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總動員(一)

南京總統府東側的參謀部大樓內,陳敬雲毫不客氣的坐在了原本屬於參謀部總長馬成的位置上,而馬成則是在一邊站着,而兩人的正對面是作戰司司長趙之科少將,另外還有參謀部新任作戰次長宋俊鵬中將。

站在陳敬雲身邊的這三個人乃是參謀部裡頭的三個最爲重要的實權人員了,參謀部總長馬成不用說,數大上將之一,而參謀部作戰兩個次長中,常務次長雖然也是中將銜但是並不管理作戰事務,做的更多是行政方面的工作,所以並不算位高權重,而作戰次長卻是配合參謀部總長策劃作戰戰略的,所以這個位置極爲重要。而作戰司就更不用說了,參謀部下屬各司裡頭的第一司,是所有少將都想要坐上的位置,擔任過作戰司司長後基本就代表着可以繼續往上升了。

“根據鄂木斯克那邊空軍的偵查情報,蘇軍這次僅僅在鄂木斯克地區就彙集了超過八十萬的兵力,此外在鄂木斯克北部還有一支偏師,人數也不少至少有十餘萬人。此外在鄂木斯克南部地區也就是新疆以西的卡拉甘達地區的蘇軍也有異動,至少有着五萬餘人的蘇軍,其中大部分都是騎兵部隊。”趙之科少將正在向陳敬雲解說着俄國方面的最新情況:“從昨天早上開始,卡拉甘達的我軍邊防騎兵部隊就是和蘇軍進行了小規模的交火,而到了昨天下午,鄂木斯克北部地區的俄羅斯國防軍也是遭到了來自蘇軍的小規模進攻,而今天凌晨時分,蘇軍是正式撕毀了臨時停戰條約,在鄂木斯克方向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而俄羅斯國防軍目前的部署是,鄂木斯克內有俄羅斯國防軍的第一集團軍、第五集團軍、第六集團軍、第七集團軍以及第二騎兵軍,約有四十萬。在鄂木斯克北部到塔拉地區,是俄羅斯國防軍第三集團軍、另有第第七騎兵師。總兵力約十萬餘人。在鄂木斯克南部到巴普洛達爾一線是俄羅斯國防軍的第二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第一騎兵軍,總兵力約十三萬人。此外在鄂木斯克後方還有第八集團軍、新西伯利亞還有第九集團軍。以上就是目前俄羅斯國防軍主力的部署!”

俄羅斯國防軍的兵力並不多,最高峰的時候才一百萬人,去年簽訂了臨時停戰協議後,俄羅斯國防軍也纔有時間進行了編制的整編以及裝備的正規化,因爲和中國部隊聯合作戰的因素,加上俄羅斯共和國自身沒有足夠的工業能力,大部分軍械都需要購自中國,所以考慮到後勤通用化,已經是放棄了使用俄國標準口徑,而是全面轉化爲中國口徑,即步槍使用6.8毫米,火炮使用75毫米、105毫米、155毫米。不過前俄國時代開發的122毫米榴彈炮因爲性能出衆加上有大量的庫存所以並沒有撤銷,加上俄國新西伯利亞、中亞地區地形良好,不影響122毫米的機動使用,所以中國駐俄部隊也不用和國內地區的部隊一樣刻意追求火炮的輕便性,,所以也是裝備了不少122毫米榴彈炮,不但俄羅斯國防軍裝備,就連中國駐俄部隊也是批量裝備了不少的122毫米榴彈炮。

在編制上也是採取了三團制的小師編制,和當年列強中通用的一師兩旅不一樣,整編了高達五十個師的部隊,其中騎兵數量極多足足有八個師之多,大部分都是從蘇俄控制區中套過來的哥薩克部族中招募的,這些騎兵和步兵以及炮兵等兵種加起來,俄羅斯國防軍的總兵力大約在八十萬人左右。這對於一個人口數量只有一千萬出口的俄羅斯共和國來說已經是極限了,基本上採取了全民兵役制,所有的男性都必須服役才能維持這個規模的部隊。

而以俄羅斯國防軍這八十萬兵力要想擋住蘇軍的數百萬兵力是很難的,必須要的有着大量的中國部隊進行協防,這也是中國駐俄部隊數量始終超過二十萬的原因,因爲中國駐俄部隊並不擔任前線的主要作戰任務,比如在鄂木斯克方向中國的第七軍就是駐紮在卡拉欽斯克,而第六軍更是在新西伯利亞、貝爾加湖一帶,中國駐俄部隊已經是代替了俄羅斯國防軍維持國內治安和和平的力量了。

同時在新疆西部的哈沙克地區,由於俄羅斯國防軍兵力緊張,主力都集中部署在鄂木斯克方圓數百里內,所以南部廣闊的哈薩克地區就只能讓中國部隊應對了,只不過這一方向上蘇軍也沒有什麼主力部隊,左右不過幾個師而已,所以中國也只是在卡拉甘達部署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獨立騎兵團而已。

