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章 解決麻煩

楚毅之從青州趕回渤海,楚昭迎面而來,楚毅之道:“去與姜先生說一聲,事情解決了。”

楚昭聽聞大鬆了一口氣,“阿兄連日奔波,辛苦了,快點休息吧,我去跟姜先生說。”

“嗯,順便告訴姜先生,我是用一座礦山才換得柴太尉鬆口,只要他在楚家一日,柴太尉看在阿舅的份上,絕不動他。”楚毅之一邊抹着臉一邊說,楚昭下巴都要掉了,礦山,一座礦山哎!

楚毅之回頭看到楚昭的眼神,呵呵地笑了,“怎麼,嚇到了?”

“阿兄什麼時候有礦山?”楚昭舌頭打結地問,楚毅之不以爲然地道:“我知道的礦山可不止一處,就是渤海內也有幾座。”

一個趔趄,楚昭差點摔了,顫顫地問道:“幾座?”

楚毅之難得看到楚昭被嚇到,笑呵呵地道:“對啊,幾座,要不然你以爲我爲什麼願意回渤海。三軍未動,糧草先生,有鹽利,糧食不成問題,還有兵器呢。”

真是夠了哦!楚毅之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打算佔地稱王稱霸了啊!有個靠譜的哥哥就是好啊,楚昭好奇地湊到楚毅之的耳邊,“都是阿兄在御史大夫府當文書的時候發現的?”

楚毅之給了楚昭一記讚賞的眼光,可見楚昭猜對了。楚昭捂住小心肝,想當初楚毅之進御史大夫府當文書的時候才幾歲啊,御史大夫府裡的各類典籍還有戶籍,楚毅之花了幾年的功夫搬空了,此事做得隱秘,至今無人察覺,當初她就覺得楚毅之有先見之明,如今還靠典籍發現了渤海的礦山,神人吶!

跟楚毅之一比,楚昭再次感慨自己的失敗,現在可不是後世那開發過度的年代,礦山金山銀山不要太多。

對啊,楚毅之能發現礦山,那金山和銀山呢?

目光灼灼地轉向楚毅之,楚毅之注意到了問道:“怎的?”

“阿兄發現了礦山,那,有沒有發現金山和銀山?”楚昭一副貪財的樣兒,楚毅之捏了她的臉,“鹽利便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

楚昭掰開楚毅之的手,“阿兄會嫌金子銀子多嗎?”

誰都不會嫌多好吧,所以呢,如果有的話,快點拿出來吧。

話沒說出來,意思楚毅之明白,“你是不是忘了,咱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守住鹽田,還有幾座礦山,只要握住這些了,比找什麼金山銀山都靠譜。”

楚昭一個激靈,鐵器關乎國計民生,軍器。是以大魏朝嚴令私採私制,若是有人將此罪名上告,是要滅九族的大罪。

畢竟要不是想造反,你採鐵制鐵器是爲何。楚昭深吸一口氣,“柴太尉?”

“柴家世代居於青州,青州早已成了柴家之物,大魏歷代皇帝與柴家鬥智鬥勇都沒能奪回青州的控制權,眼下天下將亂,更沒有奪回青州的可能。這位礦山,我送得不懷好意思。”在柴太尉面前,楚毅之表露的是自己護不住礦山,所以乾脆用他來換姜參,事實上,楚毅之另有盤算,他的便宜,從來不是好佔的。

楚昭問道:“礦山在何地?”

“青州與袞州的交界。”楚毅之咧嘴笑說,楚昭挑了挑眉,“袞王也知道那處礦山。”

“我的小阿昭啊,你怎麼那麼聰明呢。”楚毅之沒想到楚昭一猜一個準,楚昭翻了個白眼,楚毅之都說他不懷好意思了,這麼明顯的事都看不懂,她傻嗎?

楚昭提醒道:“阿兄跟柴太尉說了袞王可能也發現礦山的事了沒?”

“說了,說了,不說等他們兩家鬥起來,我們被扯進去嗎?”楚毅之給了楚昭一顆定心丸,楚昭大鬆一口氣。

“歷代皇帝都鬥不過柴家,袞王能?”楚昭挑眉地問,楚毅之微微一笑,“我們可以幫他一把嘛。”

哇靠,這是打算跟柴家扛上的節奏嗎?楚昭以眼神詢問,楚毅之道:“這天下快亂了,阿兄幫忙添把火而已,柴太尉可不好惹。”

知道不好惹還去惹,這不是明擺着找事嗎?楚昭瞟了楚毅之一眼,楚毅之並不解釋,“好了,先生給你找好了,往後好好學,學好了有賞,學得不好,哼哼!”

