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那個人

王巨想了想說:“陛下,也不一定是文公所爲。”

“說說看。”

“可能非是文公所爲,故此他就以爲是我使了什麼苦肉計,於是案發後,他立即派人暗中對我監視,隨後韓韞與我在鄭州相會,文公便將注意力轉移到韓韞身上。可能派人打聽了臣家中下人的口風,或者派人到橫渠暗中查訪,這才得知韓韞前去斜谷迎接我,又在橫渠離開。所以認爲是我授使韓韞,再由韓韞指使人誘惑那羣山匪出手,從而達到攻擊他的目標。妃兒,將韓韞請來。”

李妃兒出去將韓韞叫了過來。

“韓兄,你說一說,你爲何自橫渠離開了。”王巨等韓韞向趙頊行禮後說道。

“啓稟陛下,少保在橫渠與張先生共同商討著修《的一》,我也在邊上旁聽,那幾篇文章不僅寫儒學,更多的是講述治國的道理。”

趙頊額首,他已經看過了。

“由是也講到了一些西夏的情況,於是少保讓臣民前去熙州,向高永能打聽一下西夏的消息。爲何是高永能,也是臣民的建議,如今西域,高將軍聲名赫赫,數次擊敗西夏,因此西夏揚言,有能得高六宅者,賞金與身等。因此選擇了高將軍,能勝之就能知之。”

好了,什麼也不用解釋了。

如果按照文彥博的說法,也沒有韓韞熙河一行,說不定也能成立的。

前些年韓韞一直在關中主持燒酒,王巨在鄭白渠說不定也留下一些人脈關係。

那麼藉助這個關係,韓韞再安排一個人去洛陽,找到那羣山匪,苦肉計也就有了。

但關健韓韞去了熙州,這說法就不可能成立了。

主要就是時間。

王巨在橫渠前後不過呆了十天,然後想家人了,回來又全部是騎馬的,測試銀子到了漢中也就停下了,因此回京速度很快。

那麼韓韞先去熙州。再折回來安排,還來得及嗎?

或者先去安排,再去熙州,那麼最少會耽擱三天以上的時間。由此爲線索。一查就查出來了。再說,張載現在那個小學院有一百多名學生能做着見證呢,王巨與韓韞敢不敢撒謊?

況且韓韞那麼遠地去熙州,再找到高永能,再折回來。到鄭州與王巨重逢豈不很正常嗎?

王巨以軍功名震天下,馬上又要進入中書,打聽一下西夏的情況,又有何不妥?

趙頊喃喃說了一句:“朕待文公不薄啊。”

若真是王巨用了苦肉計,文彥博這麼幹還能情有可願。

然而現在種種證明,王巨用苦肉計的說法不可能成立。

就算王巨說得對,與文彥博無關,但文彥博已經嚴重地逾制。

如果未下詔之前,文彥博派人監注王巨還能成立,下詔後。案子已經轉交到了李定手中。

文彥博還有什麼權利監注王巨。

想一想,如果王巨派下人在孫固家門口,提着一個望遠鏡,天天看孫固在幹什麼,孫固還活不活哪?

“陛下,也不用急,說不定是西夏人呢。”王巨道。

“還真有可能哪。”趙頊道。

聞聽王巨要回京了,西夏立即變得象乖寶寶一樣。

而且西夏已經有過一次前例。

但趙頊臉上有些澀意。

其實王巨這說法,無疑是給朝廷臺階下的。

現在所有線索,就是那個帶着黃金的人。案子發生後。山匪南逃,那人吩咐後離開山寨,據說是向洛陽方向去的。但那時文彥博已經佈下天羅地網,不僅洛陽。就是虢州與陝州同樣佈下了天羅地網。

隨後楊遂帶着近萬官兵在那片山區密集搜索,同時還出了高價懸賞,讓百姓配合,尋找可疑人等。

但始終沒有那人的消息,也就說明他早離開了。

因此這樣分析來分析去,文彥博還有着很大的嫌疑。說不定正是老文藉助封鎖道路。掩護着此人撤走了。

不過隨後官兵就到來了,此人就是撤離了那片山區,九成還在洛陽城,未來得及離開。

那麼好了,只能象李定提議的那樣在洛陽城挨家挨戶的搜查。但洛陽此時居住了多少達官貴人,弄不好,就會演變成驚天大案。

如果不依李定的意見,那麼這個案子十之八九,成爲一件懸案。

懸案就懸案吧,如今趙頊心中認爲他變法成功了,至少國庫不再虧空,相反的充盈起來,因此也想清靜無爲。

但那樣,趙頊如何向王巨交待,向天下交待。這可是行刺宰相案子哎!

現在王巨這個說法,便給了他理由。

實際可能嗎?這是洛陽,不是陝西邊陲,西夏人能授使人刺殺王巨,得佈下多少情報網絡,當真宋朝上下全部是吃素的?

