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非急

“恐怕不久我要離開京城了。”王巨道。

“爲何?”張若水問。

王巨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這太過份了。”

“早晚的事,”王巨淡淡說道。不支持王安石,王安石也不會支持自己。但不支持司馬光等人,他們就會將自己當成敵人。去年還成,到了今年矛盾激化,自己想保持中立的態度,又想在朝堂上呆得太平,那可能呢?

不過王巨心中還有些惋惜。

道理很簡單,軍器監還有許多事沒有做,比如戰刀的改良,還沒有定型呢。

但這個改良不是最後的改良,反正也呆在軍器監了,於是王巨又將眼光放在盾牌上。宋朝有很多種盾牌,長盾,手盾,旁盾,燕尾盾……對盾牌也很重視,所以有人說遼國軍隊唯快而己,也就是仗着騎兵罷了。只要宋朝軍隊列成方陣了,裡面是弓弩手,外面是盾牌手,那麼敵騎便很難殺傷宋軍。最著名的是就是潘美在雁門一戰。潘美親自指揮,用步兵方陣剋制了遼國騎軍,楊業於後方用輕騎衝擊,一下子就將遼國十萬大軍擊敗。

不過總的來說,它缺點很多,特別是重量,本來宋軍因爲鎧甲的拖累,負重很大了,再持一個盾牌,速度可想而知。

除非用鐵皮子做盾牌,那還是盾牌嗎。因此宋朝還保留了早先的木盾與皮革盾,一是輕,二是材料便宜。不過防禦效果不大好。雖然宋軍裝備了大量木盾。

所以王巨將視線放在另一種材料上。藤!藤盾!

藤在中國古代用途多少。可以製造器皿,關健可以造紙。所以也不便宜。不過現在竹紙漸漸代替藤紙,給藤產量騰出許多空間。

但製造藤盾也沒有那麼容易的,簡單的編一編,那還不如用木盾呢。這還要經過許多工藝處理,似乎在史上好的藤盾能防火槍。究竟什麼工藝,王巨也不大清楚,但好在這是國家機器。有許多專門研究的工匠,一旦開動起來,幾個月後就能看到樣式產品,明年就可以生產,那麼就可以對沉重的大長盾進行補充,至少可以裝備一些靈活機動的小盾。

這也是王巨與葛少華通信產生的靈感。

因爲南方的交趾,王巨問了一下情況,以及他們的武器,是不是落後的藤甲兵,與竹弓。葛少華說是有一部分藤甲兵與竹弓。但不全部是,他們同樣有一些先進的武裝。不過這些先進的武裝根據他們文明先進落後有關。象一些生蠻地區,連藤甲都沒有,就光着膀子揮着大刀上陣作戰了,之所以朝廷難以管理,也不是他們戰鬥力強,而是地形,天氣熱,山大林茂。象交趾,基本上與五代時的各個小國彷彿無幾了。

然後王巨纔想到了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實際那不一定是真正的歷史。

而且藤甲也不是那麼好燒的,除非特定的情況下,例如赤壁之戰,但那種情況下,著不著藤甲又有何區別。

況且藤盾與藤甲不同,即便敵人用了火箭連中了幾次,將它燒着了,往地下一扔便是。然而有了它與沒有它,總歸是不同的。

щшш◆ ttκǎ n◆ CΟ

所以王巨想到了藤盾。

其次王巨在軍器監時間越長,留下好的器甲就會越多,並且馬上就會派上用場了。

而且呆的時間越長,打下的好底子就越多,那麼以後腐敗起來就不那麼容易,只要拖上五六年,宋軍基本就能達到換裝目標了,最少九成軍隊能用上比較精良的器甲。但現在就離開了,顯然達不到王巨心中的要求。

可事物的發展,不會象他所想像的那樣。

於是王巨提前做了交待。

張若水道:“放心吧,咱家就是擔心你離開了,官家未必會讓我領手軍器監。”

“到時候我可以向官家推薦,甚至請求呂惠卿替你推薦,畢竟原先器甲的情況是官員親眼看到的,也爲之惱怒的,官家對它十分重視。”

“那個陳襄怎麼這樣呢?”張若水生氣地說。

“不管他。”

兩人又說藤盾,張若水道:“若是那樣,最好在南方造,造好了運到京城。”

南方出古藤,並且出好藤,在南方造好了再往京城運,那會節約很多成本。這也說明了王巨對張若水的影響,王巨點點頭:“不過工藝一定要保密,研發得要在軍器監進行。”

“行,再說子安還沒有走呢,”張若水根本沒有想到王巨防的是交趾。

“都鬧成這樣了,我還能在京城呆下去麼?”