妥妥的威脅,楚昭不在意,沒有想學學不好的東西。

姜參從楚昭的口中得知,楚毅之竟是用了一整座的礦山才換得他一家的命,感激涕零,雖然楚毅之不懷好意,至少在索取之前,楚毅之付出的遠比他以爲的要重得多。

懷着這份感恩的心,姜參教起楚昭來是盡心盡力的。先是對楚昭來了一次摸底考試,不考不知道,一考姜參也嚇了一跳,誰來告訴他,這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

琴棋書畫,天文地理,律法禮法,明算經義,姜參樣樣都考了,楚昭樣樣答得都叫姜參滿意,滿意過後又是遺憾吶,這怎麼就不是個小子呢。

要說楚昭的弱項,就是公文上表,也不知姜參是怎麼想的,竟然連寫摺子都考。楚昭當時看到這題時,不說心裡怎麼想的,還是老老實實地提筆寫。因楚毅之當初只是大略說過,楚昭自己看過幾張摺子,大概知道怎麼寫,要說通是沒有的。

姜參考完之後,決定去跟楚毅之摸個底,“不知郎君打算將小娘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楚毅之一聽姜參的問題,答曰,“先生看我楚家如何?”

如何?楚家早已敗落,若不然楚毅之又怎麼會舉家遷回渤海。而人丁上,據說之前還有兩個兄弟,雖非一母所生,養好了也是助力,可惜在回渤海的路上病死了。

楚家,除了楚太夫人,鍾氏,就只有楚毅之跟楚昭兄妹。

人少成這樣,說是世家,比尋常的百姓家都不如。姜參不說話了。

自家的情況,自家還能不清楚嗎?楚毅之輕輕一嘆,“先生也看到了,我們家就我們兄妹兩人,阿昭是個聰慧的,這樣的人,要是埋沒於內宅我是捨不得的。我的意思,我要撐起楚家,阿昭,將來會是我的左膀右臂。”

想要撐起一個家不容易,姜參想想自己,很能理解楚毅之的打算。

“郎君所言,老朽明白了。”得了楚毅之的準話,姜參知道,往後啊,就拿楚昭當小郎君來養,小郎君該學的,要學的,楚昭都要學。

姜參拿不準鍾氏這個當孃的,是不是同意楚毅之這樣的安排呢?畢竟女人家的心思和男人不一樣,對女兒的教育,跟郎君亦是不同的。

心中狐疑,姜參不動聲色,眼看楚昭學得很好,待人接物越發大方,鍾家連連往姜家送了不少好東西,由此可見,鍾氏的心思是跟楚毅之一樣的。

姜參在楚家安心地住下了,收了個聰明的弟子,舉一反三,融匯貫通,姜參教得很是起勁。一眨眼的功夫,三年即過,楚毅之和楚昭出孝了。

“終於可以放開吃肉了!”出孝的第一件事,楚昭就讓人做了幾隻鹽焗雞,飽飽地吃了一頓肉,高興得不得了。

“少你肉吃了不成?”鍾氏聽到楚昭的話,語氣不善地問,楚昭搖頭道:“當然不是,吃個肉還要偷偷摸摸的,以後,終於可以放開吃了。”

和楚章沒有感情,爲楚章守孝,哪個都不甘心,只是這份不甘心,人人都藏得好,哪怕是姜參這個當先生的與楚昭朝夕相處,因從不曾提及楚章,姜參也不知楚章在楚家頗惹人嫌。

“本家那裡,想讓幾個小娘子過來與你一同上課。”鍾氏隨口說了一句,楚昭揮手道:“姜先生能肯?”

鍾氏道:“有些人吶,不到黃河心不死。”

楚昭瞄了鍾氏一眼,依鍾氏的手段,這種事怎麼可能不會處理,爲何跟她提起呢?

