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不可行

“這麼說堯舜禹湯不好……”

“怎麼說呢,就象以前王家寨,十分貧困,大家也有矛盾,但許多是互相幫助的,比如背騾子的錢大家一起分配。不過後來桃溪劍出來了,這種分配方法就不行了。富了,反而矛盾更多了。或者說一些貧困閉塞的蠻人山區,還是這種共產共分形式生活的。貧富懸差不大,認識落後,比較愚昧。”

“那麼大禹……”

“陛下,你別逗臣,大禹可能存在這個人,但絕對沒有那麼神奇,多是活動在河洛一帶。具體的不可信了,臣只說一件事,現在距離東周早期不過一千七百年吧,試問陛下知道東周早期的具體歷史嗎?那時已逐步出現文字了。那麼臣再試問陛下,司馬遷著史記時,距離大禹時代快兩千年了,他如何知道的?那時有沒有文字,還不是聽百姓的傳說。傳說能當史實嗎?”

“你是說人類在進步中……”

“正是,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請說清楚一點。”

“臣做一個簡單的比喻,再比喻瓷器,有了唐朝的瓷器技術,在這個技術上再進行改進,便有了我朝的瓷器。唐朝的瓷器就是巨人的肩膀。若干年後,我們又成了後人巨人的肩膀。”

別看這短短一句話,對趙頊產生了極大的衝擊。

“臣還是說正事吧,也就是這裡人類比較落後愚昧。如果陛下不相信,可以派一使臣問一問去過伽力吉、中理、崑崙層期(索馬里、埃塞俄比亞一帶地區)的海客,他們應當知道哪裡的情況。”

王巨沒有問過。但王巨託葛少華去廣州市舶司問過。然後葛少華寫了一封信轉告了他聽來的消息。

準確地說。現在宋朝海商活動範圍很廣了,有的已活動到爪哇島一帶,離大洋洲只有一步之遙。

“那麼你說這個是什麼意思?”

“大秦南邊的那片大陸太遠,但大海這邊的許多島國廣大,許多地區文明落後,人口稀少。若是有一天,臣將百姓往那邊轉移,以解決人口膨脹危機。陛下會持什麼態度?”

“這是真正的海外。”趙頊嚇了一大跳。

“不錯,但它們面積結合起來,比宋朝大得多,可能是五倍六倍。”

“但是海外。”

“陛下,我朝只要不發生嚴重危機,再過一百年,人口能激增到三千萬戶,你以爲我朝能養活起來三千萬戶百姓嗎?”

“大海上風險很大的。”

“海上有風險,江河上那天沒有危險?就是爲了擔負糧草押運,那一年不死掉許多廂兵與民夫。”

趙頊沉默。

“海上有風險。但海船遠比江船牢固。這個出事率並不比長江裡出事率更高。不過大海廣大,人類對它有一種天然的畏懼罷了。”

“不行。得調查清楚再說。”

“不用調查,以後陛下將臣調到南方某一州任職,由臣來主持,陛下看行否?”這便是王巨剛纔想出的對策。未來朝堂太詭奇,明智的做法,最好不要參與進去。

“你要去南方?”

“這還早呢,陛下,再說現在臣那有什麼資歷擔任知州?”

“哈哈,”趙頊一樂。

但他也疏忽了,只要他能答應,王巨就能上北下南,在未來三百年內,將漢人的人口數量激增到一億戶!到時候周邊地區,鬼佬休想插半步足進來。

甚至五百年後,漢人的腳步會佈置海對面的那個富饒大州,再也不關美帝的事了。至少漢人過去,印第安人還能得活,而不是象後來那樣幾乎快要滅絕。

不過那片大陸王巨未畫了,至少得聽人講過,不能憑空冒出來。

“王巨,有的讀了你的書,然後測量,說是大地長度乃是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里。是不是巧合?”

“還真有人量啊?”王巨訝然。不過這個測量是胡說八道,赤道也沒有這麼長,就不要說在東京到長安這條緯線了。

“京城一個姓劉的讀書人測量了,然後寫奏上報朝廷,曾公亮不敢確定。”

“記一下就可以了,最好不要確定。”

“朕召你進宮,還有一事相詢。”

“請陛下詔示。”

“河工。”

“陛下,現在那有錢帛治河工?”王巨嚇着了。沾到黃河就不會是小事。

“朕也知道現在錢帛緊張,但去年黃河兩處決堤,不能不治,草治一下吧。”趙頊苦惱地說。

“草治?”王巨狐疑道。

“去年兩處決堤,河水再次小規模的改道……”趙頊更加苦惱。

黃河自從二十幾年前改道,然後扭動着龐大的身軀在河北大地上,改來改去,改得宋朝真真苦逼。

他嚥了咽,又說:“都水監丞宋昌言建議從六塔河口開始約束河水,使河水迴歸河道,約水東流。”

