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

第五章、司隸校尉

這天傍晚,李膺等三人疲憊不堪地回到左校營,一位宮中黃門正在等他們。一看見他們,黃門操着娘娘腔尖聲叫道:“皇上有旨,李膺、馮緄、劉祐跪下聽宣。”三人不知是禍是福,連忙雙膝跪在地上。黃門宣佈了皇帝的口諭。三個人站起來後,激動得互相擁抱。服了大半年的苦役,總算熬出頭了。劉祐甚至還流出了眼淚,不停地用衣袖擦着眼睛……

這時,一位從事官走過來,笑着說:“恭喜三位大人了。馬車就停在營門外面,請三位大人隨我來。”

三人以爲是官府派來送他們回家的馬車,便跟從事官上了車。馬車離開左校營後,徑自往洛陽繁華的街市方向駛去。馮緄奇怪地問:“你這是要帶我們去哪兒?”從事官故意賣關子,微笑地說:“到了地方,你們就知道了。”

馬車停在一座酒樓前面。下了馬車,從事官說:“三位大人,請吧。上面有人等着你們呢。”

三個人被請上樓,進入一個包間,只見桌上花團錦簇地擺滿了美味佳餚,桌旁站起一位儒雅的老者。他看上去約莫六十多歲,面容清癯,目光沉靜,穿一件淡綠色便袍,戴一頂圓頂小帽,上面嵌着一塊碧玉。李膺仔細一瞧,正是三番五次上奏搭救他們的太尉陳蕃。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人。他的祖父曾擔任過河東太守。但是,到了陳蕃這一輩時,家道中落。陳蕃十五歲時,曾經獨處一個庭院讀詩書。有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薜勤來看他,見院中雜草叢生,穢物滿地,就對陳蕃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當即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句話讓薜勤暗自吃驚,知道他雖然年少卻胸懷大志。感嘆之餘,勸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以激勵他從小事、從身邊事做起。

陳蕃二十歲舉孝廉入仕,爲官清廉。他當樂安太守時,李膺到青州做刺史。李膺的威政天下聞名,青州各地平日欺民榨財的官員聽到風聲,嚇得都棄官而逃,惟獨陳蕃安然而坐。《後漢書》上說,“蕃獨以清績留。”

此刻,陳蕃拱手笑道:“三位大人受苦了。老夫在此略備薄酒,給三位大人壓驚洗塵。”李膺等三人連忙拱手還禮,連聲道謝。陳蕃說:“我帶來了三套便袍,請三位大人進裡間更換衣服,再行入席。”

馮緄性格豪爽、無拘無束,大聲道:“太尉大人,這滿桌子的珍饈美味,把我肚子裡的饞蟲早勾出來了。換衣服太浪費時間了,我可等不了!”說得衆人都笑了。陳蕃笑道:“也好,那就請入席吧。”馮緄也不客氣,坐下後,抓起筷子就吃了起來。李膺和劉祐雖然不似他那般猴急,可吃起來也是狼吞虎嚥的。苦了大半年,肚子裡一點油水也沒有,面對滿桌子的美味,誰也顧不上什麼廝文,講究什麼吃相了。

陳蕃沒有動箸,只是靜靜地看着他們吃。他臉上雖然掛着笑,可眼睛卻溼潤了。他扭過頭去,掏出絲帕偷偷地搵去眼角的淚花。回過頭來,他端起桌上的酒觴,對李膺說:“李大人,來,老夫敬你一觴酒!”李膺連忙嚥下嘴裡的食物,端起酒觴說:“大尉大人,我等三人能夠出獄,多虧您向皇上求情。這觴酒就算我們向您表達謝意了。”陳蕃擺了擺手,道:“老夫慚愧,沒能早點說服皇上釋放你們,讓你們白遭了許多罪。不說這些了,來,幹了!”說罷兩人一飲而盡。

放下酒觴後,陳蕃拿起酒壺,一邊給李膺斟酒一邊說:“李大人,司隸校尉韓大人丁憂辭官,我打算向皇上推薦你。司隸校尉負有監察京師和地方,劾奏公卿貴戚之職,在朝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目下宦官弄權,朝綱錯亂,非剛烈忠勇之士難當此任。不知李大人是否願意屈就?”

