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七、祝壽與祝氏

孟太師有言在先,孟窅再有千萬不情願,趕着吉時出了門。雖是出嫁女,老太君八十高壽的大喜日子更該早早在孃家幫持。二叔家的寧姐姐五日前便帶着夫婿住回去,小謝氏藉着給孫子送鞋子,特意遣白綺雲來提醒孟窅祝壽當天不可遲到。她如今高嫁,太師客氣說道不讓驚動王府裡,可孟窅作爲晚輩不能不孝。

老太太年紀大,夜裡熬不住,再者有年紀的人不願做壽。七十已是古來稀,過了六十,活一日便似偷一日光陰,就怕提醒閻王爺一筆勾魂。索性過了八十大坎兒,再往後那便是老神仙,再如何熱鬧都使得。孟太師請示過老太君的意思,便定下說只在中午擺下酒席,受小輩們磕頭拜賀,闔家熱鬧一回便罷。

馬車停在正院院門上,崇儀親自把人送出來。兩個孩子已經抱上車,兩個乳母跟着坐上去。臻兒一頭鑽出來,摟着崇儀的脖子,奶聲奶氣地撒嬌:“阿爹去呀!”

“姐姐!”阿滿是姐姐的小跟屁蟲,發現姐姐一溜煙兒地不見了,也扒着車廂壁用力蹬腿站起來。乳母不敢碰他,只能張着手臂從他身後護着。小公子不喜哭鬧,可脾氣倔着呢!有一回,他要穿榮王妃給他縫的虎頭襪子,乳母拿錯了,他也不發脾氣,只是任憑乳母怎麼哄,他就是坐在牀頭踢着腳不配合。

崇儀彎下腰,配合女兒嬌小的身量,一手摟過一個。

“爹有事進宮去,臻兒替爹給老太君磕個頭。”父王不願他與孟家走得太近,太師素來端正,可他愁什麼呢?有兩個孩子在,他和孟家的關係何須可以經營。就像他於童家,不論父王如何專斷獨行,童家從沒有放棄過。

臻兒歪着頭想了想,她知道阿爺住的地方就叫“宮”,於是不再堅持。

“明天,臻兒也給阿爺磕頭去。”阿滿擠過來,和她一起點頭。“阿滿也給阿爺磕頭。”

孟窅把人從崇儀懷裡抱過來,點着女兒的鼻尖輕笑。

“明天不行,阿爺忙着呢!等阿爹先告訴阿爺,過幾天再帶你們去。”孩子有些認死理,她怕明禮順着臻兒的話答應下,明天若是不去,一準兒被兩個小的纏着問。到時候無端又生出一段煩惱。

崇儀便扶着孟窅登車,正欲放下簾櫳,長廊下火急火燎地跑出一撥人。爲首的事鬢角灰白的林嬤嬤,後頭跟着秦鏡和十二對婢女,個個兒手裡捧着錦匣。

“王爺且慢。”林嬤嬤有些喘,趨步走上來屈膝行禮。“王妃聽說孟老太君壽辰大喜,特備下薄禮。”

說着,她讓開一步露出身後的賀禮,兩手交叉握着疊在腰腹處。“準備得匆忙,都是王妃從私庫裡挑揀的,還望老太君笑納。”

“不想驚動了王妃,實在過意不去。王妃還好嗎?”孟窅不得不從車上走下來,一手提着裙襬,一手握在崇儀手裡。她下意識地看向崇儀,請他拿主意。

林嬤嬤眼瞳一緊縮,兩片脣抿得更深,口中滿懷歉意。她說,王妃原想着親自來,只是身上不好。說這話的時候,她的一雙眼睛只盯着崇儀一個人看。

“既然是王妃的一片心意,就一併帶去吧。”崇儀指着後頭那輛裝壽禮的車,示意高斌去接手。李王妃早不送晚不送,偏趕上他們出門的這一刻,此時門上多少人,還有孟府來迎玉雪母子的家僕。她選這個時機,無非是爲了在人前表演。

“王妃素日心細,眼下病中也不放寬心。心事煩多,身子怎麼養得好?”

