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六部

大秦二世二年八月初一。

天剛矇矇亮,蒼茫古樸的號角聲就從樓宇幢幢的咸陽宮中傳出。

今天,是大朝會。

自從胡亥親政之後,大秦的朝會再沒有固定的日期。無論大朝會還是普通的朝會,年輕的皇帝陛下是隨時有事隨時召集羣臣朝會,所以一干朝臣們也早已經習慣。

這一兩個月的時間大秦朝堂表面是風平浪靜,內裡則是暗流洶涌。

原因無它,從尉繚和章邯領軍回到咸陽之後,連續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在咸陽宮議政堂內幾乎每天都有一次小朝會舉行。而這小朝會的內容,除九品官制的改革外,將縣鄉以下的小吏納入大秦正式的官制序列中以及改革現有大秦朝廷施政主政的各府各衙纔是重中之重。

這其中牽涉了太多的利益分配,也牽扯了太多世家貴族的榮辱興衰。由不得胡亥不重視,也由不得這些每日能夠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數百朝臣不重視。

數個月的脣槍舌劍,數個月的利益交換和分配,到今天,終於有了結果。

咸陽宮正殿,無數羣臣正襟危坐。

一身黑金夾織皇袍的胡亥端坐在大殿之上。

王巖站立在長長的玉階之上,手捧黃綾,尖細的聲音在空曠幽深的大殿中迴盪。

“裁撤太尉府、衛尉府、郎中令府,建兵部。原郎中令章邯遷任兵部尚書一職。兵部掌天下武官選用、各軍兵籍、軍械、軍令之政,下設軍械輜重、軍籍、幕府、軍令四司,每司設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員外郎九人。

兵部尚書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左庶長王豪爲兵部左侍郎。掌五品下以軍將選調、升遷;前衛尉楊瑞和遷任兵部右侍郎,掌天下各地郡縣衛卒編練諸事。

裁撤上計府,治粟內史府,建戶部。原上計府府丞張蒼遷任戶部尚書一職。戶部掌天下錢糧稅賦、戶籍土地、官員俸祿、官倉府庫諸事。下設稅賦、戶籍、土地、府庫四司,每司設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員外郎九人。

戶部尚書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少府令蘇沫爲戶部左侍郎,掌天下錢糧度支。原上計府左府丞範見爲戶部右侍郎,掌大秦錢幣。

裁撤少府,建工部。原治粟內史府府令鄭國遷任工部尚書一職。工部掌大秦各地勞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諸事;工部下設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員外郎九人。

工部尚書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尚坊丞田仁遷任爲工部左侍郎,掌天下工造;原博士宮僕射周青臣爲工部右侍郎,掌運河疏浚。

裁撤廷尉府,建刑部。原廷尉府府令姚賈遷任刑部尚書一職。刑部掌刑罰政令及審覈刑名等等諸事。刑部下設督捕、廷獄、贓罰、提刑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員外郎九人。

刑部尚書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中丞嬴皓爲刑部左侍郎,掌核冤獄罪案、掌核秋審、朝審之案;原三川郡守方有從遷任刑部右侍郎,掌律法修訂。

裁撤典客、奉常兩府。建禮部。原奉常令胡毋敬遷任禮部尚書一職。禮部掌吉、嘉、軍、賓、兇五禮、掌藩屬異族外交、掌祭祀禮節、掌天下書院、學子。禮部下設儀制、祠祭、教育、孝廉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員外郎九人。

禮部尚書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左丞嬴安爲禮部左侍郎,掌對外藩屬異國諸事;皇家學院院丞孔鮒爲禮部右侍郎。掌天下學院學子教習諸事。

除上兵、戶、工、刑、禮五部外,新設吏部,原皇帝書房長史蒙毅遷任吏部尚書一職。掌文官四品下官吏任免、考課、升降、勳爵賜封、調動等等諸事。吏部下設吏部、考課、勳爵、遴選四司,每司司丞一名,司封令四人,員外郎九人。

吏部尚書下左右侍郎各一人,原宗正府右丞嬴良爲吏部左侍郎,原御史、東郡郡丞、成武縣令陳有光遷任吏部右侍郎。

此上六部,各部尚書爲正二品官制,紫綬金印,賜玉帶。各部侍郎爲正三品官制,青綬銀印,賜金帶。各司司丞,正五品官制,青綬銅印。各司封令正六品官制,青綬銅印。各司員外郎,正七品官制,黒綬銅印。大秦二世二年八月初一日。”

讀到這裡,王巖尖細的聲音嘎然而止。

偌大的咸陽宮正殿,鴉雀無聲,雖然對官制的改革大秦朝臣早就有着各種各樣的猜測,但是遠遠沒有此刻聽到更加震驚。

這已經不是改革,這是將由始皇帝定立的官制已經完全推翻,重新創立了一整套不一樣的官制體系。

因爲沒有經過實踐,而這套官制的改革顯然皇帝已經同大秦的一干能夠出入議政堂的重臣達成了共識,所以即便心中再震驚,一干羣臣能做的也只能是慢慢吸收這宣讀出來的第一道詔令。