李膺思考了片刻,面容嚴肅地說:“承蒙太尉大人器重,李膺雖然不才,卻願意爲朝廷分憂。”

“好!”陳蕃迅速斟好仙醪,端起酒觴道,“真所謂‘時危見臣節,亂世識忠良’。老夫沒有看走眼,李大人真仍國之棟樑。來,李大人,老夫再敬你一觴酒!”……

司隸校尉,舊號“臥虎”,是漢至魏晉時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監察官,系漢武帝爲加強京城治安而設置。東漢時,司隸校尉秩爲比二千石,屬官有從事、假佐等,又率領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隸所組成的武裝隊伍,司隸校尉因此而得名。司隸校尉除監督朝中百官外,還負責督察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和河東、河南、河內、弘農七郡的京師地區,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比刺史地位高。

李膺在家休息幾天後,朝廷的公文就下來了,正式任命他爲司隸校尉。接到公文後,他立即赴任。

這天傍晚,李膺披着霞輝從衙門回家,發現家中來了一位客人。來的是他的表弟鍾瑾。鍾瑾的母親是李膺的姑媽。鍾瑾與李膺一家關係密切。從前,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很喜歡鐘瑾。他經常說:“鍾瑾像我們李家人的性格。國家有道,不會久居人下;國家無道,不會受到誅殺。”後來,祖父把李膺的妹妹嫁給了鍾瑾。所以,鍾瑾既是李膺的表弟,又是他的妹夫。

李膺見到鍾瑾非常高興,連忙吩咐夫人殺雞置酒。夫人笑着說:“還用你吩咐?早準備好了。”說罷把酒菜端上了桌。

兩人對坐而飲,暢敘離別之情。鍾瑾以前當過修武(今河南修武)縣令,因發現上司貪髒枉法,一怒之下,辭官回家,過起了歸隱山野、閒雲野鶴的生活。這次是來洛陽遊學,打算跟太學的太學生們結交講學。

鍾瑾呷了一口酒,道:“大哥,聽說你當上了司隸校尉?”見李膺點頭,他皺起眉頭說:“如今朝廷宦官專權,驕橫不法。司隸校尉負有督察之職,正處在風口浪尖之上。大哥難道忘了李雲、杜衆的前車之鑑?”

李雲、杜衆的事,李膺當然記得。當初,“五侯”驕橫放縱,權勢震動朝廷內外。白馬縣(今河南滑縣)縣令李雲用不緘封的文書公開上奏桓帝,說:“樑冀恃仗權勢,獨斷專行,殘害天下,現在論罪處死,不過像是召來家奴掐死他而已。然而,陛下卻濫封參與密謀的臣子,賞賜萬戶以上的食邑,邊彊保衛國土的將士知道了,能不人心叛離?……現在官位錯亂,奸佞小人依靠諂媚追求升遷,賄賂公行,政令和教化日益敗壞。長此以往,社禝廟堂將要傾覆……”

漢桓帝看到奏章後,認爲他危言聳聽,怒發雷霆,下令有關官吏逮捕李雲,將他押送到洛陽的黃門北寺監獄拷問。弘農郡五官掾杜衆因李雲忠心進諫,卻遭受懲罰而感到痛心,就上書桓帝說:“我甘願和李雲同日受死。”桓帝更加生氣,就把杜衆和李雲一起交由廷尉審理。後來,李雲和杜衆都死在獄中。

李雲、杜衆因爲直言勸諫而遭到誅殺,四海之內悲傷恐懼,日益怨恨。無論是在朝的官吏,或者是在野的百姓,都把盡忠朝廷視爲禁忌。

鍾瑾繼續說:“古代君子,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現在天地之氣閉塞,有才德之人厄運降臨。明智之人能夠看到危險,投奔他方以遠離禍害。羊元羣一案,你無罪被囚。現在被釋放了,縱使不辭官歸鄉,也該謀個閒職,當個太平官,萬萬不該當什麼司隸校尉,把自己放在刀尖炭火之上。”

李膺笑了笑,道:“孟子曰,‘人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我李家世代出仕爲官,累受皇恩,理應爲朝廷盡忠。現在朝綱不振,正需要忠貞之士挺身而出。如果人人明哲保身,遠避災禍,豈不讓惡人橫行,小民百姓無處伸冤?”