孟窅便順着他的話,一壁承情,一壁勸慰。

“原是家中小宴,不曾想還是勞動了王妃。嬤嬤替我謝過王妃,今日趕着出門,等我回來再去頤沁堂當面言謝。”孟窅頗是無奈,想着回來還要去與李王妃虛與委蛇,便覺得提不起勁來。這話不能與人說,便是明禮也不能。他已經偏護自己,再說那些貪心的話,只是叫他爲難罷了。

林嬤嬤扯起嘴角,笑了笑道必會把話帶到。她心裡只是失望,自己已經說出王妃臥病,靖王也不說關心一二。言下之意更是彷彿自家小姐的病勢全是自己操心多事招來的。

秦鏡帶着丫鬟將賀禮裝上馬車,回過來後樁子似的垂手站在一邊,沒有什麼表情。他不想接這差事,可李王妃點名要他來,他就當出來跑跑腿透透氣。

李王妃的賀禮不早不晚,在孟氏出門的這一刻送出來。她是爲了在靖王面前露臉,也是做給府裡府外的人看。她在賣慘,告訴大家夥兒自己在靖王府被孤立。她也不怕丟人!

秦鏡覺得李王妃的腦子真的不好使,盡出爛招。從前看着樑王妃、寧王妃的行事,還學了個賢惠大度的表象。真的攤上事兒,立馬就暴露出沒眼界和小家子氣。她在人前訴委屈,就是往靖王的臉面上抹黑,卻還指望靖王能回頭眷顧。

在秦鏡看來,李王妃就該不聲不響地找靖王商量,以體現自己的大度。又或者可以正大光明找上孟氏。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孟氏肯定不好推拒她的“心意”,更少不得捏着鼻子道一聲考慮不周,再給李王妃賠個不是。這便能出口惡氣,不是?可李王妃滿腦子只想着在靖王。

崇儀一直沒放開她的手,輕輕推一把。“該出門了,別誤了時辰。”

孟窅便對林嬤嬤點點頭示意,帶着兩個孩子出發了。孟太師有言在先,她和孩子也不擺王府的儀仗,馬車靜悄悄地駛入孟府,在門房換乘軟轎一路進到餘慶堂。

即便如此,滿頭華髮的老太君還是迎到廊下來,瞧着精神矍鑠。孟窅把孩子託給乳母,自己緊忙伸手去扶老太君,斷不能讓老太君給自己行禮。

“咱們怎麼勸也沒用,老祖宗堅持要出來。”小謝氏無奈地埋怨,輕輕瞪一眼女兒。

“老祖宗一向最疼娘娘,知道娘娘要來,可不就急忙出來了!”此時提規矩尊卑,未免不美,祝氏笑着打趣,轉頭又請老太太挪步。“老祖宗見了人可放心了吧!外頭風緊,咱們還是回屋裡說說話。”

孟窅自責不已,接替母親攙着老太君的手。

“怪我怪我,今兒是老祖宗的好日子,我把兩個孩子也帶來了。王爺特意囑咐,讓他們給老祖宗磕頭祝壽呢!”說着,扶老太君堂上高坐,轉頭喚乳母領姐弟倆來。

屋裡頭都是來祝壽的女眷,蒲團墊子都是現成的。丫鬟特意把兩個蒲團挪到老太太跟前,讓姐弟倆挨着老太太。兩個孩子雪糰子似的跪在蒲團上,拱起小手。

“老祖宗萱壽大喜,安康萬福。”孟窅在家裡反覆教過,姐弟倆背誦流利。孩子清脆柔軟的嗓音逗得老太太樂起來,眼角全是褶子。

“觀音娘娘座下金童玉女也來給老祖宗拜壽呢!”又是祝氏開口打趣。自從親孫女孟窅嫁進王府,她整個人都變活絡了。她的女兒被老太太做主過繼給大房,藉着大房的勢做了協理六宮的娘娘。大房太太爲人謙和,一直感念她們二房的恩情,可她心裡不是沒有隔閡的。顧念着一家和氣,彼此都忌諱談起宮裡的娘娘。可孟窅是她嫡親的孫女,如今有了大出息,她終於能光明正大地高興一回。

