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辦學

面對着張野的威脅,朱爾典一臉的無奈,但內心中卻充滿了憤怒。從來都沒有人敢這麼跟英國人講話的,哪怕是法國人也不敢。

朱爾典只覺得英國的尊嚴受到了侮辱,而做出這一切的,只不過是一個剛成立一年多的國家。這是他無法接受的結果,也是所有英國人都無法接受的結果。

“我想你應該明白的,一個優秀的領袖,是不會爲自己的國家樹立太多敵人的。”朱爾典再次開口道。

張野的做法讓他感到束手無策,同時又很無奈,但更多的,他還是希望可以讓英國人的利益得到保障。英國人已經花費了那麼多的精力,可現如今卻到了這種地步,他不甘心,整個英國都不甘心。

“我接受一切公平的交易,也會盡全力保護那些合法的交易。對於一些我認爲不公平的交易,對不起,我無法做出這樣的承諾。”張野強行忍着心中的憤怒,低聲道。

現在還是實力不太行,若是自己的實力能跟上的話,他現在早就拍桌子罵娘了,甚至只要朱爾典等人敢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他立即就會派軍隊去滅了他們。

只是現在自己的實力還達不到那種程度,國家剛剛統一一大半,目前西北和西南兩片區域的領土還沒有收復。各地的新兵正在訓練中,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去跟英法列強叫板。而現階段中華帝國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工業,收復領土。

在這兩項任務沒有完成之前,張野必須要忍着。哪怕他們打到家門口了也得忍着。小不忍則亂大謀。張野很清楚這個道理。也正是因爲這樣。所以他纔會來見這些列強的公使,否則的話,隨隨便便的派一個人打發走他們便是了。

這次張野也是在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意思,就是要告訴他們,我中華帝國可不是任由你們隨意欺負的,我們不是清帝國,我們雖然再忍,可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反抗的能力。

“我想你對我們有些誤解。首先,我再次聲明大英帝國的意思。我們絕對會按照中華帝國的規矩來辦事,我們不會像以前那樣。而我們所要求的,就是免稅以及中華帝國方面的支持。其他的方面,我們完全可以接受你們的要求。”朱爾典繼續說着,絲毫沒有任何的放棄。

想要英國恢復以往的微風那是不太可能了,至少短時間內是無法做到的。朱爾典只是希望可以先通過商業方面,讓張野做出妥協,然後在慢慢的向其他方面靠攏。只要英國人掌握了中華帝國得一些命脈,就不怕他們不乖乖就範。

“哼。還真是做的一手好夢。如果換做是你們英國,你覺得你會同意這樣的要求嗎?如果同意的話。那好,我們簽訂相互免稅的協約如何?”張野憤怒的一拍桌子,指着朱爾典的鼻子說道。

免稅?想的美,一個國家就靠稅收在支撐着,給你英國人免稅了,那其他國家呢?是不是也要跟着免稅?我國產的商品該怎麼辦?難不成讓國產商品一直走廉價低端商品不成?

今天要是同意了朱爾典的要求,那麼明天就會有其他的國家找上門來也這麼要求。稅收,是一個國家主權完整的一部分,前清末年不就是把稅收交給洋人來抵押戰爭賠款了嗎?所有的數字都是那些洋人統計出來的,至於他們有沒有在這中間搞一些事情,誰也不知道。

英國人的口氣越來越大,張野也不是什麼善茬,對於公平交易的事情,張野拍手歡迎,但若是有一些不公平的,那就很抱歉了,他絕不會這麼幹的。

就好像跟美國人的交易,張野能從美國那邊得到利益,而美國人也從張野這邊得到了他們想得到的。所以兩個國家才能合作的那麼愉快,中間基本上沒有什麼矛盾。

張野直接起身甩門而去,跟這幫人談話也談不出個什麼結果,暫時就讓他們先嘚瑟着吧,等到中華帝國真正的強大了起來以後,看他們還怎麼嘚瑟。

辦公室內,張野與徐世昌二人正激烈的爭吵着。顯然,兩人不知道又在哪一方面產生了分歧。雖然徐世昌從來都沒有勝利過,但卻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據理力爭。這倒是讓徐世昌覺得自己好像有點魏徵的感覺,總是能不懼怕皇權,只要自己認爲是錯誤的,就要去辯論一番。