不過有了這個說法,就能將這個案子胡弄過去。

“臣還要感謝陛下啊。”王巨說道。

這是兩件事。

趙頊下詔以爲張載爲中散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沒有實差官,張載也未必會接受,但代表着朝廷對張載的認可。

王巨更看重的這一任命,說不定還利於更加開明的關學推廣。

其次便是太學裡的那些事兒。

韓韞代表王巨到太學裡狠狠地斥責了太學裡的那些教授。

在這個風口上,那個教授敢爭辨?

但現在王巨一舉一動,多少人矚目哪?

於是消息迅速傳到趙頊耳朵裡,趙頊刻意讓大理寺調查此案。數名官員被罷官,不僅有太學裡的教授,還有幾個罵王平少年的家長。又有數名官員被流竄到南方。

呂公著曾委婉地勸說,不過是小孩子鬧一鬧罷了。

趙頊也反問了一句,小孩子也敢說當朝宰執是屠夫?

呂公著便沒有再吱聲了。

其實他心中也明白,如果說王巨弟弟在太學遭到排擠還頗正常,甚至得虧高家那個孩子保護,不過高家那個孩子也因此幸運地娶到王巨的妹妹。

但這次王巨的長子在太學裡遭遇就非常非常地不正常了。

不一定是太學裡教授們唆使的,但他們能不知道?雖沒有唆使之罪,但有着包庇,坐認着一些少年郎侮辱王平之錯。

可能是這些太學裡的老先生,也看不慣王巨吧。但呂公著心裡面在想。你們這些老先生好好地書不教,瞎參和幹嘛?

總之,這次處罰替王巨出了一口惡氣。

這都是些小事,處罰的也僅是一些低品的官員與教書先生。趙頊說都未說。不過王巨也聽到了,因此表示謝意。

趙頊一笑,隨後心想,難道是因爲這兩件事,這小子看到朕的爲難。報之以李,在這裡做了一步退讓?

不提了,趙頊心中啼笑皆非地想。

於是他又說道:“王卿,說一說南方吧。”

“臣不是說過了嗎?”其實那天王巨說了南方,不僅是他最後的提議,暗中還說了一件事,之所以有人反對,是因爲宋朝得到南方無所幫助,說不定弄成了宋朝累贅。

但有了騰衝馬,有了烏蠻銅礦。有了交趾糧食,還能說是無所幫助嗎?

“說一說氣候,物產。”

“怎麼說呢?臣首先說大理吧,大理西部地區與川西差不多,善闡府一年氣候溫暖如春。如果是平原地帶,適合百姓居住。如果是山區,依然只能過着貧困的生活。不過氣候不算太惡劣。氣候惡劣的是大理的南部地區與交趾。兩者也略有不同,大理南部地區與交趾西北部地區,以多山爲主,許多地區物產貧瘠。交趾東部地區以多水多河澤爲主。物產豐富。”

“不過總的來說,不及江浙京東與河北平原適宜人類居住,但比陝西路的山區與河東路要好。雖然天氣炎熱,又有瘧疾橫行。多毒蚊蛇蟲,但正是因爲這種氣候,糧食產量很高。我在大理曾與章子厚書信往來,他說了一件事,因爲大量漢民遷移過去,帶來先進的耕作技術。有的百姓勤勞,一年三作,少數一些肥沃的土地畝產達到了近十石。”

這是極少數極端產量,大多數耕地,只是一年兩熟,畝產不過五六石。但就是五六石的畝產,在宋朝也是驚人的產量了。

“還有,與我朝中原稠密的人口相比,哪裡多是地廣人稀之所,大理又出產各種牲畜,只要百姓勤勞,官員引導恰當,多數百姓能迅速過上幸福安定生活的。”

“那個瘴癘呢?”

“陛下,所謂的瘴癘,並不是我朝傳言的那麼邪乎,分爲三種,一種是蚊子引發的惡性傳染瘧疾,一種是飲食不衛生導致的惡疾,還有一種便是久無人煙,又聚集了大量腐積物,於是在空氣裡有大量有毒氣體,人冒然進去後中毒身亡。其實只要陸續開發,提高醫療條件,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就象現在的揚州地區,乃是我朝最好的地區之一。但在上古時候,因爲多湖沼,氣候溼熱,成了大禹九州里的最下州。”

“朕聽聞一年有許多百姓因爲瘧疾而死。”

“是有之,但陛下,中原各州一年因病而故的百姓難道還少嗎?特別是陝西路與河東路,因爲西夏不停地入侵,百姓必須承擔着大量兵役力役,又有多少百姓因此而英年早逝?陛下,還記得鄭俠?”

