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

Part1心靈敏感區域——自尊

相信沒有人不知道什麼是自尊,因爲自尊是人類心靈中最敏感的區域。那麼,什麼是自尊呢?簡單地說,自尊就是一個人對自我存在的肯定,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所取得的成就和自身社會價值的判定標準。簡單來說,自尊就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尊重,以及由此獲得的自我價值被肯定後帶來的榮譽感,或者自我價值被否定後帶來的挫敗感,所以自尊是個人主觀對自身社會價值的自我肯定或否定。

自尊是自我概念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只要是正常人,就都有自尊,只不過不同的人在自尊的程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就是自尊和高自尊以及低自尊的區別。

擁有和保持自尊是我們保持健康心態的重要源泉,它不但可以保證一個人身體的健康,同時也對其事業有極大的促進和幫助作用。一個人工作的效率,事業的成敗,社會交往的廣度和深度無不與其自尊的高低有着密切的關聯。

自尊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的,所謂自信就是一個人的能力首先被自己認定的信心,這種能力被認定的越多,一個人的自信心也會相對較高。

積極心理學指出,自尊不是天生的,自尊是在後天的生活中逐漸形成的,無論你的自尊的起點有多低,它都可以在後天的學習中獲得,自尊的特性是“習得性”。

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這種需要可分爲自尊和他尊。自尊即爲“自我尊重”,他尊爲“尊重他人”。自尊又可以分爲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渴望擁有實力和成就的自信心,以及對獨立與自由的追求;第二個方面是渴望擁有良好的社會聲譽,社會聲譽通常來自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和欣賞。這是自尊心理的兩個需要,當這些需要被外界阻止時,人就會產生挫敗感和自卑感。一個人追求獲得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如果能得到部分的滿足他就會從中獲得更多的自信,而這種自信可以促進一個人更加努力地去獲得更大的成功。

自尊是人類生命的心理支撐,如果人類沒有了自尊,那人類就跟動物無異。自尊需要是每一個人都會具有的基本需要,是一個人爲了維護良好自我形象的基本需要。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對一個人最大的傷害就是對他進行蔑視,使其自尊受到傷害。當一個人遭到周圍很多人的較低評價時,他的自信心就會徹底坍塌,一個人的自信心遭受打擊後,他的自尊心也會隨之下降。他會認爲自己是無足輕重的,並會認爲自己就是做出再大的努力也不會取得任何成績。

Part2自尊的重要性

自尊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核心部分,是直接影響一個人成敗的關鍵。很多研究都證明,擁有較強自尊的人必定能把握時機創造較高的成就。

有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覺得自己有存在於社會的價值,以維護自己的尊嚴,維護自己的愛來對待自己就是自尊。

自尊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反映,用一條垂直水平線來表示的話,它是這樣的:低自尊——自尊——高自尊。

有趣的是,高自尊的人和低自尊的人有很多心理和行爲上的共同之處,例如,他們都會因爲害怕被人拒絕而不願意張嘴求人,他們都很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他們都有較強的自卑感和不自信。

對於低自尊的人來說,不是有沒有社會價值的問題,而是對自我價值的評判處於正面狀態還是負面狀態的問題。心理學家認爲,正面的自我評價是個人精神健康和家庭和睦幸福的基礎。

如何進行正面的自我評價是低自尊的人需要學習的,這關鍵在於要能正確識別和分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是否合乎客觀事實。低自尊的人往往會因爲自卑心理而對自己做出不符合客觀事實的較低評價,而這種對自我的較低評價又會影響到其他人對其作出較低評價,這樣就會導致低自尊者長期陷入精神低迷,沒有活力的生活狀態。因此,低自尊者首先應該積極改變自己較易被動接受他人較低評價的負面心理,因爲,人類都有一種提升自己自尊的心理需求,這是人類的本能。