鍾瑾聽了不以爲然,壓低嗓門道:“我說句大不敬的話,當今皇上昏庸無道,一味寵信宦官。你如果執意與那些閹豎爲敵,自家性命恐怕難保無虞。”

李膺知道妹夫是爲自己好,但人各有志、處世有別。他面色凜然地說:“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爲朝廷盡忠,仍臣子本份。男子漢大丈夫,當頂天立地、寧折不彎。玉寧碎不損其白,竹可破不毀其節。即便荊棘滿途、刀斧加頸,我李膺也絕不會退縮避讓、苟且偷生……”

鍾瑾見自己一番苦口婆心,卻無法說服李膺,只好連聲嘆息……

第六章、戲殺孕婦

河內郡野王縣(今河南沁陽)的大牢裡,傳出一陣陣瘮人的慘叫聲。一間幽暗的牢房裡,烈焰熊熊,熱浪燻人。一名囚犯被牢牢地綁在十字形的木架上,火光映出的是一張血肉模糊的臉。他身上的囚衣幾乎被皮鞭抽成了碎片,每一道鞭痕似乎都在滲血。儘管犯人已經奄奄一息,但是,那名赤裸着上身的獄卒,仍在用皮鞭不停地抽打着……

這時,幾名公人走進了牢房。爲首的那人看上去二十多歲,長得尖嘴猴腮,賊眉鼠眼,相貌醜陋,身材矮小,一套寬大的官服穿在他身上,顯得十分滑稽可笑。他就是野王縣令張朔。張朔的哥哥張讓是宮中的小黃門。張讓十四歲進宮,一直陪伴在漢桓帝的身邊。由於他與漢桓帝年紀相仿,桓帝對他十分寵愛。兩人有斷袖之情。

獄卒看見縣令大人進來,連忙停止了抽打,諂笑地叫了一聲老爺。張朔走過去,仔細地端詳着犯人。此刻,犯人已經昏迷過去了。

張朔目不識丁,在老家就是個潑皮無賴,專幹偷雞摸狗的勾當。可是,他恃仗哥哥的權勢,竟然堂爾皇之地當上了縣令。他貪暴殘忍,無惡不作。上任後,派手下人將全縣的富戶調查摸底,然後羅織各種罪名將他們抓進大牢,吊起來拷打,逼家屬拿錢贖人。

眼前這個犯人錢老三,是縣城一家藥鋪的掌櫃。城南二里地的小王莊,有個男子得了惡性疽瘡死了。張朔派人逼死者的親屬寫訴狀,說是貼了從錢老三藥鋪買的膏藥才死的。那戶人家懼怕張朔的權勢,不得不請人寫了訴狀。張朔拿到狀紙後,將錢老三抓進大牢,吊起來日夜拷打,讓家屬拿五十萬錢贖人。錢家賣了藥鋪,東挪西借地湊了二十萬。可張朔收了錢卻不放人,說還差三十萬,規定五天內還清,否則就來收屍。

獄卒兜頭潑了瓢冷水,錢老三蘇醒過來,吃力地睜開了眼睛。張朔獰笑着,陰陽怪氣地說:“錢老三,今兒可是最後的日子,你家裡人還沒送錢來,那就怪不得本縣心狠了。”錢老三喘着粗氣,眸子裡噴射出仇恨的怒火,一字一句地說:“張朔,你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財狼,早晚會得到報應……”說罷拼盡全身的力氣,將一口帶血的痰吐到張朔的臉上。

張朔後退一步,用手掌揩去臉上的痰,惱羞成怒地吼道:“給我打!往死裡打!”獄卒聞命,用力地揮舞起皮鞭。只打了十幾鞭子,錢老三的脖子就像折斷了一般,耷拉了下來。獄卒停下來,用手指在他的鼻孔下試了試,轉過身來說:“老爺,他死了。”張朔一揮手,惡狠狠地叫道:“把屍體扔到野地裡去喂狗!”

算上錢老三,短短三個月之內,已經有十八個人被張朔折磨死了。

張朔餘怒未消地走出牢房,沿着監獄的甬道往前走。甬道兩旁,排列着一間間囚籠,裡面關押的全是被他抓來的富戶。他們看見張朔,立即跑到木檻邊,手抓欄杆,苦苦地哀求道:“老爺,行行好,放我們回家吧……”

張朔停下腳步,惡狠狠瞅着他們,吼叫道:“你們的家人如果不送錢來,誰也別想活着出去!……”

張朔走出大牢,來到縣衙大堂前的院子裡,只見縣尉和十幾個兵丁正在那兒曬太陽。他走過去說:“老爺今天閒得慌,想出城巡視鄉野,緝捕盜賊,你們都跟我走!”縣尉和兵丁們一聽,頓時興奮起來。他們知道,所謂“巡視鄉野,緝捕盜賊”,實際上就是去鄉下欺男霸女,搶奪民財。於是,衆人持刀操戟,鬧哄哄地跟着張朔離開了縣衙,從東門出了縣城。

一出城門,眼前便是一條平坦的官道,兩旁零星地散佈着一些廬舍。官道上三三兩兩的行人,看見這羣耀武揚威的公人,都遠遠地避讓開了。

行不多遠,迎面走來了一對年輕夫婦。他們年齡約莫二十歲上下,都穿着帶補丁的粗布衣裳。女的還是名孕婦,挺着個大肚子,看上去足有六七個月的身孕。小倆口大概是要進城去,看見迎面走來的官兵,也想繞行。可是,張朔卻停下腳步,用手一指說:“去,把那兩個人給我帶過來!”

