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

近幾年,許多德國的醫療機構也嘗試用笑聲來取代抗抑鬱的藥物,並且也出版了一些小丑光盤,這類光盤與我國的相聲和幽默小品光盤相似。

Part5傾訴可以幫你擺脫抑鬱

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問題是不願與人交談,不管心裡如何苦悶他也只會把它藏在心裡,豈不知這隻能讓抑鬱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合理宣泄是我們釋放心中塊壘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們排解心中鬱悶的正常心理需求,宣泄的方法有很多,傾訴就是其中之一種。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向別人訴苦的經驗,當你遇到一件自己想不開的事情時,你是不是特別想找一個朋友“訴訴苦”呢?

人一生中會遇到無數這樣或那樣的困擾和問題,例如被別人誤會,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人際關係難題,最嚴重的情況莫過於被人當衆羞辱。這時候如果不能及時把這些問題排解掉,這些不快和問題就會鬱積在心裡結成疙瘩,即我們所說的“心結”,久而久之,“心結”不解,一個人就會產生抑鬱情緒。

因爲被人誤會而心情鬱悶時,該如何疏導呢?這其實好辦,先搞清楚這誤會是有意還是無意。要是別人因爲不瞭解情況對你產生誤會,那你作個解釋就行了,相信不會有人在你真誠解釋時堵住你的嘴不讓你說話。如果對方是有意識地誤會你,你可以向領導反映,同時也可以向自己的同事和好朋友訴說,這樣就會把居心不良的人暴露在大家面前。

至於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人際關係問題,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都曾遇到過,你可以瞭解一下別人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是怎樣解決的,不需要得到具體答案,因爲所有問題都是大同小異,解決問題也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只要你能從他人的經驗裡得到思想上的啓發就足夠了。與人溝通交流後,你會發現,那些因人際麻煩帶給你的鬱悶心情會一掃而光。

假如你因當衆被人羞辱而心情沮喪失落的話,那你就要先檢視一下自己,你是不是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招人反感了?假如是,你最好當衆說明自己這件事做得不合適,並用自我調侃的方式來爲自己找個臺階下。這樣既可以把因他人羞辱帶給你的心理傷害降到最低,也可以展示出你性格豁達的一面,從而博得周圍人的同情分,讓那羞辱你的人自己也感覺言行過分。

總之,遇到讓自己感到煩惱憂心的事情時一定要學會傾訴。當然,傾訴也要講究藝術,那就是必須掌握好對象、時間、地點、分寸。傾訴的前提是說話,把你心中的鬱悶說出來,但且不可見誰都絮絮叨叨沒完沒了,那樣別人會把你當成祥林嫂的。而且記住一點,說完了就要很快把它忘掉,不要讓它在自己心裡生根發芽。

Part64種心態戰勝抑鬱症

1.阿Q心態。精神勝利法在一個人身處劣勢的時候很管用,就像阿Q,打架時打不過別人,轉過身去就對自己說:“兒子打老子。”

其實,精神勝利法是一種十分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當我們遭遇事業不順時不妨這樣想:“我也曾得意過”。當遇到利益上的損失時,不妨對自己說:“吃虧是福”。當心儀的女孩子不喜歡自己時,不妨想:“真娶了她我還不知道要遭多少罪呢!”

心胸豁達是精神勝利法的前提,假如你心胸不豁達,遇事愛想不通,總愛拿別人的錯誤進行自我折磨,那就不妨學學阿Q,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有些人和事不再那麼容易傷到你了。

2.隨遇而安的心態。隨遇而安是智慧的生存之道,隨遇而安者多心態平和,知足常樂。人生在世,總會面臨或遭遇各種猝不及防的變故,我們要學會以不變應萬變,如果你總是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那最後只能是讓自己身心俱疲。

隨遇而安也是我們心理機制中一種健康的心理反應,能夠做到隨遇而安的人就能面對和適應各種不同的生存環境。老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山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糊塗心態。有人說,難得糊塗是我們心靈免遭病毒侵蝕的保護膜,這話一點沒錯。這裡說的難得糊塗,不是叫你真糊塗,而是要你學會裝糊塗。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和事會給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帶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的插曲,遇到這種人和事的時候,只要沒有影響到我們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它去吧。在小事情上糊塗一點能有效地使我們的心理保持平衡。

4.幽默心態。幽默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幽默是化解抑鬱的法寶。假如你是個缺少幽默感的人,最好平時多跟有幽默感的人相處,學學別人是如何笑對生活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近幽默的人你也能學會幽默。幽默能快速化解你的抑鬱,幽默也能讓你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還不是那麼糟糕。

Part7可怕的產後抑鬱症

研究結果表明,女性患抑鬱症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青春期、經期、懷孕期、生產期、哺乳期和更年期都是女性患抑鬱症的易感期。

更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女性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男性的8倍,而且女性一旦患上抑鬱症,有25%的人將成爲終身抑鬱症患者。所以,對於女性而言,更應該及早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由於女性不同於男性的性格特點,她們在遇到挫折時更容易想不開,因而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也被稱爲產後憂鬱症。據統計,我國約有65%的女性都會在產後會出現煩躁、緊張、焦慮、悲傷、恐懼等心理問題。其中多數產婦出現的不穩定情緒徵兆不明顯或很快就能自我消解,但有15%的產婦會出現產後抑鬱症。極少數嚴重的產後抑鬱症患者會有離家出走、傷害孩子或者自殺的念頭和行爲。