哪怕最終不能制止,也能讓張野在完善一些他的方案,確保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而剛開始的時候,徐世昌還有些不太滿意,可是後來隨着時間的檢驗,張野所做出的決定正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這也就讓徐世昌漸漸放下了心,所以很多時候兩人儘管是在爭吵,但最終很多時候也都還是在按照張野的意思來辦的。

只是今日,兩人因爲學校的事情爭論不休,誰也沒有讓步的打算。

“皇上啊,不是我說你。帝國現在根本就承擔不起這麼重的財政負擔,單是發展工業,修路就能拖死財政,哪來的那麼多錢來辦學?”徐世昌一臉的茫然,想象張野的計劃就覺得可怕,要是真這麼辦了,還不把國家給拖死?

雖然他知道張野的做法很好,而他內心深處也是支持張野的。可是考慮到現實的情況,這麼做顯然是不行的。有多大的缸,就裝多少的水,這纔是徐世昌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在他看來,張野的這個決定顯然是有些草率,未經思考的了。

“再窮不能窮教育,如今我們的人才已經是斷檔階段,若是再不抓緊,在不廣撒網的話,以後該怎麼辦?我們這一批人總有老的時候,而且也就這麼點人,根本不可嫩支撐起全國的需求。現在苦點沒什麼,我們還能撐下去,可到了以後,當歐美列強逐漸的將差距越拉越大,我們不是又要回到晚清時期了嗎?”

張野一臉憂心的說着。

在作出這個決定之前,他也是有過考慮的,而且以政府目前的經濟能力,也並非完全做不到。他們完全可以削減一些其他方面的支出,將這一部分用在辦學上。

而張野的意思是,由國家出面負責建立幾所大學,並負責他們的開銷。其餘的小學,中學以及高中,則由各地政府來負責。同時,國家按照每個地區學校的數量,每年爲各地撥付一定的教育專款,以此來減輕地方上的財政壓力。

但是這個決議卻被徐世昌給否定了,徐世昌的意思是,辦學可以,這是好事。但所有的支出並不能讓政府全部承擔,因爲他們承擔不起。所以,學生入學必須要交納學費,不求盈利,只求可以養活學校就行了。

可按照現在的工資水平,教師的工資也一點都不低,甚至比一些工人還高一些,雖然平均到個人,並不需要繳納多少的學費,但張野還是覺得由政府出錢比較好。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留在國內,不會像後世那樣,讓很多優秀的人才流失。

“你的想法我個人很支持,但是我現在代表政府正式的迴應你,政府沒有這個能力,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暫時都沒有這個能力。”徐世昌老臉一橫,管你怎麼樣,反正就是死活不同意。

“要麼這樣吧,學校由政府負責出資建設,至於學費方面,每個學生每年兩塊錢吧。一塊錢是學費以及書費,剩下的一塊錢是全年午餐的費用,如果需要住宿,則需要補交早晚兩餐的費用,也就是每年四塊錢的學費。剩下的虧空,則由政府來填補。”張野想了下,最終還是做出了妥協。

他知道,現在政府的確沒有這麼多的精力來辦學,大量的資金都要用於工業發展以及基本建設,維持一所學校雖然要不了多少錢,但長久下去也會讓政府吃不消的。

以萬人規模的學校爲例,五十人爲一班,那麼全校就有二百個班,小學所設科目有語文,數學,思想品德,自然四科。其中語文與數學爲主科,每兩個班就要配備一名代課教師,這就是兩百個教師。思想品德以及自然爲輔科,每四個班配備一名代課教師,則需要一百名教師。

總共算下來代課教師爲三百人,加上政教處,教務處,後勤等等雜七雜八的部門,教職工至少需要四百人才能滿足學校的正常運轉。

而現在工人的平均工資在三塊到五塊之間,公務員基本工資爲四塊。所以教師的基本工資也得是四塊,但需要根據職稱慢慢的上調。暫且按四塊一人來算,一個月單單是學費就要支出一千六百塊,一年下來就是一萬九千二百塊。如果在加上一些領導的薪資差額,平均每年單單是工資支出就需要至少兩萬塊。

加上維護,消耗,等等,平均一年下來至少需要三萬塊的消耗。就這還不算建造學校呢,只是維持就這麼多的錢。而且一座城市擁有一所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小學起碼要有兩所以上,中學一至兩所,高中一所。若是按照這個配置,每年則需要投入幾十萬的資金來辦學。

這越往上,耗費就越多。特別是初中和高中,又增設了一些科目,這代表着教師的數量要增加很多。

ps:??感謝沒名字的男人同學的兩張月票支持!

