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

女中豪傑太平公主

武則天的寶貝女兒太平公主,在歷史上十分有名。她雖是女流之輩,卻喜歡幹男人的事情,曾經兩次參加政變,挽救危局,同時廣樹黨羽,權傾朝野,最後又野心膨脹,陰謀造反,結果被逼自盡,死於非命。

兩唐書記載,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唯一的女兒,也是她和李治生的最後一個孩子,因而從小受到父母寵愛。太平公主長得體態豐碩,方額廣頤,頗多權略,很有膽識。武則天常說“類我”,就是說特別像她。事實表明,也確實如此。

太平公主長大以後,見父母遲遲不給自己提親,心裡有些着急,但又不好意思說,於是心生一計。她故意穿上武官的服裝,在父母面前跳舞。李治和武則天見了大笑,說:“你又不當武官,爲何要這樣?”太平公主調皮地說:“那就把這服裝賜給附馬,可以嗎?”李治和武則天恍然大悟,這才明白了女兒的心思,她想找男人了。

太平公主十六歲那年,嫁給了薛紹。薛紹是李治同母妹妹的兒子,是他的親外甥。婚後,太平公主安分守已,小倆口感情很好,六七年的時間,就生了兩兒兩女四個孩子。可惜好景不長,很快禍從天降。

公元688年,宗室李衝不滿武則天臨朝稱制,舉兵造反。薛紹本來與此事無關,但他的哥哥薛顗參與了謀反,便牽連到他。武則天將薛顗處死,把薛紹仗責一百,打入大牢。太平公主苦苦求情,無濟於事,武則天是不講親情的。不久,薛紹死在了獄中,太平公主對母親充滿了怨恨。

兩年之後,武則天看中了堂侄武修暨,想讓太平公主嫁給他。可是,武修暨是有妻子的,武則天就藉故將武修暨的妻子處死,令他娶了太平公主。婚後,太平公主與武修暨的感情很不好。太平公主心裡想着薛紹,而武修暨心裡則想着原來的妻子,兩人怎麼會好呢?太平公主性情大變,開始行爲放蕩,大肆包養男寵。

武則天認爲太平公主的相貌、性格都像自己,也有謀略,常常與她商議國政。可是,武則天不準太平公主把參與政事的事情說出去,也不允許她干預朝政。所以,在武則天時期,太平公主是沒有公開參政的。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家的媳婦,母親又是女皇,可她的政治態度,卻是傾向李家,而不傾向武家。在有的文學作品中,說太平公主想接母親的班當女皇,武則天也曾想把女兒立爲繼承人,這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史書上並沒有記載。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太平公主站到了母親武則天的對立面,積極參加政變,對誅殺二張、扶立李顯復位立有功勞。所以,李顯對妹妹太平公主很感激,封她爲“鎮國太平公主”,並特地下詔,免除她對皇太子李重俊行禮,以顯示對她的尊重。

李顯復位以後,昏庸無能,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趁機亂權,圖謀不軌。眼看大唐江山就要落入韋氏之手,太平公主當然很不甘心,她開始從幕後走向前臺,積極參與朝政,因而與韋皇后一夥產生了矛盾。

太平公主確實有武則天的遺傳基因,她多謀善斷,很有政治頭腦,並且殺伐果斷,手段強硬。因此,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都怕她,於是千方百計對她進行誣告陷害。

太子李重俊誅殺武三思的時候,韋皇后一夥誣陷太平公主和李旦也參與了陰謀,企圖謀反,唆使李顯將他們治罪。李顯拿不定主意。御史中丞蕭至忠流着淚勸諫李顯說:“當年相王爲了把太子之位讓給陛下,好幾天不吃飯,苦求母親,如今怎麼會謀反呢?陛下富有四海,難道容不下一弟一妹嗎?”李顯醒悟過來,沒有迫害太平公主和李旦。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姑侄倆聯手,剷除了韋皇后勢力,擁立李旦當了皇帝。兩唐書對李旦當皇帝的過程,記載得很有意思。政變結束以後,羣臣聚集於朝堂。不一會兒,太平公主牽着小皇帝李重茂的手,來到了朝堂。李重茂在龍椅落坐,羣臣肅靜。太平公主對大臣們說:“眼下國家振盪不安,皇帝爲了天下安寧,決定將皇位讓給相王。”站立一旁的宰相劉幽求,立即宣讀了傳位詔書。