張若水撓了撓頭。

兩人說了好一會話,王巨下值回家。

張載道:“王巨,我要辭官回去了。”

“辭官回去?那也行,以恩師之學問,同樣會留芳百世。想當年孟子也沒有當過什麼高官,但不也是亞聖?”王巨道。

張載在朝堂說了新儒學,自古以來統治者以法爲裡,以儒爲表,讓張載詮註成以儒家的義爲裡,以儒家的仁爲表。這讓王巨啼笑皆非。

然而王巨很喜歡。

如果張載這個新說法能成立的話,那麼就能撕開自古以來儒家那種虛僞的仁愛,這是好事兒。

而且與史上張載不同,官職低,後繼無人,所以比較實用實際溫和的關學一直沒有在宋朝形成主流,現在卻無妨,大不了自己以後將張載寫的文章真正刊印十萬冊,到處免費傳發。再以竹紙獎勵宣傳的名義,以獎金刺激士子鼓吹,那麼關學就能發揚光大了。

無恥就無恥吧,總比二程朱熹的學說成爲主流對後世更造福吧。

但那樣,張載就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了。

所以張載辭官,王巨反而幸慶。

這纔是各司其職。張載做學問。賈平凹寫小說。李白作詩,王韶打仗,薛向做財政部長……

“王巨,你說變法對是不對?”張載道。

王巨深思,這一條對張載可能很重要,一旦張載回去,必然就要著書立說,自己想法都沒有想清楚。如何在文章裡寫清楚?

如果王安石不變法如何?

他想了好一會兒才說:“恩師,如果官家與介甫公不變法,第一條,國家會繼續象前幾年那樣,首宰用國家爵祿樹私恩,養私名。”

“也就是國家積欠會越來越重……”

“正是。”

“那樣國家如何運轉。”

“繼續積,繼續欠,”王巨笑道,想一想後來的明朝晚期,還不是那麼過了。

“這很危險啦。”

“對於國家來說。那是很危險,但對於首宰個人來說。說不定反而成了賢相。這是其一。其二,國家財政越來越困窘,主和派就會佔據上風,更不能同意王韶經營秦州。那麼西夏早遲會得到河洮。”

可能王安石不變法,不會有這麼厲害的黨爭產生,然而後果會更嚴重,比如王巨說的這個第二條,有許多人責怪童貫的海上之盟。但金朝崛起,滅掉遼國後,難道宋朝不打燕雲主意,同樣還是拿不下來。那麼金人不拿燕雲?拿過燕雲後看到宋軍的戰鬥力,豈能不南下?但那時西夏得到洮河,會更強大。他們會怎麼做,說不定就能席捲陝西與四川了。到那時,宋朝邊一個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江山都未必能存在!

這個張載不知道,但知道若是讓西夏得到洮河地區,那對宋朝會產生什麼危脅。

“恩師,陳襄誣衊我,實際那天張若水下去察看青苗法執行情況前,是與我交談過,我只說了一句話,不變是慢性自殺,變得好能保持我朝一百年無大患,但變得不好,則是加快了自殺。”

“介甫公是加快了……”

“不知道,優劣兼半吧。”

“某想大約是官家與介甫公太急了吧。”

“急也不能說不對,比如商鞅變法,同樣豈不是霹靂一般。”

“商鞅……”

“恩師,不能完全聽信司馬遷的觀點,他被漢武大帝執行了宮刑,心中多少有些恨氣,因此對漢武帝的種種行爲排斥,從而宣揚文景時的黃老無爲,那麼也必然反對商鞅變法。但實際情況是,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能不能強大。秦國之敗,是秦始皇后來越來越殘暴,秦二世與趙高做得更過份。其治國思想連法家都不是了。一個暴政的國家,怎能長久呢,比如說隋煬帝,他推廣科舉,宣傳儒學,可結果還不是隋朝隨即滅亡?”

“所以仁是義之本啊。”

“中的也。不過我朝環境不同,士大夫都不能用刑,固然是保護了士大夫的節氣,可是如何能立威。不能立威又變法急切,豈能不亂?其次,介甫公爲人固執高傲,滿山的猴子上哪兒抓住,讓他們聽話,所以要給他們果子吃,要殺幾隻雞。”

“那不是結朋成黨?”