女性從懷孕到生產,再從生產到哺乳期是一個長達數月甚至一年多的過程,這一時期是女性的特殊易感期,特別是產後這段時間是女性患心理疾病的危險時期。

爲了防止產婦在這一時期出現心理異常,丈夫和家人應該對產婦多多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關心。在這一特殊時期,親人的關心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雖然產後抑鬱症對女性來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心理問題,但也不用一提到它就談虎色變,但也不能對它掉以輕心。

下面是對女性產後抑鬱症的9個錯誤看法:

1.產後抑鬱症是產後得的,哺乳期結束後,它自然就會好了。

2.產後抑鬱症患者的症狀跟普通的抑鬱症患者一樣,大都心事重重、寢食不安、慵懶少語、悲觀喪氣等。

3.只要休息好,身體恢復得好,產後抑鬱症就會很快消失。

4.如果產後一個月內沒有患上產後抑鬱症,那就不用擔心會患此病了。

5.產婦產後心煩、焦慮不安、愛哭是正常的事情,不必太在意。

6.孕婦或生育過兩胎的產婦不會患產後抑鬱症。

7.患產後抑鬱症的產婦都會有虐子行爲。

8.患有產後抑鬱症的母親都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好母親。

9.以前曾經做過讓自己良心不安的事情,所以纔會容易患產後抑鬱症。

對產後抑鬱症,我們應該拋開以上錯誤看法,以下是對產後抑鬱症的正確認識:

1.產後抑鬱症雖然是產後得的,但它不是產後綜合症或被稱爲寶寶綜合症的輕微的心理波動現象。患產後綜合症的女性也會感到疲憊,但只要經過精心調養後很快就能過去,但產後抑鬱症則是因爲多種複雜因素造成的。產婦患產後抑鬱症後,家人的耐心開導和精心照顧以及對產婦及時的心理疏導是其恢復健康心理的必要條件。

2.很多患產後抑鬱症的女性單單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她們可能會努力從外表和形象上來掩飾其內心的焦慮和不安,並轉移其內心的痛苦。作爲產婦的家人必須要認真觀察產婦的日常表現與她以往的行爲習慣的不同,並與之展開深入交流,以此來判斷產婦的真實心理狀態。

3.產後綜合症會在產後一個月內恢復,但產後抑鬱症如果不經過心理或者藥物治療幾乎不可能痊癒。

4.產後抑鬱症在產後的一年內會隨時發作。孕婦從懷孕到分娩是一個從生理到心理都會發生微妙變化的漫長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孕婦會變得特別敏感,一旦有事情超出了孕婦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極有可能誘發產後抑鬱症。

5.女性產後心理極其脆弱,對外界的刺激也很敏感,再加上因身體和心理髮生變化,就會變得心煩、焦慮、愛哭,這時候是產後抑鬱症的高發易感期。

6.女性生育第一胎時沒有患產後抑鬱症不等於生第二胎時就不會患此症。孕期是女性心理最脆弱的時期,也是產後抑鬱症的易感期,這一點必須要有所警惕。

7.通常情況下,女性患產後抑鬱症不會虐子,但值得警惕的是產後精神病。

8.患產後抑鬱症的母親會有心理活動的異常,但舐犢之情不會泯滅。

9.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一樣,不會因爲你是個好人病痛就不來找你,也不會因爲你曾經做過壞事就一定會得病,有這種想法是荒謬的。女性之所以會患產後抑鬱症有多種因素,如性格因素、遺傳因素、感情因素等等。

Test:你抑鬱了嗎?

這個自我診斷表可幫助你快速診斷出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請在符合你情緒的項目上打分(沒有0分,輕度1分,中度2分,嚴重3分)。

1.你是否一直感到傷心難過?

2.你是否感覺前途渺茫,未來難以把握?

3.你是否感覺自己是個毫無價值的人或是一個失敗者?

4.你是否感覺自己不如人,做事力不從心?

5.你是否對任何事都充滿自責?

6.你是否在作決定時舉棋不定?

7.你是否在近期一直處於憤怒和不滿的狀態?

8.你是否對生活、工作、家庭、愛好和朋友都提不起興趣?

9.你是否感到做任何事情都毫無動力?

10.你是否認爲自己老了,沒有魅力了?

11.你是否感到沒有胃口或不加節制地暴飲暴食?

1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體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你是否喪失了對性的興趣?

14.你是否經常擔憂自己的健康?

15.你是否認爲生不如死,感到生活沒有價值?

測試結果評判標準:

0—4分,沒有抑鬱症。

5—10分,偶爾有抑鬱情緒。

11—20分,有輕度抑鬱症。

21—30分,有中度抑鬱症。

31—45分,有嚴重的抑鬱症。

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章 前言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章 前言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章 前言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章 前言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章 前言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章 前言
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章 前言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章 前言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章 前言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章 前言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章 前言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章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