“你已經長大了,我不能事事攔在你的前頭,你要學着管事。”鍾氏一眼就看破了楚昭心裡的想法,解釋說起。

“那行,讓想跟我上課的人明天過來,我來處理。”鍾氏既然讓她練手,楚昭也不客氣,只是幾個小娘子而已,處理起來,不費事。

鍾氏一笑,很是滿意楚昭的態度。

要說楚家的同族啊,楚昭知道這幾年經常能上他們家門的沒有幾個,架不住姜參的名氣大啊,聽說姜參收楚昭這個小娘子當弟子時,整個渤海沒有不吃驚的。

想要拜入姜參的青年才俊不知所凡,姜參一直沒有收弟子,突然間卻收了一小娘子當弟子,這不是說,在姜參的眼裡,整個大魏朝的青年沒一個比得上楚昭。

心中暗恨的人不少,但是跟一個小娘子對上,太掉份了,故而沒有上門找楚昭麻煩的人。

只不過,孝期一滿,楚毅之今天一早去了郡守府,正式接管渤海郡守,非楚毅之心急,而是前郡守迫不及待地想要交接完畢,他好回京城。

渤海郡守已經在渤海連任近十年的郡守,一直沒人接手,渤海這地方,窮鄉僻壤,但凡有點家世的都不會來這兒。

渤海郡守啊,就是差了一點運氣,如今十年幹下來,積了點關係,上頭說了,只要有人接任渤海郡守,他就可以回京。

所以當初渤海郡守聽說楚毅之來接任郡守之後,高興得嘴都合不攏啊,可惜楚毅之要守孝三年,否則他早脫手回京了。

“阿昭姑姑。”神遊萬里,楚昭想到那位胖嘟嘟的前渤海郡守,等他回了京城之後,不知身上還能剩多少肉。聽到有人叫,楚昭回過神來。

楚家同族前來想要拜師的小娘子共六位,年紀跟楚昭差不多,同齡的有一個,餘下的都是上下兩三歲的差別。

喚她的是一身綠衣曲裾的小娘子,楚昭想了想,這個是同族裡的嫡女,排行六,人稱楚六娘。楚昭一笑問,“怎麼?”

“阿昭姑姑平日是什麼時辰上課?”楚六娘一看楚昭平易近人的模樣,笑意更濃,露出了兩個淺淺的酒窩。渤海原有方言,所以楚六娘在說雅言時不免帶了幾分口音,一羣小姑娘裡,一個比楚昭省大的娘子露出了一抹嘲諷的笑容。

楚昭一直注意她們每個人說話跟表情,沒有忽略,不過還是像沒看到,“一般都是辰時。”

“啊,這麼晚嗎?隱兄他們上課,最遲就是卯時正分要到學裡。”楚六娘一聽那時辰,不可置信,楚昭微微一笑,“我又不是小郎君,小娘子嘛,特別一點。”

“阿昭姑姑得以拜入通直先生的門下,原以阿昭姑姑會很勤奮呢。”剛剛露出嘲諷笑容的娘子說一半留一半地開口。

“我當初剛跟阿孃阿兄識字的時候是卯時要到,如今跟先生上學,時辰都是先生定的,既是先生定的,我無異議,二孃覺得不對?”楚昭對於一天到晚爭吃爭喝爭用的女人沒什麼好感。這個楚二孃,平日想必都跟人爭慣了,什麼事都要插上一腳,攪事的人,楚昭更不喜歡。

楚二孃沒想到時辰竟是姜參定下的,原想諷一句楚昭懶惰,如今又如何能說。

“啊,辰時上課竟然是通直先生定下的,沒想到通直先生和其他先生差別那麼大。我看阿兄的先生們,恨不得阿兄寅時就起身讀書溫習了。”楚六娘不知楚昭和楚二孃之間的交鋒,只是爲姜參而驚奇。

楚昭笑道:“勞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啊,先生來了。”

姜參緩緩行來,一衆小娘子連忙站在楚昭的身後,楚昭站起來,姜參步入,衆人齊齊見禮,“先生好。”

早得了楚昭打招呼的姜參知道今日不僅楚昭一人來上課,還有幾個小娘子來旁聽。

楚昭爲此早已先行賠禮,要知道姜參並非一般人,他成名甚早,至今叫他承認收爲弟子的,獨楚昭一人而已,可見他的眼光之高。楚昭是有真才實料的,楚家於他有大恩,他教楚昭盡心盡力,並不表示,他能接受別人拿他當唱戲的。

旁聽,說得好聽是旁聽,說得不好聽就是要蹭課,姜參能堅持不收弟子,要求高是不必說了,課也不是隨便講給別人聽的,尤其來的還是一羣小娘子。

“你們如果沒什麼事就離開吧,老朽要上課了。”姜參沒有叫起,而是直接下逐客令。

一衆小娘子臉色一變,楚二孃急急地道:“姜先生,我們對你慕名已久,今日前來並無他意,只是希望有幸能得姜先生指點一二。”

