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廷議

胡亥來到議政堂的時候,內閣五位輔政大臣、朝中六部尚書十二侍郎已經盡皆都在議政堂等候多時了。

他們自然不可能得知龍衛府傳來的信報內容,而是胡亥命人召集而來的。

自九原之戰後,百餘年來一直侵擾大秦西北邊疆的心腹之患匈奴人在元氣大傷、失去王庭所在狼居胥山之後,已經再沒有能力南下了。

平夷郡一戰,因爲蒙豪九原軍及時的救援,再加上胡忠也就是莫乎爾同樣打出了火氣孤注一擲,算是徹底的熄了冒頓趁勢奪回狼居胥山的奢望。

在月氏人被冒頓提前趕出大秦西部邊疆、羌族人又被大秦劫掠隊以及因爲隴西夜襲之事出動十餘萬大軍連番清剿的情況下,整個大秦西北邊疆,在這三年內是前所未有的安定。

九原、隴西、北地的百姓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過生活。

相對來說,這一次發生在河西郡筆架城的襲擊,應該來說是這三年來大秦第一次被異族勢力所侵擾了。

雖然這件事情胡亥心中已經有了些許輪廓,但是內閣府既然已經建立,許下了理政大權,而且後面還要不斷的放權給內閣府,那麼自然不可能僅僅作爲擺設存在,而朝中六部更不能只做爲傳聲筒一樣的存在。

“臣等恭迎陛下!”一衆羣臣看到胡亥出現,齊聲道。

“不用多禮!”胡亥擺擺手,在大殿之上坐定,“筆架城之事,諸位愛卿可有定論?”

聽到胡亥的問話,一干重臣頓時都沉默了。

他們先前一點消息都沒有收到,還是來到這議政堂有龍衛府那個冷冰冰的女統領介紹了一下情況,才知道遠在數千裡之外的河西郡一個叫筆架城的城池被攻擊了。

只是,連襲擊的人是誰都不知道,現在就說有沒有定論是不是有點早了?

胡亥看到包括尉繚、馮去疾、嬴騰在內的內閣五位老臣都不言語微微沉吟半響,似乎想起什麼擡頭道:“來人,將龍衛府蒐集到的情報呈上來給諸位大人看上一看。”

現如今這個時代,連自己治下的一畝三分地都管不好,誰還有心思去注意那些距離大秦動輒幾千上萬裡之遙的異族小邦。

就連大秦的心腹之患、連年交戰的匈奴人王庭在何處大秦都不清楚,更不要說要比匈奴人更加遙遠偏僻的西域那衆多的小國了。

當然,就算秦人想要關注西域諸國也要資料不是?

所謂的龍衛府蒐集的情報自然不可能是真的。

龍衛府先前關注的重點大多都是匈奴、月氏以及羌族這些盤踞在大秦西北邊疆的異族們,還沒有能夠穿越這些異族的領地直接進入更加遙遠的西域去搜集這些小國的情報。

所以,這所爲的情報其實都是胡亥早就通過自己的記憶寫下來準備在後面備用的。畢竟,大秦如果想要繼續向西,那麼在塔里木盆地周邊的衆多小國必然是要首先解決的目標。

這一次筆架城遭遇的襲擊,在求援的信息送到玉門關之後,處身玉門關的龍衛府密探甚至要比蘇角趕往關中的信使還要早發出消息。

不過七八個時辰紅色信報就已經送到了咸陽,而河西郡尉武威將軍蘇角傳遞軍情的信使怕是至少要在五曰之後才能到達關中。

不惜耗費巨量人力財力、足足耗費數年之久建立起來的幾乎囊括整個大秦的龍衛府信息傳遞渠道,終於開始有所回報了。

皇帝書房郎中曹參領着一干宮女將準備好的有關西域諸國的資料紛紛送到尉繚等一衆重臣手中。

隨着資料到手,議政堂漸漸安靜下來。

過了半響,尉繚最先放下手中的薄薄幾張紙,“陛下是說此次河西遭襲,是這些西域小國所爲?”

一衆羣臣聽到尉繚出聲,紛紛放下手中的紙張,側耳傾聽。

沒有人懷疑這薄薄幾張紙上寫的東西是否真實,無數次的經驗證明,龍衛府的情報似乎很少有過錯漏。而皇帝本人似乎對大秦疆域以外的地方甚至要比龍衛府瞭解的更多。

“如果所料不差,應該是這靠近河西郡的西域小國所爲。”胡亥點點頭。

河西郡周邊,在月氏和羌族人都被趕的沒了蹤影的情況下,似乎也就只有那些西域小國有可能會在沒有摸清楚大秦實力的情況下先下手爲強。

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有人在其中添油加醋的緣故。而這人,似乎同西域接壤的月氏、匈奴、烏孫、羌族人都有可能。

只是胡亥想不明白的是,這西域小國大多都不過大秦一縣之地,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膽子,主動進攻大秦的邊疆。這不是找shi的節奏麼?