組建六部,裁撤除丞相府、御史府、宗正府、太僕府在內的所有府衙,一干利益的重組和分配從任命的尚書和侍郎就可以看出來。

唯一沒有宣讀出來的各部正五品四司、正六品十六司封令、正七品三十六員外郎顯然就是給朝中諸多臣工留下的位置了。

兵部出人意料的沒有由蒙恬接手,而是被郎中令章邯拿下。王豪作爲王氏一族如今最爲德高望重的宗老,由他擔任左侍郎顯然是爲了平衡王氏一族的利益。至於楊瑞和本就是衛尉,就不必多說。

其餘五部,也大多都被原本各府各衙的府令所掌握。權柄最重的吏部尚書有蒙毅擔任,沒有人能說什麼。蒙氏一族依然是皇帝最爲信任的世家。

蘇、範、方三家代表的老秦世家也在這次的官制重組中再次進入大秦的權力中心,蘇沫、範見、方有從分別任戶部和刑部左右侍郎,顯然老秦世家們先前對皇帝的支持如今已經得到了回報。

諸子百家同樣斬獲頗多,孔鮒、田仁、周青臣同樣也位列三品侍郎之位。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應當是代表着嬴氏皇族的嬴皓爲三品刑部左侍郎、嬴良爲三品吏部左侍郎、嬴安爲三品禮部左侍郎以及過氣御史小小縣令陳有關一躍成爲大權在握的三品吏部右侍郎了。(未完待續)

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72章 日月失色第133章 援軍到第46章 死戰第171章 雪中咸陽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22章 趙國彭越第120章 鳥獸散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65章 對錯第61章 天子第25章 破營第234章 萬里行第278章 鼓勵生育和東胡牧邊第12章 大秦皇家軍事學院第127章 廷議第56章 處置第8章 二世新政第10章 春色第65章 蒙毅北上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121章 項羽呢?第147章 十步殺一人第121章 項羽呢?第296章 是誰?第232章 戰第300章 德興坊第297章 無言第8章 章邯歸心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9章 圍殺第271章 疊羅城第75章 出海?北上!第28章 兩敗俱傷第105章 震懾!第5章 兵臨城下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164章 法治第57章 灞上大營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第148章 樊雨,秦天第88章 曹參第224章 告老第265章 陰陽一派,鄒嫣月第239章 血性之路第32章 咸陽動第104章 利器第45章 淮河兩岸第159章 到咸陽第43章 腄縣第19章 項字大旗第39章 曆法成第225章 匯合第168章 半途而廢第55章 血色淮河第13章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117章 火海第24章 相遇第51章 生死第29章 項梁何在?第296章 是誰?第293章 準備渡江第10章 毀車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8章 黃雀現(中)第41章 瀾滄江第182章 浮出水面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22章 秦人?第172章 六國後宮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156章 重頭戲第6章 膽氣俱失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13章 你們還不配第16章 報復第295章 傳承第120章 鳥獸散第82章 武舉第38章 紅綠家邦第236章 莊妃鄒嫣月第17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97章 號角鳴第25章 破營第183章 君臣之誼第15章 李斯第83章 鑄造第6章 朕乃天子第221章 兵臨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30章 王離,蘇越和蒙衝第104章 是誰?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239章 勢如破竹第232章 戰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
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72章 日月失色第133章 援軍到第46章 死戰第171章 雪中咸陽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22章 趙國彭越第120章 鳥獸散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65章 對錯第61章 天子第25章 破營第234章 萬里行第278章 鼓勵生育和東胡牧邊第12章 大秦皇家軍事學院第127章 廷議第56章 處置第8章 二世新政第10章 春色第65章 蒙毅北上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121章 項羽呢?第147章 十步殺一人第121章 項羽呢?第296章 是誰?第232章 戰第300章 德興坊第297章 無言第8章 章邯歸心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9章 圍殺第271章 疊羅城第75章 出海?北上!第28章 兩敗俱傷第105章 震懾!第5章 兵臨城下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164章 法治第57章 灞上大營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第148章 樊雨,秦天第88章 曹參第224章 告老第265章 陰陽一派,鄒嫣月第239章 血性之路第32章 咸陽動第104章 利器第45章 淮河兩岸第159章 到咸陽第43章 腄縣第19章 項字大旗第39章 曆法成第225章 匯合第168章 半途而廢第55章 血色淮河第13章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117章 火海第24章 相遇第51章 生死第29章 項梁何在?第296章 是誰?第293章 準備渡江第10章 毀車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8章 黃雀現(中)第41章 瀾滄江第182章 浮出水面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22章 秦人?第172章 六國後宮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156章 重頭戲第6章 膽氣俱失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13章 你們還不配第16章 報復第295章 傳承第120章 鳥獸散第82章 武舉第38章 紅綠家邦第236章 莊妃鄒嫣月第17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97章 號角鳴第25章 破營第183章 君臣之誼第15章 李斯第83章 鑄造第6章 朕乃天子第221章 兵臨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30章 王離,蘇越和蒙衝第104章 是誰?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239章 勢如破竹第232章 戰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