立即跑過去幾名兵卒,把小倆口抓了過來。兩人站在張朔面前,嚇得渾身篩糠一般。張朔一對淫邪的眼睛,不懷好意地盯着孕婦,最後目光落在了她的肚子上。孕婦羞紅了臉,低下頭去。張朔咧開嘴笑了,說:“這個小娘子,長得倒有幾分水靈,跟這個黑不溜秋的蠢漢也太不般配了。”說罷,擡高嗓門道:“你們猜,她肚子裡的孩子是誰的?”

兵丁們自然能聽出張朔的弦外之音,一起跟着瞎起鬨。這個說:“漂亮娘們都是水性揚花,這孩子還不知是誰的呢。”那個嚷道:“小娘子,你肚子裡的孩子是哪個野男人的?哈哈哈……”

孕婦的男人是個老實巴交的鄉下人,看見這些公人污辱自己的媳婦,卻束手無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孕婦臉紅得像塊紅布。她實在不堪忍受這幫惡人的戲弄和羞辱,扭頭就跑。可是,兵丁們早已經圍成了一個大圈子,她哪裡跑的出去?

張朔哈哈大笑,不無賣弄地說:“你們想不想看看,她肚子裡的孩子長得到底像誰?”縣尉打趣道:“當然想看嘍。可是,老爺也沒法讓我們看到呀。”張朔沒吭聲,從一名兵士手中奪過一杆戟,朝孕婦走去。

孕婦被兵卒們擋住了去路,只好掉頭往回跑。張朔迎了上去,一戟扎進了孕婦的肚子。孕婦慘叫一聲,僵立在那兒。在場的人,誰也沒料到張朔竟然如此喪心病狂,頓時一個個呆如木雞。

張朔兩條胳膊一使勁,戟刃劃破了孕婦的肚皮,一個血淋淋的胎兒被挑了出來。然後,他將胎兒舉到頭頂上,炫耀似地給大夥兒看。被挖空肚子的孕婦像一截朽木,栽倒在地上,頓時氣絕身亡。

孕婦的男人大叫一聲,昏倒在地上。看着戟尖上那團血肉模糊的東西,縣尉和兵卒們驚駭得目瞪口呆。許多人嚇得臉色煞白,渾身打戰……

不遠處有一座粥棚,不少老百姓都在那兒圍觀。看見這慘絕人寰的一幕,人們無不義憤填膺。可是,懾於張朔的淫威,卻沒有一個人敢出面打抱不平。

張朔扔掉手中的戟,拍了拍手,滿不在乎地繼續往前走。縣尉和兵卒們醒過神來,連忙追了上去……

等這羣惡魔走遠後,老百姓才跑過來。一些人將孕婦的男人擡到粥棚下面,又是掐人中,又是灌涼水。另外一些人將孕婦和胎兒的屍首歸併在一起,用草蓆蓋上。

衆人忙了好一陣子,纔將那個男人救醒。他甦醒之後,悲痛萬分,嚎啕大哭。大夥兒紛紛聲討張朔的罪行,人人切齒怒罵,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一位鬚髮皆白、模樣廝文的老先生問旁邊的人:“此人既然惡貫滿盈,怎麼沒人去官府告發他呢?”那人道:“怎麼沒告?有好幾名苦主到郡城去告狀,可他的哥哥是宮中掌權的太監,太守根本不敢過問。”另一人嘆道:“如今天下官官相護,暗無天日,老百姓真是沒法活了……”

老先生走到孕婦男人跟前,讓他別哭了,然後問道:“你叫什麼名字?”男人哽咽地:“小人叫陶寓。”老先生說:“陶寓,老夫剛從洛陽來。聽說,新上任的司隸校尉李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你去找他,他或許能幫你報仇。”

陶寓一聽,連忙跪下叩了一個頭,抽泣地說:“謝謝先生。小人如果真能報仇雪恨,一定不忘先生的大恩大德……”