小皇帝李重茂顯然事先並不知道,也沒有心理準備,傻在那裡,不知所措。李旦等着上前坐龍椅,可小皇帝傻坐着就是不起來,局面有些尷尬。太平公主趕緊走向前去,對小皇帝說:“孩子,這個位置已經不是你的了。”說着,一把把他拉了下來。太平公主又走到李旦身邊,扶立他坐上了龍椅。然後,太平公主走下臺來,帶領羣臣跪拜,山呼萬歲。李旦就這樣當上了皇帝。

李旦知道太平公主精明能幹,常常與她商議國政。每當大臣們有事奏報的時候,李旦首先問:“這事與太平公主商量過嗎?”再問:“與太子商量過嗎?”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以後,李旦就說:“那就按他們的意見辦吧!”李旦這皇帝當的,真夠省心的。

太平公主有哥哥寵着,權勢地位日益顯赫,她的政治才幹也得到充分發揮,朝廷大事都由她說了算。文武百官或升或降、或任或免,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她想幹的事情,李旦沒有不同意的。人們都知道,雖然皇帝是李旦,可實權掌握在太平公主的手裡,於是許多人對她趨炎附勢,也有一些大臣是真心佩服她。當時有七位宰相,其中五人都屬於太平公主的親信。

太平公主的權力慾越來越強,她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想要獨攬朝政。太平公主知道,李旦軟弱平庸,不是當皇帝的材料,不足爲慮,只有太子李隆基,是個厲害人物,必須把他排擠掉。太平公主多次挑唆哥哥,說李隆基不是長子,不應該當太子。同時,她指使親信,到處散佈這類言論,給李旦施加壓力。李旦膽小軟弱,始終沒有態度。

太平公主一計不成,再施一計。一方面,她拼命培植自己的勢力,在文臣武將當中,有一半人依附於她;另一方面,極力壓制打擊太子李隆基的力量,心向太子的人,許多遭到貶職或免官。李隆基當然看出了太平公主的野心和企圖,他和姑姑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

大臣們都看出事態嚴重,充滿了危機。大臣宋璟、姚崇勸諫皇帝李旦,請求讓太平公主離開朝廷,把她安置到洛陽去。這本來是一個好辦法,可是,李旦嘆口氣說:“朕已經沒有兄弟了,只剩下這一個妹妹,怎麼能忍心呢?”

李旦無法調和妹妹與兒子之間的矛盾,兩頭都是他的至親,他左右爲難。於是,李旦做了兩年皇帝之後,乾脆把皇位讓給了兒子,自己當了太上皇,躲到一邊享清福,再也不管了。

公元712年,李隆基稱帝,被稱爲唐玄宗。唐玄宗具有李世民的遺傳基因,他雄才大略,英明威武,自然不能容忍太平公主專權。按常理來說,太平公主如果能夠審時度勢,安分守已,是能夠善終的。可是,太平公主血管裡流淌着武則天的血液,具有爭強好勝、不甘服輸的性格,她依仗自己勢力龐大,決定孤注一擲,圖謀叛亂。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與宰相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等人,秘密進行商議,計劃由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李慈,率兵攻佔皇宮,竇懷貞等人領軍在南衙接應,雙管齊下,奪取皇位,並確定好了起兵日期。

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簡,曾經跟隨李隆基發動政變,深知李隆基謀略過人,苦苦勸諫母親,不要輕舉妄動,自取滅亡。太平公主不僅不聽,反而大怒,用棍棒將薛崇簡毒打一頓。

李隆基果然不同尋常,早已探知了太平公主的陰謀。親信崔日用等人勸他趕快動手,李隆基有些擔心,說:“太上皇與太平公主感情深厚,只怕驚動了太上皇。”

崔日用說:“天子的大孝,在於四海安寧。如果奸黨得志,社稷宗廟將化爲烏有,陛下的孝心怎麼能夠體現出來呢?太平公主圖謀叛逆,由來已久,陛下做太子的時候,想要剷除她,尚需要費一番周折;如今您是天下之主,只需一道詔書,哪一個敢於抗命?只要把爲首的除掉,奸黨自會分崩瓦解。”

李隆基下了決心,決定先發制人。在太平公主準備謀反的前一天,李隆基下令,將太平公主的親信常元楷、李慈、岑羲等人全部殺掉。竇懷貞知道計劃泄露,畏罪自殺。李隆基派兵,收捕太平公主的族人和同黨,結果只動用了三百名禁兵,就把太平公主的勢力一網打盡了。