“恩師,早開始結朋成黨了。”

張載聽明白了,由於宋朝古怪的制度,刑不上士大夫,所以保守派大臣不害怕,那麼就敢誣陷。不過正是因爲這種古怪的情況,王巨剛纔纔對陳襄施以以牙還牙,你誣陷我,我同樣也能誣衊你,你搞我,我也能搞你。反正刑不上士大夫,陳襄拿王巨沒辦法,頂多大家一起火拼下去罷了。

王安石不能放下身架,拉攏大多數人,又要“高風亮節”地不會去殘酷打壓極少數人,所以反對的人就多。

這纔是混亂的根源。

當然,也有了皇上之錯,若不是皇上急於求成,王安石同樣不用那麼急,那麼情況又會好一點。

這與變法本身不相干。

還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趙頊前面幾個兒子先後死了,這種情況一是因爲趙頊成親年齡小,妃子歲數更小,想一想十四五歲,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就開始生孩子,在現在這種醫療條件下,孩子能平安麼。第二條原因則就是用藥問題,因爲他們是皇子皇孫,御醫不敢用虎狼之藥,許多病不敢用虎狼之藥能醫得好嗎?也能醫得好,那得要更高明的醫學手段,可那樣更難更難……

王安石也未必是好人,更未必是君子,並且本身缺點很多。只能說他相比於司馬光,其手段更能放在臺面上,多少顧及了一些操守,要了一些臉面,同時他的私心與手段,是爲了國家,而不是爲了個人。或如他對蘇東坡的態度,換成王巨,那麼一輩子可能就與蘇東坡掐到底了,然而王安石在江寧卻替蘇東坡說了好話。

不過王安石面臨的種種問題,確實很難很難的。隨着王巨聽到三不足的真相後,有些時候開始對王安石產生了同情心理。

這樣講,張載就明白了。

所以他也說了一句:“介甫公也不易啊。”

不過王安石最大的缺點就是他的高傲,比如說王安石對王巨的態度,自己這個弟子分明是一個良才,但王安石是怎麼做的。因此張載又嘆息一聲。

然後張載又說道:“李娘子要臨產了,這時候離開京城……”

“不會,想要我離開京城,沒有兩個月是不行的!”

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828章 青丹谷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739章 裂車(上)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182章 子午山第854章 囚籠(中)第359章 聰明人第158章 請權(下)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843章 朔正第438章 求親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69章 泄密者第370章 楊家將第415章 潑(上)第362章 竊賊第296章 胡鬧(上)第790章 五天第682章 嚇一嚇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851章 雙保險第138章 鄉黨第740章 裂車(中)第135章 蠱母第318章 資格第88章 提前第431章 撫養第237章 三百斤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294章 倚仗第348章 又坑了第468章 旅(上)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521章 蔣幹第202章 不明白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639章 八櫓船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488章 泄露第301章 等機會第159章 錢哪(上)第793章 大捷(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70章 潤筆費第556章 生疑第197章 大捷第717章 那個人第305章 獻舞(下)第255章 分裂第539章 會戰(四)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244章 蕃奸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314章 錦袍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235章 秋碩第354章 驕傲(上)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742章 抵消第306章 愛護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243章 虎踞炮第605章 冒泡(上)第4章 伏擊(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855章 囚籠(下)第189章 不能言第850章 磨古斯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820章 屍車第316章 直臣第73章 自作孽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728章 黃河第520章 天上(下)第348章 又坑了第323章 吃柿子第127章 好高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13章 殿下(下)第848章 誘餌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381章 五分心第263章 斬龍(下)第814章 狗不如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
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828章 青丹谷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739章 裂車(上)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182章 子午山第854章 囚籠(中)第359章 聰明人第158章 請權(下)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843章 朔正第438章 求親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69章 泄密者第370章 楊家將第415章 潑(上)第362章 竊賊第296章 胡鬧(上)第790章 五天第682章 嚇一嚇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851章 雙保險第138章 鄉黨第740章 裂車(中)第135章 蠱母第318章 資格第88章 提前第431章 撫養第237章 三百斤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294章 倚仗第348章 又坑了第468章 旅(上)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521章 蔣幹第202章 不明白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639章 八櫓船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488章 泄露第301章 等機會第159章 錢哪(上)第793章 大捷(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70章 潤筆費第556章 生疑第197章 大捷第717章 那個人第305章 獻舞(下)第255章 分裂第539章 會戰(四)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244章 蕃奸第698章 第三個(下)第314章 錦袍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235章 秋碩第354章 驕傲(上)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742章 抵消第306章 愛護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243章 虎踞炮第605章 冒泡(上)第4章 伏擊(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855章 囚籠(下)第189章 不能言第850章 磨古斯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820章 屍車第316章 直臣第73章 自作孽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728章 黃河第520章 天上(下)第348章 又坑了第323章 吃柿子第127章 好高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13章 殿下(下)第848章 誘餌第804章 小小懷孕案第381章 五分心第263章 斬龍(下)第814章 狗不如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