的本金金銀數量必須是貨幣的一半。那怕金銀價格嚴重下跌,這個本金是不能少的,否則絹交價值可能就會嚴重失控。絹交合理的數量是十文錢相當於九文到十一文之間,但這個比例能高於十一文,卻不能低於九文,也就是寧缺勿濫,因爲缺可以增印,但濫掉後,再也收不回來了。”

王巨請這幾十名重要的行務使回京,說的就是這三條,但爲何當着趙頊的面說,同樣也是解釋給趙頊與諸位宰相聽的。

還有幾個月,王巨就要去陝西了!

他在陝西只能建議了,卻不能插手,更不能主導。

因此這些交待到用到之時,那要過很久了,不過現在就要說清楚。

大家都不懂啊,包括王巨,也不是很懂,只能說他見識要更長遠一點罷了。

但這個見識很重要的,因此不僅講給趙頊與幾個宰相聽,同時也將這些行務使請到京城,講給他們聽。這些行務使都是年青的官員,指不準以後誰就會主持銀行司了。

王巨又詳細地講了許多他記憶中的金融知識,甚至還略略講了股票與期貨,不過對這兩條,王巨是比較排斥的,儘管它們如果做得好,利於經濟進一步發展。以及房屋按揭,對此王巨持着中立看法,不過現在同樣沒有那個必要,本身還沒有足夠貨幣放貸呢。不過說了,是有備無患,一旦經濟萎縮了,則可以推廣房屋按揭,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

說完了,讓張商英帶着這幾十名行務使退下。

老王說道:“子安,長見識了。”

“太保,絹交如此重要,銀行司一旦選人不當,國家豈不危矣?”小趙傭忽然說道。

“殿下,中也。可是事有利弊,它利遠大於弊,並且也是大勢所趨。彼岸有許多土著用貝殼做貨幣,實際我們的老祖先也用貝殼做過貨幣。只是隨着文明發展,才用金銀與銅幣做貨幣,便於商業發展。到了我朝,更是出現了交子。這個交子就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但因爲是新事物,大家不懂。現在臣將它規範化,讓其有信譽,正式成爲先進的貨幣,進一步刺激商業發展,以使更多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但起先之時,必須要小心翼翼的,這與臣在南方時一樣,雖拿下大理與交趾,但再三請求陛下,在六年之內,不得指望其收益,而將其財政稅賦留下來,開發兩路,直到兩路發展起來。與我朝差距縮小,百姓也融合於我朝,纔可以根據情況,朝廷抽調一部分稅賦作爲收益。事物不一樣。性質卻是一樣。”

“再就是選擇人,其實沒有銀行司,國家選人也要慎之又慎,仁宗之世,舉世稱譽。但實際慶曆宋夏之戰時。我朝遠比現在更困苦,真正辰光好的時候乃是仁宗前期與仁宗中期,隨後旱災澇災全部到來,幸得呂夷簡爲相,操持有術,我朝纔沒有出大亂子。仁宗中期首相是從賈昌朝開始一直持續到龐籍公,也包括文公第一次爲首相,但文公第一任首相時,表現十分出色,同時還有君子們所譏諷的賈昌朝與陳執中等人。隨後仁宗以富公與韓公爲首相。龐公自太原回京述職,仁宗說,天下人皆認爲朝廷得賢相。龐公說未得重位,無人恨之,故愛者多。但身爲首相,如果爲公,天下憎者必會比愛者多,或以公媚私,那麼愛者還會多,只是會誤了國事。果然。仁宗晚年,天下士大夫繼續愛戴韓公與富公,然國家財政從那時就開始敗壞。”

“父皇,賈昌朝與陳執中如何?”

“傭兒。兩人操守略差,才能卻很強。”趙頊答道。

“操守重要,還是才能重要?”

“殿下,”王巨在下面替趙頊回答道:“司馬光曾說過一句話,德大於才,則是君子。能用之,才大於德,則是小人,不能用之。只說了一半,而且產生了嚴重的失誤。其實呂夷簡與陳執中、賈昌朝等人差不多,都是屬於有才能,可操守略差的大臣。但爲什麼仁宗多次起用呂夷簡?有才有德之人,那是最好不過了,然而這樣的人大臣能有多少?即便范文正公,操守有了,才能還行,然而能否爲首相?因此國家用人,實際是才大於德,只要有才華,那怕操守略缺,問題也不大。但有一條,不能有不詭之心,只要對國家忠心,雖操守欠缺犯了錯誤,國家可以將其貶一貶,用之警告,還可以再度起用。但有了操守,才能不足,絕對不能重用。就如臣的恩師,他的操守可以說無幾人能及,爲何臣不向陛下推薦?才能不足也。”