“記得。”

“他說因爲變法導致了大量流民,然而那場大災,就是沒有變法,難道沒有流民,相反的,如果不是變法,朝廷拿不出錢糧賑災,那樣的特大災害,說不定整個北方與東南地區就會盜賊四起了。是有一些災民因爲胥吏過份斂財導致的,可那只是一小部分,不能以這一小部分代替整個國家。當真一葉就能知秋了?陛下,想要看黃葉,臣在春天裡能找到黃葉,在夏天裡也能找到黃葉……”

“正是,正是,”這句說到趙頊心坎裡,聽後大樂。

其實這一問也有背景的,有許多大臣將南方妖魔化,說害苦了那些移民。

但王巨就是不說,問題也不大,若是原來,遷徙過去了也就遷移過去了,幾乎與中原完全封閉起來,但郵驛改革後,普通百姓也能出幾個小錢,將書信送到故鄉的親人手中。當然,有一些百姓遭遇到了不幸,但大多數百姓還是比較滿意的。要知道冒然前去南方的百姓,有幾個百姓是能過得下去的,都是走投無路的百姓。但在南方,有那麼多充足的耕地,也意味着有了一條出路,難道還不滿意嗎?

甚至這一年的秋天,又有少數百姓自發地往南方遷徙。

趙頊又與王巨說了一會,起身回宮。

不久朝堂就傳出新的說法,行刺王巨的人乃是西夏人。

消息傳到西夏,梁氏兄妹差一點氣得噴血。

但這案子也就結束了,王巨前往中書當職時,朝廷也下詔讓李定與楊遂帶着官兵返回京城。

…………

“中書啊。”王巨站在中書省門口,喃喃一聲。

如果不是這個參知政事,那來那麼多事?

王珪說道:“子安,你能來到中書,中書無疑是如虎添翼哪。”

“還要謝過王公。”

“這是某的職責(指宰相必須朝廷推薦任用真正的人才)。”

“不過我初來乍到,什麼都不熟悉,還要王公提攜。”

兩人客套一番,踏入中書。

老王先帶着王巨到處轉,中書有很多機構的,什麼機構負責什麼,還有這些機構的主要官員,都要向王巨介紹的。

到了戶房時,老王繼續介紹着,然而王巨卻看着一個人愣住神……一個對宋朝影響巨大的人。

宋朝各個書法家有三個人被嚴重醜化低估,其中也包括這個人。(~^~)

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308章 心術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42章 法術第370章 楊家將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289章 水中壩第769章 反轉(下)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476章 鼓聲(下)第635章 抽解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792章 大捷(上)第405章 頂替第206章 重諾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811章 未來第150章 葬花第530章 跑吧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625章 有過第790章 五天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709章 聖儒(下)第534章 小孩子第85章 鬧大吧(四)第66章 長大啦第718章 拯救第773章 開業第37章 魅影第659章 海戰(下)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331章 寬厚第388章 交好他第391章 鬥將第500章 大殺器第27章 敗了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437章 大人物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95章 第一躍(五)第151章 弟仇(上)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55章 分裂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485章 人樣子第418章 神臂弓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608章 下馬第183章 賽跑第828章 青丹谷第37章 魅影第742章 抵消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98章 祭父第705章 殺母(下)第702章 大事(上)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434章 羞侮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70章 潤筆費第673章 惡婚(上)第135章 蠱母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474章 鼓聲(上)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701章 場務第279章 從龍功第766章 天機第14章 小翅膀第411章 第一天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156章 文臣(下)第215章 希望第431章 撫養第126章 捉婿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835章 同意第291章 一扇窗第424章 軍監司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363章 霸道第467章 兵臨第20章 講道理第597章 兩難之地
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308章 心術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42章 法術第370章 楊家將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289章 水中壩第769章 反轉(下)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476章 鼓聲(下)第635章 抽解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792章 大捷(上)第405章 頂替第206章 重諾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811章 未來第150章 葬花第530章 跑吧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625章 有過第790章 五天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235章 孩子氣第709章 聖儒(下)第534章 小孩子第85章 鬧大吧(四)第66章 長大啦第718章 拯救第773章 開業第37章 魅影第659章 海戰(下)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331章 寬厚第388章 交好他第391章 鬥將第500章 大殺器第27章 敗了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176章 新私商(下)第437章 大人物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95章 第一躍(五)第151章 弟仇(上)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55章 分裂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485章 人樣子第418章 神臂弓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608章 下馬第183章 賽跑第828章 青丹谷第37章 魅影第742章 抵消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98章 祭父第705章 殺母(下)第702章 大事(上)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434章 羞侮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70章 潤筆費第673章 惡婚(上)第135章 蠱母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474章 鼓聲(上)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701章 場務第279章 從龍功第766章 天機第14章 小翅膀第411章 第一天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156章 文臣(下)第215章 希望第431章 撫養第126章 捉婿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835章 同意第291章 一扇窗第424章 軍監司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363章 霸道第467章 兵臨第20章 講道理第597章 兩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