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

自負心理的第二個成因是生活道路的一帆風順。那些從小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裡的人常常自己感覺良好。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會刻意隱藏自己的短處,但任何一個人想要隱藏自己的短處都是徒勞的,於是,自負者就會有意將自己的長處誇大示人,剛開始這會得到他人的豔羨,這就會繼續刺激自負者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過高評價,同時對他人給予較低評價。這種只看見自己身上的優點和他人身上缺點的習慣慢慢形成後,自負心理也就在這種習慣中不斷強化。

片面的自我認知是形成自負心理的第三個重要原因。自負者一般都不願意承認他人的能力,尤其是當自負者跟他人合作時,自負者片面地認爲讚美別人會降低自己的重要性和威信,而這是他們的自尊心所不能接受的。片面的自我認知與自負者曾聽見過過多的溢美之詞有關,過多的讚揚會使人飄飄然,從而逐漸形成自負心理。

自負心理的第四個成因是自尊心太強。自尊心太強的人內心深處都有與其自尊心強度成正比的自卑心。由於自尊心太強,所以自負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大大降低,即心理脆弱。因此自負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用很多精力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不受損,而遭受挫折是對自負者敏感的自尊心的極大損害。可是任何人都會遭受挫折,可自負者由於自身性格等原因,遭遇挫折的可能性更大。當自負者在遭遇挫折時他們常常會採取兩種方法來進行自我保護,一是退縮回去以免自己的自尊心繼續遭到打擊,另一種就是以攻爲守的主動出擊。例如有些經濟條件不好的人害怕被同事看不起,就會在同事面前故意表現得很清高。或者在別人炫耀自己到過什麼地方時會撒謊說自己去過更多的地方。這是兩種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護心理機制,是在自尊心掩護下的自卑心,但這其實都是自負心理的表現。

Part5看看歷史上這些自負者的後果

西方歷史上最有名的自負者要算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拿破崙一世,據說他有一次率部經過阿爾卑斯山時曾大放狂言:“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他的狂傲和自負使他在滑鐵盧戰役中一敗塗地,最後死在了流放地聖赫勒拿島。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自負者是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項羽,他還沒有打下江山就先給自己封了個西楚霸王的名號,頗有秦始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狂傲氣概,然而也正是由於他的自負,劉邦將他擊敗,項羽率殘部被劉邦趕到了烏江邊上,由於打了敗仗沒臉見江東父老,項羽最後拔劍自刎在江邊。

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秦孝公因自己的自負車裂商鞅,馬謖因自負失街亭被諸葛亮砍了腦袋。

而個性張揚自負概率最高的就數藝術家了,在藝術家這個羣體中從古至今從來不缺少清高、孤傲、自負的人。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有“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以狂放不羈著稱的李白。

提及以上人物並不是想要鼓勵讀者去學着自負,因爲不論怎樣,自負畢竟是屬於人性的弱點。其實,很多人並不是因爲他們的自負才成就了他們的事業,他們都是依靠自己的天賦和勤奮才成就了偉業。

Part6如何克服自負心態

自負者的最大弱點是不能容忍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更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雖然自以爲是的自負經常會讓他們付出慘重的代價。

其實,自負者自己也知道自負會招人反感,但他們大都認爲自己無法改正,其實一個人只要真心想要改變自己,就一定能夠有所改變。自負者首先應該認識到,自負其實是一種淺薄無知的表現,只有學養不夠又愛出風頭的人才會自負。

克服自負心理,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自負者首先要學會接受他人的正確觀點,然後要能夠接受他人的批評。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自負者要能真正領會這句話,並認真審視自己和客觀看待他人的評價,通過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可以改變自負者固執己見和唯我獨尊的形象。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是需要勇氣的,但勇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就是進步,當你能看見他人的優點和長處,併爲之由衷讚賞時,你就已經遠離了自負。

2.平等與人交往。自負者最大的性格缺陷是不能與他人平等相處,孔夫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想想吧,聖人都這麼謙虛,我們作爲普通人有什麼可自以爲是的?可能有些自負者會說:“普通人?怎麼能把我跟那些整天就知道追星和比酷的淺薄無知青年和鼠目寸光的小市民相提並論呢?”其實,只要你放下身段與他人平等交往你就會發現,引流賣漿者之中也不乏智慧者。

3.全面客觀認識和評價自我,全面客觀認識和評價他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既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的人,認識自我不能關起門來孤立地去作自我評價,應該把“我”放在社會實踐中去考察,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去和他人的不足相比較,而這恰恰是自負者的通病。

4.以發展的眼光而不是靜態的眼光看待自我。自負者多少都有些過人之處,也都有過事業上的成就。自負者經常提及自己曾經取得的成就,對自身是個促進,但不能總是沉湎於其中。自負者在回顧自己的過去時也要能夠看到自己的現在和將來,過去的成就也好輝煌也罷,都已經是“過去時態”了,它並不能代表你的現在和將來。

