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

自負與自信只有一步之遙。一個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叫做自信,但是假如把自己的能力估計得過高就是自負了。有些自卑者乍一看性格好像很外向,他們會經常在人前吹噓自己有多麼大的能耐。假如你對此信以爲真,以爲他真有多大的本事,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這類自卑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虛假的想象中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所謂的成功人士或所謂“圈子裡的人”。這實際上是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對自己的一種過度補償即過度自我膨脹。由於這些人的自信是建立在虛幻的想象之上的,其自信缺乏穩定“地基”的支撐,所以他們的自信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和事件的影響。假如有人當面對他們的誇誇其談表示出懷疑和不屑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從而變得異常衝動和急躁,並富有攻擊性。因爲這些人非常好面子,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非理性的、過度的自我膨脹表現出的自信,其實就是自卑者對自己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對此我們不要對他們進行打擊,但自卑者應該理性地認識到自己的這一心理缺陷並有意識地加以改正。

Part6如何戰勝自卑心理

因爲自卑能引起多種心理疾病,所以,自卑心理對一個人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自卑能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力,我們知道,意志力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前提,假如一個人失去了意志力,那麼,他同時也失去了克服困難不斷進取向上的力量,他就會自暴自棄。

那麼,如何才能戰勝自卑心理呢?下面這幾種方法,對於克服自卑心理有很好的效果,不妨一試。

1.認知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相信每一位自卑者都聽到過這句話。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肯定自己的長處,並對自己的評價儘量做到客觀和全面。

自卑者一般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遠大抱負,要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就應該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同時也要接受自己的缺點,因爲不論優點還是缺點都是自己身上的特點。不要試圖以謙虛來隱藏自己的優點,更不要因自卑來隱藏自己的缺點,這兩者都是不可取的。不忌諱自己的缺點也是一種美德,這樣就能做到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客觀全面。很多自卑者喜歡拿自己的短處和他人的長處做比較,豈不知,這純粹是庸人自擾,建議自卑者先跟自己熟悉的人比較,也可以跟一些當年境況跟自己一樣,而現在已經取得成功的公衆人物比較,把自己跟他們放在一起比較,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比他們要強一些。再拿自己的今天跟自己的過去相比較,看看自己在哪些事情上比過去有進步。在與人比較時,既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之處也要看見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哲學家說:“爲什麼你看到的偉人高不可攀?那是因爲你跪着的緣故。”

2.行動起來。有些人由於性格害羞膽小等原因沒有或缺少表現自己的機會,久而久之,心生自卑感,還有一些人卻是由於表現自己時遭受到了挫折和他人嘲笑後產生自卑心理。這兩類自卑者殊途同歸,即他們都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建議這兩類自卑者要想克服自卑心理不妨先從小事做起,先從自己感覺有把握的事情做起,這樣,每當自己做成一件事情後就會在心裡爲自己的能力加上一分,能力的分數積累多了,自卑心理就會減少一些。其實,每一次給自己能力的加分都是對自己自信心的一次強化。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會對自己形成一種激勵,從而有利於減輕自卑增加自信。

自卑者在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同時,切記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以免在達不到預定期望值的時候再次陷入“我不行”的自卑心理中。

因爲自卑心理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自信心的恢復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當你不斷克服困擾自己的自卑心理,並獲得一個個小的成功後,才能在這些小成功上慢慢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

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在我們小時候督促我們好好學習時經常會用“勤能補拙”來教導我們。由於自卑者對自身不自信,而不自信很可能是因爲其某一方面或者幾個方面不如別人。所以,對於自卑者來說,“勤能補拙”也是一句最佳的激勵自己的座右銘,因爲一個人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很快補上自己的不足從而逐漸樹立起自信。

3.融入集體。有自卑感的人大都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多疑,不願意主動與社會接觸,任何一個小小的挫折都會給他們以沉重打擊並加深其自卑感。所以,建議自卑者多多強迫自己參加集體活動,這是鍛鍊自己融入社會的好機會。在集體活動中,你可能剛開始會不習慣,會感到拘謹,但參與集體活動,可以培養起你的集體榮譽感和自信心,同時也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好辦法。自卑者在集體活動中得到鍛鍊後,還應該主動多參與社會活動,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增加與別人的溝通和了解,這些都有助於讓自己變得開朗,對消除自卑心理極有裨益。

4.揚長補短。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要是人哪怕他再偉大也會有缺點或者短處,這是早已經被人類公認的常識。自卑者更應該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卑者在對自身進行客觀全面分析後,應該知道,凡事都不應該有不切實際的奢望,要善於進行自我安慰和自我滿足,這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好辦法。

我們都知道,失聰的人眼睛特別靈敏,失明的人耳朵特別靈敏。這就是身體一方面的缺陷將會由另一方面進行補償的原理,這是生理補償現象。其實人在心理上也有補償功能,作爲自卑者來說,自卑可能會讓其具備更加細膩的心理感受和細緻的工作方法,使其在面對棘手的工作時考慮問題更加謹慎周詳,從而有效避免了工作出錯,而這一點恰恰是自信者所缺乏的。自信的人由於太過於自信往往會在一些複雜的工作中由於事先考慮不周而出錯,而自卑的人則一般不會,所以自卑者應該學會自我安慰和自我滿足。