在場的都是女眷,瞧見老太太高興,便有人便起鬨把姐弟倆一左一右抱在老太君身邊。

太師既說是家宴,果然沒有旁的賓客。開席前,太師領着男丁來給老太太磕頭,孟宥跟在隊伍裡。他年紀最小,被掩在人羣裡。他八歲了,不能留在內院。姐姐難得回家來,他卻不能和姐姐在一起,他心裡別提多失落了。他低頭摸摸腰間的荷包,裡頭是給外甥女和外甥預備的好東西,可是一直沒機會給出去。

孟宥想着姐姐,餘慶堂裡孟窅也念着弟弟。算起來,她一年多沒見過弟弟了,只從母親口中轉述一些弟弟的近況,聽說長高不少。她知道阿宥能背四書了,她還送過一方松花硯過來,也不知道阿宥用了沒用。

“阿宥纔多大,還是讓他過來,和我們一同入席吧。”剛纔磕頭的時候隔着屏風,她連個人影也沒瞧見。這事還得老祖宗開金口,大伯公重規矩,但不會在今天駁老祖宗的顏面。

老太太紅光滿面,笑眯眯地點頭,但沒有開口。

孟窅又加把勁,哄着小兒子道:“阿滿也想見舅舅呢?”

孩子哪有不聽爹孃的,孟窅說什麼,他都點頭。於是,不疾不徐地咬着字眼。

“見舅舅。”他哪裡想見什麼舅舅,可孟窅說有那就是有。舅舅這個詞,他是知道的,孃親每天都會教他念一遍,有阿爺、有娘娘、也有舅舅……

臻兒愛湊熱鬧,冒頭出來強調自己的存在。“我也見舅舅,也是我舅舅。”

“好好,都聽小郡主的。”老太太還有什麼不答應的,直接吩咐小謝氏讓人去傳話。不一時,穿着簇新的絳紫圓領袍,扎着銀腰帶,足蹬鹿皮靴的孟宥神采奕奕地走進來,臉上掩不住的高興。

他先給老太太請安,看見老太太身邊兩個粉雕玉琢的小娃娃,不由自滿地挺起胸來。他是舅舅,是大人了!

“舅舅?”阿滿疑惑地眨眨眼。怎麼舅舅還沒孃親高呢?

“這就是你舅舅。”老太太眼底滿是慈祥的光華,點着孟宥指給阿滿。“是你孃的親弟弟。”

阿滿是沉得住氣的性子,看看孟宥,看看孟窅,然後指着自己領悟道:“阿滿,姐姐的弟弟。”

老太太哎喲喲地樂起來。“真是聰明的孩子。”

