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章 姜參之死

高句麗的使臣回了高句麗的首都將大昭提出的索賠一一道來,高句麗上下爲之吃驚,“昔日與大魏交戰數次,從無索賠一事,這大昭的女帝,還真是婦人之見,竟然如此厚顏無恥的提出賠償,可惡!”

呵呵,話說當初跟大魏的交戰,勝負各有,但是,跟大昭的交戰,一照面就被虐得體無完膚,拿大昭跟大魏比,就算是女人也比大魏的皇帝要強勢有本事。

“大昭使臣有言,若高句麗不賠,大昭只好自己來取。”

鄭通的話不單是一個人聽着,大把的人都聽到了,敢罵楚昭,行啊,直接去跟她打嘍!

“大昭這女人當皇帝,連人都變得娘氣了。”繼續有人吐糟,已經跟鄭通對上面的人心裡暗暗冷笑,娘氣嗎?不覺得。

想想以前的大魏是什麼樣的,雖然使臣看着都像名士,然而氣勢完全不一樣,鄭通站在他們面前,腰板挺得直直的,絲毫不退。

就像鄭通對他們說的話,想要大昭退兵,必須要給大昭賠償。

戰事是你們挑起的,你們殺到我們大昭,佔我們的地,殺我們的百姓將士,還搶了我們大昭不少東西。你們眼看招架不住我們大昭的就想求和,求和可以,先賠償。

“大昭欺人太甚,跟他們求什麼和,打,打到大昭的長安去,把大昭那個女帝給捉了,聽說那女帝長得不錯,正好獻給我們陛下。”高句麗的武將裡有人叫嚷着出來。

不得不說,這一叫道出了很多的人心裡隱晦的想法,楚昭之美名雖然不如她的兇名那麼響,別人聽着的時候都以爲楚昭是個五大粗如漢子一般的人,怎麼也想不到楚昭長得十分漂亮。

“陛下試試看吧。”有人提議還是要跟大昭幹上一架。

想了想大昭要的賠償金額,真心的多!無論如何,打吧,必須要打!

很快,大昭那邊收到了消息,高句麗竟然還想再打。楚宸笑了笑,想打啊,那就再打吧!

楚宸更嫌打得還不夠,既然他們送上門來找死,楚宸也就不準備客氣了!集結兵馬,先誘敵深入,之後設下層層陷阱,打得高句麗沒有半點的還手之力。

這一戰打完,高麗句折損了提議再戰的將軍,更有另兩位往日的得力將士,隨後,高麗句再無戰意。對於大昭的求和之意更甚,所謂的賠償,再沒有爭議地一口應下。

鄭通大吃一驚,他是給了高句麗還價的餘地的,萬萬想不到,他們連價都不高,難道他算錯了高句麗的國庫收入?

其實,他所不知道的是,高句麗垂死掙扎一回,真正見識到了大昭的厲害,如今他們只怕叫大昭捉住了把柄,長驅直入,將高句麗滅國。相比起滅國來,錢財之物,該給還是要給。

當然,在大昭朝內,對於高句麗求和不肯賠償竟然再次興兵,有人提議不如大昭一鼓作氣,拿下高句麗。

楚昭道:“朕無擴大大昭疆土之意,如今的大昭夠大,朕恐鞭長不及,未安撫至百姓的。故對於他國,非犯大昭者,大昭亦不興兵。”

諸多文臣聽到楚昭所言,山呼英明,一個有能力,有本事卻不想開疆闢土,以戰功流芳後世的皇帝是極其難得的。

姜參尤其是高興,這是他的學生,一個心懷天下,心懷仁義的學生。

此之一生,能得這樣的弟子是他的幸事,極大的幸事。

高句麗上交所有的的賠償,並以高句麗的太子親自將大昭所要的賠償送到了長安城。

楚昭令禮部接待,再讓戶部統計了所有的賠償金額是否相符。

“陛下是不是過於斤斤計較了?”對於一個皇帝讓戶部覈查金額的事,有人小聲地嘀咕了一聲。

“入庫金額皆要記錄在冊,此時不核,是等着每年的戶部對賬時再跟朕說,賬冊跟實數不符,然後讓朕問罪戶部一干人?”楚昭並不覺得此時對賬有什麼不對的。

孟於聽着一旁直點頭,哪怕楚昭不讓他核,他也是必須要核清楚所有的金額的,戶部管着國庫,要是賬目跟實際不對,豈非他們戶部貪污公款?那可是要抄家滅門的大罪。

趁着高麗句的人還在,一樣一樣地對好籤字入庫,往後查有實據,誰也沒話說了吧。

至此,大昭戶部正式形成了一條規定,無論是他人進貢或是國庫入據,皆要覈查簽字,查而有實,亦叫人無從下手,想渾水摸魚,皇帝都不行!

