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頭疼的光緒

慶親王亦匡帶着一大羣人離開了,他們只在臨沂待了一天不到的時間,與張野交談的時間則更短了,只有短短半個小時都還不到。

而這半個小時的時間,也讓亦匡看到了張野的爲人。不僅驕傲自大,而且還一毛不拔。難怪當初他會跟袁世凱翻臉,就他這幅脾氣,跟任何人翻臉那都是正常的。

張野根本就沒有給亦匡談判的機會,直接把自己的要求說了出來,同意則好,不同意那就拉倒,反正對於你們的建議,我也不感興趣,愛怎樣就怎樣。

四千五百萬兩白銀,這是在錢的方面張野的底線。另外每年至少兩千萬兩白銀的軍費,這個數字雖然有些大,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按照目前的形勢,答應下來的話也沒什麼。

無非也就是等於解散了綠營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部隊,把這筆費用全都給了張野。而地方上的治安等任務則交給張野來管理。

至於什麼全國軍事統歸張野管轄,這個張野並沒有直接應下來,而是告訴亦匡,目前他只接受管理山東各地的軍事,省外其他地區一律不管。不過只要朝廷的錢到位,未來五年之內會逐步接管其他省份的。

關於這個結果,亦匡也只能不斷的打探張野的底線。因爲具體的操作在他手中,但是決定權卻並不在他手中。光緒要求的是全國的軍事,而張野目前只接受一個省,出入實在是太大了。

紫禁城。沒了慈禧之後,對於光緒來說還是很值得高興的。對外則宣稱太后病逝,對內則嚴令封口,誰敢將當日的事情傳出去,那就誅九族。

養心殿,光緒滿臉愁容的坐在龍椅上,腦子裡更是一片漿糊。他越來越後悔自己當日的決定了,當日那是被太后給氣昏了腦袋。爲了拆太后的臺,情急之下才做出的這個決定。

當時光緒哪會想那麼多?完全就是對太后很不滿意才做出來的。而且以當時的情況,光緒也還沒有對太后動殺機,所以。在當時的光緒看來,那只是一句氣話。

畢竟他身爲一個帝王,怎麼可以將全國的軍事交給一個外人來打理?而且還是叛軍?沒有會對這種人放心的,那麼強的戰鬥力,對於日本,清廷可謂是打一仗敗一仗,張野卻是怎麼打怎麼贏,這種時候,光緒若是還不擔心,還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的話。那可就真的完了。

“翁師,你說朕到底該怎麼辦纔好呢?”

光緒很是頭疼的看着自己的絕對心腹,也是自己老師的翁同龢,以前的時候翁同龢就給光緒出了不少的主意,現在朝局還未穩定。光緒又是第一次完全掌權,很多方面都覺得無從下手。

直到現在,光緒這才懷念起慈禧太后。雖然她在很多地方都做的很過分,不斷的想要剝削皇帝的權利,但是說到底,她也是爲了這個國家,爲了滿人的利益着想

難道太后真的是對的?她知道朕不可能完全掌握局勢。所以才一直在背後插手?在朕做出一些錯誤決定或者損害皇族利益決定的時候,及時的叫停?

當日的豪情早已不在,對於充滿信心的改革,光緒也早已看淡了許多。通過這些日子的觀察,光緒也知道了這裡面的一些門路,想要改革。難度大的很。

而那些利益集團,就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以雷霆手段處理?光緒沒有這個魄力,就連慈禧太后也都只能盡力的去平衡他們,以此來保持皇室的權利。

改革註定要失敗,光緒又放出了豪言。他真不知道接下來自己該怎麼辦?他甚至已經想到了日後張野篡位的情景。有了絕對的軍權,誰還會心甘情願的寄人籬下?張野在羽翼未豐的時候便敢造反,現在自己又給他鋪好了篡位的路子,他會把持住不篡位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皇上,以現在的局勢來看,我們只有三條路可走。”

翁同龢直接說道,其實在當日光緒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就覺得不妥。後來回家之後又不斷的想着解決的辦法,一連半個月,這纔想出了這幾個辦法。

但是可行性都不是太高,主要還是要看張野的意思,如果張野願意配合,那麼自然可以保證皇室的權威,如果張野不願意配合,那麼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是爲張野鋪路。

“翁師儘管說。”

光緒急忙說道,此刻他是頭大的很,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按照皇上當日所說,將全國軍事交由張野負責,答應張野的一切要求,對朝內進行改制,效仿英國採取君主立憲制,如此以來,可以將與張野的矛盾轉移到內閣那邊去,而屆時皇上已經退居幕後,基本不管權利。如果張野是爲了這個國家好,皇上又支持張野的決定,那麼他基本上就不會篡位。