“這是我朝,還有唐朝,唐朝四大賢相,房杜姚唐,姚崇操守同樣不行,私心重,心機深,還有那麼一點虛僞,然爲何列爲四大賢相之一,才能彌補了!眼下還有一個最好的例子,比如臣,操守比呂夷簡姚崇更差,爲何陛下還繼續重用?因爲這也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國家可以容忍其操守略欠缺之,但不能容忍他不替國家效勞,或如現在的文公,有才能,甚至名氣更有了,然而一心爲私,卻不想着國家,因此朝廷無法重用了。”

“太保,公在前,私在後?”

“正是。”

幾個宰相一起擡起頭。

王巨都解釋得這麼清楚了,領會了,也不奇怪,可別忘記了,趙傭只有一個虛十歲的孩子!

王巨也看着趙傭。

趙頊前面五個兒子名字叫趙佾、趙僅、趙俊、趙伸、趙僩,名字都不錯,可一個個早逝了。於是替趙傭取了一個賤名,傭,傭人,結果還真得活了。

不過王巨卻從趙傭身上看到了整個宋朝的宿命之痛。

嚴格說,趙匡胤的才情是不及柴榮的,但也不錯吧。不過因爲他是被皇袍加身弄上皇位的,因此對武將不放心,對文臣也不放心,於是在趙普與趙匡義之間玩平衡。趙普玩下去了,趙匡胤三訪趙延美,趙匡義也不是一個好惹的角色,被大哥玩了這麼多年,能不急嗎,於是斧光燭影……

世人皆譏趙匡義,其實真的不能低估了趙匡義,宋朝種種制度實際除了沿用柴榮所訂的制度外,大多數就是在趙匡義手中完善的,所以纔有了一個史上最富裕的王朝,軍事上是弱了一點,但也比一般皇帝強吧,否則如何兵不血樑,收回吳越與閩國,又親自拿下北漢?但悲催的是他遇到了蕭燕燕、韓德讓與耶律休哥,這遼國史上最強的三駕馬車!

不僅如此,還有趙匡胤留下的禍害,那就是曹彬,曹彬平江南,如果不是前期後期潘美的幫助,中間劉遇與王明在皖江口拼命,還不知得打成什麼樣子。唯一能拿得出的,就是不殺人,但這套對付遼國管用嗎?趙匡胤肯定知道了。可是爲了壓制功臣,偏偏誇大了曹彬的戰功。大哥重用的人,俺爲何不重用之?好了,岐溝關來了!

再就是宋真宗。其實早朝的宋真宗真的很亮眼,然而澶淵之盟來了,舉國頹喪!

再到宋仁宗,宋仁宗更不用說了,但沒有一個兒子得活。弄了一個宋英宗上來……

趙頊來了,其實熙寧變法後矛盾漸漸弱化了,然而趙頊偏偏想經營西夏,如果不是爲了經營西夏,進一步地將變法中斂財的一面矯正過來,那來的元佑黨爭?反過來,西夏沒有打下來,自己急得病情惡化,英年早逝。

隨後就是趙傭了,其實論天姿。趙傭只比少年時的李隆基稍遜一籌,還略略強過同年齡的漢宣帝,然而在高滔滔與小程聯手下,導致他身體羸弱,二十來歲就死了。

大才子上臺……

想到這裡,王巨說道:“殿下,你對《論語》十分熟悉,應當記得這一段,微生畝與夫子有過一段對話,微生畝問夫子。丘,何爲是棲棲者,無乃爲佞者。夫子說,非敢爲佞也。疾固也。孔丘,你爲何這樣四處奔波,不就是想顯示你的花言巧語嗎?夫子說,我不敢花言巧語,只是痛恨那些頑固不化的人。又說,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力氣。而是它的品德。微生畝十分感動,說,以德報怨,何如?夫子立即矯正道,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如果這樣,用什麼來報答恩德?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以公直報答怨恨,以恩德報答恩德。”

“這裡夫子將直與德着重區分了。那麼何謂直,許多人說臣心眼小,睚眥必報。錯也,如果不帶着私心,不有意顛倒黑白,批評臣的一些做法,那怕是說錯了,臣也報以耐心的解釋。然而不顧國家,不顧大局,以私心顛倒黑白地對臣攻擊,臣就會嚴重地處理他,這就是以直報怨。這個直,還是一種中庸。”

“中庸?”