然而,大昭隨之傳來了一個惡耗。大昭首相,昭華女帝的先生,通直先生薑參一夜安睡,夢逝於家中。

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楚昭正在着衣準備上朝,乍聽來報,楚昭有些反應不過來,“你說,先生去了?”

“今早姜夫人如常叫喚姜先生,這才發現姜先生已經逝去。”前來報信的人跪在楚昭的面前,楚昭一個趔趄,差點站不穩。

“陛下!”三珠跟四喜連忙地扶住楚昭,楚昭忍下心中的悲意,立刻道:“走,去先生家。”

“陛下,陛下不可,陛下不可啊!”三喜跟四喜趕緊的攔着楚昭,楚昭回頭衝着她們道:“沒什麼不可的。去傳朕的旨意,今日的早朝取消,朕立刻出宮!”

根本不由她們攔着,楚昭擡腳就要出宮,很快在宣政殿等着早朝的朝臣都知道了姜參逝去,楚昭出宮的消息,不約而同的,都往姜參家去。

未入姜府便聽到了一陣哭聲,楚昭從車駕上下來,姜參的兒子孫子已經迎了上來,楚昭揮手道:“先生在哪裡?”

“陛下,請陛下隨臣來!”姜參的兒孫都已入仕,與楚昭也算相熟,引着楚昭往屋裡上。

姜參已經換上了壽衣,如今放在屋裡,姜夫人坐一旁無聲地哭着,幾個媳婦在一旁觀慰着她。

“母親,陛下親至,母親。”姜參的長子姜容哽咽地說了一句,姜夫人聽到動靜許久纔回過神來,倒是姜家的兩個媳婦已經動了,要衝着楚昭見禮,楚昭已經上前扶住姜夫人,“夫人!”

“陛下,陛下!”姜夫人見着楚昭,眼淚嘩嘩地落下,如何也止不住,楚昭也泛出了淚水,與姜夫人說道,“我來看看先生,看看先生。”

“好,好,好!”姜夫人泣不成聲地說,楚昭看向平躺在榻的姜參,止不住地哭了起來,“先生,先生!”

這是對她傾注無數心血的先生,楚昭的腦海裡浮現了關於他們之間的點點滴滴,捋起了袍子就跪下,“先生,先生不是說要爲大昭輔佐下一任君主的嗎?先生怎麼就去了,怎麼就去了。”

“陛下,陛下!”楚昭是君,君與臣拜,尚不知姜參能不能受得住,趕緊的都要扶起楚昭來,楚昭道:“我有今日,大昭能有今日,先生厥功至偉,如何受不得我這一跪。”

被楚昭那以一堵,誰還敢扶起她,姜夫人與楚昭輕聲說道:“阿參若是知道陛下有心,必已瞑目,還請陛下念及姜家的後人,快快起來。”

楚昭於姜參的靈前下跪,是楚昭感念姜參的教育,還有於大昭的貢獻,但是,姜夫人更要爲自己的兒孫想想。

“夫人!”姜夫人與姜參多年恩愛如常,楚昭是清楚的,姜夫人慢慢地扶起楚昭,“阿參這輩子最高興的事莫過於收了陛下這個弟子,陛下讓阿參可以一展宏願,叫天下的百姓都過上了安寧的日子。阿參去得開懷,再無遺憾。我要謝謝陛下。”

姜夫人說着要對楚昭行以大禮,楚昭連忙地扶着姜夫人,“夫人如此是要羞我嗎?我楚昭能有今天,全賴先生,沒有先生的精心教導,沒有先生爲我網羅人才,我如何建大昭,如何興大昭?”

“陛下是個好學生,也是個好皇帝。”姜夫人聽着楚昭的話,哽咽不矣,反手握住楚昭的手,“我有一事請陛下允許。”

楚昭想都不想地道:“夫人請說,我無不允。”

“我那兒子孫兒我自己心裡清楚,他們既無阿參的學識,又無阿參的本事,陛下念阿參之功,就讓他們專心地修書著作吧。”姜夫人如此說來,楚昭道:“夫人不相信我能護得住他們?”