“回故道?”王巨詫異地問。

“不是故道那個東流,而是二股河的東流水。”

現在黃河三條道,一條是原黃河故道,也就是賈昌朝的東流道,自博州、德州、棣州到濱州入海。現在淤積,再加上百姓開墾,快成小涇水了。

慶曆八年,黃河決於澶州商胡埽,向北奔大名,與衛河合,北至恩、冀、乾寧軍,直拒馬河,入海,這就是現在的北流。

嘉佑年間,河決於第六埽,遂爲二股,自大名府與恩州的東部至德州,從滄州南部入海,是謂東流。

但不是這個河道不變的,中間黃河跳了好幾次舞,每一次跳舞,都會挪一挪身體。然後無數百姓家產蕩盡。

宋昌言所說的束水入東流。就是後面由滄州入海的東流。

提舉河渠使王亞卻說。黃河御河一帶北行,經邊界,直入水海,其流深闊,天所以限契丹。現在漸閉北流,是沒有看到黃河在界河內東流之利。

於是趙頊讓司馬光下去察看。

“陛下,等等,中河渠使說北流深闊。那麼東流不深闊了?”

“據說東流狹淺。”

“陛下,可有地圖。”

“有,就放在架上,”趙頊立即從架上將地圖抽出來,這次他刻意將王巨召到京城,詢問河工也是主要目標之一。那個木棉司倒是次要的。因此也早準備好了相關的資料圖讖。

王巨趴在地圖上觀看。

“當真看看地圖便能知道很多事?”趙頊好奇地問。

這太神奇了,但棉花事過後,不承認還不行,特別有些兩廣官員開始推廣石中壩,聽說效果還真真不錯。

“陛下何來此言。”

“你不是看地圖嗎。難怪太祖看地圖便能下巴蜀。”

我倒。

那一次純是趙匡胤蒙的好不好,若真有這個本事。就不會有王明劉遇那僥倖一戰了,若無皖江口那僥倖的勝利,差一點曹彬被迫撤軍了。更不會親征太原不下。只能說趙匡胤相當於論欽陵、李績、李世民級別的名將,甚至也能說趙匡胤比潘美厲害,能與柴榮相彷彿,但還不及李靖、韓信與衛青等極少數頂級名將。

當然,嘴上不能這樣說的:“臣豈能與太祖相比,比如太祖那一戰,五千下十萬南唐大軍,拿下險關要城,若是換臣去,臣打都不敢打,況且還要攻關奪城。”

“太祖天姿英武,朕自愧不如啊,因此時常浮想太祖,朕前些時日封太祖後人趙從式爲安定郡王。”

“這個可以,但不可以國封王,更不能有其他逾越的舉措,政治是一把肉眼看不到的屠刀,但卻是很是兇慘。過往種種早成雲煙,過措,萬一被有心人所趁,陛下非是嘉獎太祖後人,而是棒殺太祖後人。”

“咦,你竟然與韓琦、劉攽是一種說法。”

“難道不對嗎?”王巨繼續趴在地圖上輕描淡寫的說道。他根本沒有將這件事當成一回事,而是想着黃河。

趙頊也要倒。

朕不如韓琦倒也罷了,連眼前這個人也不如嗎?

他忽然醒悟過來。比如自己聽從司馬光的話,賜封王巨爲三司判官,王巨果斷回拒。過了許久,母親才知道,立即誇獎。不但母親誇,王珪同樣誇獎王巨知道進退,不持功妄求,是可造之材。

難怪以前交談時,王巨說龐籍不當狄青做樞密使,是愛護,而非是嫉妒。然而狄青不聽後,龐籍一怒之下,於是不管不問了。

這纔是政治啊,殺人不見血的刀。

但他想不通,難道宋朝待遇不好嗎,大家安安心心做點事不是很好嗎,何必搞那麼複雜?

他想得容易,就是這個也不算政治,政治比他想的,比王巨所講的更黑暗,更無恥,更血腥,更殘酷,更無情……

想要平安,只有兩種方法,第一種,趙禎式的,那非是無爲而治,而是一種很高明的手腕平衡,交易,動操有術……

一種是滿清式的,糖果也會給,但該殺的時候就得殺,該洗腦時就得洗腦,該奴化的時候就得奴化。明朝殺的都不夠多。

不過何謂政治,他馬上就知道了。

王巨卻沒有當成一回事,他心中摸擬的對象那可是司馬光,這算什麼。看了一會,站立身體說道:“陛下,北流絕對不可以。”

“爲何?”