5.暗示法。自卑者還可以通過對自己施加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消除自卑心理。任何人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都會從中得到積極進取的力量,但自卑者需要經常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這是心理自助法。自卑者可以在每做一件工作時不斷地暗示自己:“既然別人能做好那我也一定能做好!”這種心理暗示與我們的日常行爲有很大的關係,假如你經常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那就會導致你在幹工作時縮手縮腳,言拙行懦。假如你能經常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那就會讓自己增加幹好工作的信心。

6.要有平常心。我們常說要有平常心,什麼是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要經得起挫折,勝不驕敗不餒,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也不要怨天尤人。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對於自卑者可能會更容易一些。自卑者大多性格內向、膽小怕事,他們的自尊心已經被磨鈍,經常覺得“自己就是不行,再怎麼努力也沒用”。由於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裡只有失敗,因此他們就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所以表面看來自卑者好像心態平和。其實這不是平常心,而是消極的逃避心理狀態。

作爲自卑者來說,應該正確理解平常心,不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要客觀分析環境以及自身優勢和劣勢,爲自己擺脫自卑心理創造條件。

Part7天才與自卑

古往今來有很多成就大業的自卑者,遠的我們不說,國外的我們不說,就說一個人——陳景潤。

現在四五十歲的人可能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徐遲寫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這部長篇報告文學寫的就是年輕的數學家陳景潤。陳景潤一個人獨守寂寞8年,住在一間由單位辦公樓的廁所簡單改裝的宿舍裡埋頭證明一道世界數學界的難題。當他的事蹟被報道後,領導拎了一兜蘋果去看望他,他激動得語無倫次地說:“這就是蘋果,這就是蘋果。”他已經多年沒有吃過這種普通水果了。

陳景潤有着非常嚴重的自卑心理,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國際一流的數學家。

有強烈自卑感的人由於自卑的性格而與外界接觸很少,這可以使他們專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並不斷深入探索,最終成就大事業,陳景潤就是這樣的例子。

Test:你自卑嗎?

以下問題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分值越低自信度越高,分值越高自信度越低。

1.你在意別人怎麼看你、評價你嗎?

2.你走進一家店鋪,店員很熱情地招呼你,可是轉了一圈後你什麼都沒有買,你會爲此感到不好意思嗎?

3.你平時總是儘量不去做使他人感到不安的事情嗎?

4.假如你不小心被人看到了,你會感到羞恥和不安嗎?

5.你不願意在週末的早上睡懶覺嗎?

6.你覺得你總是本能地拒絕與外界的接觸和來往嗎?

7.你是否會違心地給自己不喜歡的人寄新年賀卡?

8.你會根據別人的喜好來購買自己的服裝嗎?

9.你做了讓別人感到難堪的事情,你的內心會感到不安嗎?

10.你常常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嗎?

11.明明不是你的錯,你會不會仍然向對方道歉?

12.你覺得你令自己的父母感到失望嗎?

13.你是否犯過不可原諒、無法彌補的過錯?

14.你常常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如別人嗎?

15.當你犯過錯後,你能很快就把它忘記嗎?

16.當你和別人鬧了矛盾後,你會在內心責怪自己嗎?

17.你有遺憾終生的事情嗎?

18.你心甘情願爲自己的過失而甘願受罰嗎?

19.你妒忌別人的甜蜜戀情嗎?

20.你厭惡自己的性衝動嗎?

21.看色情書籍或光盤,你會感到羞恥和噁心嗎?

22.你經常祈禱老天爺保佑自己嗎?

23.你的老師對你的學業感到失望嗎?

24.你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爲嗎?

25.你覺得和其他人相比,你很微不足道嗎?

26.你是否經常感到良心不安?

27.你是否總覺得自己很倒黴?

28.你是否曾有過讓人難以容忍的不良習慣?

29.你總覺得自己得到的愛和感情不夠多嗎?

30.你是否經常花時間回想過去的事情?

得分:

15—30分,你常常自責,內心感到愧疚,還總是不切實際地否定自己,並誇大自己的過失和自身的弱點。建議你換個眼光看待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人士,打消自己的無能感與內疚感,對自己多做積極的自我評價,正視自身的缺點,不要走極端,因爲如果把自己的價值和某件事情的成敗畫等號,那就會無形中增加自己的心理壓力。

8—14分,你基本上算是有自信的,但你內心仍然會有過失感。其實,自卑心理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出因自卑而追求卓越、揚長補短進行代償的理論。因此,有自卑心理不可怕,關鍵是怎樣看待它,又如何將它轉化爲有利的方面。所以,要清醒而客觀地看待自己,同時經常鼓勵自己。

7分以下,毫無疑問,你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

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章 前言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
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章 前言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