姜夫人搖了搖頭,“阿參說過,沒有陛下想做而做不了的事。但是,居於廟堂而無能,只會帶來災禍,我只怕陛下想護都護不了他們。若是來日,姜家出了有能之人,陛下要提攜或是其他,我無二話。”

楚昭看着姜夫人充滿哀求的目光,終是應下道:“好!”

“謝陛下!”姜夫人與楚昭一拜,楚昭豈敢生受,連忙地將她扶起,這才發現姜夫人嘴角溢出了一抹黑色的血,楚昭大驚失色,“夫人!”

“陛下莫慌,我是去找阿參了。我們說過,同生共死,他不在了,我也要去陪他了。陛下,陛下保重!”姜夫人輕聲地說着,闔上了眼。

“夫人,娘!祖母!”疊疊聲起,姜夫人自遇姜參,生爲世家之女,拋棄了榮華富貴,與之疲於奔命,一生無悔。

同生共死,這是他們彼此之間的承諾,姜夫人撐到現在,只爲見楚昭一面,囑咐後事。

楚昭看着姜夫人,又看着姜參,餘之一生,能得生死相伴者,何其有幸,楚昭張口道:“先生於朕有傳授教導之恩,於大昭有立國之功,今諡號文,夫人忠貞不二,生死不棄,今二人合葬朕之靈旁,與朕同受大昭後世香火,大昭不亡,不忘先生夫妻。”

聽聞楚昭的旨意,下面的人都呆住了,文吶,那是文臣最高的諡號,還準姜參夫人同葬於帝陵之旁,受大昭世家之香火,那於姜家是何等的榮耀。

“謝陛下!”姜家人聽到楚昭的話也懵了半響,很快地回過神來謝恩。楚昭毫不避諱地拿過袖子爲姜夫人拭過嘴角的血漬,“先生走慢些,等等夫人,來世,願先生與夫人再爲夫妻。”

似乎天亦在哀大昭失去了姜參這樣的能臣,楚昭失去了姜參這樣的先生,大雨傾盆而泄,楚昭站在姜家的大門前,對於後面的羣臣還有姜家的兒女,顯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回大到大明宮,楚昭顧不上身上的衣裳都溼透了,直奔鍾氏的宮殿,二話不說地抱住鍾氏,“阿孃,阿孃要長命百歲,阿孃要活得比我還長,不要離開我,不要離開我。”

鍾氏已經聽說了姜參的事,也知道了楚昭出門去送了姜參,面對楚昭露出的懼意,鍾氏撫過楚昭的頭道:“不會,阿孃會一直都在,一直都會在的!”

楚昭抱着鍾氏,將那咽回去的淚水再次放開,“阿孃,先生死了。”

“我還在,我會一直陪着我的阿昭,活得比我的阿昭更長的。”鍾氏哄着楚昭,鍾氏這一生,經歷了父母的死去,戀人的放棄,兄嫂一門慘死,長子被刺,她的心已經變得極硬,她熬過來了,便活到了現在。曾經她擁有過一切,失去時,她便不覺得那麼難受。

但是,楚昭不一樣,她擁有的太少,如今更是連個貼心的人都沒有。姜參的去世,於楚昭的衝擊甚大,楚昭如今所擁有的人太少,其中又以鍾氏的年紀最大,鍾氏,更是楚昭的支撐。

鍾氏太明白楚昭了,如果活着是一種痛苦,對於她唯一的孩子,她寧願自己送楚昭走,也不想讓楚昭再償失去親人的苦。

“阿孃,我是不是很不孝?”楚昭擡頭看着鍾氏,她想讓鍾氏活得比她更長,就是讓鍾氏白髮人送黑髮人,已經嘗過這種滋味的鐘氏啊,再經歷一次將會變成什麼模樣,誰都不知道。

“我的阿昭最孝順了,怎麼會不孝呢。你累了,來,跟阿孃進去換衣裳好好地睡一覺,一覺醒來,都會好的。”鍾氏牽着楚昭的手,把她往屋裡拉去。

楚昭道:“就算阿孃說我不孝,我也沒關係,我就是要阿孃活得比我長,比我更長更長!”

哽咽的話,完全暴露了楚昭內心的恐懼,她不想再看到身邊重要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只留下她孤伶伶的一個人,她會受不了,受不了的!