對於高自尊的人來說,正確認識自己尤爲關鍵,因爲高自尊的人往往有時候不能冷靜客觀地看待事物。

Part3自尊心的3種形態

自尊的3種形態也可稱之爲自尊的3個階段。

1.依賴型自尊。依賴型自尊的人,常表現爲自己的價值是由他人決定的。少年兒童和青春期的年輕人常表現出依賴型自尊。少年兒童和年輕人由於自身閱歷淺,不具備獨立生活或不完全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所以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讚美和欣賞。他人的評價是提升或降低他們自尊的重要因素。他們非常反感對自己給予過低評價的人,因爲這會讓他們從內心裡對自己產生懷疑。具有依賴型自尊的年輕人喜歡在能力上與他人作比較。

2.獨立型自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獨立型自尊者內心頑固的理念,雖然他們也認爲他人的評價很重要,但他們一般不會公開承認這一點。他們會根據他人的評價作出自我評價,然後根據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來判斷自己是否需要作出調整。他們會爲別人的成功高興,同時會以成功者作爲自己的榜樣爲自己增加壓力,並參考對方的經驗來對自己的行爲和思想做出相應的調整,獨立型自尊是一種較爲健康的自尊心理模式。

3.無條件自尊。無條件自尊的人,表現在自我價值不依賴於任何事物和他人。無條件自尊者一般都是年齡在50歲左右,或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這類人在幾十年的風雨歷練中已經知道自己真正的價值在哪裡,他們不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他們會全面接納自己。而這個年齡的成功者更是有着堅定的信念和成熟的理念,他們基本不會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他們不固執,對外部世界和自己所不知的事物保持開放和接納的心態,他們不封閉、不狹隘,對別人的成功會感到由衷的高興。

Part4高自尊

楊先生早年曾經是縣文化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在爲縣文化館成功策劃過一次羣衆文化活動後,他就認爲自己有策劃天分,後來因爲覺得自己在單位不受重視他便辭職到了一家文化公司做創意,但他的幾個創意都因不具備可操作性或沒有商業價值而被老闆否決。一氣之下,楊先生又帶着自己所謂的創意辭了職。有一次,楊先生把自己的一個創意拿給一個朋友看,朋友看完後說:“你這個創意挺好,但是不會有人願意做。”楊先生聽了朋友的話後大發脾氣,當時就和朋友翻了臉。

楊先生在多次找工作碰壁後,心情也變得越來越糟糕。有一次,他在一家餐廳請朋友吃飯,付賬時他從錢包裡拿出了幾張百元大鈔結賬,服務生接過錢後認真地對着陽光檢查鈔票的真僞,看到此情此景,西裝革履的楊先生大發脾氣:“看什麼看!是假錢嗎?你哪隻眼睛看我像一個用價錢的人呀!我們這樣層次的人會給你假錢嗎?”

楊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高自尊的例子。

自尊心略高屬於正常範圍,但自尊心太高就進入物極必反的狀態,因此,高自尊不是健康的自尊心理狀態。

美國喬治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米切爾·卡奈斯博士根據自己的研究結果證明,自尊心過高的人與自尊心過低的人一樣脆弱和膚淺,並缺乏自信。

我們經常會在生活看到這樣的人,他們自視甚高,容不得別人對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提出哪怕是任何一點點善意的批評,這就是典型的高自尊的表現。

在這裡必須要認識到,自尊心高的人不一定就是高自尊,高自尊也不能代表自尊心高。自尊心也有個“度”的問題,一般來說,自尊心高的人都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能客觀接受來自外界的或客觀或主觀的評價。而高自尊則不然,因爲自尊心過高其實是自卑或不自信的另一種表現。高自尊的人爲了掩飾自己的自卑或不自信,一定會以高自尊的表現阻止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同時,他們又非常希望聽見外界對自己的評價,這就給他們帶來了焦灼感。

高自尊的人往往會對自己作出高於自己真實情況的評價,這就是在高自尊的人身上體現出來的高自尊低自信。

高自尊的人一般都十分敏感,心思縝密。

高自尊的人會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儀容儀表等都非常在意。

高自尊的人過分關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高自尊者非常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

高自尊的人在談戀愛時也不會採取攻勢,同樣,假如在戀愛中被對方拒絕,他們就會陷入自卑、自尊和自傲的三重心理擠壓下久久不能自拔。

高自尊者不喜歡求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纔會彬彬有禮地向別人張口,由於高自尊者的這種心理,他們常常被人誤以爲是孤傲、清高。