其二,全國軍事依舊交由張野負責,朝廷要全力配合,爲他掌控全國掃清一切障礙。但是這其中有一點必須要注意,那就是快。不能給張野任何喘息的機會,務必要他在短時間內將兵力分散到各地。

如此的話,成千上萬的復漢軍咱們打不過,幾百的復漢軍難道還打不過嗎?而剿滅這些復漢軍的任務,就由各地官府來負責,如果成功,便可加官進爵。同時,朝廷也必須要秘密的訓練新軍,擴充新軍的人數,以便未來控制局勢。

其三,對張野進行封王,爵位要在朝中排第一,在全國範圍僅次於皇上。同時,暗中拉攏張野部下,對於一些願意歸順朝廷的,可以封官加爵,若是不願意,則置之不理或者貶官。

以此來加劇復漢軍內部的矛盾,儘可能的讓他們內亂,如此以來,復漢軍的威脅便會小很多。而張野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復漢軍下面的人肯定會有想法的,人心散了,這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這三個法子都必須要看張野的態度,可以說各自的成功率都有一半,而張野的態度則可佔到三成左右的成功率。”

翁同龢細心的講着,其實也就是三個不同的點,第一,退居幕後,只要張野願意,就可以確保皇室不倒。這個是最無慾無求的決定,丟權利保位置。第二則是分散張野的實力,逐個擊破,以達到徹底滅絕的目的。第三則是對張野進行捧殺,對其部下進行拉攏,以達到他們內部矛盾激化,最好可以達到他們內戰的效果。

而第一點和第三點也是最容易實行的,但是有一點,第一點要看張野的想法才能決定是否可以成功,而且即便是保了現在,也保不了未來。

第三點則是要看張野對其手下的掌控力如何,一般情況來說,只要使出這一招,基本上沒有辦不到的事。

至少從古至今,翁同龢還沒見過永遠齊心的部隊或者團體。他們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只要將他們之間的利益差距給拉開,難免會有人眼紅,那麼剩下的事情就好說了。

所以,這一點對於張野的掌控力有很高的要求,假如他一句話便可解決內部矛盾,那麼短時間內是絕不可能幹掉他的。

而且這一招也會給張野帶來不小的麻煩,要想掌控部隊,則必須要做到平衡部下。這邊朝廷封官加爵,自然是有豐厚的獎賞。

張野若是想達到平衡,就必須收繳這些來自朝廷的獎賞,並且讓他們還跟以往一樣。或者給那些沒有被封官加爵的人私自提升待遇,反正不管怎麼做,只要朝廷的聖旨下去了,他的部隊就肯定會出現一些矛盾,只是或大或小而已。

其實還有一點翁同龢並沒有說,因爲他不知道張野的性子,只知道張野的性子跟常人不同。所以,一旦張野識破了朝廷的計謀,那麼結果可能會更糟糕,對朝廷更加不利。

“哎,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吶!太后歷來強勢,怎麼當初在對待張野的問題上卻要繞那麼多彎呢?要是當初朕暗中支持張野,恐怕現在就不會是這幅局面了。”

光緒皇帝苦笑着搖了搖頭,很是無奈的說着。

其實這其中有很多光緒不知道的內幕,慈禧當年之所以不殺張野,而是要採取其他的方式整死張野,這其中有兩個半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是大太監李蓮英,對於出手闊綽的張野,李蓮英在得知太后想要殺張野的念頭之後,便在太后身邊說了幾句,可以說正是李蓮英的這幾句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個便是李鴻章,雖然表面上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但張野出自新軍,新軍又是袁世凱訓練的,袁世凱呢,又是李鴻章欽點的人。對於張野當時跟袁世凱談話的具體內容慈禧雖然不知道,但她卻知道袁世凱給了張野一筆錢

以慈禧的老道,能看不出這其中的貓膩?所以,李蓮英在勸慈禧的時候就是說,直接殺了張野,恐怕會讓李鴻章以及袁世凱心中不爽,雖兩人不敢忤逆,但心中的隔閡還是會產生的。

所以,要殺張野可以,但卻不能直接殺。李蓮英這麼做也算是救了張野一命,至於日後他能不能逃過這一劫,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而剩下的那半個人,則是榮祿。榮祿對於張野的態度可謂是不冷不熱,既不想留,也不想殺。這讓慈禧覺得李蓮英的話似乎是對的,所以纔有了當初的決定。只是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

ps:

感謝紫冥同學的月票支持!