“不僅是衛河,從太行山下來的諸水太多了,彰河,葫蘆河,滹沱河,淇水,一起貫穿到北流,河水如何不崩潰?”

“能否束河衝沙?”

“不知道,但估計很難,臣說濟水,是濟水與這些河流不同,它來自平川,水流穩定,支流很少,容易將黃河束起來。並且濟水比較清澈,利於衝沙入海。然而這些河水來自太行山各處,水流量起伏不定,並且雜有大量泥沙,淤泥更快。而且也非是王河渠使所言那樣,作爲天險。一旦選擇北流,幾次氾濫後,河北東北地區迅速擡高淤積,沼澤湖泊一起消失,那才利於滾滾鐵騎南下之時。軍事上對我朝更不利。”

“那麼東流呢?”

“東流狹淺,朝廷打算怎麼做?”

“將北流漸漸束住,利用河水衝深闊,再用人工浚疏。”

“沒有縷堤防護,陛下,是束水衝沙衝深闊,還是束水衝河堤哪?”

“什麼意思?”

“若那樣,幾年,不,只要關閉北流水,讓黃河主流進入東流水,一年之內,河堤必然再次崩缺。除非象去年那樣,河北乾旱。這兩策都不行!”

ps:這個月就一百零九更吧,四十萬字,實在奔不動了。有時候在勉強着寫,已影響到了質量。謝謝大家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的過兩天開單章感謝。

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685章 撈人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260章 屹立(下)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636章 仙境第403章 私軍(上)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182章 子午山第265章 朱序(下)第755章 你不懂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506章 飛天(下)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766章 天機第21章 朱鈔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292章 首相第815章 溫馨第767章 控訴第140章 明妃曲第564章 退一步第301章 等機會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504章 放棄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195章 **(上)第143章 柺子第334章 翻盤第658章 海戰(中)第269章 那一公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113章 侍讀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680章 黃雀(下)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790章 五天第183章 賽跑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155章 文臣(上)第122章 賭第632章 右孫吳第375章 交待第790章 五天第138章 鄉黨第78章 不合格第445章 二王(中)第394章 開始了第859章 落幕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235章 孩子氣第143章 柺子第822章 是他第21章 朱鈔第355章 驕傲(下)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256章 上火把第603章 幾振(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297章 胡鬧(下)第509章 逆轉(下)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282章 用第163章 蕃騎(上)第236章 不安第406章 來巧了第754章 養豬第90章 好兆頭第60章 拒第172章 贈馬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316章 直臣第236章 不安第486章 買安第301章 等機會第160章 錢哪(下)第455章 存在第306章 愛護第853章 囚籠(上)第226章 底氣第150章 葬花第303章 改良第750章 周小魚第649章 海盜(中)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30章 以直報怨第388章 交好他第743章 逼第174章 有條魚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63章 親戚第183章 賽跑
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685章 撈人第34章 美人的煉成第260章 屹立(下)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636章 仙境第403章 私軍(上)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182章 子午山第265章 朱序(下)第755章 你不懂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506章 飛天(下)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766章 天機第21章 朱鈔第293章 一個訪客第292章 首相第815章 溫馨第767章 控訴第140章 明妃曲第564章 退一步第301章 等機會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504章 放棄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195章 **(上)第143章 柺子第334章 翻盤第658章 海戰(中)第269章 那一公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113章 侍讀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680章 黃雀(下)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353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790章 五天第183章 賽跑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155章 文臣(上)第122章 賭第632章 右孫吳第375章 交待第790章 五天第138章 鄉黨第78章 不合格第445章 二王(中)第394章 開始了第859章 落幕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235章 孩子氣第143章 柺子第822章 是他第21章 朱鈔第355章 驕傲(下)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256章 上火把第603章 幾振(上)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692章 聲東擊西計第297章 胡鬧(下)第509章 逆轉(下)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282章 用第163章 蕃騎(上)第236章 不安第406章 來巧了第754章 養豬第90章 好兆頭第60章 拒第172章 贈馬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316章 直臣第236章 不安第486章 買安第301章 等機會第160章 錢哪(下)第455章 存在第306章 愛護第853章 囚籠(上)第226章 底氣第150章 葬花第303章 改良第750章 周小魚第649章 海盜(中)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30章 以直報怨第388章 交好他第743章 逼第174章 有條魚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63章 親戚第183章 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