陶寓回家後,找親友幫忙,將媳婦和未出世的孩兒安葬。喪事一完,他立即動身趕赴洛陽。到了京城後,經過打聽,找到司隸校尉府。府門旁的臺階上擺放着一隻鳴冤鼓。陶寓拿起鼓槌,一頓猛敲。

須臾,一名護衛走過來,問他幹什麼?陶寓說:“小人有冤枉,要找李校尉。”護衛上下打量了他一下,然後將他帶進大堂,讓他等一下,自己去找李膺。

過了一會兒,李膺從側門走進大堂,坐在了案桌後面。陶寓“撲嗵”一聲跪倒,連叩幾個響頭,哭泣地說:“青天大老爺,小人冤枉,求您給小民作主……”李膺讓他別激動,有話慢慢講。於是,陶寓便將張朔戲殺他懷孕媳婦的事說了一遍,把個李膺聽得咬牙銼玉釘,怒目噴金焰,攥緊的拳頭骨節“咯巴”作響。聽完後,他一拳擂在案桌上,吼道:“世上竟有如此惡人,做出此等喪天害理、喪盡天良的惡行,真是無法無天!……”

陶寓又連叩幾個頭,說:“小人所言句句屬實,絕不敢欺哄大人。請大人爲小人伸冤……”

李膺冷靜下來,思考了片刻,說:“我還有一件緊急公文需要處理,你先下去休息。明日一早,我隨你去野王縣。”說罷叫過護衛,讓他將人帶下去安置。陶寓叩了一個頭,站起來隨護衛走了。

次日一早,李膺率領數十名捕快皁隸,騎上快馬,隨陶寓直奔野王縣。第二天到達縣城時,已經到了中午。李膺顧不上讓大夥兒下馬吃飯,率人直奔縣衙。然而,到了縣衙,卻撲了個空。大堂上空無一人,只見堂案上孤零零着擺放着縣令的印綬。原來,張朔預先聽到了風聲。當他得知李膺率人前來捉拿他時,嚇得魂飛魄散,丟掉大印,棄官而逃。

李膺下令搜查。護衛們搜遍了整個縣衙,將縣尉、主薄、班頭和衙役統統押了上來,在大堂上跪了一大片。然而,其中並沒有張朔。李膺一拍驚堂木,大聲喝道:“快說,張朔這個狗賊逃到哪裡去了?”

這些平日騎在老百姓頭上的官吏們,久聞李膺的威名,一個個嚇得渾身發抖,一個勁兒地叩頭,都說不知道。李膺想了想,將從事周勝叫過來,讓他將這些人全部押進大牢,一個個審問,務必查清張朔的所有罪狀。

李膺在野王縣留宿了一夜。翌日上午,在縣衙的書齋裡,周勝將縣衙官吏的供詞、數十份受害家屬的訴狀以及證人證詞,一一提交給李膺。李膺看完後,氣得七竅生煙,幾欲吐血。這一樁樁罪行,血跡斑斑,令人髮指。他一拳擂在書案上,道:“這個惡賊,就是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將他捉拿歸案!”

周勝道:“我們搜遍了野王縣,也沒有抓到張朔。看來,他已經逃走了。張朔的哥哥是張讓。他會不會逃到京師,躲藏在張讓的家中?”李膺想了想,點點頭。他讓周勝帶一些人留在野王縣,處理善後事宜,自己則帶人趕回洛陽,抓捕張朔。

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
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十一篇    從官奴到太后(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八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六)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十六篇 大漢檢察官(二)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二十三篇 劍俠闖帝都(三)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八篇 大漢檢察官(四)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十四篇 從官奴到太后(五)第十七篇 大漢檢察官(三)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二十二篇 劍俠闖帝都(二)第二十篇 大漢檢察官(六)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十三篇 從官奴到太后(四)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二十一篇 劍俠闖帝都(一)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四篇 劍俠闖帝都(四)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十篇    從官奴到太后(一)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十五篇 大漢檢察官(一)第一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 (上)第二十五篇 劍俠闖帝都(五)第六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四)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二十六篇 劍俠闖帝都(六)第二篇     忠義報國的顏真卿(下)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二十八篇 劍俠闖帝都(八)第九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七)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第十二篇    從官奴到太后(三)第三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一)第二十七篇 劍俠闖帝都(七)第四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二)第十九篇 大漢檢察官(五)第七篇    死裡逃生的秦國丞相(五)