第151章 戰前準備第136章 措手不及的大雨第196章 綁架美國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226章 誰動打誰第221章 國債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34章 去收屍吧第7章 演練前的條件第3章 賭注第10章 欺人太甚第210章 被逼瘋了的卜力第159章 下馬威234章 首戰告捷第92章 出門請左拐第52章 鐵良夜襲計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52章 炮兵陣地第165章 高層會議第113章 120榴彈炮第20章 大太監李蓮英第177章 炸軍艦第43章 一槍破城第55章 斬鐵良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90章 岑春煊上任第124章 海軍計劃234章 首戰告捷第63章 艱難時刻第64章 你家出事了第206章 刺殺(1)第145章 不如養着他?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01章 這是商量好的第63章 艱難時刻第22章 近衛軍第163章 山東炮臺第229章 幫忙製造事端第28章 來點德國技師第39章 截擊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50章 剪辮子第220章 發展計劃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204章 廣州風雲(3)第141章 李三才發飆第103章 震驚第192章 挽留袁世凱第204章 廣州風雲(3)第221章 國債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163章 山東炮臺234章 首戰告捷第216章 分工不同第85章 投資美國第223章 英軍來襲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140章 自求多福吧第207章 刺殺(2)第198章 軍校行第54章 投靠?第216章 分工不同第129章 ‘迷航’的德軍艦隊第44章 發大財了第52章 清軍偷襲?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210章 被逼瘋了的卜力第195章 威廉麥金利的決定第200章 辦學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3章 賭注第188章 被打臉的劉叢第185章 徵地修鐵路第26章 我能打敗俄國人第18章 張野的抱負第161章 頭疼的光緒第2章 不堪一擊第176章 錦囊妙計第182章 我們不怕戰爭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12章 怪陣第149章 監視第84章 拉田夏禮入夥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198章 軍校行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72章 又是夜襲第84章 拉田夏禮入夥第76章 慈禧用計第197章 校長張野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118章 必將爲你們報仇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175章 黃雀在後第183章 沒工夫跟你扯淡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54章 投靠?第131章 只管去打第142章 機會來了
第151章 戰前準備第136章 措手不及的大雨第196章 綁架美國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226章 誰動打誰第221章 國債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34章 去收屍吧第7章 演練前的條件第3章 賭注第10章 欺人太甚第210章 被逼瘋了的卜力第159章 下馬威234章 首戰告捷第92章 出門請左拐第52章 鐵良夜襲計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52章 炮兵陣地第165章 高層會議第113章 120榴彈炮第20章 大太監李蓮英第177章 炸軍艦第43章 一槍破城第55章 斬鐵良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90章 岑春煊上任第124章 海軍計劃234章 首戰告捷第63章 艱難時刻第64章 你家出事了第206章 刺殺(1)第145章 不如養着他?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01章 這是商量好的第63章 艱難時刻第22章 近衛軍第163章 山東炮臺第229章 幫忙製造事端第28章 來點德國技師第39章 截擊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50章 剪辮子第220章 發展計劃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204章 廣州風雲(3)第141章 李三才發飆第103章 震驚第192章 挽留袁世凱第204章 廣州風雲(3)第221章 國債第167章 佈局山東第163章 山東炮臺234章 首戰告捷第216章 分工不同第85章 投資美國第223章 英軍來襲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140章 自求多福吧第207章 刺殺(2)第198章 軍校行第54章 投靠?第216章 分工不同第129章 ‘迷航’的德軍艦隊第44章 發大財了第52章 清軍偷襲?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210章 被逼瘋了的卜力第195章 威廉麥金利的決定第200章 辦學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3章 賭注第188章 被打臉的劉叢第185章 徵地修鐵路第26章 我能打敗俄國人第18章 張野的抱負第161章 頭疼的光緒第2章 不堪一擊第176章 錦囊妙計第182章 我們不怕戰爭第94章 打仗別怕死第12章 怪陣第149章 監視第84章 拉田夏禮入夥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198章 軍校行第193章 與美國建交第72章 又是夜襲第84章 拉田夏禮入夥第76章 慈禧用計第197章 校長張野第105章 日本人不老實第118章 必將爲你們報仇第56章 爲什麼不打出去?第175章 黃雀在後第183章 沒工夫跟你扯淡第83章 我要買火炮生產線第54章 投靠?第131章 只管去打第142章 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