臻兒不甘寂寞地纏上去,追着問,也要討老太太一句誇獎。孟窅抱住她,怕她活潑的小身板衝撞了老人家。

一九一、貼心與貪心一二零、膩人與泥人零八一、弄璋與弄瓦一九九、牆裡與牆外二二零、生事與生辰零五七、雙珠與雙喜零三零、閒情與閒話二五八、一錯與再錯零四八、賠罪與開罪零四七、飢腸與柔腸零三三、醫女與兒女二五五、涮菜與燉菜零八七、正妻與平妻零七三、造人與造園二二五、失言與慎言一四九、闔家與回家一零六、生事與生死一三二、路數與路遇二四一、宮人與恭人一五六、奢想與設想零一六、用心與散心零八一、弄璋與弄瓦零二二、養病與探病一九四、癔病與養病零三六、新人與心事一九零、胡鬧與糊塗二四七、收禮與送禮二四零、貪心與開心零五七、雙珠與雙喜一八四、隨行與同行一四零、來客與陪客一六四、禁足與手足一六三、討價與還價零四零、思親與私心一二九、大雪與大度零九六、事故與屍骨二二三、壽麪與臉面零二一、懷喜與報喜二零三、發難與發威一九零、胡鬧與糊塗一七一、借力與使力零零三、香閨與香茗零六四、心悅與心計零八五、花牆與花朝一一五、惜別與小別二五七、傳喚與傳言二四三、儀式與儀仗一九二、心慌與心寒零九八、慶幸與清醒零八三、試兒與哥兒二零二、棋子與棄子一九五、衛隊與車隊零二二、養病與探病一八八、風向與方向一零五、春蓃與春意一零五、春蓃與春意二二二、袖籠與熏籠一八七、任命與認命零六五、心思與心酸零零二、閨秀與選秀零六三、引見與拜見二三一、逝者與侍者零九六、事故與屍骨一一一、團圓與桃源一六一、兒女與女兒零七七、不平與不鳴二零一、手札與手段零八八、得意與失意一六六、東珠與冬至二一零、驕傲與倨傲一六四、禁足與手足二三一、逝者與侍者一四七、思美與私密二零二、棋子與棄子零六三、引見與拜見一七六、肉香與乳香零四二、出入與出路零四六、覬覦與機遇二四二、餵食與偷食一零六、生事與生死零八八、得意與失意二三九、廢止與封筆零二四、憂心與開心二零四、不甘與不敢二一六、日常與如常零三三、醫女與兒女一五三、美人與故人二五二、出門與出路零零六、直言與流言零三零、閒情與閒話二四三、儀式與儀仗零四三、相與與相遇零六五、心思與心酸一六零、稚子與日子一零三、齊眉與齊美一三九、猜疑與猜忌一二六、心機與心病二五三、交差與交易一五五、出宮與出兵一六五、兒子與五子
一九一、貼心與貪心一二零、膩人與泥人零八一、弄璋與弄瓦一九九、牆裡與牆外二二零、生事與生辰零五七、雙珠與雙喜零三零、閒情與閒話二五八、一錯與再錯零四八、賠罪與開罪零四七、飢腸與柔腸零三三、醫女與兒女二五五、涮菜與燉菜零八七、正妻與平妻零七三、造人與造園二二五、失言與慎言一四九、闔家與回家一零六、生事與生死一三二、路數與路遇二四一、宮人與恭人一五六、奢想與設想零一六、用心與散心零八一、弄璋與弄瓦零二二、養病與探病一九四、癔病與養病零三六、新人與心事一九零、胡鬧與糊塗二四七、收禮與送禮二四零、貪心與開心零五七、雙珠與雙喜一八四、隨行與同行一四零、來客與陪客一六四、禁足與手足一六三、討價與還價零四零、思親與私心一二九、大雪與大度零九六、事故與屍骨二二三、壽麪與臉面零二一、懷喜與報喜二零三、發難與發威一九零、胡鬧與糊塗一七一、借力與使力零零三、香閨與香茗零六四、心悅與心計零八五、花牆與花朝一一五、惜別與小別二五七、傳喚與傳言二四三、儀式與儀仗一九二、心慌與心寒零九八、慶幸與清醒零八三、試兒與哥兒二零二、棋子與棄子一九五、衛隊與車隊零二二、養病與探病一八八、風向與方向一零五、春蓃與春意一零五、春蓃與春意二二二、袖籠與熏籠一八七、任命與認命零六五、心思與心酸零零二、閨秀與選秀零六三、引見與拜見二三一、逝者與侍者零九六、事故與屍骨一一一、團圓與桃源一六一、兒女與女兒零七七、不平與不鳴二零一、手札與手段零八八、得意與失意一六六、東珠與冬至二一零、驕傲與倨傲一六四、禁足與手足二三一、逝者與侍者一四七、思美與私密二零二、棋子與棄子零六三、引見與拜見一七六、肉香與乳香零四二、出入與出路零四六、覬覦與機遇二四二、餵食與偷食一零六、生事與生死零八八、得意與失意二三九、廢止與封筆零二四、憂心與開心二零四、不甘與不敢二一六、日常與如常零三三、醫女與兒女一五三、美人與故人二五二、出門與出路零零六、直言與流言零三零、閒情與閒話二四三、儀式與儀仗零四三、相與與相遇零六五、心思與心酸一六零、稚子與日子一零三、齊眉與齊美一三九、猜疑與猜忌一二六、心機與心病二五三、交差與交易一五五、出宮與出兵一六五、兒子與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