5.不要力求與衆不同。自負者有一個特點就是處處想讓自己表現得跟別人不一樣,特別是在表達見解和觀點的時候更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自負的人比自信的人多,很多以自信面目示人的人都是假自信真自負。你想想,本來自己是想表現得跟大多數人都不一樣,結果卻發現大多數人都跟自己一樣,是不是有些失望?那好,把你真正的自信展現出來吧。

6.把挫折當做財富。成就和榮譽是人生的財富,但挫折又何嘗不是呢?成就和榮譽就好比是昏昏欲睡時一張舒適的牀,它會讓人陶醉在其中。而挫折會讓我們警醒,讓我們對事業不敢掉以輕心,更重要的是,挫折能幫助人成長,自負其實也是一種心理不成熟的表現,而挫折能讓自負者的心理加快成熟,從而擺脫自負。

7.人都有獲得他人尊重的渴望,對自負者來說這種渴望更加迫切。但要想獲得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就必須先給他人和社會一個尊重你的理由。這就是你必須首先學會平等待人和尊重他人,你學會了如何平等待人和尊重他人,你在需要時才能得到他人給予你的支持和幫助,你才更容易獲得成功,同時,他人和社會對你的尊重也就不請自來。

8.學會自知。香港首富李嘉誠2008年出席汕頭大學畢業典禮時對大學生們曾說到自負:“沉醉於過往和眼前的成就,對於地位或財富的傲慢自信,其實是一種能力的潰瘍。”李嘉誠所說的“傲慢的自信”就是指自負。他告誡大學生們說:“人的內心應該有一條戒律,不能自欺地認爲自己具有超越實際的能力,這樣就會把自信變成自我膨脹,這就會使自己陷入兩難境地,被動地、不自覺地走向失敗。”他希望大學生們“要謹記老子的八字真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負者更應該將這八個字奉爲圭臬。

Test:你有自負心理嗎?

以下問題請回答“是”或“否”。

1.參加朋友聚會時,你很想去洗手間,你會忍着直到聚會結束再去洗手間嗎?

2.你是一個記憶力特別好的人嗎?

3.如果你無心之中傷害了別人,你會感到難過嗎?

4.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優點大於缺點的人嗎?

5.去商場購物時,如果店員的服務態度不好,你會去找他們的經理投訴嗎?

6.別人批評你,你會感到難過嗎?

7.你是一個很少對他人透露出真實內心的人嗎?

8.周圍的人讚美你,你會懷疑別人目的不純嗎?

9.你經常強迫自己做許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嗎?

10.你對自己的外表感到滿意嗎?

11.你覺得自己比別人的能力強嗎?

12.別人取得成就,你會羨慕嗎?

13.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嗎?

14.爲了不讓家裡人難過,你會放棄自己本來很喜歡做的事情嗎?

15.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嗎?

16.你覺得自己很會穿衣打扮嗎?

17.在危急關頭,你能保持鎮定嗎?

18.你覺得自己能與他人很好地展開合作嗎?

19.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嗎?

20.你希望自己長得像某人嗎?

21.參加一個隆重的聚會,別人穿得都很正式,只有你穿着隨便,你會感覺不自然嗎?

22.你覺得自己有魅力嗎?

23.你會爲了迎合他人而刻意打扮自己嗎?

24.你總是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嗎?

25.你認爲自己是成功人士嗎?

26.你覺得你的生活被他人隨意支配嗎?

27.你不常常欣賞自己的照片嗎?

28.即使不是你的錯,你也會對別人說對不起嗎?

29.你想買一件內衣,你是打算從網上訂購呢?還是自己親自到店裡去買呢?

30.你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天賦和才能嗎?

31.你買衣服時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嗎?

32.在聚會上,你從不主動與其他人打招呼嗎?

33.你是一個個性很強的人嗎?

34.一旦你對某件事下定決心,可是所有人都反對你,你仍然會一意孤行嗎?

35.你覺得自己很有吸引力嗎?

36.你能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嗎?

評分標準:

第1、4、10、11、13、14、15、16、17、18、19、26、34、35、36題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其餘各題答“是”得0分,答“否”得1分。

測試結果:

11分以下,你對自己缺乏信心,你經常表現得太過謙虛和自我壓抑,因此常常被別人牽着鼻子走。要少想自己的短處,多想自己的優點。要時刻記住,一個人只有看重自己,別人纔會看重你。

12—24分,你對自己很有自信,但有時你也會因爲缺少安全感而懷疑自己,你要時刻記住,你在某些方面並不比別人差。

25—40分,你是一個十足自信的人,你對自己充滿了自信,你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能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可是如果你的得分接近40分,那你就有些自負了,所以在別人面前儘量表現得謙虛一些,不要太張揚,這樣你會更受歡迎。

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章 前言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章 前言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章 前言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
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章 前言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章 前言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章 前言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