高自尊者大都富有同情心,他們願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他人,而且不求回報。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高自尊的人最大的長處是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不懈克服困難,所以他們也容易取得成功。

高自尊的人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也相對比較高,但自尊心過高將會給他們帶來負面影響。

高自尊的人在遭到他人的不恭敬時會表現出激烈的反應,但這種反應一般不會在真正有自信的人身上出現。

真正的高自尊是適當的高自尊,也就是說,自尊需要符合自我現狀。一方面,適當的高自尊者對自我現狀常常是滿意的,即使他們的能力並不比別人高,但他們仍然會對自己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角色充滿自信;另一方面,正是由於他們對自己的自信,所以無論在工作或是生活中他們都能表現出讓自己和社會所期待的良好形象。

自尊是脆弱的,特別是對於高自尊的人更是如此。高自尊的人把自尊心看得很重,他們中有人甚至會說“自尊勝於生命”。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高自尊的人就會產生激烈的反應,有時這種傷害並不一定是別人有意爲之,甚至根本還達不到“傷害”的程度,但高自尊者會感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丟了面子,從而暴跳如雷,豈不知這樣做只會損害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高自尊者必須明白一個道理,爲人處事如何把握自尊的尺度是一個人能否適應社會,擴大社會交往的關鍵。雖然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但也要有一個度,即要有一個彈性區間。那麼,爲人處事如何把握自尊的尺度呢?爲人處世若毫無自尊那就是臉皮太厚會讓人看不起,自尊太強其實就是臉皮太薄。心理專家認爲,正確的原則應該是——從實際需要出發,讓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彈性。

高自尊者必須學會多角度看問題,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還要看到比這更重要的東西,例如事業、工作、友誼等。另外,高自尊者要從思想上認清自尊和社交的關係,這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前提。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審時度勢,準確地把握自尊的彈性,這是一個人實現最終目標的最佳手段。任何人都有一個目標,爲了實現目標就要進行各種社會交往。有時候一個人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一定會失去一些東西,但這和自尊無關。應該讓自尊服從實現目標的需要,這樣你才能掌控好自尊的“度”。即使你的自尊心真的受到了傷害,也不至於暴跳如雷盡失自身形象。智慧的人在這種時候通常會不急不惱,哈哈一笑,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以此打破尷尬場面,這樣反而可以變被動爲主動。

真正把自尊放在一個合適高度的人能看清和接受自己的所有缺點,而高自尊者經常看不清自己的缺點,他們認爲所有的錯都在別人。

高自尊者應該學會用客觀的態度來看待他人的評價,維護他人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這纔是健康的自尊心態。

高自尊者必須承認自己也有很多不足和缺點,並願意做出改正。

高自尊者必須學會發現他人的長處和優點並學着去欣賞他人。

高自尊的人在社交場合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這可以鍛鍊對自尊心的控制能力。

1.受到冷遇時,一般人都會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對於高自尊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這時最重要的是先不要急於發作,不妨多想一想你的目的是什麼?

2.當你滿懷希望,一心期盼上級領導對你的工作給予肯定評價時,你要做好不被認同的心理準備。我們所作的任何工作最後得到的結果無非就是“好”和“不好”。假如你的工作被上級領導否定,那也沒什麼大不了,不必要爲了挽回面子,與領導進行無謂的辯解和反駁,更不能爭吵,因爲這樣做只會讓你在以後的工作中遭遇到更多的阻礙。

3.幾乎所有人都在工作中遭遇過上級領導的批評,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因爲遭到領導批評而感到難爲情。正確對待批評,虛心接受批評,不但不會讓你丟失面子,反而會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從而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有時候,可能領導對你的批評內容不實,或者有些偏頗,你也沒有必要當場進行反駁,事後再進行解釋纔是明智的做法,因爲你也要考慮到領導的面子。

4.臉皮不妨厚一點,臉皮厚並不是不要自尊,更不是去曲意奉承他人,而是讓你把自己過高的自尊心降低到一個適當的水平。

Part5低自尊

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章 前言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
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章 前言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