“正是中庸,就象仁宗,生活樸素,這是好現象,也是他諡爲仁的由來,然而到了捨身飼虎那一步,那不叫仁,而是入魔!或者所以歷朝歷代以儒家爲核心思想,佛家只是教化之功,這就是區別所在。或如這個樸素,生活可以樸素,但必須吃飽,更不能挑食,那樣營養才能均衡,身體才能健康。衣服不必要華麗,但必須冷暖均勻,那樣纔不會生病。特別身爲人君,國家需要一個樸素的人君做表率,但也需要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君來治理國家!”

“再說到動靜,動極思靜,靜極思動,實際它不僅是一種人性,也是身體健康的需要。如果勞累過度,必不長壽,如果整天靜坐不動,身體同樣不會健康。”

“陛下,請慎記之啊。”蔡確立即說道。

這個小皇子看樣子確實不錯,可身體太瘦弱了。

王巨有意是說給皇上聽的。

實際史上有許多人搞不懂,蔡確爲何不顧風險,要立趙顥爲新君?

他不是想扶助趙顥上位,謀取榮華富貴,或者就是有這個心思吧,他那時也位極人臣了,能換取多少榮華富貴。

主要原因與王巨一個樣,擔心高滔滔上臺,會打擊到變法。

結果剛勇有餘,陰鷙不足的章惇非但不配合,反而在唱反戲,元佑黨爭來了……

趙頊臉色也是一變,將不遠處的一個太監招到身前,用很低的聲音問:“傭兒每天飯量如何?”

那太監答道:“殿下飯量欠佳。”

後面的幾個宰相未聽到,但王巨在前面聽到了,他立即說:“陛下,這個由臣來負責。”

馬上王巨就要去陝西了,陝西三年,就會離開大宋。因此王巨不用過份地避嫌,同樣,大家也不會多想。

那就散吧。

趙頊正要下令讓大家退下時,韓縝走了出來,吞吳吐吐地說:“西北,西北……”

“西北怎麼啦?”趙頊立即緊張起來。

第75章 對子第586章 值得第704章 殺母(上)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55章 分裂第438章 求親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405章 頂替第615章 威名(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377章 平戎策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755章 你不懂第755章 你不懂第772章 不殺第631章 不過第685章 撈人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656章 龍臀第59章 離去第424章 軍監司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424章 軍監司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686章 山林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721章 真相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754章 養豬第447章 一頃第113章 侍讀第800章 點將第467章 兵臨第264章 朱序(上)第480 勸說第236章 不安第821章 一家人第712章 兩個半第243章 虎踞炮第687章 飛錢司第278章 述職第235章 孩子氣第779章 土豆宴第124章 觀燈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235章 秋碩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795章 讓(下)第724章 孤臣?第480 勸說第304章 獻舞(上)第561章 扯皮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382章 掏心窩第235章 秋碩第355章 驕傲(下)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23章 畫花第797章 獻書第138章 鄉黨第283章 應戰(上)第20章 講道理第94章 第一躍(四)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209章 真相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178章 子安第531章 斬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96章 放榜(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73章 攏心第108章 姐第403章 私軍(上)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56章 龍臀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195章 **(上)第313章 後臺第4章 伏擊(下)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283章 應戰(上)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406章 來巧了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660章 漁翁第415章 潑(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156章 文臣(下)
第75章 對子第586章 值得第704章 殺母(上)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55章 分裂第438章 求親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405章 頂替第615章 威名(上)第814章 狗不如第377章 平戎策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755章 你不懂第755章 你不懂第772章 不殺第631章 不過第685章 撈人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656章 龍臀第59章 離去第424章 軍監司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424章 軍監司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686章 山林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721章 真相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754章 養豬第447章 一頃第113章 侍讀第800章 點將第467章 兵臨第264章 朱序(上)第480 勸說第236章 不安第821章 一家人第712章 兩個半第243章 虎踞炮第687章 飛錢司第278章 述職第235章 孩子氣第779章 土豆宴第124章 觀燈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235章 秋碩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795章 讓(下)第724章 孤臣?第480 勸說第304章 獻舞(上)第561章 扯皮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382章 掏心窩第235章 秋碩第355章 驕傲(下)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23章 畫花第797章 獻書第138章 鄉黨第283章 應戰(上)第20章 講道理第94章 第一躍(四)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209章 真相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178章 子安第531章 斬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96章 放榜(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73章 攏心第108章 姐第403章 私軍(上)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656章 龍臀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195章 **(上)第313章 後臺第4章 伏擊(下)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283章 應戰(上)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406章 來巧了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660章 漁翁第415章 潑(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156章 文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