太平公主聽說李隆基搶先下手,謀反骨幹全被誅殺,知道大勢已去,倉皇逃入山中。三天以後,太平公主感到無路可逃,又回到家中。李隆基頒發詔令,將太平公主賜死。太平公主的兒子們,除了薛崇簡之外,也都全部處死。可嘆太平公主,最後死於自己的野心之下,終年五十歲左右。

後世對太平公主褒貶不一。有人說她是女中豪傑,沉深有謀,誅二張,滅韋氏,皆賴其力,對社稷有功;有人說她喜好權力,野心勃勃,結果身名兩敗,咎由自取。

其實,人性是複雜的,對這兩個方面,太平公主都兼而有之,這纔是完整而真實的人性。

李隆基像他的曾祖父李世民一樣,也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他掌握政權以後,大展宏圖,把大唐王朝推向鼎盛。

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39、武則天的男寵們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3、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64、叛軍屢見兒殺爹52、唐玄宗亂國先亂家57、哥舒翰痛失潼關4、李淵起兵不反隋49、先砍頭後奉詔的宋璟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54、禍國宰相楊國忠15、魏徵不想當忠臣39、武則天的男寵們38、武則天的酷吏們35、中流砥柱狄仁傑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14、房謀杜斷的啓示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76、唐宣宗大智若愚9、天下未定殺功臣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12、大胸懷才能創大業22、陳玄奘西天取經47、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73、滑稽的染工暴動10、英雄難斷家務事72、宦官又殺一皇帝82、朱溫滅掉大唐王朝72、宦官又殺一皇帝76、唐宣宗大智若愚31、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20、欲殉帝葬兩忠臣66、亂世之中的杜甫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4、李淵起兵不反隋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78、唐僖宗敗壞江山66、亂世之中的杜甫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19、當槍手當成宰相54、禍國宰相楊國忠41、千年妄議無字碑76、唐宣宗大智若愚31、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38、武則天的酷吏們精選2、歷史上首支“娘子軍”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18、保家護院兩門神22、陳玄奘西天取經47、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19、當槍手當成宰相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37、忠貞之臣魏元忠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20、欲殉帝葬兩忠臣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精選10、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55、包藏禍心安祿山61、罵賊不怕割舌的顏杲卿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17、李勣攻破高句麗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57、哥舒翰痛失潼關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精選5、當槍手當成宰相1、唐朝興衰歷程7、李淵建唐平天下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65、盛世時期的李白63、夷族忠臣李光弼45、巾幗宰相上官婉兒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31、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54、禍國宰相楊國忠9、天下未定殺功臣75、唐武宗會昌中興16、李靖滅掉突厥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
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39、武則天的男寵們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3、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64、叛軍屢見兒殺爹52、唐玄宗亂國先亂家57、哥舒翰痛失潼關4、李淵起兵不反隋49、先砍頭後奉詔的宋璟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54、禍國宰相楊國忠15、魏徵不想當忠臣39、武則天的男寵們38、武則天的酷吏們35、中流砥柱狄仁傑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14、房謀杜斷的啓示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76、唐宣宗大智若愚9、天下未定殺功臣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12、大胸懷才能創大業22、陳玄奘西天取經47、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73、滑稽的染工暴動10、英雄難斷家務事72、宦官又殺一皇帝82、朱溫滅掉大唐王朝72、宦官又殺一皇帝76、唐宣宗大智若愚31、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20、欲殉帝葬兩忠臣66、亂世之中的杜甫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46、女中豪傑太平公主4、李淵起兵不反隋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78、唐僖宗敗壞江山66、亂世之中的杜甫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19、當槍手當成宰相54、禍國宰相楊國忠41、千年妄議無字碑76、唐宣宗大智若愚31、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67、唐代宗平亂遺後患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38、武則天的酷吏們精選2、歷史上首支“娘子軍”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18、保家護院兩門神22、陳玄奘西天取經47、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19、當槍手當成宰相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27、武則天先嫁李世民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37、忠貞之臣魏元忠74、甘露之變宦官逞威20、欲殉帝葬兩忠臣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精選10、武則天先後嫁給李世民父子55、包藏禍心安祿山61、罵賊不怕割舌的顏杲卿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17、李勣攻破高句麗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57、哥舒翰痛失潼關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精選5、當槍手當成宰相1、唐朝興衰歷程7、李淵建唐平天下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65、盛世時期的李白63、夷族忠臣李光弼45、巾幗宰相上官婉兒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31、武則天是怎樣當上皇帝的54、禍國宰相楊國忠9、天下未定殺功臣75、唐武宗會昌中興16、李靖滅掉突厥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精選7、真實的唐僧取經故事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