姜參皺起了眉頭,顯得十分不悅。

249章討回公道116章 繞路梁州180章 你試我探059章 瑣事一二014章 兄長打算133章 吏部之職140章 太尉身死110章 萬書樓成205章 齊冶賜藥159章 出逐韋佗082章 我要練兵245章 姜參之死010章 兄長禮物004章 四腳朝天227章 要辦女學028章 楚氏出手232章 公平競爭244章 求和索賠078章 準備離京124章 靈堂鬧劇277章 楚昭退位064章 梁州遇刺161章 再催立後063章 賺大發了267章 針鋒相對163章 女科打算003章 所謂神童240章 天高海闊117章 終歸冀州077章 開棺驗屍246章 身世披露134章 冀州之亂008章 父母爭執032章 誰更聰明188章 要選伴讀210章 偶遇熟人125章 楚茂生懼093章 阿兄愁事128章 藥坊爭權134章 冀州之亂042章 憶事論今250章 戰事再起215章 開啓寶藏003章 所謂神童254章 閒中取樂091章 楚衛和離022章 自討苦吃210章 偶遇熟人198章 刑部大牢139章 人心異動274章 母子爭執274章 母子爭執222章 舉子打架273章 心知肚明122章 血染梁州023章 被教育了207章 水軍之敗209章 一場鬧劇129章 京城求救148章 討要嫁妝009章 捉周趣事196章 楚宸挨罰258章 借糧救急241章 敵軍進犯208章 另闢蹊徑130章 繼續進擊056章 楚昭揍人152章 遷都長安144章 親征徐禹217章 水落石出115章 爭鋒相對190章 失蹤之人080章 終於離京271章 張宣其人274章 母子爭執102章 楚昭親事063章 賺大發了236章 楚昭論民006章相府宴請011章 長兄歸來231章 水中刺殺198章 刑部大牢213章 寶藏歸屬054章 鍾氏訓女054章 鍾氏訓女276章 同歸於盡269章 柴景爲相169章 樁臺比試139章 人心異動078章 準備離京214章 錯綜複雜160章 柴景選擇128章 藥坊爭權141章 楚昭稱帝106章 自行募兵032章 誰更聰明162章 昭立皇后003章 所謂神童250章 戰事再起
249章討回公道116章 繞路梁州180章 你試我探059章 瑣事一二014章 兄長打算133章 吏部之職140章 太尉身死110章 萬書樓成205章 齊冶賜藥159章 出逐韋佗082章 我要練兵245章 姜參之死010章 兄長禮物004章 四腳朝天227章 要辦女學028章 楚氏出手232章 公平競爭244章 求和索賠078章 準備離京124章 靈堂鬧劇277章 楚昭退位064章 梁州遇刺161章 再催立後063章 賺大發了267章 針鋒相對163章 女科打算003章 所謂神童240章 天高海闊117章 終歸冀州077章 開棺驗屍246章 身世披露134章 冀州之亂008章 父母爭執032章 誰更聰明188章 要選伴讀210章 偶遇熟人125章 楚茂生懼093章 阿兄愁事128章 藥坊爭權134章 冀州之亂042章 憶事論今250章 戰事再起215章 開啓寶藏003章 所謂神童254章 閒中取樂091章 楚衛和離022章 自討苦吃210章 偶遇熟人198章 刑部大牢139章 人心異動274章 母子爭執274章 母子爭執222章 舉子打架273章 心知肚明122章 血染梁州023章 被教育了207章 水軍之敗209章 一場鬧劇129章 京城求救148章 討要嫁妝009章 捉周趣事196章 楚宸挨罰258章 借糧救急241章 敵軍進犯208章 另闢蹊徑130章 繼續進擊056章 楚昭揍人152章 遷都長安144章 親征徐禹217章 水落石出115章 爭鋒相對190章 失蹤之人080章 終於離京271章 張宣其人274章 母子爭執102章 楚昭親事063章 賺大發了236章 楚昭論民006章相府宴請011章 長兄歸來231章 水中刺殺198章 刑部大牢213章 寶藏歸屬054章 鍾氏訓女054章 鍾氏訓女276章 同歸於盡269章 柴景爲相169章 樁臺比試139章 人心異動078章 準備離京214章 錯綜複雜160章 柴景選擇128章 藥坊爭權141章 楚昭稱帝106章 自行募兵032章 誰更聰明162章 昭立皇后003章 所謂神童250章 戰事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