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危機四伏(三)

第七十七章 危機四伏(三)

按照明朝的體制,兵部尚書是不能直接指揮軍隊的。爲此,明代宗專門下令,授予于謙"提督各營軍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營將領皆接受其節制。將士凡有違抗軍令者,于謙有先斬後奏之權。於是,于謙擔負起了全權指揮北京保衛戰的重任,其地位僅次於皇帝。又便於統一部署,共同抗擊瓦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積極備戰;于謙注意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將領。同時,從各地調來兵力,日夜趕造武器,裝備軍隊。在北京周圍。佈置兵力,嚴把九門。注意日夜操練軍隊,迅速地提高戰鬥力。隨後兩京、河南、山東等地的勤王部隊也陸續趕到。于謙嚴整軍紀,並選撥新進將領操練軍兵,分守九城,並命令邊防部隊加緊修固沿邊大小關隘。

這樣,逐步形成了一個依城爲營,以戰爲守,分調援軍,內外夾擊的作戰部署,準備與瓦剌軍決戰於北京城下。

于謙認爲,土木堡之戰的失利,犯了許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後勤保障沒搞好是重要原因。20萬明軍長期在風雨中輾轉,軍糧不備、軍械不習、運輸不及時,連唯一的飲用水源都被切斷,在人飢馬渴的情況下,是不能打勝仗的。因此,于謙上任後,首先實行正確的後勤方略,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做好後勤準備。

在人力準備方面,着重整頓、充實京軍。京軍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覆沒後,京城只剩下部分守城部隊。爲了迎接戰鬥,于謙重組京軍。他急調兩京、河南的備操軍,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官軍,以及浙江兵來到北京,使京城兵力由數萬人迅速增加到22萬多人,形成了兵力數量上對於瓦剌軍隊的優勢。並派監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員,前往京畿、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員,進行應急訓練,以備補充。

在武器裝備的籌措方面,于謙也想盡了辦法。當時,京城軍中僅有1/10的將士有盔甲,兵器也嚴重不足。爲此,他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緊趕製,一面將南京庫存兵器的2/3,共126萬件調入北京,補充守城部隊。還派出人員到土木堡收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頭盔9000餘項、甲5000餘件;神槍(火槍)1.1萬餘杆、神銃(火銃)2萬多隻,神箭(火箭)44萬枚、火炮800餘門。並更換了明軍的戰服、軍旗等。

在糧食儲備和運輸方面,當時,供應北京的糧食有數百萬石儲備在東郊的通州,可供京師軍民一年的食用。由於短期內無法將其運到北京,有人擔心被瓦剌利用,主張將這些糧食燒燬。于謙不同意。他認爲,這些糧食是寶貴的財富,是京城保衛戰的重要物質基礎。如果沒有糧食,軍隊就會不戰自潰。因此,它採用了一切措施運糧。除官府徵用的500輛大車晝夜運糧外,還動員百姓及官兵的家屬、親友自備車輛前往通州運糧。並提出,對運到北京20石以上糧食的人,除運費外,另發白銀一兩,以資鼓勵。重賞之下有勇夫。在於謙的督促下,運糧隊伍川流不息,晝夜往返。不幾天工夫,就把通州的幾百萬石糧食運進京城並儲備起來,從而使軍心大振,也穩定了民心。在此基礎上,于謙還下令,官兵皆預支半年祿餉,衆從皆歡呼雀躍。

在發動羣衆支前方面,于謙將全城軍民都動員起來,備戰備荒。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進行訓練。籌集了大量磚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備戰時急用。組織力量加固北京周邊45裡的城牆,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陽、宣武、東直、朝陽、西直、阜成、德勝、安定9門,特別是城北的德勝門、安定門,城西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把城內側由土築改爲磚砌,並深浚了城壕,加強了城防。同時,命令工部組織人員在城牆堞口設置門扉,在城東、西、南面城牆上綁上沙欄木,共設置門扉11000餘個、沙欄木長5100餘丈,進一步增強了北京城池的防禦性能。爲了進一步發動羣衆,于謙還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和山西、河北等地民衆,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瓦剌軍隊,切斷其後路。

正統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一,瓦剌軍挾持被俘的明朝英宗皇帝大舉南下。一路經宣府進攻居庸關,從京師正面吸引明軍。也先親率主力3萬人經大同進攻紫荊關,迂迴京師。

十月九日,在投降的明太監喜寧的幫助下,也先攻佔紫荊關,挾持英宗經易州、良鄉、盧溝橋,於十月十一日進抵北京城郊。面對強敵,石亨提出了收兵入城,禁閉9門,依託城池進行固守的建議。于謙認爲,瓦剌勢盛,如果示弱,會使敵人更加猖狂。他主張,採用背城決戰的方略,將22萬大軍列陣京城9門之外,並以重兵伏設於德勝門,形成了一個依城爲營,以戰爲守,分調援軍,內外夾擊的作戰部署,準備與瓦剌軍於北京城下一決死戰。

第三章 仇穎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十二章 初戰告捷(二)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八十一章 斬首行動第七十四章 天下熙熙第二十八章  唯我獨尊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五十二章 心驚肉跳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三十一章 推銷產品第130章 跨越時代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125章 膽大包天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100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122章 紮實推進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102章 欲說還休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騙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三十八章 千頭萬緒(一)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131章 雄心勃勃第114章 蓋棺未定論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五十八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四十九章 殫精竭慮第123章 勉爲其難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二章 百靈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132章 漸入佳境第四十章 千頭萬緒(三)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101章 各得其所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三章 仇穎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01章 各得其所第三十九章 千頭萬緒(二)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七章 小心試探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二十三章 偶爾露崢嶸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九十七章 小心試探第五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九十九章 竭盡全力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六十五章 靖康之恥(一)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六十三章 戰火兇猛第三十八章 千頭萬緒(一)第七十四章 天下熙熙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105章 盡人事第四十章 千頭萬緒(三)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十八章 初戰告捷(八)第100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三十一章 推銷產品
第三章 仇穎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十二章 初戰告捷(二)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八十一章 斬首行動第七十四章 天下熙熙第二十八章  唯我獨尊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五十二章 心驚肉跳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三十一章 推銷產品第130章 跨越時代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125章 膽大包天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100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七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六十二章 禮下於人第八十五章 勢在必得(三)第122章 紮實推進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102章 欲說還休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騙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三十八章 千頭萬緒(一)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110章 盡忠報國(四)第131章 雄心勃勃第114章 蓋棺未定論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五十八章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第四十九章 殫精竭慮第123章 勉爲其難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二章 百靈第九十二章 深謀遠慮第132章 漸入佳境第四十章 千頭萬緒(三)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101章 各得其所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三章 仇穎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01章 各得其所第三十九章 千頭萬緒(二)第八十八章 打遍天下無敵手第135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七章 小心試探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二十三章 偶爾露崢嶸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九十七章 小心試探第五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九十九章 竭盡全力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頭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六十五章 靖康之恥(一)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六十三章 戰火兇猛第三十八章 千頭萬緒(一)第七十四章 天下熙熙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105章 盡人事第四十章 千頭萬緒(三)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十八章 初戰告捷(八)第100章 車到山前必有路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六十章 戰略戰術(二)第三十一章 推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