可以預料的是,筆架城的九原軍必然會遭遇些許損失,但是這一件事卻同樣也給了大秦一個藉口。一個後面名正言順的進軍西域拿下西域的藉口。

不過,即便沒有今天這件事,西域大秦也必然會進軍西域。強權即公理,先不用說在後世本就通用,在如今這大秦似乎更爲通用。

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這個強權到底需要強到何種程度。是同漢王朝一般,繼續保留西域那些小國國王原本的統治,採用駐軍的方式進行名義上的統治,還是直接滅掉王室直接併入大秦,設置大秦的郡縣機構。

從心底來講,胡亥更傾向於後一種。但是殺人並不是解決問題。胡亥並不想因爲殺了這些王室而讓西域人對大秦抱有敵意,或者說留下一個混亂的西域爛攤子給大秦……

畢竟西域諸國離大秦中央之土實在是有些太過遙遠了。叛亂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定叛亂所需要的軍隊以及軍隊需要的補給,那漫長的補給線也許一時動搖不了大秦的根本,但是長此以往仇恨只會越來越深,最終會演變城一個埋在大秦西北邊疆的定時炸彈。

叛亂,平叛,再叛亂,再平叛。如此反覆,大秦佔據西域目地爲何?

好在這一次的筆架城事件,算是給了胡亥曰後進軍西域進行清算一個光明正大的藉口。

(未完待續)

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271章 疊羅城第19章 紫薇帝星明第兩百把十二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84章 將星璀璨第228章 馮劫的怨念第114章 王庚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21章 程邈第79章 稷下學宮第56章 處置第16章 危局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269章 冒頓蹤跡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68章 短兵相接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144章 救援第232章 戰第18章 韓信?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76章 張蒼,麗妃,騎士第276章 女兒情懷第125章 準備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17章 一個不留第50章 大營遭襲第227章 九原城戰二第九十七章第71章 大宴第42章 自責第243章 戚懿第213章 太原郡第30章 決死第109章 偶遇第44章 楚地四族第173章 子嗣第99章 廣陵橋和邯鄲鐵場第163章 求索第61章 天子第110章 虞姬第226章 九原城戰第269章 冒頓蹤跡第24章 六部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207章 悪風第145章 畜生第126章 能戰否?第59章 百態第24章 論策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148章 壽春來使第275章 查劉邦第36章 魏國復立第229章 撤兵第64章 親人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57章 灞上大營第35章 再臨灞宮第31章 鏡花水月爾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79章 大秦尚坊第102章 終章第60章 倒計時第246章 安排第45章 尉繚病危第43章 項梁北上第138章 轟轟烈烈的大救災第76章 江東亂(二)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25章 末路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121章 項羽呢?第85章 二月二龍擡頭第34章 戰陳縣(二)第3章 流言第16章 王離來信第142章 平陽城第221章 兵臨第32章 咸陽動第142章 猛翁仲第195章 精忠報國第22章 趙國彭越第155章 平夷之變第52章 梟雄冒頓第45章 土地之議(三)第128章 西進第109章 來自茫茫大秦的邂逅第25章 三省第70章 兩相分道第155章 刻在心底深處的名字第18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165章 同學第74章 亂第13章 疾行第88章 進軍泗水第65章 蒙毅北上第29章 所
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271章 疊羅城第19章 紫薇帝星明第兩百把十二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84章 將星璀璨第228章 馮劫的怨念第114章 王庚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21章 程邈第79章 稷下學宮第56章 處置第16章 危局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269章 冒頓蹤跡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68章 短兵相接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144章 救援第232章 戰第18章 韓信?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76章 張蒼,麗妃,騎士第276章 女兒情懷第125章 準備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17章 一個不留第50章 大營遭襲第227章 九原城戰二第九十七章第71章 大宴第42章 自責第243章 戚懿第213章 太原郡第30章 決死第109章 偶遇第44章 楚地四族第173章 子嗣第99章 廣陵橋和邯鄲鐵場第163章 求索第61章 天子第110章 虞姬第226章 九原城戰第269章 冒頓蹤跡第24章 六部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207章 悪風第145章 畜生第126章 能戰否?第59章 百態第24章 論策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148章 壽春來使第275章 查劉邦第36章 魏國復立第229章 撤兵第64章 親人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57章 灞上大營第35章 再臨灞宮第31章 鏡花水月爾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79章 大秦尚坊第102章 終章第60章 倒計時第246章 安排第45章 尉繚病危第43章 項梁北上第138章 轟轟烈烈的大救災第76章 江東亂(二)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25章 末路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121章 項羽呢?第85章 二月二龍擡頭第34章 戰陳縣(二)第3章 流言第16章 王離來信第142章 平陽城第221章 兵臨第32章 咸陽動第142章 猛翁仲第195章 精忠報國第22章 趙國彭越第155章 平夷之變第52章 梟雄冒頓第45章 土地之議(三)第128章 西進第109章 來自茫茫大秦的邂逅第25章 三省第70章 兩相分道第155章 刻在心底深處的名字第18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165章 同學第74章 亂第13章 疾行第88章 進軍泗水第65章 蒙毅北上第29章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