總體來說,中國駐俄部隊的兵力雖然不少,但是對蘇作戰的話主力還是俄羅斯國防軍,中國駐俄部隊擔當的更多是次要戰線以及維護後方穩定的任務。

基於這種情況,所以蘇軍在今天凌晨時分在鄂木斯克發動的大規模進攻中,基本也都是和俄羅斯國防軍交戰,至於中國駐俄部隊只是在卡拉甘達地區和蘇軍進行了小規模交火而已。

然而儘管主要的作戰任何和中國駐俄部隊看似無關,但是這場戰爭實際上就是蘇俄和中國在打。

根本中俄在1921年簽訂的中俄共同防禦條約,已經明文確定不管是雙方不管任何一方遭到了進攻,那麼另外一方進行包括武力在內的協助,說白了就是軍事聯盟條約。俄羅斯共和國需要中國這個盟友來對抗蘇軍,而中國之所以扶持俄羅斯共和國,根本目的自然不是說爲了保護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民又或者是中國人對社工黨有所厭惡,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需要一個分裂的俄國,就和辛亥時期的日`本想要一個分裂的中國一樣,根本目的是相差不大的。

以中國周邊的環境而言,首位威脅絕對是和中國有着數千裡邊境線的俄羅斯,甚至連日`本都只能算是第二威脅,一個統一了的橫跨了亞歐大陸的俄羅斯不管是帝俄還是蘇俄,對於歐洲諸國是一個龐大的威脅,對於東方的中國同樣是龐大的威脅,歷史上中蘇分道揚鞭之後,雙方在漫長的邊境線上陳兵數百萬,當年中國數百萬解放軍裡頭絕大部分力量都被迫用於北方防禦,甚至都預備打起來的時候放棄東北,北方等地區,退守黃江甚至長江以南,可想而知一個統一的俄國,尤其還是一個社工黨化的俄國對於中國有着多麼龐大的威脅。

至於日本呢,頂多算是第二威脅,如果說中國還是和歷史上一樣軍閥混戰數十年,那麼日`本就足以成爲中國覆滅的威脅,但是因爲陳敬雲的出現,中國的軍閥混戰進行了數年後就已經是結束,重新統一的中國雖然距離真正的工業化依舊很遙遠,但是通過這十幾年的發展也算是建立起了初步的國防工業。這個階段的中國雖然民衆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實際上提高太多,但是對於單純的軍事力量而言卻是已經比前清時代強的太多,陸軍方面已經不比日`本差多少。

說起來,日`本和中國的發展模式極爲相似,甚至是現狀也是極爲相似,那都是屬於工業起步的國家,而且工業的重心也大多集中在國防工業上,對於普通的民生工業兩國的關注實際上都是不多的,中國軍用的坦克以及軍用卡車水平已經絲毫不落於列強下風,甚至在飛機領域上還領先於列強些許。然而在民用上呢,以美國爲例子,汽車已經成爲了家庭消費品大規模進入中產階層的家庭,然而在中國呢,汽車依舊是富豪的玩具,別說平民階層了,就算是那些富商階層也是大多買不起或者捨不得購買汽車的。不說汽車這種昂貴的工業化產品,哪怕是最普通的初級工業品肥皂,普通的低收入家庭或者農村也是用不起的。

雖然例子有些單一,但是這已經足以說明中國工業是不健全的,是片面的,自從前清時代的同治年間一直到光緒、宣統年再到陳敬雲統一中國的這些年裡,中國的工業發展一直都注重在國防工業上,普通的民生工業發展實在有限,而歷史上,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

不管如何,中國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國防工業是事實,而有了初步的國防工業後,憑藉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採用義務兵制度後維持一支數百萬人規模的陸軍並不是一件太過困難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日`本實際上不足爲慮,只要中國不處於歷史上的清末以及民國數十年混戰的那種情況,有着一個說得過去的統一政府,有着一支勉強能打的陸軍,那麼實際上日`本的威脅就很有限,哪怕是二十年代之前的北洋政府都能夠打消日`本大規模侵華的野心,也只有南京國民政府裡的光頭的控制力實在太差,把偌大的中國分割成一片一片,要不然日`本那裡有這個膽子全面侵華。

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502章 大會戰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337章 渡江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230章 問與答第337章 渡江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1034章 變化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72章 牽手賞梅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31章 財政困境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1038章 f12對f80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47章 復古風情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5章 光復餉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314章 D5系列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302章 遷移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71章 各省局勢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478章 97號陣地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29章 購軍械(二)
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502章 大會戰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337章 渡江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230章 問與答第337章 渡江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1034章 變化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72章 牽手賞梅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431章 任人唯親第31章 財政困境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1038章 f12對f80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47章 復古風情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5章 光復餉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314章 D5系列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302章 遷移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71章 各省局勢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478章 97號陣地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29章 購軍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