“好!”鍾氏毫不猶豫地答應。楚昭承受的已經太多,如果那是她所希望的,鍾氏會努力地讓自己做到,活得比楚昭更長,更長。

爲了怕楚昭睡不着,鍾氏讓人熬了一碗安神湯,讓楚昭喝下之後,枕着她的大腿睡,楚昭安心地睡着,鍾氏的心也算是落下了,楚昭總會熬過去的。

161章 再催立後148章 討要嫁妝151章 家常一二201章 殘酷揭露149章 揚州事畢086章 拒不吃藥149章 揚州事畢200章 一查到底179章 冀州來人210章 偶遇熟人022章 自討苦吃144章 親征徐禹189章 挑選伴讀251章 楚宸殺人181章 陣痛發作099章 又要搞事029章 欲謀衛氏214章 錯綜複雜201章 殘酷揭露077章 開棺驗屍269章 柴景爲相099章 又要搞事272章 楚昭昏倒061章 柴景作證064章 梁州遇刺082章 我要練兵106章 自行募兵200章 一查到底153章 論功行賞219章 遷入皇陵270章 荊州水災016章 孃舅鍾鬱056章 楚昭揍人116章 繞路梁州178章 你我決擇232章 公平競爭029章 欲謀衛氏107章 長嫂有喜210章 偶遇熟人258章 借糧救急236章 楚昭論民182章 再議女官084章 楚昭被擄234章 拍賣競價020章 各自心思149章 揚州事畢054章 鍾氏訓女271章 張宣其人143章 海納百川062章 玩具製作102章 楚昭親事023章 被教育了058章 一語驚醒015章 阿兄升官018章 婚事已定030章 兄長出手267章 針鋒相對255章 有女長成088章 製鹽之法263章 借糧要求093章 阿兄愁事269章 柴景爲相202章 楚昭賜藥146章 求仁得仁026章 楚章變故135章 匈奴再犯243章 大獲全勝232章 公平競爭039章 命懸一線012章 兄妹相處128章 藥坊爭權138章 太尉來訪122章 血染梁州068章 脣槍舌戰276章 同歸於盡136章 衛九來冀005章 力爭食飯108章 璐王逼宮002章生得如何057章 皇帝召見261章 自薦少年070章 朝中爭執028章 楚氏出手046章 命硬克父077章 開棺驗屍125章 楚茂生懼103章 徐狗子起212章 柴家之人044章 柴家七郎097章 血洗鹽田167章 正式拜師118章 廷尉落定115章 爭鋒相對195章 涉案之人236章 楚昭論民150章 準備遷都137章 閒事逗侄067章 太夫人鬧173章 鍾氏震驚265章 柴景堵人
161章 再催立後148章 討要嫁妝151章 家常一二201章 殘酷揭露149章 揚州事畢086章 拒不吃藥149章 揚州事畢200章 一查到底179章 冀州來人210章 偶遇熟人022章 自討苦吃144章 親征徐禹189章 挑選伴讀251章 楚宸殺人181章 陣痛發作099章 又要搞事029章 欲謀衛氏214章 錯綜複雜201章 殘酷揭露077章 開棺驗屍269章 柴景爲相099章 又要搞事272章 楚昭昏倒061章 柴景作證064章 梁州遇刺082章 我要練兵106章 自行募兵200章 一查到底153章 論功行賞219章 遷入皇陵270章 荊州水災016章 孃舅鍾鬱056章 楚昭揍人116章 繞路梁州178章 你我決擇232章 公平競爭029章 欲謀衛氏107章 長嫂有喜210章 偶遇熟人258章 借糧救急236章 楚昭論民182章 再議女官084章 楚昭被擄234章 拍賣競價020章 各自心思149章 揚州事畢054章 鍾氏訓女271章 張宣其人143章 海納百川062章 玩具製作102章 楚昭親事023章 被教育了058章 一語驚醒015章 阿兄升官018章 婚事已定030章 兄長出手267章 針鋒相對255章 有女長成088章 製鹽之法263章 借糧要求093章 阿兄愁事269章 柴景爲相202章 楚昭賜藥146章 求仁得仁026章 楚章變故135章 匈奴再犯243章 大獲全勝232章 公平競爭039章 命懸一線012章 兄妹相處128章 藥坊爭權138章 太尉來訪122章 血染梁州068章 脣槍舌戰276章 同歸於盡136章 衛九來冀005章 力爭食飯108章 璐王逼宮002章生得如何057章 皇帝召見261章 自薦少年070章 朝中爭執028章 楚氏出手046章 命硬克父077章 開棺驗屍125章 楚茂生懼103章 徐狗子起212章 柴家之人044章 柴家七郎097章 血洗鹽田167章 正式拜師118章 廷尉落定115章 爭鋒相對195章 涉案之人236章 楚昭論民150章 準備遷都137章 閒事逗侄067章 太夫人鬧173章 鍾氏震驚265章 柴景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