第30章 這是個陰謀第89章 袁世凱敗了第197章 校長張野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47章 清軍來了第2章 不堪一擊第134章 去收屍吧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48章 建設兵團第135章 壞消息第226章 誰動打誰第95章 徐州城破233章 瓊州海峽炮戰第13章 未戰先死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54章 夜間突破第209章 刺殺(4)第117章 突圍?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8章 威力驚人第90章 德國人發難第209章 刺殺(4)第23章 三個月第61章 各方反應第156章 必須還擊第194章 威廉麥金利第85章 投資美國第120章 繳獲第三師團軍旗第85章 投資美國第103章 震驚第65章 怒砸地主家第30章 這是個陰謀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142章 機會來了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77章 一語道破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83章 沒工夫跟你扯淡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99章 相互找事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202章 廣州風雲(1)第58章 未戰先潰第86章 第一把步槍第41章 未來的路第66章 趕盡殺絕第57章 進攻之前第52章 鐵良夜襲計第121章 凌遲鬼子第54章 投靠?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37章 打哪呢你?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215章 戰略部署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214章 戰略防禦第2章 不堪一擊第65章 怒砸地主家第135章 壞消息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59章 復漢軍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30章 這是個陰謀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77章 一語道破第48章 不管清軍先改革第30章 這是個陰謀第159章 下馬威236章 拉攏德國第81章 有人來找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22章 局勢變了第211章 就沒打算跟你談第208章 刺殺(3)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3章 賭注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196章 綁架美國第28章 來點德國技師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177章 炸軍艦第98章 深入合作第155章 請向我開炮第98章 深入合作第121章 凌遲鬼子第207章 刺殺(2)第168章 不跟他玩了第183章 沒工夫跟你扯淡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13章 未戰先死第63章 艱難時刻第158章 三天兩夜後的勝利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180章 光緒退位
第30章 這是個陰謀第89章 袁世凱敗了第197章 校長張野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47章 清軍來了第2章 不堪一擊第134章 去收屍吧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48章 建設兵團第135章 壞消息第226章 誰動打誰第95章 徐州城破233章 瓊州海峽炮戰第13章 未戰先死第62章 總有人願意合作的第154章 夜間突破第209章 刺殺(4)第117章 突圍?第115章 炮轟青州第8章 威力驚人第90章 德國人發難第209章 刺殺(4)第23章 三個月第61章 各方反應第156章 必須還擊第194章 威廉麥金利第85章 投資美國第120章 繳獲第三師團軍旗第85章 投資美國第103章 震驚第65章 怒砸地主家第30章 這是個陰謀第212章 進攻香港第142章 機會來了第144章 看破詭計第77章 一語道破第191章 貨幣改革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83章 沒工夫跟你扯淡第119章 一羣大魚第199章 相互找事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202章 廣州風雲(1)第58章 未戰先潰第86章 第一把步槍第41章 未來的路第66章 趕盡殺絕第57章 進攻之前第52章 鐵良夜襲計第121章 凌遲鬼子第54章 投靠?第114章 哭爹喊娘也不行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37章 打哪呢你?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215章 戰略部署第106章 兵發青州第214章 戰略防禦第2章 不堪一擊第65章 怒砸地主家第135章 壞消息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59章 復漢軍第70章 清軍其實是廢物第205章 廣州風雲(4)第30章 這是個陰謀第82章 你我不是一路人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31章 慈禧要動手第77章 一語道破第48章 不管清軍先改革第30章 這是個陰謀第159章 下馬威236章 拉攏德國第81章 有人來找第187章 全國大發展第122章 局勢變了第211章 就沒打算跟你談第208章 刺殺(3)第179章 攻進紫禁城第3章 賭注第170章 美國的意思第196章 綁架美國第28章 來點德國技師第53章 高士成譁變第177章 炸軍艦第98章 深入合作第155章 請向我開炮第98章 深入合作第121章 凌遲鬼子第207章 刺殺(2)第168章 不跟他玩了第183章 沒工夫跟你扯淡231章 要想富造鐵路第13章 未戰先死第63章 艱難時刻第158章 三天兩夜後的勝利第123章 與德國人的交易第180章 光緒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